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神经内科
弥漫肝损伤

急性弥漫性脑损伤的分类及临床特点是怎样的?

急性弥漫性脑损伤的分类及临床特点是怎样的?
没*** | 2017-05-12 22:06:03

好评回答

2017-05-12 23:34:03
张*** |2017-05-12 23:34:03 121 50 评论
急性弥漫性脑损伤的名称及概念至今尚未统一,确切的病理机制亦未明确。 临床上较常见 ,是影响脑外伤预后的重要因素。( 1 ) 急性弥漫性脑损伤的分类包括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弥漫性脑水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弥漫性脑肿胀与脑水肿常可并存。( 2 ) 急性弥漫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外伤后数小时(一般4 小时) 内双侧或单侧半球脑组织广泛肿胀,儿童和青年多见。主要由于急性脑血管扩张、 脑血流...

查看全部>>

急性弥漫性脑损伤的名称及概念至今尚未统一,确切的病理机制亦未明确。 临床上较常见 ,是影响脑外伤预后的重要因素。( 1 ) 急性弥漫性脑损伤的分类包括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弥漫性脑水肿、弥漫性轴索损伤。弥漫性脑肿胀与脑水肿常可并存。( 2 ) 急性弥漫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外伤后数小时(一般4 小时) 内双侧或单侧半球脑组织广泛肿胀,儿童和青年多见。主要由于急性脑血管扩张、 脑血流量和血容量增多所致,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无关。 颅脑损伤累及脑干(特别是脑干网状结构及蓝斑)和丘脑下部,影响血管运动中枢可引起急性脑血管扩张导致脑肿胀, 颅脑损伤引起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亦是重要原因。部分患者脑肿胀后脑灌注压下降引起脑缺血和脑水肿, 脑水肿形成@颅脑损伤后脑水肿迅速。临床特点:大多数患者在伤后4 ~ 14小时出现继发性昏迷或意识障碍加深, 许多患者有中间清醒期。伤后4 ~14小时出现头痛、 呕吐颅内压增高症状,逐渐出现神经定位体征。 单纯弥漫性脑肿胀者上述症状与体征消退较快,一般为3 ~ 7 天 。伴弥漫性脑水肿、小脑出血、挫伤和血肿者恢复慢、 预后较差。CT可见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双侧脑室、 脑池对称性缩小或消失,第三脑室或基底池消失更有诊断意义,中线无移位。也可见一侧半球弥漫性脑肿胀,同侧脑室受压, 脑池变小,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可伴不同程度脑挫伤、小灶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 弥漫性脑水肿:血管源性细胞外水肿与细胞内水肿并存。机制复杂, 脑挫伤早期脑细胞受损, Ca2+大量进人细胞内,自由基大量产生,均含 兴 奋 膜 性 磷 脂 酶 和 ( 导致膜磷脂代谢障碍,花生四烯酸及其产物大量释放,引起微循环障碍、 脑血管痉挛和血脑屏障破坏 ,膜 N a + -K + - A T P 酶 和 C a 2 + -M g 2 + - A T P 酶活性下降导致细胞内和细胞外水肿。丘脑下部功能障碍引起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导致抗利尿激素/ACTH比例失调引起渗透压脑水肿。临床特点:大多数患者有中间清醒期。原发性脑损害通常较重,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小出血灶和血肿。 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可伴相应神经定位体征。CT显示脑水肿为低密度区,范围广泛, 脑室普遍受压变小, 严重时脑室、 脑池和脑沟消失,可伴脑挫伤和小灶性出血等。 弥漫性轴索损伤:因剪切力或旋转力作用于脑白质与灰质交界处,胼胝体及脑干上部 ,引起这些部位神经轴索弥漫性撕裂,可伴小灶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神经内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