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评价国际政治经济学第一代学者和第二代学?

首页

如何评价国际政治经济学第一代学者和第二代学?

如何评价国际政治经济学第一代学者和第二代学者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5-10 06:31:29
  • 第一代学者,其核心任务是为寻求解释政治和经济的关性而进行范式争论;而第二代学者,其核心工作是通过使用分析性工具使问题领域的核心概念和范畴具有可检验性。

    C***

    2018-05-10 06:31:29

  • 2018-05-08 20:08:33
  •   名师出高徒,站在巨人肩上可以极目四眺,眼前天地宽。现在的中国学术界,说是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看来不够贴切,群魔乱舞、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才是现状。如果说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低成本劳动力过剩这个人口红利,那么学者、博者的迅速成名同样是得益于他们生在了“媒体小人国”。
       本文仅以一介草根的眼光,来谈谈如何从各个角度系统性的评价学者。 首先是学者的人品问题。 我们小时候看电影,记得那时的主要论题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很多文化作品和这种看法都是相当偏执和狭隘的。 那时候好人被描述成具备很多优秀品质:正直、坚毅、智慧、勇敢、廉洁甚至帅气;而坏人则是丑恶人性与不良生活习惯的结合体,胆怯、疯狂、好色、贪财这些个性问题也与之相伴。
       改革开放之后,国人在欣赏优秀文艺作品的时候,逐渐很少去考虑此类问题了,比如充满争议的《廊桥遗梦》,里面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汉武、雍正这样的历史人物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元素,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也被更加细分。 人本是就是一个复杂而平衡的集合体,只有未成年人才简单。
       希特勒是一个有着优良生活习惯而十分勇敢、坚毅、敏锐的人,很容易感染别人;日本在军国主义时期,出了很多像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这样极富个人魅力,品格让朋友赞叹的人;如果用文学作品或者新闻报道描述这些人身上某些优秀品质,本身并没有虚构,但得出的结论却是歪曲的。
       历史上很多伟人都有花心的毛病,他们可能是大发明家、大思想家、大作家等等,他们为后人留下无数精彩的文化遗产;有一个人的小心眼是出名的,甚至会公报私仇,经常刻薄待人,这个人是华盛顿;还有个人,他为人性格乖张、独断专行,不会待人接物,不会谈恋爱,甚至不会哄孩子,不懂文艺也不爱娱乐,一身都是病,怕风、怕水、怕声音,经常连续几天把自己关在黑屋里,而且他最终做了叛国者,身败名裂,被万人所唾骂。
      这些特征足以让媒体把他描绘成“非洲人”。但是同样是这个人他极具军事天才,像拿破仑一样20多岁就威名远震;30岁时因为平型关战役而成为举国瞩目的民族英雄;到了名将如云的苏联,年轻的他竟然很快就脱颖而出,为斯大林所非常看重;40岁时他开始带领一支破衣烂衫的败兵,用3年多的时间逐步扭转不利局面,后来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战绩之一。
      60年代时,他就主张军队要大力发展电子化,和平时期要精兵强练,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全国一片军绿的文革时期,这样的言论是非常特别的,当时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电子化?你可以说他品德低下,品味也低下,但是论军事才能和眼界,不得不说他是最值得学习的。
      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彪。 越是思维深刻,有智慧有见解的人,个性往往越复杂。表现一代勇将巴顿的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而奥斯卡影帝格里高利。派克在演技炉火纯青之时,却仍很难把握麦克阿瑟的复杂个性。 在学术问题方面,你是愿意找一个有智慧的人呢,还是愿意找一个简单的人? 评价一个的好坏,不能简单化、片面化的根据某方面特点或者某些生活片段的报道,就妄下结论。
      更不能根据所谓人品问题来狭隘的看待一个人相关的学术价值。但是片面化、极端化评价一个人的这种“文革遗毒”,却仍然普遍存在。与文革时期红卫兵们相对应的是,现在的网络暴力文化。以人身攻击,人格污蔑等为手法,胡乱评价任何名人,成了网络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所谓人品的好坏,还是很多人所非常关心的问题。但我想,这个问题可能本身在很多场合下是缺乏意义和没有答案的,我们不妨换一种评价人物个性的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说,山本五十六是一位有胆魄、重信誉的机会主义者;麦克阿瑟是一位眼界很高的个人英雄主义者;林彪是一位冷静、果断而善于机变的战士;郭德纲是一个机敏、幽默、而敢于直言的流氓主义者;这样的评价并不全面,但比用好人、坏人的方式去评判,更利于理解和学习每个人的特点。
       人性的综合特点,总是通过平衡的方式来表现的。年轻时就叱诧风云、威震西欧的拿破仑,初次恋爱时,为离过婚的约瑟芬的成熟魅力所倾倒,甚至在战事吃紧时千里加急赶回来就为温暖一下爱人的心,但是后者没过多久就给感情上幼稚的拿破仑戴上了绿帽子;麦克阿瑟是个勇敢、坦诚而不计私仇的人,但是那些极度虚荣的事也是他干的;日本人是全世界最有礼貌的民族之一,同时也是极端残忍的民族。
      这些都是有必然性的,都是在看待问题时应该具备的眼光。 明白了人性综合平衡这个道理,就便于理解片面和全面评价的区别,明了什么是粉饰,什么是抹黑。比如有报道某某学者婚姻不幸,离过两次婚,某50岁的评论家年轻的时候在单位曾有小偷行为,被开除,这些东西可以降低学者的相关学术价值吗?还有的名博,在分析大势,推荐股票方面,其实就是一个死多、死空,或者随波逐流的事后诸葛亮,等到推荐的个股让人套牢百分之好几十之后,博客里一堆铁杆马甲便出来维护秩序了,大唱什么博主“人品就是好”,这是标准的“驴唇”式粉饰。
      把学术问题,用花边新闻、人格讨论等政治方式来搅和,等到了讨论政治问题时,又用学术问题来片面的粉饰,这是愚民的老套手段,发达国家百多年前常用,也是民智尚需开化的体现。 评价一个人需要尽量全面的来看待,特别是对于有相当造诣的人,他们的思想是系统性的、立体的,也就应该系统性的来学习。
      单看节选本的《共产主义宣言》和通读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感悟不可同日而语。当你看了金庸写的前言和后记,看了他的随笔和散文集,又看了名家写的评论,再回首时,与当初只看过他写的小说,感受是非常不同的。通读一个大家的主要作品和名家评论,才能很好的领悟作者的思想。
      吴敬琏因为一句“火车票应该春节涨价”,就招来万人怒骂,这种评判属于无聊言论,不值得参与。 而通读与博览好作品,这是一项可以交流,但别人无法替代的事情。我们需要在预测和分析问题时,多一些独创性的结论,而在评论各“大家”时,少一点结论,多一点列举。
      现在网上很多人把事情正好做反了,那样的言论是缺乏参考意义的。 未完待续。

    為***

    2018-05-08 20:08:33

  • 2018-05-04 10:24:37
  • 不靠谱啊不靠谱,现在这破经济

    动***

    2018-05-04 10:24:37

  • 2018-05-01 11:18:00
  •   现在的中国学术界,说是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看来不够贴切,群魔乱舞、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才是现状。如果说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低成本劳动力过剩这个人口红利,那么学者、博者的迅速成名同样是得益于他们生在了“媒体小人国”。 本文仅以一介草根的眼光,来谈谈如何从各个角度系统性的评价学者。
       首先是学者的人品问题。 我们小时候看电影,记得那时的主要论题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很多文化作品和这种看法都是相当偏执和狭隘的。 那时候好人被描述成具备很多优秀品质:正直、坚毅、智慧、勇敢、廉洁甚至帅气;而坏人则是丑恶人性与不良生活习惯的结合体,胆怯、疯狂、好色、贪财这些个性问题也与之相伴。
       改革开放之后,国人在欣赏优秀文艺作品的时候,逐渐很少去考虑此类问题了,比如充满争议的《廊桥遗梦》,里面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汉武、雍正这样的历史人物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元素,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也被更加细分。 人本是就是一个复杂而平衡的集合体,只有未成年人才简单。
       希特勒是一个有着优良生活习惯而十分勇敢、坚毅、敏锐的人,很容易感染别人;日本在军国主义时期,出了很多像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这样极富个人魅力,品格让朋友赞叹的人;如果用文学作品或者新闻报道描述这些人身上某些优秀品质,本身并没有虚构,但得出的结论却是歪曲的。
       历史上很多伟人都有花心的毛病,他们可能是大发明家、大思想家、大作家等等,他们为后人留下无数精彩的文化遗产;有一个人的小心眼是出名的,甚至会公报私仇,经常刻薄待人,这个人是华盛顿;还有个人,他为人性格乖张、独断专行,不会待人接物,不会谈恋爱,甚至不会哄孩子,不懂文艺也不爱娱乐,一身都是病,怕风、怕水、怕声音,经常连续几天把自己关在黑屋里,而且他最终做了叛国者,身败名裂,被万人所唾骂。
      这些特征足以让媒体把他描绘成“非洲人”。但是同样是这个人他极具军事天才,像拿破仑一样20多岁就威名远震;30岁时因为平型关战役而成为举国瞩目的民族英雄;到了名将如云的苏联,年轻的他竟然很快就脱颖而出,为斯大林所非常看重;40岁时他开始带领一支破衣烂衫的败兵,用3年多的时间逐步扭转不利局面,后来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战绩之一。
      60年代时,他就主张军队要大力发展电子化,和平时期要精兵强练,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全国一片军绿的文革时期,这样的言论是非常特别的,当时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电子化?你可以说他品德低下,品味也低下,但是论军事才能和眼界,不得不说他是最值得学习的。
      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彪。 越是思维深刻,有智慧有见解的人,个性往往越复杂。表现一代勇将巴顿的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而奥斯卡影帝格里高利。派克在演技炉火纯青之时,却仍很难把握麦克阿瑟的复杂个性。 在学术问题方面,你是愿意找一个有智慧的人呢,还是愿意找一个简单的人? 评价一个的好坏,不能简单化、片面化的根据某方面特点或者某些生活片段的报道,就妄下结论。
      更不能根据所谓人品问题来狭隘的看待一个人相关的学术价值。但是片面化、极端化评价一个人的这种“文革遗毒”,却仍然普遍存在。与文革时期红卫兵们相对应的是,现在的网络暴力文化。以人身攻击,人格污蔑等为手法,胡乱评价任何名人,成了网络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所谓人品的好坏,还是很多人所非常关心的问题。但我想,这个问题可能本身在很多场合下是缺乏意义和没有答案的,我们不妨换一种评价人物个性的方式。

    怡***

    2018-05-01 11:18: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社会民生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