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古代陵墓建筑美学精神体现有哪些方面?

首页 精神方面的医院

古代陵墓建筑美学精神体现有哪些方面?

古代陵墓建筑美学精神体现有哪些方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3-12-18 16:46:12
      我国古代惯用土葬,古人崇信人死后,在阴间仍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因而建造的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仿照世间。自新石器时代,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坑墓,距地面可深达10余米,并伴有奴隶、车、马等随葬。
        我们的祖先很早开始实行厚葬。
      如周陵集中分布于咸阳以北,封冢多为平顶方锥体,故名“方土”。秦始皇陵工程浩大,地上有圆寝、夯土坟,下有墓穴,据称深及三泉,以石为椁。西汉帝王、重臣墓,耗资相当每年赋税总数的1/3,不仅规模巨大,且首开陵前设石像生之先河,石雕朴实粗犷,极富艺术价值。
      东汉陵墓取消了陵邑制,改木椁为砖椁,立墓表,多设石像生。唐陵普遍采取“因山为陵”的方式,更加壮观;同时以“功臣密戚”等陪葬,故形成庞大陵园。宋陵规模较小,但设集中陵区,区位必须是“东南地穹,西北地垂”,并一反我国古代建筑墓址逐渐增高、使主体建筑位于最高处的传统,覆斗形的三阶陵体基址反低于陵前乳台。
      明清两代陵寝都选址于“风水宝地”,区内进行统一规划,各陵依年代先后由中央向两侧依次排列,神道与主神道相连;各陵都由祭祀建筑区、神道、护陵监三部分组成;陵墓本身皆采用宝城宝顶形式,宝顶下为宏大、堂皇的地宫;地宫布局采用“前朝后寝”制度,模仿帝王生时形式。
      如明十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人们进入陵区后,便依次见到大宫门、华表、碑亭、石像生等建筑。陵墓造于山前阶地上,陵区广植松柏,以显示、衬托帝国依旧至高无上和肃穆幽静的气氛。 除古代的帝王陵墓外,我国还有为数量众多的名人墓葬,如孔子墓、司马迁墓、武候祠墓、关帝墓、张飞墓、昭君墓、岳飞墓等等。
      这些陵墓现都已成为瞻仰、游览的风景胜地。 中国古代陵墓是集建筑、雕刻、绘画、自然环境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按布局可为三种形式: ①秦始皇陵为代表的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气氛。 ②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
      这种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为陵山主体,前面布置阙门、石象生、碑刻、华表等组成神道,衬托陵墓建筑的宏伟气魄。 ③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
      

    双***

    2013-12-18 16:46:12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