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屈侧,阴部,手足背等部位。常呈对称分布,一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而全身泛发性湿疹甚少见。
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即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各种皮疹可互见。也就是说,在同一病变处,于同一时期内,可出现上述3~4种以上损害。
患处炎症反应通常较明显,尤其中央部位更为显著,往往伴有糜烂,渗出,。但病损境界不清楚,肿胀也较轻。
自觉痒甚,其瘙痒程度与发病部位,个人耐受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痒以夜间尤甚,症情厉害,可影响睡眼。还有因搔痒而易并发细菌感染,从而引发毛囊炎,疖肿,脓疱疮,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脓性皮肤病。
阴囊湿疹:发生于阴囊部位,皮损呈红斑,糜烂及渗出,也可出现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明显,该部湿疹,由于神经分布丰富故自觉奇痒难忍。
本病应尽量去除可疑的病因,但通常不易办到;避免对病变处任何不良刺激,如手抓,盐水洗,用力揩擦和某些不适宜的治疗;忌食致敏性或刺激性食物,象饮酒,喝咖啡,食海鲜,辣等。
内用抗组胺药物:组胺受体H1拮抗剂,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啶等是各型湿疹常用药,既可单用或联用,还可与镇静药伍用。
外用药中的主药多选具有止痒,消炎作用的角质促成剂或皮质激素。
外用药剂型的挑选应依据临床皮损表现来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4次/日;为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当用软膏;若苔藓样变者多择泥膏,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