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电影中的蒙太奇是什么意思?

首页

电影中的蒙太奇是什么意思?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10-30 10:10:46
  • 蒙太奇一词,原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这本是一个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引申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这是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 
      在电影制作中,首先需要按照剧本的要求,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剧本的艺术构思,把这些镜头有机地、艺术地加以组织剪辑,使之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衬托、悬念及形成特定的节奏,从而组合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断、场面,直到成为一部为广大观众理解、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影片。然后,又按照剧本的艺术构思,为这部影片配上声带。这种声音的构成,是按照音响蒙太奇的组接方法,与画面组合的。即使是同期录音拍摄的影片,也主要是同期录制对白。此外,还有色彩蒙太奇。这些都可以称为外部蒙太奇。而在镜头内部的场面调度,则又可称为内部蒙太奇。 
    

    阿***

    2006-10-30 10:10:46

  • 2006-10-30 08:49:40
  •   何为"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蒙太奇基本上是俄国导演发展出来的理论,是由普多夫金根据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辑手法延伸出来,然后艾森斯坦也提出了相关性的看法。普氏认为两个镜头的并列意义大于单个镜头的的意义,甚至将电影认为镜头与镜头构筑并列的艺术。
      至少用远景而用大量特写的连接造成心理,情绪,与抽象意念的结果。艾森斯坦则受俄国辩证性哲学思维的影响,认为镜头间的并列甚至激烈冲突将造成第三种新的意义。当我们在描述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将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放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
      例如:我们将母亲在煮菜、洗衣、带小孩、甚至父亲在看报等镜头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母亲"忙碌"的感觉。 蒙太奇广义的来说是指剪接,以前的电影是没有剪接的一卷十分钟拍到完才换另一卷,第一个把剪接用在电影上的是《波坦金战舰》,其中婴儿车由楼梯摔下、四周人在开枪、母亲紧张失措、这些画面交互剪接产生紧张紧凑、隐喻的效果,成为电影史上空前的发明造就的经典。
      如果不甚了解,可参考普多夫金的“母亲”或艾森思坦“波坦金战舰”中的“奥德赛台阶”,不过基本上蒙太奇是一种导演操纵镜头的手法,也就是控制了绝对的知性思维与表现意义,观众只等著被灌输,与具有诗的表现形式的电影所呈现出来的暧昧性与开放性完全不同,后者如塔可夫斯基,、温德斯、费里尼。
       事实上不应只说是剪辑的手法,因还有其他形式可造成蒙太奇的效果,简而言之即是中国文字中的“会意”字,可以靠著剪辑将不同地方的人景物事前后排序,让你以为彼此有关联,例如:先拍一人在敲门,随后人进屋内,事时上屋内屋外可能在不同地方拍的。 何为"蒙太奇"段落,如先有一个镜头出现两个人面对面的画面,紧接一个镜头是其中一个人的表情特写,观众藉由这个人的表情,可以知道另一个人的动作,虽然那个人未出现于画面。
      蒙太奇(剪辑)是显示时空的跳接,时间是点和点的衔接,相异于镜头从A到B一条线的移动。蒙太奇所呈现的时间是导演严格摘取的一个点。此外蒙太奇强调的是一件事发展后的结果,如同一个女人在酒廊争吵,紧接一个镜头是她已死在卧室,镜头强调的是争吵后的下场,结局的考虑超过她被谋杀的过程。
      蒙太奇凸显事件结果所带来的惊觉,先使观众瞬间知道死的结局,再让观众看到客厅内凌乱的场面,由知倒溯缘由和场景。 举例说明 科波拉的《吸血鬼》一片中有一幕,吸血鬼的头被砍了之后飞了出去镜头跟拍到头要落下时剪接接上晚餐时一大块盘子上的肥肉,给人好像头落到盘子上变一团食物的感觉,就给人弱肉强食的隐喻。
      在科波拉的另一部经点作《现代启示录》,男主角要去杀马龙白兰度时,杀人和杀水牛祭典的画面不断交错剪接再一起,什么意思看了就知道。 《走出非洲》的片头,女主角回忆往事的声音配合闪现心中的丛林,(镜头不稳定)和野兽的吼声。紧接一个镜头,是一个人(后来观众知道是男主角丹尼斯)站在平原,头上是轮夕阳。
      观众印证后来剧情的发展,将发现这两个并置的镜头,是他们过去交往过程的缩影。丹尼斯适时出现,使一头渐渐逼近女主角的狮子惊走,他给她带来稳定力。但他英年即坠机而亡,结局如一轮落日,只是人死不可能再日出东山。以两个镜头的连接来说,简短的瞬间已是人一生的缩影。
      以单一镜头来说,夕阳下朦胧的身影正是丹尼斯真确的写照。对于女主角来说,丹尼斯是神秘难以理解的,心中所见的实际上只是一个朦胧的轮廓。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
      "蒙太奇"的含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谈及: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
      可见,蒙太奇不是与镜头画面同一的元素,蒙太奇是将这些元素进行组装的规则,是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普多夫金的著名论断"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并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
       蒙太奇作为技巧和思维之存在,有着根深蒂固的人类心理学基础。 蒙太奇的视觉心理学基础人类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物体通过我们的视野,视网膜上留下了一连串映像,而视网膜要求视野有变化才能正常活动。当人的眼睛盯住某个固定的物像(如墙上的某个斑点)目不转睛约五分钟左右,这一图像便会变得模糊不清。
      如果看一眼另外的东西,再回到原先那个图像上它又清楚了。这个实验表明:人眼具有不断追寻新的图像的生理本能。 布鲁塞指出,人的初生阶段即有了这种本能,如婴儿在能凝聚目光之前,便已经以眼追寻活动的物体。美国心理学家霍伯尔和瑞士科学家威塞尔(为198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获奖者)的最新研究表明,人脑与眼具有探测形象运动的特殊细胞。
      这些细胞促使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具有一种生理需求:它不会老是停留在一处,而是不断地转移视线,不断地变幻角度去观察世界。影视是用声画记录形象和重现运动的,而蒙太奇的运用,正确地重现了我们通常观看事物时不断追寻新目标的方式,重现了我们在现实环境里随注意力的转移而依次接触视像的内心过程。
       这种心理过程不独存在于影视艺术之中,也体现于其它艺术领域。当你在读一本小说时,眼睛总是不间断地从一个字挪到另一个字,从一行挪到另一行。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及读者情绪的激动,眼睛运动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当小说处于平缓抒情段落时,读者的心情显得平静安谧,运动速度也将缓慢和悠闲。
      这与人亲临某个事件的情形相吻合。当一个人在观察或亲历某桩非常激动人心和变动极快的活动时,他的反应节奏就会大大加速,他会迅速地变换视线的方向。相反,对于一件平常的事他会十分平静以至冷漠,他对物像的观察也就变得缓慢。这种生理现象,便产生了蒙太奇的节奏要求。
       综上所述,一个沉静的观察者所获得的印象可以通过一种所谓"慢切"的电影手法来加以重现,即让每个镜头在被代替前在银幕上停留较长的时间。而一个极度兴奋的观察者所获得的印象,可以通过"快切"来加以重现,即用一系列互相接续的短镜头。影视艺术家正是利用蒙太奇实现了人类的这一心理过程。
       。

    1***

    2006-10-30 08:49:40

  • 2006-10-30 01:01:29
  • 相声演员郭德纲说过:
    把你蒙上,就太奇怪了。
    蒙太奇。

    夜***

    2006-10-30 01:01:29

  • 2006-10-28 13:07:21
  •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s***

    2006-10-28 13:07:21

  • 2006-10-27 21:25:39
  •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无***

    2006-10-27 21:25:39

  • 2006-10-27 18:34:04
  • 蒙太奇一词,原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这本是一个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引申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这是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 
    

    a***

    2006-10-27 18:34:04

  • 2006-10-27 13:21:58
  •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
    蒙太奇一词,原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这本是一个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引申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这是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 
    

    1***

    2006-10-27 13:21:58

  • 2006-10-27 12:36:06
  •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蒙太奇基本上是俄国导演发展出来的理论,是由普多夫金根据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辑手法延伸出来,然后艾森斯坦也提出了相关性的看法。普氏认为两个镜头的并列意义大于单个镜头的的意义,甚至将电影认为镜头与镜头构筑并列的艺术。 至少用远景而用大量特写的连接造成心理, 情绪, 与抽象意念的结果。 艾森斯坦则受俄国辩证性哲学思维的影响,认为镜头间的并列甚至激烈冲突将造成第三种新的意义 当我们在描述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将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放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

    鹰***

    2006-10-27 12:36:06

  • 2006-10-27 08:23:41
  • 电影的表现方式。通过剪切和重新组合达到新的视觉效果

    m***

    2006-10-27 08:23:41

  • 2006-10-26 09:25:43
  • 蒙太奇一词,原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这本是一个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引申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这是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 
    

    甜***

    2006-10-26 09:25:43

  • 2006-10-26 08:34:21
  • 简单点就是有些画面不能太直观地显示出来,用什么方法把它处理掉-----------------所以,就出现了蒙太奇这种画面了.
    

    智***

    2006-10-26 08:34:21

  • 2006-10-26 08:32:05
  • 蒙太奇:外语的音译。剪辑之意。
    原来都叫剪辑。现在都崇洋,叫:蒙太奇,多有学问!
    这是老百姓所不齿的恶习,拍电影的还觉得美滋滋的呢!

    z***

    2006-10-26 08:32:05

  • 2006-10-26 08:31:30
  •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正是因为有了蒙太奇,电影才从机械的纪录(包括影象声音和色彩)转变为创造性的艺术。 
      蒙太奇一词,原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这本是一个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引申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
      这是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   在电影制作中,首先需要按照剧本的要求,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剧本的艺术构思,把这些镜头有机地、艺术地加以组织剪辑,使之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衬托、悬念及形成特定的节奏,从而组合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断、场面,直到成为一部为广大观众理解、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影片。
      然后,又按照剧本的艺术构思,为这部影片配上声带。这种声音的构成,是按照音响蒙太奇的组接方法,与画面组合的。即使是同期录音拍摄的影片,也主要是同期录制对白。此外,还有色彩蒙太奇。这些都可以称为外部蒙太奇。而在镜头内部的场面调度,则又可称为内部蒙太奇。
       。

    v***

    2006-10-26 08:31:30

  • 2006-10-26 08:15:51
  •   蒙太奇一词,原本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它本是一个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的意思。后来随着电影拍摄和制作的手法不断的发展,法国的的学者路易。得吕克把他的概念引入了电影作品的创作中来,是为了表现电影在构成、衔接、组装、合成中的运用的一个概念。
      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电影通用的一种电影术语了。它与长镜头并列的被称为改变电影的两把“双刃剑”。 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蒙太奇"的含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谈及: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可见,蒙太奇不是与镜头画面同一的元素,蒙太奇是将这些元素进行组装的规则,是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普多夫金的著名论断"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并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

    l***

    2006-10-26 08:15:51

  • 2006-10-26 02:25:56
  •   我们经常在一些电影评论的书籍和其他艺术类的书籍中看到“蒙太奇”这个样的字眼。下面我就解释一下在电影中的“蒙太奇”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蒙太奇一词,原本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它本是一个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的意思。后来随着电影拍摄和制作的手法不断的发展,法国的的学者路易。
      得吕克把他的概念引入了电影作品的创作中来,是为了表现电影在构成、衔接、组装、合成中的运用的一个概念。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电影通用的一种电影术语了。它与长镜头并列的被称为改变电影的两把“双刃剑”。 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一开始直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和他们对作品对艺术的诠释方式。
      这个概念里比较著名的应该是苏联学派的理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前苏联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在《论蒙太奇》中说:“把各个拍摄好的镜头恰好的衔接起来,让观众感觉到视觉的完整性、连续性的运动——这种技巧,我们称之为‘蒙太奇’”。
      前苏联著名的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在他的《蒙太奇在1938》中写到,“把无论什么镜头对列在一起,他们必然会连接成从这一对列中作为新质出现的现象。”他们都主张从视觉的整体性上来讨论蒙太奇在电影中的运用,虽然他们存在着不同的倾向。 首先说爱森斯坦,他主张破坏人们的习惯的叙述法则。
      他强调单镜头空间因素的那种内部结构张力的变化以及镜头的空间上的冲突。而普多夫金则主张尊重人们的习惯叙述法则。说时间应该顺应情节的发展,而且非常的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描述。两个人主张的确定都使经验空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然后是狭义的蒙太奇。
      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色彩语言。)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它与广义的蒙太奇最大的不同就是介入了人对艺术的思维方式。
       蒙太奇是一种电影的修辞方法,对于他的本性有许多言论。我呢?综合一下,概括为以下的四个方面。 第一,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的修辞手段和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是根据剧情和创作者的要求和目的进行的对于电影基本元素中的画面、声音、时间、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和拼装的一种衔接的技术。
       第二,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的修辞手段和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是根据剧情和创作者的要求和目的进行的对于电影基本元素中的画面、声音、时间、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和拼装的一种衔接的技术。 第三,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把导演要表现的内涵和思想更加流畅地表现出来,并且对于影片中的时间,空间,时空进行了必要的虚构性处理。
      让影片在短时间表现长形态。 第四,通过运用蒙太奇可以突出对比某些特性的指向。深化影片的含义。 那么,为什么路易。得吕克要努力的把蒙太奇的概念从建筑学引入电影学呢?是因为蒙太奇作为技巧和思维方式的存在,有着根深蒂固的电影心理学基础,和生理学基础。
      这样的依据如下: 一,从人眼睛的视觉性生理特点讲。人的视觉的感知规律是一个充满运动的感知。这种感知让人们不断的进行对周围反射过来的事物进行下意识的搜索。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不会一直盯在那里,如果长时间的进行下去就会导致视觉短暂性模糊,就类似看三维立体画时候的感觉。
      所以人们习惯了不断的变化注意的落点。而电影的存在,可以让观众通过视觉感受到镜头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也就是说镜头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去看还是站在影片客观人物(或虚构性类人物)的角度去看。这样,就对观众视觉本能性的感知规律提出了要求,所以蒙太奇这种技术的运用就很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影片表现出来的东西更加的真实。
       二,电影作品的艺术性要求它不能单纯的反映自然生活(除了一些记录片,例如《动物世界》等。)所以就要求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要加以加工和操作,抽象出它的典型性的精华和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塑造技巧。通过对不同图片和声音等进行蒙太奇的手法,可以更好的突出一种视觉和心理以及美学上的美感,可以更好的丰富审美的资源。
       三,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擅长利用思维的联想来诠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就好比有一万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万个林黛玉和一万个贾保玉一样。而电影中的蒙太奇,让导演以及一些艺术家对于现实生活理解的抽象东西进行了具体化的解释,塑造了现实生活中假定了的逼真人物。
      而这种方式恰好也符合了观众对于联想的需要,符合了观众的思维方式。 四,通过文学上的结构表达方式来进行对电影作品的表达。首先从文学上的作品来看,文学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对比的方式来表达他要表达的东西。例如我们可以理解这样的一句话:“那一夜,她和那个男人最后的一次交欢。
      这一夜,家中唯一存在的就是她与那肚子中的两个月大的孩子。”作者没有说这个男人那个男人去做什么了,但是大家也都可以读出他们的感情是破裂了。还有就是许多作品中都提到的俄罗斯作家阿姆勃克兹.皮尔斯的《幻想的寓言》一书中有的一个隽永的笑话:《无法安慰的寡妇》。
      文章可以构造这样的几个镜头: 第一个镜头:全身丧服的妇人在坟前放声大哭。    第二个镜头:旁边有好心的香客甚表同情地劝告她“想开一点吧,太太,上帝的兹悲是广大无边的。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丈夫,你一定可以找到能够使你幸福的男人的。
      ”   第三个镜头:妇人哭着说“是啊!是找到了,唉……这就是他的坟墓啊……” 我们把这三个镜头进行思维上的组装就很容易发现其中要表现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个故事的整个表达效果在于。坟墓站着全身丧服的妇人,按照一般的逻辑常规,在我们想象中很自然地便会认为这是一个哀悼亡夫的寡妇,其实她所哀悼的却是情人!所以对于电影中蒙太奇的运用也时常体现这样文学式的效果。
       这样可见蒙太奇手法在电影中杰出的贡献和作用。 至于类似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在内篇也是比较突出,几乎篇篇都有,而且运用的比较精细且又科学,可是在外、杂篇中却显得仓促而有失完整和协调。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意为“构成”、“装配”,是电影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手段。
      所谓“蒙太奇”手法也就是指一部电影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合”而成,这些镜头是分别拍摄完成,然后再按照作者的整体构思进行有效的组装,结构,布局,使其通过连续不断的形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从而组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甚至一部完整的影片。
      运用这一技法来处理镜头的联结和段落的转换,可使全片达到结构严整,条理通畅,展现生动,节奏鲜明的要求,有助于充分揭示画面的内在含义,增强剧作的艺术感染力。后来被小说家自觉地运用在文学表现手法之中。而《庄子》一书所使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和技巧,与蒙太奇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几乎整个《庄子》一书都可以看作是蒙太奇手法运用的组合。文章中间镜头的转换可以说是突然而来,突然而去,镜头与镜头中间有的时候一点联系都没有,从空间和时间上来看都是离得很远,简直是天上、地下,云端,水中,无处不可以触及,给人一种无边无涯的想像空间,让人眼前呈现出一种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所有的这些片段最终又被组合在一起,为了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而服务。对于这些片段的驾御,则要求作者有一种统观全局、居高临下的眼光,庄子就是这方面的高手。《逍遥游》中的镜头切换是有目共睹的,其他篇目中也随处可见。就拿《养生主》来看,先是作者的一番议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而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然后就出现了“庖丁解牛”的场面,场面之壮观,之真切,如现眼前;突然又出现了公文轩见右师的场面,正进行间,镜头切换到了一只“泽雉”身上,这只鸡,“十步一啄,百步一饮”,潇洒自在,场面优美;然后紧接着写了老聃死的场面,由一个平静轻松的场面一下子转换到了一个压抑悲哀的场景。
      最后一个镜头则是“薪尽火传”。如此一篇短文,就有了不下于五个镜头的切换。整本《庄子》,使读者一路看去,犹入九曲迷宫,眼花缭乱而应接不暇。古代有评论家认为,历代无首无尾的神妙奇文,惟庄骚二家。刘熙载论道:“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
      ”闻一多则在其《闻一多全集》序中称赞其为“古今独步的文笔”。这是形成《庄子》奇异风格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庄子不仅仅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大师,还是一个伟大的文学艺术手法的创造者,后人有意无意间运用了很多庄子创造的手法,“蒙太奇”手法应该只算其中一种,其他手法还有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发现。
      在《庄子》内篇中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在外篇和杂篇中凡使用蒙太奇手法的都可以看作庄子的作品。因为一种文学手法的使用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应该有一定的稳定性。 有不伦不类之嫌呀~~~``但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可以互为借鉴哈哈~~~~~~~~~~ 。

    隨***

    2006-10-26 02:25:56

  • 2006-10-26 01:12:56
  • 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发展的一种表现手法. 

    龙***

    2006-10-26 01:12:56

  • 2006-10-26 00:38:53
  •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
      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综上所述,可见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说,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 。

    1***

    2006-10-26 00:38:53

  • 2006-10-25 22:58:40
  •   何为"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蒙太奇基本上是俄国导演发展出来的理论,是由普多夫金根据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辑手法延伸出来,然后艾森斯坦也提出了相关性的看法。普氏认为两个镜头的并列意义大于单个镜头的的意义,甚至将电影认为镜头与镜头构筑并列的艺术。
      至少用远景而用大量特写的连接造成心理,情绪,与抽象意念的结果。艾森斯坦则受俄国辩证性哲学思维的影响,认为镜头间的并列甚至激烈冲突将造成第三种新的意义。当我们在描述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将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放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
      例如:我们将母亲在煮菜、洗衣、带小孩、甚至父亲在看报等镜头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母亲"忙碌"的感觉。 蒙太奇广义的来说是指剪接,以前的电影是没有剪接的一卷十分钟拍到完才换另一卷,第一个把剪接用在电影上的是《波坦金战舰》,其中婴儿车由楼梯摔下、四周人在开枪、母亲紧张失措、这些画面交互剪接产生紧张紧凑、隐喻的效果,成为电影史上空前的发明造就的经典。
      如果不甚了解,可参考普多夫金的“母亲”或艾森思坦“波坦金战舰”中的“奥德赛台阶”,不过基本上蒙太奇是一种导演操纵镜头的手法,也就是控制了绝对的知性思维与表现意义,观众只等著被灌输,与具有诗的表现形式的电影所呈现出来的暧昧性与开放性完全不同,后者如塔可夫斯基,、温德斯、费里尼。
       事实上不应只说是剪辑的手法,因还有其他形式可造成蒙太奇的效果,简而言之即是中国文字中的“会意”字,可以靠著剪辑将不同地方的人景物事前后排序,让你以为彼此有关联,例如:先拍一人在敲门,随后人进屋内,事时上屋内屋外可能在不同地方拍的。 何为"蒙太奇"段落,如先有一个镜头出现两个人面对面的画面,紧接一个镜头是其中一个人的表情特写,观众藉由这个人的表情,可以知道另一个人的动作,虽然那个人未出现于画面。
      蒙太奇(剪辑)是显示时空的跳接,时间是点和点的衔接,相异于镜头从A到B一条线的移动。蒙太奇所呈现的时间是导演严格摘取的一个点。此外蒙太奇强调的是一件事发展后的结果,如同一个女人在酒廊争吵,紧接一个镜头是她已死在卧室,镜头强调的是争吵后的下场,结局的考虑超过她被谋杀的过程。
      蒙太奇凸显事件结果所带来的惊觉,先使观众瞬间知道死的结局,再让观众看到客厅内凌乱的场面,由知倒溯缘由和场景。 举例说明 科波拉的《吸血鬼》一片中有一幕,吸血鬼的头被砍了之后飞了出去镜头跟拍到头要落下时剪接接上晚餐时一大块盘子上的肥肉,给人好像头落到盘子上变一团食物的感觉,就给人弱肉强食的隐喻。
      在科波拉的另一部经点作《现代启示录》,男主角要去杀马龙白兰度时,杀人和杀水牛祭典的画面不断交错剪接再一起,什么意思看了就知道。 《走出非洲》的片头,女主角回忆往事的声音配合闪现心中的丛林,(镜头不稳定)和野兽的吼声。紧接一个镜头,是一个人(后来观众知道是男主角丹尼斯)站在平原,头上是轮夕阳。
      观众印证后来剧情的发展,将发现这两个并置的镜头,是他们过去交往过程的缩影。丹尼斯适时出现,使一头渐渐逼近女主角的狮子惊走,他给她带来稳定力。但他英年即坠机而亡,结局如一轮落日,只是人死不可能再日出东山。以两个镜头的连接来说,简短的瞬间已是人一生的缩影。
      以单一镜头来说,夕阳下朦胧的身影正是丹尼斯真确的写照。对于女主角来说,丹尼斯是神秘难以理解的,心中所见的实际上只是一个朦胧的轮廓。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
      "蒙太奇"的含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谈及: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
      可见,蒙太奇不是与镜头画面同一的元素,蒙太奇是将这些元素进行组装的规则,是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普多夫金的著名论断"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并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
       蒙太奇作为技巧和思维之存在,有着根深蒂固的人类心理学基础。 蒙太奇的视觉心理学基础人类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物体通过我们的视野,视网膜上留下了一连串映像,而视网膜要求视野有变化才能正常活动。当人的眼睛盯住某个固定的物像(如墙上的某个斑点)目不转睛约五分钟左右,这一图像便会变得模糊不清。
      如果看一眼另外的东西,再回到原先那个图像上它又清楚了。这个实验表明:人眼具有不断追寻新的图像的生理本能。 布鲁塞指出,人的初生阶段即有了这种本能,如婴儿在能凝聚目光之前,便已经以眼追寻活动的物体。美国心理学家霍伯尔和瑞士科学家威塞尔(为198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获奖者)的最新研究表明,人脑与眼具有探测形象运动的特殊细胞。
      这些细胞促使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具有一种生理需求:它不会老是停留在一处,而是不断地转移视线,不断地变幻角度去观察世界。影视是用声画记录形象和重现运动的,而蒙太奇的运用,正确地重现了我们通常观看事物时不断追寻新目标的方式,重现了我们在现实环境里随注意力的转移而依次接触视像的内心过程。
       这种心理过程不独存在于影视艺术之中,也体现于其它艺术领域。当你在读一本小说时,眼睛总是不间断地从一个字挪到另一个字,从一行挪到另一行。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及读者情绪的激动,眼睛运动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当小说处于平缓抒情段落时,读者的心情显得平静安谧,运动速度也将缓慢和悠闲。
      这与人亲临某个事件的情形相吻合。当一个人在观察或亲历某桩非常激动人心和变动极快的活动时,他的反应节奏就会大大加速,他会迅速地变换视线的方向。相反,对于一件平常的事他会十分平静以至冷漠,他对物像的观察也就变得缓慢。这种生理现象,便产生了蒙太奇的节奏要求。
       综上所述,一个沉静的观察者所获得的印象可以通过一种所谓"慢切"的电影手法来加以重现,即让每个镜头在被代替前在银幕上停留较长的时间。而一个极度兴奋的观察者所获得的印象,可以通过"快切"来加以重现,即用一系列互相接续的短镜头。影视艺术家正是利用蒙太奇实现了人类的这一心理过程。
       。

    我***

    2006-10-25 22:58:40

  • 2006-10-25 22:36:50
  •   何为"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蒙太奇基本上是俄国导演发展出来的理论,是由普多夫金根据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辑手法延伸出来,然后艾森斯坦也提出了相关性的看法。普氏认为两个镜头的并列意义大于单个镜头的的意义,甚至将电影认为镜头与镜头构筑并列的艺术。
      至少用远景而用大量特写的连接造成心理, 情绪, 与抽象意念的结果。艾森斯坦则受俄国辩证性哲学思维的影响,认为镜头间的并列甚至激烈冲突将造成第三种新的意义。当我们在描述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将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放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
      例如:我们将母亲在煮菜、洗衣、带小孩、甚至父亲在看报等镜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母亲"忙碌"的感觉。 蒙太奇广义的来说是指剪接,以前的电影是没有剪接的 一卷十分钟拍到完才换另一卷,第一个把剪接用在电影上的是《波坦金战舰》,其中婴儿车由楼梯摔下、四周人在开枪、母亲紧张失措、这些画面交互剪接 产生紧张紧凑、隐喻的效果,成为电影史上空前的发明造就的经典。
      如果不甚了解,可参考普多夫金的"母亲"或艾森思坦"波坦金战舰"中的"奥德赛台阶",不过基本上蒙太奇是一种导演操纵镜头的手法,也就是控制了绝对的知性思维与表现意义,观众只等著被灌输,与具有诗的表现形式的电影所呈现出来的暧昧性与开放性完全不同,后者如塔可夫斯基,、温德斯、费里尼。
       事实上不应只说是剪辑的手法,因还有其他形式可造成蒙太奇的效果,简而言之即是中国文字中的"会意" 字,可以靠著剪辑将不同地方的人景物事前后排序,让你以为彼此有关联,例如:先拍一人在敲门,随后人进屋内,事时上屋内屋外可能在不同地方拍的。 何为"蒙太奇"段落,如先有一个镜头出现两个人面对面的画面,紧接一个镜头是其中一个人的表情特写,观众藉由这个人的表情,可以知道另一个人的动作,虽然那个人未出现于画面。
      蒙太奇(剪辑)是显示时空的跳接,时间是点和点的衔接,相异于镜头从A到B一条线的移动。蒙太奇所呈现的时间是导演严格摘取的一个点。此外蒙太奇强调的是一件事发展后的结果,如同一个女人在酒廊争吵,紧接一个镜头是她已死在卧室,镜头强调的是争吵后的下场,结局的考虑超过她被谋杀的过程。
      蒙太奇凸显事件结果所带来的惊觉,先使观众瞬间知道死的结局,再让观众看到客厅内凌乱的场面,由知倒溯缘由和场景。 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据此,我们可以把蒙太奇划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种是叙事手段,后两类主要用以表意。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第二级划分,具体如下:   叙事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由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人首创,是影视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
      这种蒙太奇组接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 叙事蒙太奇又包含下述几种具体技巧:   1。平行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常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 格里菲斯、希区柯克都是极善于运用这种蒙太奇的大师。
      平行蒙太奇应用广泛,首先因为用它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以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强影片的节奏;其次,由 于这种手法是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如影片《南征北战》中,导演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造成了紧张的节奏扣人心弦。
         2。交叉蒙太奇 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 成追逐和惊险的场面。
      如《南征北战》中抢渡大沙河一段,将我军和敌军急行军奔赴大沙河以及游击队炸水坝三条线索交替剪接在一起,表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3。重复蒙太奇 它相当于文学中的复叙方式或重复手法,在这种蒙太奇结构中,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划人物, 深化主题的目的。
      如《战舰波将金号》中的夹鼻眼镜和那面像征革命的红旗,都曾在影片中重复出现,使影片结构更为完整。   4。连续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不象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那样多线索地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这种叙事自然流畅,朴实平顺,但由于缺乏时空与场面的变换,无法直接展示同时发生的情节,难于突出各条情节线之间的对列关系,不利于概括,易有拖沓冗长,平铺直叙之感。
      因此, 在一部影片中绝少单独使用,多与平行、交叉蒙太奇手交混使用,相辅相成。   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是以镜头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镜头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所不具有的丰富涵义,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其目的在于激发现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1、抒情蒙太奇 是一种在保证叙事和描写的连贯性的同时,表现超越剧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让·米特里指出:它的本意既是叙述故事,亦是绘声绘色的渲染,并且更偏重于后者。意义重大的事件被分解成一系列近景或特写,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捕捉事物的本质含义,渲染事物的特征。
       最常见,最易被观众感受到的抒情蒙太奇,往往在一段叙事场面之后,恰当地切入象征情绪情感的空镜头。如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中,瓦尔瓦拉和马尔蒂诺夫相爱了,马尔蒂诺夫试探地问她是否永远等待他。她一往深情地答道:"永远!"紧接着画面中切入两个盛开的花枝的镜头。
      它本与剧情并无直接关系,但却恰当地抒发了作者与人物的情感。   2。心理蒙太奇 是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动。这种蒙太奇在剪接技巧上多用交叉穿插等手怯,其特点是画面和声音形象的片断性、 叙述的不连贯性和节奏的跳跃性,声画形象带有剧中人强烈的主观性。
         3。隐喻蒙太奇 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这种手法往往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突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如普多夫金在《母亲》一片中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冰河水解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用以比喻革命运动势不可挡。
       隐喻蒙太奇将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往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不过,运用这种手怯应当谨慎,隐喻与叙述应有机结合,避免生硬牵强。   4。对比蒙太奇 类似文学中的对比描写,即通过镜头或场面之间在内容(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高尚与卑下,胜利与失败等)或形式(如景别大小、色彩冷暖,声音强弱、动静等)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
         理性蒙太奇 让·米特里给理性蒙太奇下的定义是:它是通过画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环接一坏的连贯性叙事表情达意。理性蒙太奇与连贯性叙事的区别在于,即使它的画面属于实际经历过的事实,按这种蒙太奇组合在一起的事实总是主观视像。这类蒙本奇是苏联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爱森斯坦创立,主要包含:   1、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给杂耍蒙太奇的定义是:杂耍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其间一切元素都是为了促使把导演打算传达给观众的思想灌输到他们的意识中,使观众进入引起这一思想的精神状况或心理状态中, 以造成情感的冲击。
      这种手榕在内容上可以随意选择,不受原剧情约束,促使造成最终能说明主题的效果。 与表现蒙太奇相比,这是一种更注重理性、更抽象的蒙太奇形式。为了表达某种抽象的理性观念,往往硬摇进某些与剧情完全不相干的镜头,譬如,影片《十月》中表现孟什维克代表居心叵测的发言时,插入了弹竖琴的手的镜头,以说明其"老调重弹,迷惑听众"。
       对于爱森斯坦来说,蒙太奇的重耍性无论如何不限于造成艺术效果的特殊方式,而是表达意图的风格,传输思想的方式:通过两个镜头的撞击确立一个思想,一系列思想造成一种情感状态,尔后,借助这种被激发起来的情感,使观众对导演打算传输给他们的思想产生共鸣。
      这样,观众不由自主地卷入这个过程中,甘心情愿 地去附和这一过程的总的倾向、总的含义。这就是这位伟大导演的原则。 1928年以后,爱森斯坦进一步把杂耍蒙太奇推进为"电影辩证形式",以视觉形象的象征性和内在含义的逻辑性为根本,而忽略了被表现的内容,以至陷入纯理论的迷津,同时也带来创作的失误。
      后人吸取了他的教训,现代电影中杂耍蒙太奇使用较为慎重。   2。反射蒙太奇 它不象杂耍蒙太奇那样为表达抽象概念随意生硬地插入与剧情内容毫无相关的象征画面,而是所描述的事物和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同处一个空间,它们互为依存:或是为了与该事件形成对照, 或是为了确定组接在一起的事物之间的反应,或是为了通过反射联想揭示剧情中包含的类似事件,以此作用于观众的感宫和意识。
      譬如《十月》中,克伦斯基在部长们簇拥下来到冬宫,一个仰拍 镜头表现他头顶上方的一根画柱,柱头上有一个雕饰,它仿佛是罩在克伦斯基头上的光坏,使独裁者显得无上尊荣。这个镜头之所以不显生硬,是因为爱森斯坦利用的是实实在在的布景中的一个雕饰,存在于真实的戏剧空间中的一件实物,他进行了加工处理, 但没有把与剧情不相干的物像吸引人。
         3。思想蒙太奇 这是维尔托夫创造的,方法是利用新闻影片中的文献资料重加编排表达一个思想。这种蒙太奇形式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因为它只表现一系列思想和被理智所激发的情感。观众冷眼旁观,在银幕和他们之间造成一定的"间离效果",其参与完全是理性的。
       罗姆导演的《普通法西斯》是典型之作。 初识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 意为装配、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 "蒙太奇"的含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谈及: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 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可见,蒙太奇不是与镜头画面同一的元素, 蒙太奇是将这些元素进行组装的规则,是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修辞手法。
       广义的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开始直到作品完成整个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普多夫金的著名论断"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并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   蒙太奇作为技巧和思维之存在,有着根深蒂固的人类心理学基础。
         蒙太奇的视觉心理学基础 人类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物体通过我们的视野,视网膜上留下了一连串映像,而视网膜要求视野有变化才能正常活动。 当人的眼睛盯住某个固定的物像(如墙上的某个斑点)目不转睛约五分钟左右,这一图像便会变得模糊不清。
      如果看一眼另外的东西,再回到原先那个图像上它又清楚了。这个实验表明:人眼具有不断追寻新的图像的生理本能。   布鲁塞指出,人的初生阶段即有了这种本能,如婴儿在能凝聚目光之前,便已经以眼追寻活动的物体。美国心理学家霍伯尔和瑞士科学家威塞尔(为198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获奖者)的最新研究表明,人脑与眼具有探测形象运动的特殊细胞。
      这些细胞 促使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具有一种生理需求:它不会老是停留在一处,而是不断地转移视线,不断地变幻角度去观察世界。影视是用声画记录形象和重现运动的,而蒙太奇的运用,正确地重现了我们通常观看事物时不断追寻新目标的方式,重现了我们在现实环 境里随注意力的转移而依次接触视像的内心过程。
          这种心理过程不独存在于影视艺术之中,也体现于其它艺术 领域。当你在读一本小说时,眼睛总是不间断地从一个字挪到另 一个字,从一行挪到另一行。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及读者情绪的 激动,眼睛运动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当小说处于平缓抒情段落时, 读者的心情显得平静安谧,运动速度也将缓慢和悠闲。
      这与人亲 临某个事件的情形相吻合。当一个人在观察或亲历某桩非常激动 人心和变动极快的活动时,他的反应节奏就会大大加速,他会迅速 地变换视线的方向。相反,对于一件平常的事他会十分平静以至 冷漠,他对物像的观察也就变得缓慢。这种生理现象,便产生了蒙 太奇的节奏要求。
          综上所述,一个沉静的观察者所获得的印象可以通过一种所谓"慢切"的电影手法来加以重现,即让每个镜头在被代替前在银幕上停留较长的时间。而一个极度兴奋的观察者所获得的印象, 可以通过"快切"来加以重现,即用一系列互相接续的短镜头。影视艺术家正是利用蒙太奇实现了人类的这一心理过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影视艺术家的才能表现在利用蒙太奇手段,使人类的视觉心理节奏在影片中得到恰如其分的再现。在一个安静、和平的场面内,用快切的手法会造成跳动和突兀的效果,使观众不舒服。另一方面,假如场面内容是激动人心的,观众会本能地要求快切,这时如果剪接得缓慢,就会损害影片令人振奋的内容。
      那么,画面切换的"快慢"如何才恰当呢?只有由场面的情绪内容来决定才是恰当的,而场面情绪却蕴藏于剧本之中。因此,在完成片中出现的剪接型式,是在剧本中已作了相当明确规定的同一型式。而剧本中的这一型式,在剧作家写作过程中已逐步形成,甚至在他未动手之前,还在他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就已经用蒙太奇眼光拾取材料,对时空进行分解与组合。
      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蒙太奇是贯穿影视创作始终的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是影视艺术的基础。   从组合技巧到思维方式 蒙太奇经历了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过程。   严格地说,早期的电影没有蒙太奇剪辑,没有对时空的分解与 重新组合。   卢米埃尔的电影实际上只是作为一种新技术的显示和简单的游戏而已。
      它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制片,即把摄影机对准一个场景,直到把胶片拍完。这是一种缺乏蒙太奇构思的自然主义式的纪录。   梅里爱开始把不同场景下拍摄的镜头连接在一起来进行叙 事,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显然,他比卢米埃尔前 进了一步。
      但整场整场的戏都是从一个机位拍摄下来的,镜头的连接也是一种最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与此同时,美国导演鲍特和格里菲斯也在寻找电影独特的结 构方式。1902年鲍特利用旧片库里的一些反映消防队员生活的影片素材,又用演员扮演的方法在摄影棚里补拍了抢救母亲和孩子的画面,然后把素材片和补拍片恰当地剪接起来,构成《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鲍特的这一尝试比卢米埃尔和梅里爱都前进了一大步,它探索了电影获得时空自由的可能性。    在鲍特的基础上,格里菲斯成为电影史上第一个自觉地使用 "蒙太奇"的人。在《道利冒险记》(1908年)中,格里菲斯创造了 "闪回"的手法;在《凄凉的别墅》(1909年)中,他首次应用平行蒙太奇,创造了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手法;在《雷梦娜》(1910 年)中,他创造了大远景;在《龙尔达牧师》(1911年)中,他用了极近的近景,并且发展了交替切人的技巧;在《屠杀》(1912年)中,他首次应用了移动摄影。
          尽管格里菲斯有着上述一系列创造,并在《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年)和《党同伐异》(1916年)这两部杰作中,把他所创造的新技巧应用得非常纯熟,但却从来没有把他的蒙太奇方法条理化。 他似乎主要是凭直觉和一种不能言传的对电影手段的热爱来从事 创作,他从未表示过他意识到这些原则的存在。
      他认为蒙太奇只 是生动地表现戏剧故事的最有力的助手,把蒙太奇仅仅作为一种 技巧手段加以运用,从本质上说,他还没有理解蒙太奇的基本性质 和它的全部潜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分析了格里菲斯等人 的创作经验之后,根据新生苏维埃政权对电影艺术的要求,并在一 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把蒙太奇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电影理论体系, 从而形成了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是库里肖夫、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
      格里菲斯主要集中于如何处理两个戏剧场面之间的关系,而苏联导演却更多地想到单镜头和片断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 关系所表达的含义和言外之意。    库里肖夫和普多夫金认为,电影的实质在于影片的构成,在于为组织一系列印象所拍摄的片断的相互关系——怎样由一个镜头 转换到另一个镜头,它们在时间顺序上是怎样构成的。
      他们确信通过蒙太奇剪辑可以创造非凡的效果,达到电影的叙事和表意。 为此,他们做了大量的实验来实践他们的理论,据普多夫金记载, 1920年,库里肖夫曾把下面一些场面连接起来:    (一)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    (二)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三)他们相遇了,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点着。    (四)一幢有宽阔台阶的白色大建筑物。    (五)两个人走向台阶。    这样连接起来的片断在观众眼中变成了一个不间断的行动: 两个青年在路上碰见了,男子请女子到附近一幢房子去。
      实际上, 每一个片断都是在不同地点拍摄的。表现青年男子的那个片断是在国营百货大楼附近拍的,女人那个片断则是在果戈里纪念碑附 近拍的,而握手那个片断是在大剧院附近拍的,那幢白色建筑物却是从美国影片上剪下来的(它就是白宫),走上台阶那个片断则是在救世主教堂拍的。
      结果,虽然这些片断是在不同的地方拍摄的, 可是在观众看来却是一个整体,在银幕上造成了库里肖夫所谓的 "创造性地理学"。 这里利用人们的错觉把不同时空的片断构成一个整体,蒙太 奇的分解组合功能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但是苏联学派不仅仅停留 在蒙太奇的叙事性方面,他们还进一步研究蒙太奇的表意功能。
          普多夫金认为从某一个拍摄点拍摄下来的,然后放映在银幕上给观众看的每一个物像,即使它在摄影机前曾经是活动的,但它仍然只是一个"死的"对象。只有把这个物像和其它物像放在一起 的时候,只有当它作为各个视觉形象组合的一部分而被表现出来的时候,这个物像才被赋予了生命。
      爱森斯坦高度概括了蒙太奇的这种表意功能。他说:两个镜头并列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一个新的创造。他认为,摄影机拍下的未经剪辑的片断既无意义,也无美学价值,只有按照蒙太奇原则组合起来之后,才能将富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视觉形象传达给观众。    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是爱森斯坦这一蒙太奇理论的有力证据。
      普多夫金曾对这个试验作了如下描述: "我们从某一部影片中选了苏联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几个特 写镜头,我们选的都是静止的没有任何表惰的特写。我们把这些 完全相同的特写与其它影片的小片断连接三个组合。在第一个组 合中,莫兹尤辛的特写后面紧接着一张桌上摆了一盘汤的镜头,这 个镜头显然表现出莫兹尤辛是在看着这盘汤。
      第二个组合是,使 莫兹尤辛的镜头与一个棺材里面躺着一个女尸的镜头紧紧相连。 第三个组合是这个特写后面紧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着一个滑稽的 玩具狗熊。当我们把这三种不同的组合放映给一些不知道此中秘 密的观众看的时候,效果是非常惊人的。观众对艺术家的表演大为赞赏。
      他们指出,他看着那盘忘在桌上没喝的汤时,表现出沉思的心情;他们因为他看着女尸那幅沉重悲伤的面孔而异常激动;他们还赞赏他在观察女孩玩耍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微笑。但我们知道,在所有这三个组合中,特写镜头中的脸都是完全一样的"。   爱森斯坦曾强调指出:把无论两个什么镜头对列在一起,就必 然产生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通过镜头的对列冲突,产 生新的意义,以引导观众的理性思考。这是爱森斯坦"杂耍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要旨所在。蒙太奇既诉诸于叙事情感,也诉诸于理性。因此在《战舰波将金号》一片中,爱森斯坦切入与剧情毫无关系的"石狮扑卧,抬头,跃起"三个镜头,从而表现人民的觉醒 与反抗。
      在《十月》中这种表达抽象观念的倾向更为明显,以沙皇铁像各部位的崩落来象征沙皇政权的崩溃,以插入拿破仑的雕像 隐喻克伦斯基的独裁。    爱森斯坦试图通过蒙太奇把形象思维同逻辑思维沟通起来, 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力图以电影体现人的理性活动,加强电影的哲理化倾向。
      这本是十分可贵的。但爱森斯坦把蒙太奇的作用 强调过了头,认为电影应当象历史科学那样,用蒙太奇手段来解释 现实,可以避开人物塑造直接表达思想,甚至打算将《资本论》搬上银幕。结果他的某些影片形象破碎,晦涩费解。尽管如此,爱森斯 坦等苏联学派代表人物对电影蒙太奇理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在五六十年代,长镜头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特别是电视的报道手法更助长了这一倾向。复杂的纵深场面调度在故事片中日益得到发展,这种场面调度不需要更换动作地点,这就改变了传统蒙太奇的性质。电影理论界认为,这种蒙太奇的演变标志着电影史上的一个新时代。虽然五六十年代,西方一些电影报刊上不时出现 "蒙太奇消亡"、"蒙太奇的末日"等预言,但实践证明,没有蒙太奇就不成为电影,即使在长镜头中也存在着一种镜头内部蒙太奇(场面调度)。
      蒙太奇也存在于电视中,即使是向电视观众直播当场发生的事件,比如轮船下水、体育比赛或代表团到来等等,也是要经过现场剪辑的。这种现场剪辑要求电视摄影师和导演具有特殊的素养,能立即发现并准确地表达事件实质,需要更敏锐的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眼光。 。
      

    飞***

    2006-10-25 22:36:50

  • 2006-10-25 22:33:58
  • 主要指慢镜头

    m***

    2006-10-25 22:33:58

  • 2006-10-25 20:59:09
  •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o***

    2006-10-25 20:59:09

  • 2006-10-25 20:21:57
  • 蒙太奇原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现用在电影的画面组合形成一个艺术概念的形式上。是电影的一种艺术技巧。

    汤***

    2006-10-25 20:21:57

  • 2006-10-25 19:05:05
  • 说白了就是镜头的连接. 
    原意在法语中指的就是建筑上的组成,利用蒙太奇组接,可达到特定的效果。 
    比如第一个镜头时手枪响,第二个是一个人倒下,观众就会顺理成章的理解为这个人是被那一枪打死的,这就是蒙太奇的应用。
    

    j***

    2006-10-25 19:05:05

  • 2006-10-25 18:18:09
  • 源于 法语 建筑
    指镜头组接

    1***

    2006-10-25 18:18:09

  • 2006-10-25 18:06:24
  • 简单的说就是声音以及画面的组合。

    整***

    2006-10-25 18:06:24

  • 2006-10-25 18:00:57
  •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即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拓扑结构组合(即剪辑)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了时空上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娃***

    2006-10-25 18:00:57

  • 2006-10-25 16:55:28
  • 蒙太奇一词,原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这本是一个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引申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这是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 
      在电影制作中,首先需要按照剧本的要求,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剧本的艺术构思,把这些镜头有机地、艺术地加以组织剪辑,使之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衬托、悬念及形成特定的节奏,从而组合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断、场面,直到成为一部为广大观众理解、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影片。然后,又按照剧本的艺术构思,为这部影片配上声带。这种声音的构成,是按照音响蒙太奇的组接方法,与画面组合的。即使是同期录音拍摄的影片,也主要是同期录制对白。此外,还有色彩蒙太奇。这些都可以称为外部蒙太奇。而在镜头内部的场面调度,则又可称为内部蒙太奇。 
    

    海***

    2006-10-25 16:55:28

  • 2006-10-25 11:23:39
  • 蒙太奇:镜头的分切与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的构成形式,也是电影艺术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蒙太奇作为技巧,是指镜头的分切与组合。通过蒙太奇手段,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了极大的自由。蒙太奇这种操纵时间空间的能力,使电影艺术家能根据他对生活的分析,撷取他认为最能阐明生活实质的,最能说明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乃至最能抒发艺术家自己感受的部分,组合在一起,经过分解与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启迪力的部分,摈弃省略大量无关轻重的琐屑,去芜存菁地提炼生活,获得最生动的叙述、最丰富的感染力。
    

    1***

    2006-10-25 11:23:39

  • 2006-10-24 16:31:59
  •   何为"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蒙太奇基本上是俄国导演发展出来的理论,是由普多夫金根据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辑手法延伸出来,然后艾森斯坦也提出了相关性的看法。普氏认为两个镜头的并列意义大于单个镜头的的意义,甚至将电影认为镜头与镜头构筑并列的艺术。
       至少用远景而用大量特写的连接造成心理, 情绪, 与抽象意念的结果。 艾森斯坦则受俄国辩证性哲学思维的影响,认为镜头间的并列甚至激烈冲突将造成第三种新的意义 当我们在描述一个主题时,我们可以将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放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
      例如:我们将母亲在煮菜、洗衣、带小孩、甚至父亲在看报等镜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母亲"忙碌"的感觉。 蒙太奇句子--在电影,电视镜头组接中,由一系列镜头经有机组合而成的逻辑连贯、富于节奏、含义相对完整的影视片断。 蒙太奇句型--前进式、后退式、环型、穿插式和等同式句型 前进式句型。
      按全景一中景一近景一特写的顺序组接镜头。 后退式句型。按特写一近景一中景一全景的顺序组接镜头。 环型句型。这种句型是将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句型结合起来。 穿插式句型。句型的景别变化不是循序渐进的,而是远近交替的。 等同式句型。就是在一个句子当中景别不变。
       蒙太奇段落的划分-- 根据影视作品内容的自然段落来分段。 根据时间的转换来分段。 根据地点的转移来分段。 根据影视片的节奏来分段。 所以,段落的划分是由于情节发展和内容的需要或节奏上的间歇、转换而决定的。 蒙太奇转场--就是镜头组接中的时空转换问题。
       连贯方式转场,就是实行场景与场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直接切换,干净利落,结构紧凑。 相似性转场。利用场景与场景、段落与段落交接处上下两个镜头在形态上、数量上的相同或相似进行转场。 逻辑性转场。利用场景、段落交接处上下两个镜头在情节发展上有逻辑关系,对应关系或因果关系进行转换。
       比喻性转场。利用上下两个画面之间有强烈对列作用来转场。 过渡性转场。运用运动镜头、声音、文字或空镜头转场。 分割方式转场,就是借助一定的技巧,实现场景与场所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时空转换。 蒙太奇的叙述方法--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按照情节发展和影视片内容的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分切和组合镜头,场面、段落,表现动作的连贯性,推动和引导观众对内容的理解。
       表现蒙太奇,则是由对列构成发展而来的,以相连或相叠的镜头、场面、段落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引发观众的联想,创造更为丰富的涵义,从而表达某种情感,精绪,心理或思想。 。

    久***

    2006-10-24 16:31:59

  • 2006-10-24 13:51:22
  • 上面各位对蒙太奇已有很好的解释,本人仅扼要补充以下方面:
    1、视听艺术与蒙太奇
    影视艺术中,画面是连续的二维平面,而声音(音乐)则具是片断性的不连续。经过声画有机协调,巧妙配合,产生的效果却是三维立体且连续而完整的。
    来源于现实生活,根源于人的感觉和心理机能,起源于文学描述手法的蒙太奇,完成了这个复杂过程,从而使电影和电视成为崭新的艺术。
    2、视听艺术中的常见的蒙太奇
    1)画面蒙太奇
    画面的剪辑和组接,是通过光和色的效果表现人物在环境中的表演,表达一个特定内容。
    2)声音蒙太奇
    声音的选择创作和组接,是通过语言、音乐、音响的密切配合,表现人物感情,环境气氛及剧情发展。
    3)声画蒙太奇
    声画同步、对应、交叉或补充,或者各自有空间,但配合协调而完成一个目标。
    

    s***

    2006-10-24 13:51:22

  • 2006-10-24 10:39:53
  • 蒙太奇是指镜头的分切与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的构成形式,也是电影艺术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蒙太奇作为技巧,是指镜头的分切与组合。通过蒙太奇手段,电影的叙述在时间空间的运用上取得了极大的自由。蒙太奇这种操纵时间空间的能力,使电影艺术家能根据他对生活的分析,撷取他认为最能阐明生活实质的,最能说明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乃至最能抒发艺术家自己感受的部分,组合在一起,经过分解与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启迪力的部分,摈弃省略大量无关轻重的琐屑,去芜存菁地提炼生活,获得最生动的叙述、最丰富的感染力。

    1***

    2006-10-24 10:39:53

  • 2006-10-24 09:38:48
  •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即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即剪辑)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了时空上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和叙事方式。 
    所谓的蒙太奇理论最初是由艾森斯坦为首的俄国导演所提出,主张以一连串分割镜头的重组方式,来创造新的意义,例如艾森斯坦在《波坦金战舰》里,将一头石狮子与群众暴动重复交叉剪辑在一起,制造出无产阶级起义的暗示性意义。 
    

    c***

    2006-10-24 09:38:48

  • 2006-10-24 08:16:20
  •  
    

    n***

    2006-10-24 08:16:20

  • 2006-10-24 07:53:18
  •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隐喻的)三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 Bazin, 1918-1958)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间流程。
      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电影艺术家们始终兼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方法从事电影创作。也有人认为长镜头实际上是利用摄影机动作和演员的调度,改变镜头的范围和内容,并称之为“内部蒙太奇”。 蒙太奇实际上是电影节奏上的一种控制。 构成电影的两个基本元素是长镜头和蒙太奇。
      打个比方,长镜头就是一句话,蒙太奇就是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 蒙太奇的制作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是停机,这个方法早期的电影人经常使用,比如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导演;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后期剪辑,现代电影主要运用的就是后期剪辑的方法达到对影片情节的设置和节奏的控制,并且,剪掉的部分仍然有用,如果某一情节的上下文需要再现,那么剪辑就比停机要来得方便,比如《黄土地》中迎娶新娘的那两组镜头。
       蒙太奇在分类上主要有平行蒙太奇,复现蒙太奇,叙事蒙太奇,诗意蒙太奇等等 在现代电影中,蒙太奇手法是必不可少的。 历史上,蒙太奇手法的出现,比长镜头理论要早。诸如爱森斯坦等人就热衷于蒙太奇试验手法的运用,蒙太奇手法到了20世纪中叶已经影响到了电影的观赏性,毕竟电影艺术是一门叙事艺术,而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割裂了这种叙事连贯性,抽象派画家达利参与策划拍摄的《一条安达鲁的狗》就属于这种代表作品,因此,电影界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等崇尚长镜头和朴素叙事的潮流,也因此确定了电影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
      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综上所述,可见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说,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 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那么,这电影的基本元素——镜头,究竟是什么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么关系呢7我们知道,镜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时间一次拍摄下来,并经过不同处理的一段胶片。
      实际上,从镜头的摄制开始,就已经征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就以镜头来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自然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侧拍、逆光、滤光等,其效果显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摄的镜头来说,效果也不一样。比如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其效果就不一样。
      再者,经过不同的处理以后的镜头,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加之,由于空格、缩格、升格等手法的运用,还带来种种不同的特定的艺术效果。再说,由于拍摄时所用的时问不同,又产生了长镜头和短镜头,镜头的长短也会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时,在连接镜头场面和段落时,根据不同的变化幅度、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需要,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联接力法,例如谈、化、划、切、圈、掐、推、拉等。
      总而言之,拍摄什么样的镜头,将什么样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什么样的方法连接排列在一起的镜头,影片摄制者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大奇。如果说画面和音响是电影导演与观众交流的"语汇",那么,把画面、音响构成镜头和用镜头的组接来构成影片的规律所运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导演的"语法"了。
       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掌握了这些基本原理并不等于精通了"语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内容和美学追求中往往呈现着千姿百态的面貌。 蒙太奇对于观众来说,是从分到分。对于导演来说,蒙太奇则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后又由分到合,即组合。分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因此导演应写出分镜头剧本。
      作为观众,应当怎样从蒙太奇的角度来鉴赏导演的艺术呢?说到底,蒙太奇是导演用来讲故事的一种方法;听的人总希望故事讲得顺扬、生动,富有感染力又能调动起观众的联想,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些要求完全适用于蒙太奇。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弄清剧情校概。或一般地领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畅地感知影片叙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应让观众看懂。
       现在,一部当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个左右的镜头组成。每一个镜头的景别、角度、长度,运动形式,以及画面与音响组合的方式,都包含着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说,从镜头开始就已经在使用蒙太奇了。与此同时,在对镜头的角度、焦距、长短的处理中,就已经包含着摄制者的意志、情绪、褒贬、匠心了。
       在镜头间的排列、组合和联接中,摄制者的主观意图就体现得更加清楚。因为每一个镜头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对形态必然和与它相连的上下镜头发生关系,而不同的关系就产生出连贯、跳跃、加强、减弱,排比、反衬等不同的艺术效果。另一方团,镜头的组接不仅起着生动叙述镜头内容的作用,而且会产生各个孤立的镜头本身未必能表达的新含义来。
      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用于表现的尝试,就是将一个因在荒岛上的男人的镜头和一个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写组接在一起的实验,经过如此"组接",观众感到了"等待 "和"离愁",产生了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o又加,把一组短镜头诽列在一起,用快切的方法来连接,其艺术效果,同一组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淡"或"化 "的方法来连接,就大不一样了。
       再如,把以下A、B、C三个镜头,以不同的次序连接起来,就会出现不同的内容与意义。 A,一个人在笑; B、一把手枪直指着;C、同一的人脸上露出惊俱的样子。 这三个特写镜头,结观众什么样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连接,会使观众感到那个入是个懦夫、胆小鬼。
      现在,镜头不变,我们只要把上述的镜头的顺序改变一下,则会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 C、一个人的脸上露出院俱的样子,B、一把手枪直指着;A、同一的人在笑。 这样用C—B—A的次序连接,则这个人的脸上露出了惊惧的样子,是因为有一把手枪指着他。可是,当他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
      因此,他结观众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人。 如此这样,改变一个场面中镜头的次序,而不用改变每个镜头本身,就完全改变了一个场面的意义,得出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种连贯起来的组织相排列,就是运用电影艺术独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影片的结构问题。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排列和组合的结构的重要性,它是把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影片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排列组合的不同,也就产生了正、反,深、钱,强、弱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认为,A镜头加B镜头,不是A和B两个镜头的简单综合,而会成为C镜头的崭新内容和概念。
      他明确地指出:"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更象二数之积——这一事实,以前是正确的,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它之所以更象二数之积而不是二数之和,就在于对排列的结果在质上(如果愿意用数学术语,那就是在"次元"上)水远有别于各个单独的组成因素。
      我们再回到上述的例子。妇人——这是一个画面,妇人身上的丧服——这也是一个画面;这两个画面都是可以用实物表现出来的。而由这两个画面的对列所产生的‘寡妇',则已经不是用实物所能表现出来的东西了,而是一种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 由此可见,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这就大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电影艺术的感染力。
      关于这个向题,我们还可以从物理学上的一个现象得到极大的启发:众所周知,炭和金刚石这两种物质。就其分子组成来讲是的相同的。但一个出奇的松脆,一个则无比的坚硬,为什么附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证明:是因为分子排列(品格结构)不同而造成的。这就是说,同样的材料,由于排列不同,可能产生如此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实在发人深思了。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也同样指出:"上—个镜头一经连接,原来潜在于各个镜头里的异常丰富的含义使象电火花似地发射出来。"可见这种"电火花"似的含义是单个镜头所"潜在"的为人们所未察觉的,非要在"组接"之后,才能让入们产生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
      我们所讲的蒙太奇,首先是指的这种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关系,也包括时间和空间、音响和画面、画面和色彩等相互间的组合关系。以及由这些组接关系所产生的意义与作用等。 总之,"蒙太奇就是影片的连接法,整部片子有结构,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结构,在电影上,把这种连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
      实际上,也就是将一个个的镜头组成一个段,再把一个个的小段组成一大段,再把一个个的大段组织成为一部电影,这中间并没有什么神秘,也没有什么诀窍,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逻辑,合乎生活和视觉的逻辑,看上去‘顺当'、‘合理'、有节奏感、舒服,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
      "再没有如此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对蒙太奇的说明与阐述了。

    最***

    2006-10-24 07:53:18

  • 2006-10-23 23:35:41
  •     蒙太奇一词,原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这是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 
      在电影制作中,首先需要按照剧本的要求,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剧本的艺术构思,把这些镜头有机地、艺术地加以组织剪辑,使之产生连贯、呼应、对比、暗示、联想、衬托、悬念及形成特定的节奏,从而组合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断、场面,直到成为一部为广大观众理解、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影片。
      然后,又按照剧本的艺术构思,为这部影片配上声带。这种声音的构成,是按照音响蒙太奇的组接方法,与画面组合的。即使是同期录音拍摄的影片,也主要是同期录制对白。此外,还有色彩蒙太奇。这些都可以称为外部蒙太奇。而在镜头内部的场面调度,则又可称为内部蒙太奇。
       把各个分别拍好的镜头很好地联接起来,使观众终于感觉到这是完整的、不间断的、连续的运动——这种技巧我们惯于称之为蒙太奇。英国人对它的称呼则更为简单、粗糙——Cutting,亦即切开。"(《论蒙太奇》)在国际上,习惯的称呼,以英美为代表的称电影剪辑(编剪)。
      (电影剪接:Film Cutting电影剪辑:Film Editing)以苏法为代表的称蒙太奇,中译意为镜头的组接或剪辑(电影蒙太奇:Film Montage)。   夏衍同志说得非常通俗,他说:"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发展的一种技巧?       电影蒙太奇,除了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外,也包括画面与音响、音响与音响之间的组合关系,即音响蒙太奇。
      早在1928年,苏联的电影艺术大师普多夫金、爱森斯坦、亚历山大洛夫联名发表了一篇《关于有声电影的宣言》,里面就谈到音响蒙太奇的作用:"观众听见婴儿啼哭,同时在银幕上看到啼哭的婴儿,这只是简单的事实图解。但是,如果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一位两手空空的母亲坐在那里(她的孩子刚刚死掉),同时又听到婴儿的哭声,那会产生什么感觉呢?我们定会很同情这位母亲。
      "    电影作为运动的艺术,与同样作为运动的艺术的音乐一样,需要有节奏。法国的先进电影工作者认为电影是"能够用眼睛看见的节奏",而蒙太奇就是创造这种节奏的方法。法国的莱昂.摩西纳甚至这样说:"电影的蒙太奇不外是赋予电影以节奏。"比如,爱森斯坦在1926年摄制的影片《战舰波金号》中,那个脍炙人口的被视为空前杰作的高潮场面:敖德萨阶梯,就由于出色地运用了"分析的蒙太奇"与"集中的蒙太奇",而造成强烈的节奏,获得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被称为"引人入胜的蒙太奇"(或"杂耍蒙太奇")。
      在这个场面里,有几千名手无寸铁的平民,包括妇女儿童,残废者和婴儿,在阶梯上受到哥萨克士兵的血腥屠杀,受伤,流血,死亡。爱森斯坦把这场戏分得很细,然后,把短促的画面连接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节奏感和紧张感。这种镜头设计,已经成为一种经典性的蒙太奇手法而流传至今。
         但是,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的基础,它的作用远远不仅仅是造成节奏,而在于它能表达深刻的思想。如果说,普多夫金把画面与画面的连接看成是砖块与砖块的相加,是一种符合常识的认识;那么,爱森斯坦没有把画面仅仅看作是单纯的素材,没有把连接仅仅看作是使它们相加,而是把蒙太奇看做活的细胞。
      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见解了。   蒙太奇能够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有时甚至能够通过可视的画面,表达一种纯概念的抽象思维。例如普多夫金在影片《圣彼得堡的末日》中,把表现战场和表现证券交易所的镜头交叉剪辑在一起,使观众从银幕上看到:一面是证券交易所的黑板上股票行市不断上涨,一面是战场上士兵不断倒下。
      这两个段落之间的因果关系,使观众的视觉印象变成一种理性认识。这就是所谓"理性的蒙太奇 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语言,可以表达思想和引起观众的联想;在蒙太奇处理中,一段胶片可以当作一个字,若干片断的胶片组合起来,可以当作一个句子。但是,决不能把这种银幕形象素材,当作一种思维符号,直接搬上银幕。
      否则,影片就会变成一种象形文字,而不是艺术了。

    飞***

    2006-10-23 23:35:41

  • 2006-10-23 21:12:22
  •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x***

    2006-10-23 21:12:22

  • 2006-10-23 20:44:31
  •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正是因为有了蒙太奇,电影才从机械的纪录(包括影象声音和色彩)转变为创造性的艺术。 
    

    林***

    2006-10-23 20:44:31

  • 2006-10-23 20:06:38
  • 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发展的一种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