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中国古代农业

首页

关于中国古代农业

请你选择以下其中一个话题进行研究,要详细些,不少于600字!!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古代中国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2-19 12:11:24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大事来抓,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
         统治者为什么重视农业?因为农业的发展:(1)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其规律为:农业发展→农民生产安定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矛盾缓和→稳固统治;或者:农业发展→治民→治国。(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如西汉武帝用兵匈奴,如没有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钱粮的充足是不可想象的。 促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有:(l)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一般有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保障农时、奖励耕织、抑制土地兼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如教材所讲到的商鞅变法中规定“农民耕田织帛产量高的,免除徭役”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秦的强大!除此外还有北魏实行“均田制”一定程度抑制土地兼并,分给农民一定土地,隋唐继续实行均田制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重视水利的兴修,西汉武帝时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清朝设置专门负责治理黄河兴建水利项目的“河道总督”一职,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4)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农耕促进我国古代农业质的飞跃。
      汉朝普遍使用耦犁和犁耕法,发明了耧车,唐代制成曲辕犁,发明了筒车等。这些也都极大促进农业的发展。(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才使中国古代的经济得到发展。(6)外来移民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例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江南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
      (7)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间相互学习交流,促进经济发展。(8)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在如下几个方面:(1)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如汉代耧车、“代田法”、“区田法”等的出现体现我们当时的农业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2)单位面积产量提高;(3)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荒地开垦,土地面积增加;(4)水利大面积兴修;(5)政府收入增多,人口增殖;(6)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7)农产品商品化;(8)形成一些特色经济区域。
      如明清农业生产中的茶、桑、棉花等经济作物,成为一些地区农民的专业经营,出现了专业化区域;(9)农学著作的问世。如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我国先后出现了汉代《?锸ぶ椤贰⒈蔽杭炙价牡摹镀朊褚酢贰⒚髑宓摹杜┱椤贰短旃た铩返戎呐┭е鳌?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有“养活了庞大的人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等伟大贡献、优点。
      但也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1)农业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生态环境方面的代价太大。为了开垦土地,大量烧荒伐林大片森林消失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2)科技含量低。
      虽然中国古代也有一些新工具新技术的改进使用,但总体看中国农业走的是一条依赖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型经济,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这一点甚至到新中国建立前都很突出;(3)一直未突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范畴,商品化程度低;这一点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我们都可以看的很明显; 研究学习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发:(1)农业经济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人民的辛勤劳动;(2)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3)只有三大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农业经济才有长足发展,所以要把发展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大结构下思考;(4)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甚至可以说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2006-02-19 12:11:24

其他答案

    2006-02-19 13:01:09
  •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方式是小农经济,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古代中国的国情,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模式。因为这种生产经营模式,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能够能动地去改造自然,而且个体农民自身的经济力量薄弱,扩大生产规模不太可能,一般也只能在小块土地上,用多投入劳动力和改进生产技术的方法,尽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解决一家的生计问题。
      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又因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扶植,小农经济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剥削加重,致使农民纷纷破产流亡,又使小农经济举步维艰。 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又一基本特点: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表现在诸多方面,如耕作方式、生产工具、复种制度、农作物的品种、产量以及灌溉、施肥等等。最能反映精耕细作发展水平的生产工具,如耦犁、耧车、曲辕犁等;主要的耕作方法,如代田法、区田法;还有复种制度,如汉代黄河流域的两年三熟制、宋代江苏稻麦两熟制以及明清时期南方一些地区形成一年三熟制等。
      关于水利灌溉方面的内容,如水排的发明、翻车的创制、筒车的使用等灌溉工具以及都江堰、白渠、坎儿井等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中唐以前,北方的旱田农业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这一方面是由于黄河流域土壤、地形、植被等条件有利于农业的早期开发,也与这里地处中原,便于吸收各地先进农业文化技术因素有关。
      而南方的水田农业起源很早,但长期停留在“火耕水耨”阶段,唐中期以后,才形成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后来居上超过了北方。

    我***

    2006-02-19 13:01: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