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糜米的俗名叫什么?

首页

糜米的俗名叫什么?

近日得到一个偏方需要用到糜米,查了资料只知道是黍的一种,比小米大比大米小,形状和颜色类似于黄米,但没有黄米粘。请那位知道得能告诉我它的俗名叫什么?还有在青岛哪里有卖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28 19:47:27
      
    糜米属五谷之一,形似小米,米粒要比小米大。奶茶当然是蒙古人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特色饮品了。奶茶的加工很简单,是由砖茶、牛奶熬制成的。不过要想真正加工出好的奶茶,没有一定的经验是不行的。奶茶需要大口的趁热喝,一碗接一碗,非常痛快!据说这奶茶能解劳顿、平风寒、消顽食、通胃气,绝对是好东西。
      喝奶茶也是有讲究的,要先把汗喝出来,再喝回去,才是最好的功夫,也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通常奶茶是与炒米一起食用的,先用一个碗,把炒米放入,用滚烫的奶茶冲泡,过三两分钟后再喝,清香绵软,十分可口。炒米也可与黄油、嚼克搅拌,加盐加糖后食用,怎么吃要看自己的品味。
       做客蒙古包   当热情的主人把我们请进蒙古包时,初到草原的朋友们一阵欣喜。真正进入到蒙古包里面时,他们又表现的无所适从人,不知该怎么办。   蒙古包内的结构和陈设与我们居住的环境是不尽相同的。一个高一尺的通铺占去了整个蒙古包的三分之一,当中摆着一米见方的桌子,迎门的正方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
      我只好在旁边告诉大家,脱鞋,上炕,盘着腿,随便坐。最有资历和辈份的居中而坐,坐在成吉思汗的画像下。大家听我的,按此办理。然而会盘腿坐的人实在太少,有的索性跪在那里,并且让人感觉很不自在,互相观看、调侃,笑声不断,包内顿时热闹起来。   大家坐定,我开始给大家介绍。
      这样的蒙古包才是正宗的,蒙古人也把它称做毡房。它是用事先做好的木架围成一圈,然后后再固定上事先做好的木架顶,把用羊毛制成的毡围在四周,铺在顶上,蒙古包就算建起来了。   “这么简单?”   “其实真的就这么简单。”   过去,蒙古人过着游牧的生活,当羊群在一个牧场吃的差不多的时候,他们就会赶住另一个牧场放牧。
      于是聪明的蒙古人把支撑蒙古包的木架做成了类似于百叶窗的结构,可以自由地收拢,也可以自由地打开。迁移时,把木架收起,卷起羊毡,赶着勒勒车,带着羊群,直到找上最好的草场,再把蒙古包支起来。   说话间,热情的主人已经把早茶端一来。主要有黄油、嚼克、炒米、奶茶、奶皮、奶酪、奶豆腐及油炸食品和盐、糖。
      于是大家各选所爱,逐一品尝。   其实这些食品与蒙古人游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聪明的蒙古人把奶分出若干种,这是其他民族所不能及的。奶的最上层,黄澄澄的过滤出来就是奶油。奶油提炼后,去黄留白,白色的就是嚼克;这两种是奶中最具营养价值的上品。经提炼后的奶上面又会凝固,这就是奶皮。
      剩下的奶怕放坏,于是便被加工成了奶酪和奶豆腐。他们还把面食经油煎炸,成为干品。加工后的奶制品和面食可以长期储存,再不易腐坏,这样他们不管游牧到多远的地方,都不会因吃饭发愁了。   炒米是用糜米炒制而成。糜米属五谷之一,形似小米,米粒要比小米大。
      奶茶当然是蒙古人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特色饮品了。奶茶的加工很简单,是由砖茶、牛奶熬制成的。不过要想真正加工出好的奶茶,没有一定的经验是不行的。奶茶需要大口的趁热喝,一碗接一碗,非常痛快!据说这奶茶能解劳顿、平风寒、消顽食、通胃气,绝对是好东西。喝奶茶也是有讲究的,要先把汗喝出来,再喝回去,才是最好的功夫,也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通常奶茶是与炒米一起食用的,先用一个碗,把炒米放入,用滚烫的奶茶冲泡,过三两分钟后再喝,清香绵软,十分可口。炒米也可与黄油、嚼克搅拌,加盐加糖后食用,怎么吃要看自己的品味。   来草原,做客蒙古包,能食用这样一顿早茶,应当也是一件值得欣喜和具有纪念意义的事,终生难忘! 老 糜 米 [ 作者:韩春 | 来源:保德春秋 | 点击数:84 | 更新时间:2006-10-23 | 责任编辑:bdhm ] 进入不惑之年,还是有许多事情令人大惑不解。
      譬如我对家乡的老糜米一往情深,爱莫能舍,以至于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许是由于先入为主,也许是“少年功夫”使然,连我自己也说不清其中由缘。 糜米是河曲的一种土特产。曾有史料记载,在某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就埋有已经碳化的糜谷,由此可见其源远流长。可能正因为如此,人们给糜米前面冠之以“老”字,通称“老糜米”。
      由于她的个头介于大米与小米之间,我以为还可叫作“中米”。糜米的母体——糜子,在《辞海》里被称作“穄”。《吕氏春秋·本味》一书中对糜子就有这样的评价:“饭之美者……阳山之穄”。由此说明,糜子早在先秦时代就受到人们的赞美和偏爱。经历了大自然数千年优胜劣汰的变迁,她至今在河曲的五谷杂粮中占据着独特的优越地位。
      糜子不选择地势,不苛求水肥,即使在陡峭、贫瘠的山坡上亦能顽强生长,即使遇上特大干旱,她都能忍受别的作物无法忍受的煎熬,农民们说:“糜子只要捉了苗,就有了一半收成。”因此,糜子就成为十年九旱的河曲农民战天斗地的制胜法宝。糜米也就成为河曲人世代相袭、经久不衰的传统主食。
       糜米可以做粥、做捞饭,亦可磨成面做窝头,做“摊画儿”。“摊画儿”一直成为河曲人清明节的固定食品,糜米的不同凡响由此可见。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用糜米做一盆“间年捞饭”以企盼来年有余。糜米肩负着如此神圣的使命,不免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据科学测定,糜米含有糖、粗蛋白、磷、钙和18种氨基酸,在禾谷类中含粗蛋白最高。
      糜米还可泡制加工成酸饭。酸饭含有乳酸菌,生津止渴,消食健胃,清凉泻火,口感极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酸捞饭的副产品——酸米汤。中医认为,米汤乃米中精华,具有益气、养阴、润燥之功效。我敢说,酸米汤是世界上一流的饮料。遗憾的是,这么好的饮料还没进入市场,这是一个有待开发而很有前途的项目。
       至于河曲酸米饭的由来,据《河曲县志》记载:相传在北宋年间,辽兵经常入侵。一次,老百姓泡好了米,正要做饭,忽然兵至,老少出逃。几天后还家,舍不得丢掉浸泡发酵的老糜米,将就煮粥,权且充饥,可是出人意料,做出的饭异香袭人,黄亮坚韧,酸甜可口。因此,推而广之,延续至今。
      河曲人的这项发明,应当载入中国饮食文化的史册。 河曲人一年四季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酸米罐;祖祖辈辈、大人娃娃都爱吃酸米饭。在盛夏酷暑季节,山区农民到远地劳动时,总要带上酸捞饭和酸米汤作为野地午餐,他们吃饱喝足后,躺在维系着他们命运的黄土地上,面对高高的蓝天和辽阔的旷野,放声唱几曲“二人台”,就这样有效地抗拒着酷暑的煎熬,就这样品尝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河曲歌手辈出,靓女如云,据说那非凡的歌喉和漂亮的容颜与吃酸饭喝酸米汤密切相关。有人说:河曲吃酸饭正如火的加工取缔了茹毛饮血,是一种文明,是一种进步。我觉得此论甚妙,此论甚高!可以说,酸米饭和“二人台”小戏一起构成了河曲文化的“县粹”。 老糜米物美价廉,是我青少年时期的患难之交。
      在我上初中时,家庭经济拮据,拿不起伙食费,就自带老糜米,能吃饱,不想家。上了高中,改为吃国家供应粮,一日两顿红黄面,而不得中饱。母亲见我日益消瘦,到校时总要给我带上几斤老糜米作为必要的补充。正是由于老糜米,还有那虽种田而目光远大的父母亲的坚定支持,我才在那艰难贫困的岁月中,圆满完成了初高中的学业。
      老糜米功不可没! 随着粮食市场放开,大米倾入,对糜米形成了冲击,渐有取代之势。诚然,大米自有其优点:光滑、坚韧,且能登大雅之堂。相比之下,老糜米似有不及之处,可是,大米饭须有猪、鱼肉与之相配效果才好,而老糜米却不挑剔,即使与山药蛋烩腌白菜相配也十分可口。
      老糜米是穷人的朋友。在此,我不愿作硬性的比较,我只觉得老糜米并没过时,老糜米亦不必谦卑。在我来说,只要在家中,一天总要吃到两顿糜米饭,有时也包括大米和糜米混合的“两米饭”,“两米饭”兼收并蓄,求同存异,这往往是家庭内部观点相互对立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我实在不愿到饭店吃饭,总觉得海参鱿鱼不如糜米捞饭大烩菜吃得舒服。我害怕出差太久,因为出了河曲便一般吃不到糜米饭。我知道有不少人在外地工作几十年,有的身居京城,官位显要,但仍然离不开老糜米和酸米饭。不过,像我这样对老糜米迷恋过深,偏爱之久,以至于近乎病态恐怕实在是罕见。
       每当秋季,我走进乡村田野,常常被那郁郁葱葱、蓬蓬勃勃的糜子所吸引,并禁不住从心底生出一番感慨和敬意来。糜子,她虽然没有伟岸的体魄,没有鲜艳的花朵,然而,腰杆笔直,努力向上,长好了可高过人的头顶,可越是长到高处,越是到了成熟的时候,愈是低垂着头;越是贫瘠的地势,恶劣的环境才越能显示出她超常的生命力。
      她扎根大地,耐得瘠薄,耐得艰苦,朴实无华,不畏逆境,顽强拼搏。——这种品格和精神不正是河曲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吗!虽然,眼下这些品质的行情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可我相信,正如金子,价格虽有波动,但终究不会贬值。 去年,百年不遇旱洪涝冻几灾俱全,农民的收成稍比种籽多,一贯耐旱的糜子,也受到严重挑战,老糜米颗粒瘪小,吃起来干涩难咽,这使我非常伤感!做为一个世袭的农民的儿子,我多么希望农民背负青天脸朝黄土换来的是丰粮嘉禾;我多么希望老糜米能够健康地长久伴我。
       呵,老糜米,我吃过山珍海味而始终摆不脱对你的偏爱。 呵,老农民,我走出贫困山庄却一直走不出你的情怀! 。

    感***

    2019-03-28 19:47:27

其他答案

    2019-03-28 19:46:06
  • 俗名“糜子”

    张***

    2019-03-28 19:46:06

  • 2019-03-28 19:09:29
  • 先秦·吕不韦 
    饭之美者,
    玄山之禾。
    不周之粟,
    阳山之糜。
      选自《吕氏春秋集释》,中国书店1985年版。
      注:吕不韦(公元前235)战国后期濮阳(今属河南)人,原为阳翟大贾,后因参与政治,拥立秦庄襄王有功,为丞相,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赢政即位,尊吕不韦为仲父,掌国政。《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命门客共同撰写的,是杂家的代表著作。阳山,也叫陶山,即现之狼山。吕不韦认为河套的糜子同“玄山之禾”“不周之粟”一样,都是当时最有名的食品。
      
    

    问***

    2019-03-28 19:09:2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花鸟鱼虫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