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经济运行分析机制建设怎么样?

首页

经济运行分析机制建设怎么样?

经济运行分析机制建设怎么样?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8-10 15:01:46
  •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础是合作社的三大经典原则即社员所有、社员管理和社员收益原则,为了保证这些原则的落实,必须建设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包括利益关联机制、民主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论文首先分析了合作社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指出就发达国家的发展取向看,合作社首先是企业,是由成员共同所有和民主控制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合作社不管朝哪个方向发展,其内部实行民主管理仍然是不变的事实;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比例返还利润是合作制的核心。
      论文进而探讨了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动因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上发挥了以下三方面“桥梁”作用:在农户之间架起桥梁,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架起桥梁,在政府、企业、农民和其他组织之间架起桥梁。
      论文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的建设要坚持效益优先取向和市场需求引导取向,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首先立住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实现规范化发展。为此,合作社必须根据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S***

    2018-08-10 15:01:46

  • 2018-08-10 14:38:46
  •   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有关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课题就一直为历代经济学家所关注,也成为各个经济学派不断探索、阐述和争论的重要话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依据(一)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搞好宏观调控。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我们既要积极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体制的作用,又要抓紧建立健全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且使两方面相互协调,互相促进。
      第二,宏观调控不仅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发挥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大战略方面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加快市场体系发育的进程,引导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发展。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通过交换关系把各个经济主体连接在一起的经济类型,其发生作用的内在逻辑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在市场价格的引导下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会自动趋向有序、和谐的最佳效率状态,但是,完全竞争的假设并不符合现实经济生活,实际市场运行中存在不完全竞争甚至是垄断,这样,市场经济存在内在的缺陷,在某些领域市场功能的发挥明显缺乏效率,即出现了市场失灵。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动作不灵。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地调节“市场失灵”。
      (二)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实现途径经济增长要以一定的合理经济结构为支撑,经济过剩现象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既是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的客观反映,也是结构升级缓慢、经济结构未达到最优的必然结果。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客观地指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对现有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振兴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变化的要求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通过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使得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经济成分,有效地促进了市场竞争;同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形成了由国有、集体、个人、私营、外商等不同经济成分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局面。因此在促进国有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为非国有经济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它们推动经济增长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积极作用,就要求运用不同宏观调控政策对其进行调控和引导。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任务近十几年来,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重要的任务和职能之一。一般说来,当今市场经济各国的宏观调控目标和任务大都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几大方面。
      联系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具体实践,我国宏观调控任务应当是以下方面:1。较高的就业水平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始终是困扰各国政府的一大社会性难题。目前,我国失业问题也较为严重。一方面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就业模式,形成了大量的“隐性失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失业问题也逐步显性化,因此出现了我国特有的待业下岗问题。
      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而且80%是农业人口,本身就业压力比较大。大量职工下岗待业既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又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因此我国政府要大力发挥导向、媒介、组织作用,积极创造各种就业机会。2。
      保持适度的增长从各国经济起飞的历程上看,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一般会有一个经济增长的高峰期,如果政府在这一时期内能够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则会显著加速现代化和工业化这一进程。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因此,在宏观调控任务和目标中,适宜的增长速度应当放在重要的地位。
      由于经济发展存在某种经济周期,特别在高速增长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趋缓的现象,这时,政府要通过指导,使整个社会经济维持适当的增长幅度。3。较低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各方面需求比较旺盛,资金短缺的问题也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而且,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中,因此,政府对于通货膨胀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治理调控的力度,将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在其未发展起来时予以消除。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发生的各种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的对比,是一国宏观经济目标必须纳入的又一指标。对于本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世界市场竞争,为国内市场平衡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等都是必须的。特别对于那些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在开放中无力平衡国际收支,则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90年代后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事例,因此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应当作为我国制订宏观调控的任务之一。
      除了以上四大经济目标之外,我国在制定宏观控制目标和任务时,还可以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即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考虑在内。三、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与手段1。宏观调控的方式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的经济运动以市场为中心,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再也不是通过直接管理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来实现,而是通过对市场的调控以调节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从而达到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间接调控的最大优点和特点,就在于它既体现了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又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可控性。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坚持间接调控为主,使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逐步居于更重要的地位,更多地发挥经济参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2。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这些手段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协调配合,共同作用于市场,构成宏观调控手段体系。
      ①计划手段:计划手段是政策通过统一规划发展战略,统一规划协调资源配置以及对宏观经济的检测,引导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手段以市场为基础,反映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活动规律,其突出特点是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它是指导性或导向性的计划,是符合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的。
      运用计划手段可以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健康、顺利发展服务。②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指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杠杆,通过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调控工具。经济手段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中最为主要也是最为重要的手段,在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利用经济杠杆的趋动、经济参数的变化,实现干预调节经济活动的目的。
      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财政手段具体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等,这些手段既可单独运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协调使用。财政手段的调控功能在于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调节收入公平分配和供求关系的平衡。货币手段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
      一般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手段的调控作用突出表现为: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和稳定,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指运用经济法律规范,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维护经济秩序的一种工具。市场经济中的法律规范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完整严密的法律体系以及相应的立法、司法和执行职能,就没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法律手段通常是通过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现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④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国家凭借行政权力,用颁布行政命令和依靠行政措施等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工具。必要的行政手段是整个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尚处在市场经济机制建设和完善过程中的国家来说,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它能够及时解决重大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全局性问题,是恢复经济秩序的有效措施。
      

    我***

    2018-08-10 14:38:4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时事政治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关注
爱问

关注爱问微信公众号,开启知识之旅,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