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首页

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宝宝开始发泄情绪了 宝宝2岁8个月了,语言能力非常强,很善于表达。但是,宝宝也开始不听话了,当她的愿望没有满足或者我们说他做得不对的时候他会说“我不和你玩了”来发泄不满,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希望有经验的父母们帮我支招。谢谢了!!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5-08 02:02:48
  •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吃饱穿暖是第一件大事情,其他的方面长大了就好了,其实不然。现在遇到的情绪障碍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 情绪是人的愿望、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符合人的需求与愿望,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相反就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
      如果消极否定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那么就会出现情绪问题。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欠缺,又缺乏合适的倾诉对象,内心积压的情绪问题渐渐严重,最终发展到不适应现实生活环境的地步。 解决儿童情绪问题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情绪疗法。20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单亲家庭、离婚、学校以及社区暴力、媒体暴力、虐待儿童和药物滥用现象越来越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加,游戏治疗日益被人们重视。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孩子通过适当的途径“发泄”出不良的情绪和感受是必要的,这种适当的途径就是游戏。 游戏之所以能成为孩子主要的精神治疗方式,主要原因是:游戏是孩子的自我表现,是其学习和实践的天然表达方式;在游戏中,孩子很容易与他们的玩具产生“亲密”关系,并表现出在家中受关心时的感受;游戏促进孩子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他容许孩子情绪感受和挫折感的宣泄,游戏体验可以使孩子的生活更新,有益健康;通过观察游戏中的孩子,可以使成人真正了解儿童的世界;相比语言交流,通过游戏活动,更容易与儿童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关系。
       儿童如何在游戏中发泄情绪呢?儿童在游戏治疗中必须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师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治疗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的类型和方法,让孩子在游戏治疗中学会情绪发泄。在游戏室里,孩子是引导者,他有做出改变选择的权利。他可以游戏也可以不游戏,他可以选择任何游戏材料和如何游戏,甚至可以选择静坐。
       在游戏中,孩子发泄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正如成人通过交谈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恐惧一样。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健康的游戏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孩子,一定要耐心的对待,提供游戏治疗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无伤害的自愈,因为他们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内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幼年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大家都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吧。 还有从宝宝树之道上的一个转贴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定的情绪状态,如恐惧、喜悦、悲哀、愤怒等,而孩子是不能自觉控制自己情绪的,常常会发泄。
      而家长往往不了解这一点,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孩子像对大人一样要求其情绪平稳,不让孩子喧泄情绪。结果,一些孩子压抑惯了,长大后,性格抑郁沮丧,心理不够正常。或因压抑过多,突然进发、报复,是极为有害的。 一、家长对孩子情绪的几种态度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孩童情绪发泄,家长就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应由孩子以言语来抒发。
      可是时下一般家长根本都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口出恶言。当孩子情绪起伏的时候,家长的态度通常有下面四种: 1。禁止孩子流露任何情绪。 2。只允许孩子表露高兴、愉快的情绪。 比如像“妈妈,我好想你呀!”“爸爸,我好高兴啊!”等等。至于像“妈妈,我好讨厌你!”这种话是绝对禁止的。
      这种作法影响孩子正常的心态发展。 3。可以表示愤怒之意,但是必须注意态度。 这样的家长,只让孩子表示高兴的情绪,经常告诉孩子:不得无礼。可是,请问谁听说过礼貌周到、文质彬彬的“吵架”? 4。不论是高兴或是生气,都鼓励孩子尽情表露。
       这种做法,当然是值得赞成的,我们家长要做的,当然也就是这一种,原因是: 第一,让孩子抒发内心的不满和怨恨,就好像为他装上一个安全活塞一样,如此才不致于使孩子心理压抑过多,而后来个大爆炸。 第二,心中若是积满了怨恨,就不会产生爱和喜悦,这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或许有人问:“像这样的话,父母的尊严何在?”首先我们必须先认清尊严的意义。若说孩子将对父母的不满暗藏心中窃窃咀咒,这样的父母就是有尊严吗?当然不是。尊严应该是一种心悦诚服,全心归向的心态。 二、怎样处理孩子的情绪发泄 遇到情绪发泄孩子应用“回馈技巧”,可以帮助父母和子女之间取得谅解。
      “回馈技巧”的运用相当简单,只需依循下列三个要素: 1。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 2。明确判别出孩子所要表述的意思。 3。让孩子的想法得到回馈。让孩子吸确知道父母的意图。 下面向各位介绍一位懂得回馈技巧的父亲,看看他的处理方式: 小强:爸,华华老是喜欢动我的玩具,把东西弄得一塌糊涂。
       父亲:心里觉得不好受是吗? 小强:岂只不好受,我简直气疯了!他没有权力动我的东西么!他有他的玩具,干吗还来弄我的。 父亲:真的这么生气? 小强:本来么,有时候我真希望没有这么一个伙伴。真是讨厌死了! 父亲:你很讨厌他,不想要他了? 小强:是呀!真想把他扔进马桶冲掉算了! 父亲:想把华华丢进马桶冲掉? 小强:就是这样!他真坏,不但动我的玩具,还取笑我!你去揍他一顿,要他以后别动我的玩具,也不要取笑我! 父亲:小强,我理解你的心情。
      可是我不会去打他。我会想别的办法让他以后不再动你的玩具,也不再取笑你,好吗? 这样,父亲不但不阻止小强,而且,让他尽情抒发心中的怒气,并且,一再表示向他认可。然而,认同并不代表父亲就得照小强的意思去做,他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小强的要求。人与人之间唯有透过谅解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 也许有些初学者会这样抱怨:“我觉得自己简直就像个傻瓜似的。孩子说什么,我就得说什么,活像个录音机!”这是必然的现象,凡事的头一遭都会让人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待一切熟悉后,自然就会好了。当然使用回馈技巧时,别尽重复孩子的话,懂了他的意思后用自己的话表示。
       还有些父母会埋怨说:“回馈技巧根本没有用。他还是老样子。”大家或许误解了回馈技巧的用意。只要使用得当,它“一定”有它的效果。所谓的效果并不是指外在明显的改变,而是指内在心态的感受。若是每一次都能成功地将孩子的感受回馈给他,他自然就会有种被充分了解的感觉,这样不是很好吗?回馈技巧能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帮助孩子渲泄情绪,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被重视、被尊敬,从而促进孩子性格的正常形成和心理的健康。
      

    M***

    2016-05-08 02:02:48

  • 2016-05-08 02:02:48
  •   如果孩子偶尔淘气,不听大人的话,父母往往不以为然;如果孩子经常不听话,管不住,父母就会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说什么,也不管对自己有多大好处,一律是先否定再说。
       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姗姗就是这样,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姗姗热情、爱学习、容易相处、乐意照老师的要求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可是在家里,姗姗总是闹别扭,特别是对爸爸说的话,她一般都要反对一下,让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个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评价,是孩子在父母和别人面前的表现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还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为什么说“不几年前,曾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调查结果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
      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等等。 看了小学生们对自己爸妈的不满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这是对小学生做的调查,与我这个幼儿家长何干;第二,就算有对上号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这样地父母形象何自己连接在一起。
      但是,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满意,在我们身上多少会有体现。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虽然嘴上没说,但这些不满意已经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应在行为上。的确,孩子的这些不满意都可能成为向父母说“不”的理由。
       成人没有以身作则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 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
      比如,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姗姗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 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姗姗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
      一天,姗姗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她。没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她。 第二天晚上,姗姗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饭后姗姗又提起洗碗的事,妈妈再次重复昨天的理由,没想到小姨却爽快的说:“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够不着水龙头,我给你垫个小凳子,万一碗摔坏了也没关系,小姨再买新的。
      ”小姨话刚说完,姗姗就兴奋的大叫起来:“谢谢小姨。”接着,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认真、仔细。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见,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其实应该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
       换个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乖孩子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喜欢孩子和自己作对的目的何在?其实说穿了,还不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

    马***

    2016-05-08 02:02:4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宝宝相关知识

  • 新生
  • 婴儿
  • 幼儿
  • 学龄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关注
爱问

关注爱问微信公众号,开启知识之旅,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