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哲学问题

首页

哲学问题

举例说明“实践中主客体关系的实质”?500字左右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6-19 19:41:12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劳动的人,认识的客体是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和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主体、客体本身及其关系都离不开社会实践,都是要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来考察的。
    一切唯物论的反映论虽然都肯定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但是由于对主、客体及其关系的实质理解不同,因而对通过什么途径反映和如何反映等问题上的看法也就不同,这就区分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离开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来理解人和人的活动,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不能辨证地考察人的认识,因此是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例如:费尔巴哈就说,人“完全与动物一样”,“也是一个自然本质”。这是从这种抽象的、生物学上的人,出发去考察认识问题,就看不到社会的人、历史的人所持有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积极改造的关系,因而不懂得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实现的。
       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正确地、全面地解决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体和客体一方面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通过实践,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又能动地改造客体。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双重关系中,在它们之间的矛盾动动中,人们改造着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已的认识能力,正确性的认识才得以产生、形成和发展,并且反过来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同时,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辨证法贯彻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发展和过程。马克思认为,唯物辨证法的一般规律也是认识的一般规律,深入地揭示了认识和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有限和无限等一系列认识发展的辨证关系;指出认识的发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把感性材料加工为理性认识,能动地从个别性的认识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又能动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实现的;科学地阐明了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永无止境的辨证运动过程。
       补充: 唯物辨证法认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两个侧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实践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实践是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感知事物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四肢等感觉器官同外界事物 接触,客观对象才能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从而认识事物的现象,进而才有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认识的起点。
      其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站在一旁看是不行的。实践出真知。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促进认识产生,世界上的客观事物千千万,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同时进入人的认识领域成为认识的对象,一般来说是人们首先认识那些迫切需要的东西。
      其次,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社会实践及其需要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要求人们去研究、去解决;同时,又不断地积累和提供解决课题的经验材料,供给人们去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有规律的认识和科学知识。
      再次,实践创造出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其它物质条件,使认识的深入发展成为可能。如射电望远镜、电子显微镜、光谱分析仪、激光测示仪、人造卫星、电子计算机等等,大大延长和加强了人们的感官和大脑的功能,使人们可以对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进行愈来愈精确的观测和研究。
      尾次,实践锻炼和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人类正是在改正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同时也改正着自身,使人脑日益完善,各种感觉器官日益灵敏,活动能力日益加强,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不在于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是在于拿了这种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去能动性地改造世界。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客观标准。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不依人们的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最终还要经过客观实践的检验。经过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不完全的认识得到补充,正确的认识得以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当然,掌握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要正确理解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用其相互关系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从根本上讲都来自实践。
       故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从本质上说,人是认识的主体;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客体。

    谭***

    2007-06-19 19:41:12

其他答案

    2007-06-30 22:22:23
  • 这个题在本质是错的。
    在中国现代哲学中,实践就是一个主体,只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主体而已。这个世界是没有客体的。主体和主体的关系是由一个特殊的主体来联系和表现/表达的,而这就是实践。是第一个主体决定并使用了另一个主体的形式和内容从而决定了第三个主体的反映和情况。当然这之后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只是之已经超出了你的论题。

    p***

    2007-06-30 22:22: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