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秦朝为什么会失败?

首页

秦朝为什么会失败?

   秦朝怎么会失败?   有什么外部和内部的原因?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2-14 19:27:10
  • 看看高一语文教材上的《阿房宫赋》和《过秦论》的翻译就知道了!!古人的历史评论!!很有份量的哦!!!!~~~
                                  份量份量!!!~~~

    空***

    2018-02-14 19:27:10

  • 2018-02-14 16:27:10
  •   总的来说是: 
    暴政,苛捐杂税,重的劳役苦役,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四处征战。 
    详细地说,请看: 
    如果想要分析秦亡的原因,必须首先考察秦在统一前后做了些什么。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
      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贾谊认为秦亡在穷兵黩武,然而从这一段叙述,我们不难看出,始皇帝“马上打来天下,马上治理天下”,终至倾覆。  然而,后代史学家认为,不但要看到秦亡的表面原因(穷兵之祸),更要看到深层的根本原因(文化)。
      本文将着手从文化层面分析秦亡原因,并特别指出传播在其中的重要地位,这又涉及到儒法两家对待传播不同的态度。可以说,尊法抑儒,在秦灭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一, 孔子西行不至秦:秦立国过程中文化传播的先天不足  唐代韩愈最早发出“孔子西行不至秦”的感慨。
      我们可以认为,孔子西行不到秦国的意义,在于揭示了秦在立国过程中便具有文化传播上的先天劣势。特别是山东诸国的先进文化,并没有传播到秦国去。相反,倒是产生于华夏诸国却得不到重用的法家跑到秦国去大放异彩,成为治国之策。关于儒法两家在秦国不同的命运,我们下面再谈,现在主要看在其立国过程中,秦有哪些传播上的缺失。
        首先,孔子的游说讲学儒家积极的社会传播活动。李敬一教授认为,孔子开周游列国的风气之先,是真正意义上游说诸侯的第一人。(《中国传播史论•史实论》)  孔子在而立之年以后(35岁至68岁),几乎将其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传播活动中。
      在三十几年的时间内,他“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很多国君都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如齐景公在听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后称赞:“善哉!”到卫国后,他也很受卫灵公的尊重,在陈国和蔡国各呆了三年之久。当然,颠沛流离的传播经历也说明了孔子进行传播的难度。
        虽然困难重重,不见容于各国大臣,甚至遭到追杀嘲笑,但孔子的传播活动自有其积极意义。他广泛游历列国,上交王侯国君,下接平民隐士,传播了其思想文化和知识。  更为重要的是,孔子的周游传播后继有人。他死后,他的学生门徒们继承了他的衣钵,就儒家思想展开了更为广泛深入的传播。
      其弟子遍布各国,为当政者担当智囊顾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其“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磊者为师傅卿,小者交教士大夫……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为王者师”。  此后,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也开展了广泛的传播活动。
      孟子曾到过齐、宋、邹、滕等国,年过七十仍然活跃在传播第一线。  以上,儒家薪火相传地展开传播活动,使儒家文化渗透到华夏诸国的文化血脉中,产生共同的文化认同感。  其次,与当时华夏诸国相比,秦国文化落后。孔子西行不至秦,使秦国长久处于圣人未到过的蛮夷之地,在恶劣而落后的环境中坚忍图存,其艰难的立国过程中,先天便缺乏充分的文化传播。
        秦国与华夏诸国文化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1)春国处于偏僻的西方,虽从襄公时代仰慕和学习华夏文化,却始终被视为“戎狄之国”,又因尚武被称为“虎狼之国”。据史学家考证,《春秋公羊传》称秦为“夷”,《春秋谷梁传》称之为“狄”。商鞅更认为,秦国风俗制度为戎狄式的,父子妻室同居一处。
      《管子》则认为,齐桓公西征,取得白狄之地,一直打到西河,“秦戎”方才表示服从。战国末年,山东诸国仍视之为“戎虏”,有人说:“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  2)秦国不重宗法制度,国君之位往往“择勇猛者立之”。秦国有悠久的尚武传统。
      如在其前中期,襄公即是庄公的次子,穆公是成公之弟(成公有七个儿子,竟一个未立,而立其弟)。在中后期,躁公死后,“立其弟怀公”;灵公死后,不立其子献公,而立灵公的叔父简公。即便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没有预立太子,咱们只能在史书上读到“长子扶苏”“公子扶苏”,而无法确知其太子身分。
      何也,习惯使然。商鞅变法之后,以军功授爵,“天下谓之’上首功之国’”,表现了山东诸国对秦人文化落后的深切鄙夷不屑。  3)轻风俗伦理。如秦宣太后曾以房事见于外交辞令(《战国策•韩策》):“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支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
      何也?以其少有利焉。”秦始皇的妈妈秦庄襄王后,更是把面首 置于宫中,封为长信侯,与其生养了两个儿子。  孔子为何西行不入秦呢?他在离开鲁国后,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颠沛流离,往返于陈卫曹宋间,甚至已经到了秦地边上,却始终无意西向而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孔子是极重华夷之分的,秦国久处西北,与戎狄杂处,这种蛮夷之地,他当然不会去。
      甚至在他最不得志的时候,他消极到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叼***

    2018-02-14 16:27:10

  • 2018-02-14 15:27:10
  •   史学界很多人认为:秦朝灭亡由于秦始皇、秦二世的暴政,然而事实有待商榷。现在一种说法是,秦朝灭亡更大的原因是统一的过程不完全。
    首先看看谁在反秦,统一后的秦朝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从秦朝的历程中可以看出,自始至终秦人是几乎没有出现反秦的情况的。
       山东五国的情况呢?从秦末的农民起义可以看出,山东五国的人反秦的情绪并非很高,山东五国反秦的人当然也有,这些人大都是以前的王公贵族。然而这些人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很难成气候。他们之所以在后来兴兵,实际是一种基于贵族的“复国”,相当于跟随南方起义的“起哄”。
      真正山东人民可能还比较支持秦朝的统一事业。 秦朝的最大问题出现的南方的楚国,在灭亡六国的过程中,秦对楚国是最残忍的。此外,秦灭楚还涉及到民族矛盾的问题。楚国对秦的反抗最为坚决,从大泽乡,到项羽、刘邦都是楚人。 楚人对秦的反抗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贵族复国主义分子,另外就是来自人民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
      然而,这两个方面都和秦朝的暴政无关:早在秦朝攻克楚国故都郢都的时候,楚人就喊出“亡秦必楚”表示与秦“不共戴天”。像这样的情况,即使没有秦朝暴政,楚人也要反抗,相反,没有强力的暴政,反抗会更激烈。 因此,秦朝的灭亡实际来自楚人的大规模反抗——带有民族起义性质的反抗,再加上山东五国贵族的复国战斗。
      真正由于“内政”造成的因素微乎其微。 。

    小***

    2018-02-14 15:27:10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