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在佛教里,应该如何认知善与恶?

首页

在佛教里,应该如何认知善与恶?

有些人外表给人善良老实的印象,但其实很自私,因执着追求在别人看来虚无飘渺的东西而做出对家人不负责任的事来,请问这种人的表现是善还是恶?另外,如果对这种人抱着一种蔑视和看不起,甚至是看见他就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厌恶,这样就是做恶了吗?我难道真是善恶不分了?请指点迷津,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27 13:55:35
    如果一个大人有宝马、奔驰车的话,——即便没有那些车,只有自行车,他对于小孩子们的玩具车还是不会感兴趣的,让小孩子们玩去呗。
    你去分别善恶就如同和小孩子们抢玩具车一样。

    雨***

    2019-02-27 13:55:35

其他答案

    2019-02-27 14:27:23
  •   从前有一个禅师四处云游参禅。有一天,忽然下了雨,他就近躲到一个肉铺里避雨。一会儿,来了一个买肉的人,对老板说:“给我割一斤好肉,我全要瘦肉,不要肥的。”老板说:“好呵!我这一刀切给你的都是瘦肉。”买主称心如意地走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说:“老板,我买一斤肥肉,炼油用,不要瘦肉。
      ”老板说:“好!给你一刀肥肉。”这人也称心而去了。又来了一个人说:“老板,我要一斤又肥又瘦的五花肉。”老板说:“好,我给你切一刀肥瘦相半的好肉。”买主也称心而去。老板说:“看呵!我这里块块都是好肉。”啊!这个禅师听了,当下大悟。 的确,这个猪肉哪里为好、哪里是坏呢?完全是买肉人的心在分别。
      而这分别心又是多年养成的习气所产生的知见。你养成喜欢吃瘦肉的习惯,就讨厌肥肉,于是说瘦肉好,肥肉不好;他的习惯是喜欢吃肥肉,就认为瘦肉不好,肥肉好。就象人们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其实,瘦肉和肥肉,萝卜和青菜,事物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有好有坏,完全是由于人的生活习惯、人的喜恶而形成的妄想知见所致。
      倘若习气消除了,妄想没有了,哪里还有好有坏呢?   有人会说:“东西没有好坏,人总不能说没有好坏吧?有的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有的人老老实实,与人为善。”是的,人的行为的确有好坏之分。 在这方面,佛法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的身体、命运、环境等各自不相同的原因和由来,指明了一切众生都在六道轮回的生命之流中生灭流转。
      之所以万有不齐,苦乐贫富悬殊,因其间都遵循着一条因果规律。“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现在的环境和遭遇,所受的果,是以前所造的因。“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你未来所受的果报。其中的因因果果虽然极其错综复杂,但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规律一样,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恰如其分,丝毫不差。
       所以佛教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人即是自利,害人实是自害,我们应该“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因此,见了坏人,我们也不要厌恨他、蔑视他,而是要劝告他、教育他,使他改恶向善、改过自新。若心里总是存着“这个人很坏”的见解,把这个人完全剔除在外,又怎能改造他呢? 佛教是积极向上的,其基点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
      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可以成就为佛,是平等的。但是成就的迟、早、快、慢,要看时节因缘而定了。所以,学佛的人要心量大,要能容忍各种各样的众生,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张***

    2019-02-27 14:27:23

  • 2019-02-27 14:19:53
  • 人性是自私的,百善孝为先,行孝是因为有感情,恩情在里面.不孝自己就会不舒服,所以还是为了自己。
    但是真碰到连家里人都可以不认的人,一定要离的远远的,多可怕的人啊.所以你的感觉是对的,说明你还是个正常人。
    如果你没什么感觉,那只能离你也远点。

    y***

    2019-02-27 14:19:53

  • 2019-02-27 14:13:40
  •   你所诉说的问题很有共性。
    其实,对于善恶的标准,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准确的说,对于善恶的看法,我们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划出了一个圈圈,圈子里面的是“善的”,而圈子外边的就都是“恶的”了。
    有的人说,我的标准对于善的看法,不是为了自私的。这个也是完全确实的。
      因为这里,我们的圈子的中心,不是自己个体,而换成了群体。 我上述言论不是去否定善恶,我只是为了让执着于善恶的人知道,善恶只不过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情感,是会变化的。 同理,我们对于喜欢、厌恶的看法,也是会变化的。今天,我们和A可能是朋友,怎么看他都顺眼;明天因为一件事情,我们和A成了敌人,怎么看他都不顺眼。
      其实,A一直都是那样子的人,一直没有变化,而变化的是我们的心,是我们评定“朋友”与“敌人”的因素导致的结果。 同理,我们要明白,自私是人的本性。这怎么说呢?因为我们是众生的原因就是“我执”,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定的结果。所以,我们发现别人、或者很多人都很自私的话,那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还都不是佛,有“我执”是自然的。
      我们自己也是自私的,因为我们自己也有“我执”。 “有些人外表给人善良老实的印象,但其实很自私,因执着追求在别人看来虚无飘渺的东西而做出对家人不负责任的事来,请问这种人的表现是善还是恶?”----这里,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人的自由。自由包括宗教信仰的自由。
      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人人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我们别人--包括家人都不好干涉。但是,所有的事情,必然会利益一方,也会损害一方的利益。从善恶的标准来看,我们如果认为损害恶的,可以在自己谴责他,但是不能干涉其自由。 “另外,如果对这种人抱着一种蔑视和看不起,甚至是看见他就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厌恶,这样就是做恶了吗?我难道真是善恶不分了?”,同理,你的问题还和上面的答案一样,对于他人的看法是你的权利,别人无法干涉。
      但是善恶是不同标准的,结果也不一样。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话语。自己问心无愧即可。 我感觉很长时间没有回答问题了,似乎思维有点混乱呀。哈哈 。

    妖***

    2019-02-27 14:13:40

  • 2019-02-27 13:55:58
  •   在佛教里,应该如何认知善与恶? 其实,如果按佛教的逻辑去分析,里面的善与恶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因为佛教所做的是,管好自已,不去管其它人。管也是很有限的管。这才是它最最常见的做法。因为佛教就是叫那些佛教的人不要去管人世间的锁事的。
    :)不信,你可以通过电视也好,小说也好,电影也好,从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佛教是脱离现实生活形态的。所以,佛教知道有好人有坏人,是用说服的方式去教导别人,而不是强行的方式。 人只有在静心的时候还有在没有干扰的时候,在自然的环境中才能体会自然的一切。如果在噪声中,那是不会有真正的体静的。为什么说,只有人在死了的时候才能明白人世间的道理????答案就在这里。
      这一切都是在电影和电视和小说中看到的,说一个人想到少林寺学知识,那人家不让进门,这个人就在寺门前一坐:)任凭风吹霜打一动不动,然后第二天,主持来了,问这人些话,这人一回答,主持人一听,就让这个人去学习啦。这里面其实就是一种要求自然而然而的感觉。
      虽然和现代社会有冲突,可是,如果人大多数都只能在静心的时候才能写一些东西才能做一些东西出来的。而且很精致的作品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出品的。 个人看法,不代表大多数人,只是做为和所有人学习。

    杨***

    2019-02-27 13:55: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