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心有戚戚焉”是什么意思
注意:应将题目中的“与”改为“于”!! 这个问题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中有详细解释(152面注解12): 整句话为: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于:在。 戚戚:内心有触动的样子。 整句话的意思:先生您的话,在我心里引起了触动啊。 补: 1、楼下"伟伟"对“戚”本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据《王力古汉语字典》(第342面),“戚”的本义是“斧”!! 2、据《古汉语大词典》(1985面): “戚戚”这个词有三个义项(1)相亲貌(即“伟伟”所作的解释),例如《诗经》“戚戚兄弟,莫远具尔”(2)忧惧貌。《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3)心动貌。《孟子·梁惠王上》:“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这里三个义项是并列的。 至于“戚”与“戚戚”释义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如“伟伟”所说呢,我没有把握。
原话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于:在 戚戚: [be moved]∶心动的样子 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意思是:内心有触动的样子。
意思为先生您的话,在我心里引起了触动啊.
“戚”字的本义是关系亲密的样子,如“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在“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中意思是说夫子的话让我心中产生了亲近之感,因此书上把“戚戚”译为“内心有触动的样子”,现在我们常用表现贴心的话引起共鸣。
答:虽说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也有存在,不过比较正规的选择都会用以下的。 例如高考。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语出《论语·述而》 翻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