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精神心理科

懂医学的进,用脑过度了怎么办?

我曾经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刻制自己去学研一种东西,耗去了我大量的精力,我现在觉的我精力缺乏,有人说我反应慢但我觉的不是,我觉的是我曾经用脑过度,现在去学什么脑力方面的东西总觉的没有精力和哪种能量,我该怎么办啊!!有什么药可补脑或养脑的吗,或着其它方法也行
那*** | 2018-03-14 03:13:13

好评回答

2018-03-14 04:12:17
王*** |2018-03-14 04:12:17 41 0 评论
你说的没有精力记忆减退等症状提示有神经衰弱的可能, “神经衰弱”是大脑神经功能失调而造成的精神和身体活动能力减弱的疾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脑神经功能出现这种失调呢?由于它多见于脑力工作者,使得有些人产生了神经衰弱是因为用脑“过度”而造成的印象。实际上并非如此。
  所谓用脑“过度”是长期的内心冲突、精神紧张或情绪不悦,正是这些不良的情绪体验和内心冲突,使得病人的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

查看全部>>

你说的没有精力记忆减退等症状提示有神经衰弱的可能, “神经衰弱”是大脑神经功能失调而造成的精神和身体活动能力减弱的疾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脑神经功能出现这种失调呢?由于它多见于脑力工作者,使得有些人产生了神经衰弱是因为用脑“过度”而造成的印象。实际上并非如此。
  所谓用脑“过度”是长期的内心冲突、精神紧张或情绪不悦,正是这些不良的情绪体验和内心冲突,使得病人的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态。另外,神经衰弱病人还有其内在的因素在起作用。从性格特点上看,多数神经衰弱病人偏向于胆怯、自卑、敏感、依赖性强,也有的病人过分争强好胜、自制力差。此外,有些病人的神经衰弱发生于某次躯体疾病之后。这可能是由于躯体疾病削弱了病人的神经功能,为神经衰弱的发病提供了温床。
  神经衰弱以容易疲劳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人一般都有入睡困难、易醒、多梦、醒后头脑无清晰感,因而整天昏昏沉沉、头脑发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及学习效率下降。病人还表现有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容易冲动,对外界的光、声、冷、热等过分敏感,肌肉(尤其是后颈部、腰背部肌肉)紧张酸痛等。以上症状时轻时重,其波动往往与病人的心情相关。
  某些精神疾病也可表现为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病人往往只认为自己患了“神经衰弱”,而拒不承认患了重度精神病。但这些病人的病情与神经衰弱有所不同:神经衰弱病人主动求医,治病心切;而重度精神病人则对自己的疾病缺乏认识,不主动求医有明显的失眠、幻觉甚至妄想等。如果病人还有性格孤僻、思维怪诞、行为离奇,或者情绪低沉、悲观厌世,或者记忆缺损、智力减退,就更应考虑到不是神经衰弱的可能。
  神经衰弱的病程往往迁延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但它是一种可以治好的疾病。在治疗上,应以针对病因的心理治疗为主,辅以抗焦虑药物。用药时,要谨防产生药物依赖。另外,针灸、气功、体育锻炼,以及生活的规律安排也会对治疗起到良好的作用。用脑过度实际是一种心理疲劳。其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等。 
  心理疲劳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学习与工作效率降低,而长期的心理疲劳影响心理健康,使人心境压抑,百无聊赖,心烦意乱,精疲力竭,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失眠、怕光等,还可能发生其它心因性疾病。
  建议脑力劳动者要劳逸结合,注意脑力劳动中的心理卫生。强调对其所有从事的脑力劳动的兴趣,使脑力劳动环境的安静及光线照明符合卫生要求,消除心理疲劳。
  脑力劳动疲劳的信号是心理疲劳感觉,这种疲劳感是人体、器官或主要细胞(离细胞等),对继续工作的抵触,疲劳信号揭示机体已经需要休息,需要调整和恢复,应该停止工作,以睡眠或者娱乐、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等积极方式促进大脑功能的调整。此时,若强制大脑继续工作,则会加重心理疲劳,造成脑细胞的损伤,或使脑功能恢复发生障碍。
  而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喜欢采用各种脑兴奋措施来消除心理疲劳感,以继续完成工作,如大量抽烟是作家刻苦写作的兴奋剂;诗人则是以酒助兴;西方人则喜欢抽雪茄、饮咖啡,或者使用其它兴奋物质,来振奋自己或以意志来强迫自己战胜疲劳,继续学习和工作。
  医学研究表明,只有能够改善细胞的生理过程,才能促进细胞疲劳的恢复。因此,人们常用兴奋大脑的方法强迫大脑继续工作,就会加重心理疲劳,加重细胞损伤,对机体十分有害。
  要消除心理疲劳,避免用脑过度对身体的损伤的关键是强调劳逸结合,体脑结合,科学用脑。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措施是顺应大脑活动的生理节律,强调劳逸结合,体脑结合,切忌长时间以各种强制手段增加脑力劳动的负荷。
至于饮食疗法可以:1、多进食一些含有胆碱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2.补充卵磷脂。如:蛋黄、豆制品等3.多食碱性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豆腐、豌豆、油菜、芹菜、莲藕、牛奶、白菜、卷心菜、萝卜、土豆、葡萄等属碱性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如青椒、金针菜(黄花)、荠菜、草莓、金橘、猕猴桃等。 4.补充含镁食品如豆类、荞麦、坚果类、麦芽等。 5.有条件的话,可适当进食人参、枸杞、胡桃、桂圆、鳝鱼等补益食品。也可经常用胡桃仁30克,同大米煮粥服食。 桑椹、桂圆肉、柏子仁、莲子、灵芝、何首乌、大枣、蜂蜜、枸杞子,或用枸杞子10克,山药30克,猪脑1副,加水炖食;或用枸杞子20克,红枣6个 ,鸡蛋2只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15分钟,吃蛋饮汤,每天或隔天1次,适宜神经衰弱健忘者食用。冬虫夏草能补虚损、益精气,适宜肾虚健忘之人食用。民间用冬虫夏草4~5枚,鸡500克左右共炖。
建议你方便之际还是去医院看看,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药,结合我以上所说的意见努力消除心理疲劳.祝安
0/300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2018-03-14 13:12:17
  • 可以用中药保养一下
    我是祖传三代的中医
    我配的中药不但可以营养神经
    而且可以保健身体
    我愿意帮助你
    我的网站 
    希望你能详细地看一下上面的文章
    
    薛*** | 2018-03-14 13:12:17 24 5 评论
    0/300
  • 2018-03-14 13:12:17
  • 我自学过临床心理学,初步断定您得的是这病:
    
    
    《〈〈〈〈〈〈〈〈〈〈〈神经衰弱〉〉〉〉〉〉〉〉〉〉〉
    
    下面是我找的一些资料,基本上我说的都在里面:
    (但我必须强调不要过分依赖药物,因为其对中枢神经伤害巨大,关键在于自己心态!!)
    
    神经衰弱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疾病。以慢性疲劳、情绪不稳、神经功能紊乱,易于兴奋和易于衰竭为特点,并多伴有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如失眠、头疼、抑郁、注意力涣...

    查看全部>>

    我自学过临床心理学,初步断定您得的是这病:
    
    
    《〈〈〈〈〈〈〈〈〈〈〈神经衰弱〉〉〉〉〉〉〉〉〉〉〉
    
    下面是我找的一些资料,基本上我说的都在里面:
    (但我必须强调不要过分依赖药物,因为其对中枢神经伤害巨大,关键在于自己心态!!)
    
    神经衰弱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疾病。以慢性疲劳、情绪不稳、神经功能紊乱,易于兴奋和易于衰竭为特点,并多伴有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如失眠、头疼、抑郁、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和情感脆弱等。病前常存在着持久的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易发生于性格不开朗、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急躁和过分主观、自制力差的人中。也可发生在一般性格的人身上。长期持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工作生活环境不良,精神创伤或负面情绪体验,以及躯体性疼痛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成为本病病因。病人多为青壮年,脑力劳动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青年学生中间更常见。多呈缓慢起病,病程长短不等,病症的结局则取决于生活环境和人格。
    神经衰弱通常不是单一因素造成,而是不良情绪体验、不健康的性格特点和机体功能削弱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资料表明,持久的情绪紧张、忧虑、工作和学习上的困难,长期繁重的脑力劳动,如伴有不良情绪,则常是神经衰弱的致病原因。另一些常见的原因是突然的精神刺激比如亲人亡故、家庭不和以及生活中各种挫折等,这种种精神紧张刺激所引起的忧虑、愤怒、怨恨、委屈和悲哀等负性情绪体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失调而发生神经衰弱。与此同时,感染、中毒、外伤出血、长期慢性病病后体弱、失眠或其它削弱机体功能等各种因素,均能诱使神经衰弱的发病。
    
    神经衰弱的发病机理普遍认为是各种精神紧张刺激引起高级神经活动兴奋或抑制过程的过度紧张或两过程之间的冲突,导致大脑皮层的内抑制过程减弱,此时,神经细胞的刺激性减弱,产生兴奋增强。由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强而迅速,大大增强了神经细胞的能量消耗,内抑制过程的减弱又使神经细胞的恢复功能降低,造成了神经细胞的能量降低和衰竭性增强,并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故表现为高级神经系统的功能易于兴奋,也易于疲劳和衰竭。
    
    根据CCMD-2(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可有以下几方面:
    
    (1)情绪症状:以精神过敏症状为主,易激惹,容易为小事而情绪激动,对外界声、光等刺激耐受性差。伴有心情烦恼产生的其它躯体反应,如心慌、食欲不振等。但无广泛性焦虑或原因不明的心境低落。
    
    (2)兴奋状态:注意力下降、脑力活动不能集中,记忆力障碍,常健忘一般事情,而对烦恼的事却不易忘掉。
    
    (3)衰弱状态:表现为全身无力,疲劳感与劳动强度不成比例。脑力迟钝。
    
    (4)紧张性头痛:如头晕、头胀、头痛等。
    
    (5)睡眠障碍:为兴奋与抑制过程平衡失调。大多数是失眠,易惊醒,少数表现为嗜睡多梦,睡后仍困乏。
    
    凡具备上述五项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症状,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整体又无器质性病变者,即可诊断为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常用治疗方法近年发展较快,总的说来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临床根据病因和病人自身情况的不同,采取对症治疗,一般效果尚可。常用的有:
    
    (1)森田疗法:由日本学者森田正马提出,重点在于陶冶患者性情,使患者接受现实,不再与不适的症状对抗,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必患得患失,放下包袱,使自己过正常人的生活。
    
    (2)认知疗法:对一些患者可以开诚布公的讲解神经衰弱的有关知识,如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科学的防病、治病措施。使患者消除对疾病的疑虑和不科学的认识。促使患者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坚定治愈的信心,从而达到积极治疗的目的。
    
    (3)心理疏导法:通过对患者的接触谈话,了解其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些原因。应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以诚心、爱心去对患者启发、说明、劝慰、鼓励。帮助患者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消除不良的心理、社会等致病因素及由此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养成乐观豁达的情绪,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4)暗示疗法:神经衰弱患者往往有疑病倾向,多爱陈述自己的病痛之苦。医生可利用自身的特殊威信予其一种安慰剂,即使药物作用不大甚至完全没有作用,但在医生暗示下,完全可达治疗目的。
    
    (5)音乐疗法:既往研究表明,许多具有特殊旋律的音乐,均能够减轻和缓解焦虑不安、失眠等症状。有条件的,可利用这些来进行辅助治疗。
    
    (6)药物的辅助治疗:可选用抗焦虑药,如舒乐安定、利眠宁。也可选用一些镇静药物如溴化钠咖啡因合剂,苯甲酸钠咖啡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可用谷维素。此外中药如五味子、酸枣仁、朱砂、远志、合欢皮、夜交藤、龙骨等也可应用。
    此外,尤应注意创造静逸的环境,调节患者不良心境。患者对人际关系较为敏感,周围人应注意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继而提高适应周围社会的能力。
    
    对于本病,预防是最重要的。注意心理卫生,喜怒有节,心情舒畅。劳逸结合,科学有规律的安排生活,睡前避免引起精神紧张和兴奋的刺激,忌服浓茶、咖啡。克服不健康的性格特点,加强体育锻炼。正确的对待人生旅途中的工作、学习、婚恋、事业、家庭中的困难和挫折,建立并维持健康、愉快的正性情绪体验。自然会心境愉悦,不易得病了。
    
    
    
    
    
    
    
    
    
    神经衰弱可分三个类型 
    2006-09-03 19:25:26 
    
    
    
    
    神经衰弱是因长期的精神过度紧张、思想负担过重等负性情绪以及极度疲劳等引起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种疾病。 
    
      造成长期持续的负性情绪和过度疲劳的原因有很多,如工作不顺心、人事关系紧张、生活苦闷、居住条件差、恋爱受挫、婚姻家庭的破裂、升学失败、就业困难、工作或学习任务艰巨复杂、劳逸结合不好等等。 神经衰弱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心理机能的失调,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激动等。 
    
      可分三个类型: 兴奋型:表现为容易兴奋,也容易激惹。这类人自制能力很差,遇事不冷静,易急躁,对什么事都表现得不耐烦,甚至暴怒,注意力容易集中也容易分散;记忆力差。看书、听课、开会易感疲乏。这种人有时尽管整夜失眠、头痛、头昏,但白天并不困或偶尔才感到困倦。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可不明显,也可很明显。表现对刺激可能反应过分强烈,如多汗、心悸、血压暂时升高等。 
    
      兴奋型:这种病人表现为即易兴奋又易疲劳。情绪极不稳定,焦虑不安,忽而表现激动,忽面又表现出伤感。对刺激敏感性增高,即对光和噪音甚至很细微的身体不适都表现出难以忍受。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入睡很困难,并多梦、易醒。使呼吸、循环、消化、生殖及泌尿系统受到影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心慌、心区疼痛或压迫感、血压不稳、面色潮红成苍白、四肢忽冷忽热;口苦、食欲不振、腹胀、嗝逆、便秘、腹泻;月经失调、痛经、性欲减退或亢进、遗精、阳萎、早泄以及尿频等症状。这些症状也是极不稳定的。 
    
      衰弱型:此类病人嗜睡、精神萎糜不振、机体软弱无力,对学习、工作或劳动难于胜任。由于头脑迷糊,思维迟钝,对周围的人或事情淡漠。这种人睡眠表浅、多梦、经常感到似睡非睡,不能消除疲劳。 
    
      这类病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很明显的。 总之,由于长期的思想矛盾和情绪紧张可导致神经衰弱,也现上述的临床表现,而这些临床表现又反过来加重负性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治疗神经衰弱时,要采取综者性措施,即心理、药物、物理治疗联合应用。 
    
      尤其要重视心理治疗,这对提高治疗效果很有好处。首先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使病人建立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其次是使病人了解疾病的性质和原因,帮助病人掌握有关疾病的必要知识,消除疑虑,减轻思想负担。另外,还要帮助病人合理地安排工作、学习、劳动和休息,鼓励病人积极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 
    
     
     
    
    张*** | 2018-03-14 13:12:17 39 2 评论
    0/300
  • 2018-03-14 06:12:17
  • 带着心理问题去生活
    今天,是第三届世界预防自杀日。有意自杀的人,绝大多数都遭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的折磨。那么,是不是减少痛苦就可以让一个人远离自杀重新恢复心理的健康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陈祉妍博士说,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痛苦了,第一反应就是想降低痛苦,逃离痛苦。但是,痛苦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信号,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我们应该去改变。如果只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就是在逃避问题...

    查看全部>>

    带着心理问题去生活
    今天,是第三届世界预防自杀日。有意自杀的人,绝大多数都遭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的折磨。那么,是不是减少痛苦就可以让一个人远离自杀重新恢复心理的健康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陈祉妍博士说,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痛苦了,第一反应就是想降低痛苦,逃离痛苦。但是,痛苦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信号,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我们应该去改变。如果只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就是在逃避问题自身,这并不利于心灵的成长。 
    
    这和身体疼痛的道理一样。当我们肚子疼时,医生经常不建议先服用止痛药,因为那会让身体麻木,让医生难以探察到底是哪里的内脏发生了病变,从而无法下手治疗。心理痛苦的意义是一样的。 
    
    陈祉妍说,每一种心理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有无数种方法降低痛苦、逃避痛苦,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领悟到问题的来源,并由此成长。 
    
    武汉著名的心理治疗师曾奇峰说“心灵注定要在创伤中前行”,正是这个道理。 
    
    从6月11日的第一期专题“吵架了去看心理医生”到今天9月10日的“世界预防自杀日”,我做“健康•心理”版正好三个月了。 
    
    在这三个月时间里,我常常会产生无能为力感,因为收到的求助信件太多,我自己不可能一一回复,甚至都未必能帮读者找到适合他们的心理医生,因为全国的心理咨询业远不够发达。而且,一些读者自己也没有钱去找心理医生。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也和很多心理专家探讨过,怎样才能帮助广大的读者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有一些什么样的概念和建议可以让更多人实施自助。 
    
    最终,我找到了三句话: 
    
    一、接受心理问题,带着你的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 
    
    二、打开心扉,寻找你身边的“业余心理医生”; 
    
    三、理解他人,自己去做一名好的“业余心理医生”。文字/武志红 
    
    痛苦只是心理问题的信号 
    
    直面问题才能减少痛苦 
    
    首先,我想强调一点:永远不要以为你的问题独一无二,永远不要以为你是最不幸的。实际上,我深谈过的几乎每个人,包括我身边的亲人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我们都是带着心理问题在生活。不同的是,有些人陷在心理问题之中日益消沉,而有些人却能做到带着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 
    
    譬如数学家纳斯(电影《美丽心灵》中的男主人公原型),他在年轻时患了精神分裂症,从未彻底治愈,幻觉和妄想一直在纠缠着他,但他带着症状去生活,去思考,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要分清痛苦与问题,可以想办法减轻痛苦,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问题。 
    
    太痛苦常常是因为不了解为什么痛苦,而太痛苦又直接导致我们逃避痛苦,恐惧痛苦……最后,我们忽略问题自身,迫切地想消除痛苦,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要带着心理问题去生活,我们必须先改变一些习惯性的错误认识,明白痛苦与问题的关系。 
    
    错误认识之一:“我是天底下最不幸的” 
    
    “一和异性说话我就会脸红。每次面对异性都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只好落荒而逃。我看别人都是那么镇定,为什么唯独我这个样子?” 
    
    “口吃让我痛不欲生。为了治口吃,我什么方法都尝试过了,还是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口吃,我屡屡丢人现眼,每次都有想死的心。看见别人流利地说话,我又羡慕又嫉妒,为什么他们那么自如,而我就这么不幸?” 
    
    “我是一名大学生,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断了一节小手指,从此以后特别自卑,觉得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在大学里,我非常担心别人会看到我的残疾,总是把手插在口袋里。每次不得不把手抽出来时,我心里都会咚咚地跳个不停……自己的一生就毁在这一节小手指上了。” 
    
    “我失恋了,看着别人成双成对地走在一起,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 
    
    …… 
    
    每个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并且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有大量的“同道”。但人们经常看不到这一点,以为自己的痛苦独一无二,总是感叹“为什么不幸的偏偏是我”,将自己的问题无限扩大化,并将它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用一切资源去纠正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心理问题的人以为自己的问题是洪水猛兽,不敢将它暴露出来,但在封锁自己问题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最不幸的人了。 
    
    口吃者如此。很多口吃者一开始将自己视为最不幸的人,但一旦接触到口吃团体,发现居然有这么多人和自己一样不幸,他的痛苦就减少了一半。 
    
    各种社交恐怖症患者也如此。脸红恐怖症者以为天底下就自己一个人一见人就脸红;对视恐怖症患者以为天下就自己一个人“眼神下流”而不敢和人对视……但实际上,患有他们这些问题的大有人在。心理治疗师在治疗社交恐怖症患者时,第一步常常是给他们看其他人的案例,等他们发现有这么多人和他有同样问题时,痛苦就减少了大半。 
    
    无论多么古怪的心理问题,基本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同类,没有谁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总有别人和你一样不幸甚至更不幸。 
    
    “我们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句话从这个角度上讲是有道理的。再不幸的人,发现同样不幸的人,总会觉得像找到亲人一样。 
    
    错误认识之二:“痛苦都是因为现在” 
    
    产生了惧怕、恐慌、愤怒、焦虑、忧愁等负性情绪,我们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个时候,无妨思考一下“为什么”。 
    
    一个27岁的女孩写信说,她只谈过一次恋爱,分手后再也不敢谈恋爱了,因为“我很怕失去,很怕那种如坐云端却顿时坠入谷底的感觉,很害怕。” 
    
    无数人在恋爱中分手,但多数人后来又开始了新的恋爱,为什么这个女孩“很害怕”而不敢再谈恋爱呢? 
    
    一般说来,这可以回溯到童年。这种不敢再谈恋爱的女孩多在童年遭受过严重的分离焦虑的伤害。譬如,父母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离开她很长时间。甚至,父母一方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这种严重的分离焦虑最后化为一种无意识,深埋在她心底,分手重新唤起了她的无意识,又一次诱发了她严重的分离焦虑。于是,她宁愿麻木,也不想再有亲密关系。 
    
    恋爱中死去活来的痛苦大多与童年分离焦虑有关。当痛苦时,不要只沉浸在痛苦中,或者以寻找刺激的方式来降低或麻木自己的痛苦,而要思考一下“我为什么这么痛苦,我重复了童年的什么体验?” 
    
    一对姐妹,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妹妹失恋后割腕自杀,姐姐从此发誓再也不谈恋爱。她果真坚持了下来,40多岁了仍然单身。 
    
    从表面上分析,姐姐可能是因为太内疚,同时又认同了妹妹,以妹妹的身份恨那个男人,也恨所有男人。但是,如果追溯到童年,就可以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她们的爸爸辜负了妈妈,有了第三者后和妈妈离婚,也离开了她们。当时,她们一个4岁,一个2岁,正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爸爸的离开给她们造成了严重的分离焦虑,她们一早就埋下了对男性的怀疑和愤怒。妹妹年纪小,更主要产生的是自卑,姐姐大两岁,更主要产生的是恨。 
    
    很多人谈恋爱会分手,但妹妹之所以割腕自杀,是因为分手唤起了她2岁时爸爸离开导致的绝望感。而姐姐之所以恨所有男人,并不仅仅是因为妹妹的遭遇,更是因为她心中早就埋下了对男人的恨,妹妹的事情只不过再一次证实了这种恨是“合理的”。 
    
    这个27岁的女孩,和这对姐妹,对她们来讲,她们的逻辑看似是合理的,因为成年的体验重复了童年的灾难。 
    
    但是,如果她们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惧怕和愤怒究竟从何而来,她们就会明白,自己的惧怕与愤怒是建立在有限的人生体验上,是不合理的。 
    
    错误认识之三:“用一切办法减少痛苦” 
    
    孔子说,人的认识能力分四个层次,“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以前,我觉得他的话说得非常漂亮,非常有道理,但在我有限的31年人生中,迄今尚未遇到真正的“生而知之者”,我所知道的心理学大师,都是“困而学之者”。 
    
    譬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因为提出了患者中心疗法、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概念,被心理治疗界认为是最有贡献的心理治疗家,他对医患关系的论述更是精彩绝伦,关系也成了他的治疗理论的精髓。但是,罗杰斯在成为心理学家之前,一直是非常自闭的,他的妻子是他第一个真正的朋友。他为之痛苦,认真思考人际关系,并最终找到了爱的真谛“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从此,他比绝大多数人更懂得理解,更能接受任何人。 
    
    再如,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他提出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森田疗法成为治疗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等心理疾病的一个非常流行非常有效的疗法,而他自己在读大学时正是一名严重的神经症患者。 
    
    再如,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他提出的恋母情结、童年创伤和无意识等成为理解人性的钥匙,而他自己恰恰是一个有严重的恋母情结的孩子。 
    
    再如,国内著名口吃矫正专家平易,他自己以前就是一名严重的口吃者。他是在进行自我治疗的时候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不断地颠覆我对孔子四分法的迷信。现在,我更坚信美国心理学家派克的表述“逃避问题及其内在情感痛苦的倾向是所有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我们想逃避痛苦,但痛苦背后的问题恰恰是我们的一部分,须臾不可分离,根本逃避不了。所谓的逃避,只不过是运用种种自欺的方式扭曲了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减少我们的痛苦。我们以为看不到它们了,但其实它们还是我们甩不掉的尾巴。 
    
    而那些直面自己的痛苦及痛苦背后的问题的人,每一次痛苦就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陈祉妍博士说,痛苦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契机。痛苦告诉我们,“你应该改变了”,而那些勇敢地直面痛苦的人,也最容易抓住这个契机让自己的人性产生成长。 
    
    要记住,简单地逃避痛苦,必然会陷入自我欺骗。直面问题自身,会将你带向成长之路。 
    
    错误认识之四:“我能控制自己的一切” 
    
    我们经常以为,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一切,这种错误认识是强迫症、社交恐怖症和口吃等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位男青年来信写道: 
    
    “我是一名出来社会就业已经六年的普通人,但是,我却一直希望我能有不平凡的作为!虽然现在处境也还过得去,但是,我想要更多!对自己也有一定的了解。总结走过的这几年,我意识到自己在个性方面还不成熟! 
    
    主要的问题是,我很多时候都不能集中意志思考自己要思考的问题,往往会在思考的时候走神,这样一来,我的效率就很低,想向你请教一下:怎样才能集中意志思考问题?” 
    
    一位年轻妈妈写信说: 
    
    “我很爱我的孩子,但我有一次居然产生了想掐死他的念头。天哪,我怎么能这么想,我一定是疯了。于是,我拼命压制这个念头,但它现在出来得越来越频繁。我现在都不敢抱孩子了,生怕我控制不住自己。” 
    
    这位男青年和这位妈妈的问题有些类似,他们都以为自己能控制自己的一切。男青年偶尔走神,他就认为会严重影响自己的追求。年轻妈妈认为爱孩子就绝对不能产生“想掐死孩子”的念头。 
    
    他们都是有了绝对化的想法。人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是没有认识到,我们顶多只能控制自己的意识,但意识只是心理能量的冰山一角,而大量的潜意识压在心底,是我们不能直接控制的。它们会时不时地浮出水面,这一点是必然的。我们不想它们出现,这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要求罢了。 
    
    潜意识的特点是,如果我们越想控制它,就越控制不了,它的活动会越频繁。譬如,那位年轻妈妈拼命想压下掐死孩子的无意识念头,这种念头就会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一个人的潜力无限,但一个人的意识能直接控制的范围却很有限。我们要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总是和潜意识过不去,不必为了走神、坏念头等偶尔出现的问题较真。否则,它们就会成为真正的问题。 
    
    错误认识之五:“没有它我就一切OK” 
    
    很多时候,当我们把一切焦点放到问题上,这个问题就会成为我们拒绝成长的一个替罪羊。 
    
    譬如,前面提到的断了一截小手指的大学生,他最后的断言是“自己的一生就毁在这一节小手指上了”。 
    
    真的是这样?我们可以做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如果他有这一截小手指,那么他的人生就会一切OK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大学生,高考前一只耳朵失去了听力,这没有妨碍他考上名牌大学。但进入大学后,他发现因为听力的缺陷,他在公共场合不能自如地与人交往。于是,他开始把自己自闭起来。不久,他爱上了一个女孩,女孩对他也不错,但他认为耳朵的缺陷令他配不上她,于是他一次次地在感情中逃避。 
    
    因为不断重复感情的创伤,他最终患了重度的抑郁症,逃避到网络世界里,整日打电子游戏。 
    
    那时,他以为,如果没有这只耳朵的问题,他的世界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但是,他的耳朵后来治好了,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他仍然抑郁,他仍然自闭……最后,他明白耳朵问题不过是一只“替罪羊”,成长是需要勇气的,但他缺乏成长的勇气。于是,耳朵成了他给自己找的一个偷懒的天然理由。等耳朵好了,他只不过少了一个生理缺陷,但其他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有些男孩会把个子矮当作替罪羊,于是拒绝成长;有些女孩会把相貌丑当作替罪羊,于是拒绝成长。他们把一切问题都归罪到自己的某个缺陷上去,经常会幻想“如果……一切OK”。 
    
    但是,一些个子同样矮的男孩、相貌同样丑的女孩非常有勇气地去生活,并活得非常成功。一些高大帅气的男孩和一些美貌的女孩却同样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替罪羊而拒绝成长。 
    
    你最在乎自己什么缺陷?好好思考一下,它有没有成为你的替罪羊? 
    
    父母、配偶、朋友…… 
    
    寻找你身边的“心理医生” 
    
    我们似乎总是在这个或下一个转弯处与生活的困境迎面相遇。然而我们也似乎总有办法在困境中平衡自己的心理,然后按自己的选择继续生活。有时候这归功于时间,有时候这归功于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宣泄渠道。其实,何止是困境,即使面对平静的每一天,我们依然需要自己的宣泄渠道,需要倾诉。 
    
    心理医生是那个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的人,他(她)仔细聆听你描述的困难或需求,提供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如同明灯,指引你从生活的迷途中找到出路。就算你不需要解答,你仅仅是需要一个愿意让你发泄情绪的人,你也会在向作为心理医生的他(她)倾诉完后感到解脱。 
    
    但现实渠道的欠缺,使每一个人能够拥有心理医生几乎成为一种奢望。审阅我们的生活,大多数人并没有一个正规的心理医生,但很多人都找到了替代的途径,让身边人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父母 
    
    蒙蒙已经习惯了将心事说给父母听。父母都是很开明的人,即使不赞同她的想法,也很少干预她的决定。蒙蒙说:“虽然有很多的朋友,可是总不能将自己的‘心理垃圾’都倾泻给别人啊。而且,大家年龄相仿,烦心事也都差不多。”所以,蒙蒙觉得和自己的父母倾诉是最舒服的,毕竟他们才是最能包容自己的人。 
    
    点评:生活中许多人并不能像蒙蒙一样将心事告诉父母,因为代沟的存在还是很普遍的。纵使父母的人生经验比我们丰富,他们的解题思路、他们认可的观念总与我们有很多不同,往往是只好兜着一肚子教条唯诺离去。而且,我们往往会害怕父母为我们担心。 
    
    爱人 
    
    从同学到爱人,与妻子相识了10年,雨辰觉得妻子已经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了。几乎每天他们都会给彼此讲白天遇到的有趣的事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更是愿意在妻子面前发发牢骚。他觉得男人在别人面前总是要保持自己的形象,在妻子面前就不必那么勉强了。即使有时候妻子被他抱怨烦了不理他了,他也还是愿意对她说。 
    
    点评:很多人会觉得雨辰是幸运的,因为爱人是自己最亲密的人。然而,往往正因为亲密会造成沟通的障碍。不像恋爱时那样甜甜蜜蜜,进入老夫老妻阶段,你可能很难向他(她)描述你软弱而紊乱的心境,或许是因为距离太近相处太久了,彼此已对探索对方心中的秘密失去了兴趣。而且,太忙,没有心情,有些事情不便倾诉都可能是倾诉的障碍。 
    
    朋友 
    
    月月说自己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现在的好友叶子。她们性格互补,月月是悲观敏感型,叶子则坚强乐观而且很有见地。每次,月月遇到解不开的心结时,总是会向叶子倾诉。如今,两人虽然分开两地也还是几乎每天都通电话。 
    
    点评:朋友是我们最可能找到安慰的港湾,也是我们最常求助的人。可有时天天与朋友吃饭聊天,仅仅是为了有趣,突然聊什么深入的话题,怕会把他们吓坏了。有时是老天不眷顾,把身边可以交心的朋友打发到异地。而事实上我们也不允许自己时时把生活中的不如意向朋友抱怨,要是我们喋喋不休,朋友交往再深,亦迟早会对无休止的鸡毛蒜皮感到厌倦。 
    
    陌生人 
    
    小易拥有许多素未谋面的网友,其中不乏关系很好的。她有什么事情从不忌讳向他们提及,或许是因为旁观者清,从他们那里,每次她总能或多或少地收集到一些客观的意见。然而她说自己永远不可能也不愿意与这些网友见面。她宁可相信他们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点评:找陌生人谈心往往没有心理负担,大家互不认识就有这样的好处,我们不再需要维持自己苦心经营的正面形象,可以敞开地谈,无所顾忌。然而,我们也常常看到许多人并不能把握好这样的尺度,把自己弄成了现代“祥林嫂”。 
    
    孩子和宠物 
    
    冬儿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狗。自从有了这只小狗,冬儿已经养成了对它说话的习惯,尤其在不开心的时候。冬儿说她觉得小狗是能听懂她的话的。有时候,她流泪的时候,小狗就会舔他的手。和小狗倾诉之后,她会觉得轻松很多。 
    
    点评:孩子和宠物都是弱者。除了在竞争中取胜,个人价值的实现还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被需要的感觉。孩子或宠物是你的心理医生,并不是说你会向他(它)们倾诉,你只是在与他(它)们相处的过程中得到了被需要的感觉,因而缓解你的精神压力。但同时,将宠物或孩子作为倾诉对象容易产生自怜情绪。
    
    吴*** | 2018-03-14 06:12:17 39 2 评论
    0/300
  • 2018-03-14 05:12:17
  • 我和你有过一样的感觉,就觉得什么也放不进我的脑袋,几年不见的一个老师说我有点木木的。我的解决办法是:来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充足的睡眠后,做些自己想吃的食物,然后就是运动,我爱登山--仅限于越野,跑步,打网球,游泳--都是在游泳馆有次差点淹死了,呵呵水平有限,然后就是逛超市,东看看西摸摸,什么也不想,不买也没事,不象商场,你看了不买服务生肯定烦你,过了些时间,我的朋友们打电话给我,她们说我精力充沛,我...

    查看全部>>

    我和你有过一样的感觉,就觉得什么也放不进我的脑袋,几年不见的一个老师说我有点木木的。我的解决办法是:来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充足的睡眠后,做些自己想吃的食物,然后就是运动,我爱登山--仅限于越野,跑步,打网球,游泳--都是在游泳馆有次差点淹死了,呵呵水平有限,然后就是逛超市,东看看西摸摸,什么也不想,不买也没事,不象商场,你看了不买服务生肯定烦你,过了些时间,我的朋友们打电话给我,她们说我精力充沛,我很开心,又开始工作,阅读,思考,很好了!!所以,给自己的心灵放次假,好好放松,很快就好!到时候可要给我发信告诉我哦!
    l*** | 2018-03-14 05:12:17 38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精神心理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