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宝宝的喂养及玩具、枕头问题
七个月的宝宝除了每天吃蛋黄、果泥和米粉外,还可以添加什么?一天的饮食安排是怎样的比较合理呢? 另外可以给她玩什么类型的玩具即有助于智力开发她又感兴趣呢? 还有个小问题,夏天来了,应该给她枕哪种枕头比较好呢?我家宝宝头睡得有点平了,我就没有给她继续用小米填充的枕头,改用了小毛巾叠的枕头,可是她头后很容易就出汗了,而且出现了一些红色的点点,有的还比较大,不知怎么办? 多谢有经验的妈妈给予指点
可以给宝宝吃些面条、烂粥作为辅食了,等到八个月以后可以添加肉沫,小馄饨,小饺子什么的了,经常变换口味,可以增加宝宝的食欲。可以给宝宝买些会“跑”的玩具,引导宝宝爬行。枕头建议用蚕砂枕,孩子不上火,挺好的,买的比较贵,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自己买点蚕砂装一个小枕头。
可以给宝宝吃些面条、烂粥作为辅食了,等到八个月以后可以添加肉沫,小馄饨,小饺子什么的了,经常变换口味,可以增加宝宝的食欲。可以给宝宝买些会“跑”的玩具,引导宝宝爬行。枕头建议用蚕砂枕,孩子不上火,挺好的,买的比较贵,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自己买点蚕砂装一个小枕头。收起
智力开发:
感觉发育
听力发展。已能辨别各种不同的声调,并作出不同的反应。如听到训斥的声调则害怕和哭闹,听到温和的声调则表示高兴和笑。听觉和视觉也已联系起来,如玩“躲猫猫”游戏,当他听到妈妈躲起来呼唤他的名字时,会用双眼去寻找。
视觉发展。
小儿接触外界机会增多,已能感知颜色的深浅,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并能注视远距离的物体,如天上的小鸟、街上的汽车等,能主动地关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这时父母应经常抱孩子去户外活动,观看花草树木,边远边学。
动作发展
第七个月的婴儿运动肌迅速发育,动作发展很快,表现有以下三方面:
独坐。
婴儿这时会独坐,但时间不太长。
翻滚。已经会翻身和坐的婴儿,要让他(她)在硬板床上或草地上练习各种翻身动作。
爬行。爬...全部
智力开发:
感觉发育
听力发展。已能辨别各种不同的声调,并作出不同的反应。如听到训斥的声调则害怕和哭闹,听到温和的声调则表示高兴和笑。听觉和视觉也已联系起来,如玩“躲猫猫”游戏,当他听到妈妈躲起来呼唤他的名字时,会用双眼去寻找。
视觉发展。
小儿接触外界机会增多,已能感知颜色的深浅,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并能注视远距离的物体,如天上的小鸟、街上的汽车等,能主动地关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这时父母应经常抱孩子去户外活动,观看花草树木,边远边学。
动作发展
第七个月的婴儿运动肌迅速发育,动作发展很快,表现有以下三方面:
独坐。
婴儿这时会独坐,但时间不太长。
翻滚。已经会翻身和坐的婴儿,要让他(她)在硬板床上或草地上练习各种翻身动作。
爬行。爬在脑发育过程中有重要意义。爬行能促进眼、手、脚的协调,加强动行、视觉和听觉功能。当家长用玩具在前面逗引,用手抵住脚掌帮助婴儿向前时,婴儿可以向前移动。
直到婴儿学会用手掌的力量,腿屈曲用膝盖跪着将身体撑起向前移动,才算会爬行。爬是很艰巨的训练,它可以锻炼婴儿的意志。
情绪发展
婴幼儿情绪变化有以下特点:①短暂性。出现情绪变化的时间较短。②强烈性。微小的刺激可以引起强烈的反应,如打针后大哭一声。
③易变性。情绪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改变,如哭后即笑。④真实性和外显性。情绪毫不掩饰,表现在外面,哭表示痛苦和不满,笑则表示愉快和高兴。⑤反应不一致。同一刺激如打针,有的大哭,有的哭一会儿即停止。从6~7个月开始,婴儿有依恋性,对母亲存在表示深切的关心。
当母亲在他身边很开心,不在他身边就忧虑。对陌生人产生怯。家长要对婴儿培养信任感。婴儿各种生理需要,要及时得到满足。如饿了要喂奶,尿布湿了要换等,使孩子对家长有信任感。相反,如果婴儿的需要得不到及时的满足,产生对人和周围一种不信任感及不安全感,这种失去保护的心理,会影响小儿的性格。
语言发展
语言发展大约在7~8个月,婴儿能把语言与相关的具体事物或动作在头脑中联系起来。因而可将妈妈说的话与其他人的说话声区别开来,而且开始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反应。如成人说:“爸爸呢?”儿童就会用眼睛寻找爸爸。
辅食制作:
第七个月婴儿仍应以母乳喂养为主,但单纯靠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婴儿营养,必须正确及时增加辅食。
增加辅食。第七个月婴儿有的已出门牙,辅食中需加固体食物,有助于训练小儿咀嚼,以利于牙齿及牙槽的发育。增加的辅食,如粥、煮软面、全蛋、肝泥、碎肉末、豆腐、煮红薯、煮芋头、鱼肉、虾肉、切碎的豆腐干、动物血、饼干、烤馒头片等。
注意事项。由于第七个月婴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营养物质多,这些营养物必须及时补充,否则将引起营养缺乏性疾病,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佝偻病、手足抽搐症(低钙惊厥)等。婴儿期是学习食用各种食品和养成进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要专门制作适合婴儿各年龄的食谱,不能随便把成人的饭菜喂小儿,以免引起小儿消化不良及造成日后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和断奶困难。
常用辅助食物制作方法。
鸡肉粥。取质嫩鲜鸡的胸脯肉15克,洗净后剁碎。随后入锅加入鸡汤用小炎烧。煮至鸡肉熟透,汤汁熬干后,拦入烧好的米粥中,加入砂糖用微火烧煮片刻即可。
猪肝挂面。将猪肝21克,洗净切成小丁块。
将挂面入开水煮软后,取出剪成一寸左右,然后入锅加入肉汤、猪肝、细盐一起烧煮。得烧至半熟时,再加入菠菜末,烧煮片刻拌匀即可。
蒸鸡蛋糕。鸡蛋打碎,用筷子搅匀,加入温水适量,食盐少许,蒸6~10分钟即成。收起
临睡应该一次喂饱,辅食吃的太早了。两个月左右尽量三小时为一次,两顿奶之间可以喂水
应该吃饱了,母乳喂养间隔三四小时就可以了,宝宝不哭不闹,精神好,体重增长正常就可以
可能是妈妈吃了绿色熟的原因引起的,这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只要宝宝是正常的情况下拉便便的话都是正常的,平时多给宝宝喝水就好
小孩多数都是这样的,还有一点就是宝宝如果缺少钙元素的话,也容易导致这种情况,所以建议你去带他做一个微量元素测试。
这种药不一定是专对癌症病人,它是一种提升白细胞的药物,是白细胞减少的病症都可以用。可以给宝宝吃的,不用担心。
可以适当的往奶瓶添加一点点自己炸的果汁,这样宝宝可能会感觉味道不错而接受。但是不要太甜,更不能直接加糖,这样会影响宝宝的味觉发育,造成今后挑食,奶粉换成口味清淡的,我家喝的牛栏,在囯际妈咪直油的,基本没有什么味道。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排除各种致病因素的存在,无临床症状,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在一定范围内(204umol/L),面部及躯干皮肤出现黄疸。但随着日龄的增加,皮肤黄疸在出生后7—10天逐渐消退,称为生理性黄疸。在临床上有些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持续不退,1周后逐渐加重,2—3周达到高峰,可持续数周到数月,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身长正常增长。黄疸程度以轻度(血清胆红素205umol/L)至中度(205—342umol/L)为主,重度(≥342umol/L)较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一),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值正常,停喂母乳48~72小时黄疸即明显减轻,再吃母乳黄疸有反复,但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临床上称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有人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的肝一肠循环增加有关。 母乳性黄疸确诊后无需特殊治疗(轻中度者),有人认为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每次量不宜多,密切观察胆红素升高情况。当胆红素升至216—273umol/L时,暂停母乳喂养48小时,改为配方奶。停母乳后使胆红素水平降至安全范围,可恢复喂母乳,此时胆红素浓度可轻度升高,而后逐渐下降。停母乳期间要定时将母亲乳房内的乳汁吸出,以维持母乳分泌。 对于重度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建议停母乳改喂配方奶并进行蓝光治疗,同时可以服中药退黄汤,或住院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