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教育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有什么作?

首页

教育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有什么作?

教育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有什么作用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3-10-27 13:20:24
      教育规划必须要考虑这个发展阶段的大背景,要考虑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虑教育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作出贡献。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育雨经济社会的关系更为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更加显著。
      择和调节问题。在简化的模型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邓小平纠正了文革时期把生产劳动简单地理解为具体的体力劳动和改造思想大熔炉的错误思想,也纠正了文革后“一朝被蛇咬”而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完全否定的错误思想。他明确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小平还强调说:“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讲方向、讲策略、讲科学,要与国民经济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相适应,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精神实质,避免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相脱节,培养和造就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提高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劳动经济的实际需要。
       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站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提出了教育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把教育的立足点放在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上,放在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上。不仅教育“生产”出来的人才要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教育自身也要根据劳动就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这为如何“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指明了“根本途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各行各业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上千万专门人才,为21世纪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智力支持。近年来,地方政府继续推进城乡教育的综合改革,对当地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进行统筹规划。
      在城区积极进行社区教育试点,探索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城市教育管理新体制;在农村继续实施“燎原计划”,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需要。教育系统自身也在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促进教育与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 一、保障教育投入,促进教育自身健康持续发展,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教育具有的收益滞后性和投入长期性的特点,使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显得复杂而微妙。
      一 面,教育对于经济的增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成果要投入到教育中去,增加教育经费是搞好教育的基本保障。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经济。然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教育的投资比例如何把握仍是一个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投入长期以来严重不足。邓小平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一再提出要增加教育投入。今天,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得所有的经济行为不得不依赖于知识的存在,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基本生产要素,而教育作为生产和再生产知识的社会部门,将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前进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社会主义的中国要想实现经济上的腾飞,要想在未来世界经济技术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认真落实邓小平的教育经济战略思想。一切有远见的领导都应该向邓小平所说的那样:“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这就提醒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认识教育的作用,从思想上根本解决对教育地位的认识问题,站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思考教育问题,打破只有物质生产部门才是经济建设组成部分的传统观点,从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高度重新认识教育的生产性,把教育看作是有巨大经济收益的投资行为,把教育看作是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极大地提高落实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问题,主动积极地抓好教育综合改革,这对于我国教育和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育要为扩大内需服务,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的成长 ,我们国家的增长方式目前还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要通过扩大内需来转变发展方式。教育是扩大内需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家庭消费中,一个被广泛证明的普遍性规律,就是伴随现代化过程中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会不断降低,而文化教育支出的比例会不断提高。
      但在中国,有两个因素会使一般家庭在子女教育投入上超能力消费,一是注重教育和望子成龙是中国文化历史积淀中孕育出的一种社会心理,而独生子女在城市中的普遍性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心理;二是教育收益率的不断提高促成人们在子女教育投入上作出超乎寻常的选择,如节衣缩食供子女出国留学。
      子女教育的超能力消费,其结果是抑制了其他的生活消费。教育的超能力消费,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费用相对于收入水平过高,二是教育投入超出了支付能力。现在,一般农民的孩子,大学还是上不起,因学致贫的家庭,在西部农村不是少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06年进行的全国社会状况大规模抽样调查显示,在全国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中,控制了住房支出因素之后,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达到10%左右,这还是平均数。
      另外,在近几年的城乡居民储蓄目的调查中,“用于子女教育”也往往被列为储蓄的主要目的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和家庭教育支出比例过高,增强了城乡家庭居民的储蓄倾向,抑制了其他方面的家庭消费。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降低城乡家庭居民的教育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例;二是要控制教育收费价格的上涨,使城乡居民具有相对稳定的教育支出的预期;三是要通过体制改革,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办教育,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教育需求。
      要通过加大国家、社会的教育投入来释放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力量。教育对于我国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教育是一种社会需求很大的产业,关键是要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教育要为促进社会公平服务,逐步形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面 在现代国家中,教育通常被视为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渠道。
      但真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容易,很多发达国家的教育,在这方面也受到强烈批评,因为学者的研究发现,教育形式上的公平往往掩盖着实质上的不公平,这就造成教育不仅没有改变社会结构的不公平,而且在维系和复制着社会结构的不公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造成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改变这种状况,逐步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需要教育作出特殊的贡献。因为教育是人生的起点,如果起点都不公平,那么就很难再谈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近几年来,我国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对农村教育进行了大量投资,取得了明显效果。
      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比较集中在大中城市,比较集中在高等教育,而我国8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县城及农村地区。因此,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国家教育经费更多地向基础教育倾斜,向农村的教育倾斜。促进教育公平,不仅是要逐步落实国家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原则,而且对特殊困难的学生要实行补偿性原则,在当前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要特别注意解决好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维护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要通过实现教育公平来促进社会公平。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般而言是正相关的,即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具体说来,经济发展以教育为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性的。
       帮到你就给个好评吧。

    时***

    2013-10-27 13:20:24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经济 相关知识

  • 投资理财知识
  • 投资理财问题解决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关注
爱问

关注爱问微信公众号,开启知识之旅,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