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今日任务
我的设置
退出
电脑网络
体育运动
医疗健康
游戏
社会民生
文化艺术
电子数码
娱乐休闲
商业理财
教育科学
生活
烦恼
资源共享
其它
歪果仁看中国
沸点专题
爱问日报
精选问答
热度TOP
爱问公益
爱问商城
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有不同的说法。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一、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
查看全部>>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有不同的说法。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一、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晚上能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工作。如果一个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 二、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 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 三、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 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四、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 五、心理活动耐受力。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地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刺激虽不是一次性的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 六、心理康复能力。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 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七、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八、自信心。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九、社会交往。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 当一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也可能处于一种躁狂状态。 十、环境适应能力。环境就是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 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
网络上有相应的测试表格和测试后的分析的,您可以了解的。
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自我评价标准心理健康测验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这种自我评价在精神科叫自知力。 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
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 自我评价标准心理健康测验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这种自我评价在精神科叫自知力。 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 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外部评价标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 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 社会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 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
关注爱问微信公众号,开启知识之旅,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