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汉初三杰是哪三杰?

首页

汉初三杰是哪三杰?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14 17:05:00
      说起汉朝的建立就离不开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的名字。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但细分析一下,可以各自独当一面的汉初三杰里却是可以分出高下的。最下者可以说是有勇无智的韩信了。从军事统帅的角度来说,韩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难得的帅才了,他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彻底击败,一举奠定了建立汉王朝的基础,这是与他超人的军事指挥天赋分不开的。
      他曾经在与刘邦的闲谈中认为刘邦只有指挥十万军队的能力,而就他自己指挥军队的能力而言,却没有数量限制,指挥的军队越多越好(这就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成语的来历)。韩信作为一位军事统帅勇有余,是合格的;但作为一位权力中枢的谋臣来讲显然是智不足,是不及格的。
      说句难听的话,韩信的权谋技巧只相当于小学生水平。他身处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极易招来杀身之祸的境地却毫无自我保护意识,多次受到猜疑诬陷却从不在意、不思改进,终于在未央宫阴谋中死于吕后之手,真可谓“英雄一世真豪杰,辜负胸中百万兵”!这里顺便说一句,史书里或多或少影射韩信有谋反的倾向,我认为这是天大的千古奇冤。
      从韩信的条件来看,他若真想造反,一百次也反成功了,可是他却始终没有反,直至被害死。 汉初三杰里的萧何却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只能勉强说他智有余而仁不足。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说了,刘邦说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这句话就是对他的最确切的评价。
      尤其令人拍案称奇的是,他的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随着他的辞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惯例,甚至他的继任者曹参对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乐,竟然也能政绩斐然、国泰民安。以至于这段脍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萧规曹随”。
      由此可见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是多麽卓越!说起来萧何对汉朝的建立所作的最大贡献莫过于现在家喻户晓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了---韩信这位旷世帅才由于被刘邦大材小用地当作仓库管理员使用,被气得不辞而别,后被年老体弱的萧何星夜追回拜为元帅的千古美谈。
      但令人极为遗憾的是,在韩信问题上名扬后世的萧何在后来却因为韩信问题而为后人所诟病,那就是萧何明明知道韩信不会谋反,却在个人进退利害(可能包括避嫌)的考虑下与吕后一起设下圈套谋害了韩信。这就是令人感慨万千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的来历。虽然纵观萧何的一生,这个不仁不义的污点也许可以算作瑕不掩瑜,并不能动摇萧何作为一代名相的历史地位,但污点毕竟是污点,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完人标准相比较,还是有相当距离的。
       在汉初三杰里唯有张良可以算得上仁、智、勇三者皆备的完人了。张良的智在刘邦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这句话里可以得到最好的诠释,就不赘言了;张良的勇从他敢于和志同道合的力士一起在博浪沙刺杀由大批卫队护卫的暴君秦始皇的大无畏的行动中即可看出,也用不着多说;我认为张良的仁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孟子认为理想的完人的气质应该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张良完全作到了这一点。张良在汉朝建国后的封赏会上的表现使包括刘邦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吃惊:他谢绝了刘邦对他的万户侯的封赏(包括属地随便挑选的特权),在刘邦的一再劝说下,他只挑了一个没人要的偏远贫穷的小县城留县。
      张良说:“陛下实在要封赏我,就把我和陛下相识的地方留县封给我做个纪念吧,我哪里当得起万户侯。我昔日刺杀暴君秦始皇,天下震动;现在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得到封万户侯的荣誉,这对我这个平民百姓来说太过份了,我真心地愿意放弃人间的富贵,过老百姓的日子。
      ”而且张良说到作到,不但不作万户侯,连这个小小的留县县令也找了个机会放弃了。历史学家司马迁对张良赞誉有加:“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连轻易不肯赞誉他人的心高气傲的大文学家苏轼也专门为张良写了一篇著名的《留侯论》,文中对张良的品德感叹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晓***

    2019-02-14 17:05:00

其他答案

    2019-02-14 17:36:09
  • 张良、萧何与韩信。

    z***

    2019-02-14 17:36:09

  • 2019-02-14 17:03:40
  • 汉初三杰是:张良、萧何、韩信 
    

    不***

    2019-02-14 17:03:40

  • 2019-02-14 17:01:45
  •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国灭后隐姓埋名以求复国。博浪沙一击后,他于圯下遇黄石老人,得《太公兵法》十三篇,精研后,入汉王刘邦幕下。自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连刘邦亦自叹不如。汉定天下后,张良又献计巩固了太子汉惠帝的地位,得到吕后的感激。
      功勋之巨,恐不让萧何、韩信。封侯时,他自甘退让,婉拒万户侯,只受留县一地(张、刘二人初次相遇之地),刘邦封其为留侯——在关键时刻与刘邦拉起了友谊,真是一头老狐狸。读《史记·留候世家》的感觉就是震撼,这简直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人物,刘邦的谋士群中不乏聪明绝顶之人,但在战略眼光上却无一人可达到张良的高度。
       萧何的功劳是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不是很好吹,除了和韩信之间那说不清楚的友谊以外,没什么特别的典故,但我们只要想想看周恩来的能力,类推一下或许可以得到答案。 韩信的故事可就多的海了去了,什么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等,这些话对我们而言是多么的耳熟能详。
      尤其是背水一战的成功,害的后世多少模仿者画虎不成反类犬,落的个身死败忘的下场。韩信本身“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也可以看作是其天才能力的一个反面表现。 "汉初三杰”的命运迥然不同:韩信命运不济,功高而被诛;张良命运最佳,无灾无祸而寿终正寝;萧何命运处于中间,安全运转到死,但也不乏灾难,至少蹲过班房。
       。

    周***

    2019-02-14 17:01:45

  • 2019-02-14 16:55:18
  • 张良,韩信,萧何

    我***

    2019-02-14 16:55: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关注
爱问

关注爱问微信公众号,开启知识之旅,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