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佛教中的等级怎么分配?

首页

佛教中的等级怎么分配?

列如头陀,罗汉,菩萨,佛等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5-26 10:48:31
  • 佛教中不讲等级,但有果位!如硬分等级就分佛和众生好了。

    爱***

    2006-05-26 10:48:31

  • 2006-05-16 10:05:20
  •   你所问的佛教中的等级问题涉及到佛教中的修证次第
    和证果等问题。简答如下:
    “佛的境界佛陀,又名世尊,他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
    的这个时空里,他是真正能够完全了知宇宙的真律、
    世间的真理,以及人生的真义与生命的实相、宇宙的
    由来,并且他一直在一个叫做“色究竟天”的地方不
    断地在宣说教导为数很多的菩萨们这一些无上的真理。
       在佛教里,能够了解生命真实意义的人有三种,他们 是二乘人、菩萨与 佛。二乘人是指声闻人与缘觉人, 他们以修学小乘中乘佛法为主;菩萨以修学大乘佛法 为主,菩萨所证知的境界与智慧,两方面都高过于二 乘修行人; 佛则是究竟圆满者,完全了知小乘佛法与 大乘佛法,具有无上的智慧与能力,能够降伏烦恼魔 、蕴魔、死魔与自在天魔,并且永无止尽地兴起大慈 悲力救护无量无数的受苦众生。
       二乘人努力的修行小乘佛法,如果他们始终没有机 会或是不肯修学大乘佛法,他们最后的修行成果,就 是“灭身泯智”,也就是把自己的身形与意识通通灭 失掉。二乘人死后,修行的成果就是不再让自己的下 一世身体与意识出生,把自己从三界里消失,如此一 来,任谁也无法在三界里外找到他,因此说,永远离 开一切烦恼与苦受,真正达到无我的境界,证实了二 乘佛法:人无我、涅盘寂静的法义。
       菩萨则是更进一步,不必把自己的身体与意识消灭, 不必把自己消失在三界里,就在这个具有烦恼与苦受 的身体与意识境界里实证寂静涅盘,了知与掌握到宇 宙与生命的本来真相。因此,菩萨的修行境界对于二 乘修行人来说,属于“不可思议”的境界。
      ” “菩萨的52个阶位,十信位是凡夫位,称为外凡。初 住位开始到十行、十回向总共30个阶位,称之为贤位。 对外道或世间人而言,已是圣人;但从佛法别教而言 称之为内凡贤人,不能称为圣人。从佛法三藏教、通 教来讲,菩萨依四念处观证得初禅,就是贤位的菩萨, 明心见性后得到无生智称之为圣位的菩萨。
      但是在别 教来讲这些修证全部都只在贤位而已,不算是圣人。” 菩萨分初果__须陀洹,即明心,断三缚结,称为正观 现前。菩萨二果__斯陀含,即见性,其贪、嗔、痴 (无明)非常淡薄,称为薄地。菩萨三果__阿那含, 即破牢关,断贪欲、断嗔恚,称为菩萨阿那含、菩萨 不还、菩萨不来。
      菩萨四果__阿罗汉,即断五上分结, (即欲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无色界爱的结、慢的结、 掉举的结,合并称为一念无明。)阿罗汉断五上分结即 断一念无明。称为毕地、无学、菩萨阿罗汉、杀贼、 应供、无生、应仪,他随时可以入涅磐。 菩萨初果不等于初地。
      初地菩萨的大智慧光明三昧, 也就是《楞伽经》讲的大乘照明三昧。菩萨初地具有 四禅功夫,以及楞严大定、观禅、练禅、薰禅、修禅 和菩萨大乘照明三昧,以及其他的许多种功德。“菩 萨初地能同时面见百尊佛,能见一百佛世界,能够振 动百佛世界,能够住於世间百劫而不坏。
      ” 菩萨四果的“菩萨罗汉的境界,相当于十行里面的第 五__离痴乱行。所以菩萨阿罗汉在一切世间舍报受生 时,了然分明。入胎、住胎、出胎时心不颠倒,而他 的解脱及智慧境界相当于第八地的菩萨,但仍不是八 地菩萨。” “佛地境界,相对于菩萨境界来说,属于“殊胜、极 妙、无上、不可思议的境界”,远远超越最后身菩萨 所能够了解的能力,一切大小菩萨与二乘圣人、凡夫 众生,都不能够了知佛地所证得的无上胜妙境界。
      诸 佛所证得的“无住处涅盘”,只有诸佛能够互相了知; 因此,有《赞佛偈》如是云:“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 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楞严经》是密宗(不是藏密是唐密)的重要经典。 “它所述说的境界极为广泛深入。在第一卷里面讲开 悟明心的道理。
      第二卷到第四卷及第五卷的前半,讲 的是开悟佛性的道理。卷五的后半开始就讲如何体悟 而发起圆通的各种法门,包括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 门。第六卷就讲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和戒、 定、慧三无漏学,并且说到四种清净明诲。卷七讲设 坛、持咒、消业的方便行门。
       第八卷里面就说到菩萨修行的五十二个阶位以及邪见 恶业所感召的各种恶报。然后又说明如何求生於欲界 六天的原因和道理。最后第九卷、第十卷依序讲说四 禅、四空定、以及五阴区宇、五阴尽相,五十种魔相 邪见。然后总结,点明“生因识,灭从色除。
      理则顿 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从《楞严经》的说法次第来看,从卷一到卷五所说 的全部是禅__般若__理。至于后面所讲的五阴区宇、 五阴尽相,都是属于楞严大定__事修的次第功夫,这 些就不是般若不是禅。” 在修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中,有共道与不共道。
      “断 烦恼是共道,断三缚结是共道,断五下分是共道,断 五上分是共道。如何是不共道?所知障是不共道;菩 萨能断所知障,声闻不断所知障,这是不共道。 声闻行者如果正觉共道与不共道而发心求无生智的时 候,即使是声闻初果,也可以名为菩萨。那么初果如 此,二果、三果乃至四果阿罗汉也是一样。
      譬如断烦 恼是共道,成唯识论卷三云:?耸段奘己阕缌?。。。 。。。阿罗汉位方究竟舍。谓诸圣者断烦恼障究竟尽时名 阿罗汉。。。。。。此中说阿罗汉者通摄三乘无学果位,皆已 永害烦恼贼故。’” 所以,佛教中根据修证次第而划分出所谓的"等级"。
       如声闻、缘觉的解脱道,以至菩萨初果到菩萨四果的 佛菩提道,最高的层次当然是佛的境界。 (摘编)6-26-2005 。

    1***

    2006-05-16 10:05:20

  • 2006-05-15 17:28:53
  • 佛教中没有“等级”这回事,佛与一切众生平等。差异只是觉悟程度的不同。
    佛:彻底的觉悟者,成佛后的见地等无差别,智慧、福德圆满。
    菩萨:广义的,没成佛的都是菩萨,包括妖魔鬼怪;狭义的,从初发心到补位佛,有52个觉悟层次。从倒数第4位等觉菩萨起,智慧开悟等同佛,但福德尚未圆满,所以菩萨的意思是“觉悟的有情众生”。
    罗汉: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四个觉悟程度;初果人间天上各返7次,二果人间天上各返3次,三果人间天上各返1次,、四果出三界六道不再“还”,所以也叫不还果。
    头陀:苦行僧的意思,长期行脚,不在一个地方久住。

    1***

    2006-05-15 17:28:53

  • 2006-05-15 17:20:05
  • 佛教中的等级是按照一个人的所修证的觉悟层次和达到的能量等级分,觉悟的最高等到级为正等正觉,以下依次为妙觉、等觉、不等觉。又可分为罗汉四向四果,菩萨分为凡夫贤位三十位,圣位菩萨十地、妙觉地。最后为佛地。护法神分为凡夫的和圣位的护法神。

    如***

    2006-05-15 17:20:05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