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要是过度使用欲望可不可以拥有毁灭性的力量?

首页 >
商业/理财
创业投资

我要是过度使用欲望可不可以拥有毁灭性的力量?


	 	
	 

全部答案

    2018-04-29 12:39:12
  • 最好清心寡欲
  • 2018-04-29 12:39:12
  • 激发你的欲望,你的战斗力会爆表
  • 2018-04-29 12:39:12
  • 如果你过渡使用欲望,那么你会现毁灭
  • 2018-04-29 12:39:12
  • 可以啊,不过首先得拥有非常强大的能力喔。
  • 2018-04-29 12:39:12
  • 人这辈子只能使用一次,也仅仅可以使用一次。你用的多了什么都不能带来。最终只能使你沉沦
  • 2018-04-29 12:39:12
  • 其实每一次撸管时,就已经是发泄欲望了,所以一次就毁灭了上亿条的生命,应该算是毁灭性的力量了
  • 2018-04-29 12:39:12
  •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你快乐,幸福,每天都开心,在佛法中,将贪、嗔、痴比作危害我们心灵健康的三毒。尽管它们是无形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科学仪器可以测量到它们的存在,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却往往是有形的。我们的生存环境之所以会恶化到今天这种危机四伏的地步,究其根源,就是人类的贪婪所致。
      
      所以,不仅古今中外的宗教家和智者们都将少欲知足作为人类的美德,作为人格升华的基础。在佛教的修行中,同样以此作为理论和实践的准则。在《佛遗教经》中,佛陀这样告诫他的弟子们: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如果说,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过多的欲望能够阻碍他的解脱,那么,对于整个人类的命运而言,过多的欲望就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这里所说的欲,主要是指盲目的物欲。因为佛教将欲分为善、恶、无记三类,并非所有的欲望都是不合理的。
      欲望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能量”,就在于它永远都处于发展的进程中,如果不从根本上对治它,铲除它,它就会无休止地驱使我们为之效力。
      现代人非常重视个人的自由,我们总是在抱怨环境的束缚,抱怨家庭的束缚,事实上,即使外在环境没有给我们制造任何压力,我们的心灵也未必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
      因为欲望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控制,将自己的主权拱手相让。
      欲望又是永无止境的,一个欲望得到了暂时的满足,新的欲望就会接踵而至,向我们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有了一千块的时候,就希望得到一万块,然后我们就必须为完成这九千块的目标努力;当我们有了一万块的时候,就会希望得到十万块,然后我们又必须为完成这九万块的目标努力。
      常常是我们拥有得越多,反而感觉自己缺少得越多。一个只有一千块的人,认为自己只缺九千块;可一个有一万块的人,就会认为自己还缺九万块。既然世界上已经有拥有亿万家产的人,我们希望得到的一万和十万似乎并不是过高的要求,希望得到百万和千万似乎也不是痴人说梦。
      且不论我们最后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向谁去索取这一切?不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负担最终会落到自然的身上,因为大自然才是生产资料的唯一提供者。
      人类曾经梦想制造出永动机,其实,欲望就是我们的永动机。
      具体到每个人,这一生的欲望会随着色身的消亡而结束。但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一方面,个人欲望正随着经济发展而飞速增长;一方面,人口递增又制造出了庞大的基数。所以,这台以欲望作为动力的机器,非但永远不会停止,还会以更强劲的功率运转。在现代社会中,习惯以数字来总结一切:人均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等。
      如果欲望也能以相应的数字化的指标来进行衡量,我相信,不论是人均欲望还是世界欲望总值,都远远超过了以往各个时代。
      而和这急剧增长的欲望所对应的又是什么呢?是地球上日益贫乏的资源储备,是业已失去平衡的生态环境。或许,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关心森林的减少,去关心水土的流失,去关心臭氧层的空洞。
      但即使再麻木的人,也不会看不见河流的污染,不会感觉不到空气的污染。长此以往,不仅我们所向往的财富会成为无本之木,即使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致命的影响。我们还能喝什么?我们还能呼吸什么?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我们不能对欲望进行有效的节制,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只能落得自掘坟墓的下场。
      那么,如何才能对治我们的欲望呢?佛陀接着告诉我们:
      “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
      知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足方能常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知足就是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过去的丛林中,老和尚总是告诫弟子们要惜福。现在想来,这句话的确特别有道理。
      从个人来说,一生的福报有相对的固定性;从人类的生存环境来说,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在过去几千年,我们已经习惯于大自然无私的奉献和给予,似乎大自然的宝藏是无尽的,可以供我们尽情索取。但随着人类对地球有了更多了解之后,我们才发现,地球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说大自然的恩赐是人类共同的福报,那么,它不仅属于我们的祖先,属于我们,更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曾经有人说过,我们不是从祖先的手中继承了这个地球,而是从后代的手中借来了这个地球。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合理使用,而是像败家子般任性而为,那么,大自然赐予的这份福报很快就会被我们挥霍一空。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子孙又何以为生?等待人类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十六世纪以来,在西方唯物论思想的指导下,人们以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高于一切。
      当追求物质利益成为生活的最高目标时,人类也不知不觉地物化了。我们总以为,只要有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人类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世界就能获得和平安定。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却是: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为争夺资源而导致的争斗也始终没有停止。
      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物质生活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准,归根到底还是人类自身的问题。确切地说,是人类心灵的问题。
      佛教认为,心灵是主导人类行为的关键力量。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只要人类的贪、嗔、痴还存在,对能源的过度开发就不会停止,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也不会停止。
      如果我们希望拥有清净、安定的世界,首先就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克服我们心中的贪、嗔、痴。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创业投资相关知识

  • 投资理财知
  • 投资理财问
  • 投资理财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