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人教版政治必修4知识总结

首页

人教版政治必修4知识总结

不是一课一课那种  我想要从 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四方面总结的那种哲知识  
谢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6-09 04:42:00
  •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从主观出发。
    3、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表现为不仅能够正确的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有效的指导人们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没,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如果材料中提到有关精神、理论的推动作用; 浙江构建文化大省时注意想到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
    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方法论一例题】
    1、(2002年全国文综第31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B )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方法论二】: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方法论二例题】
    (2004年文综北京试卷第34题)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 )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5、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且规律是客观的,即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 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原因及其表现 )即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运用:①经济发展中要自觉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价值规律等;我国入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神舟五号”;探月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基因工程;天气预报;人工降雨等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含义、特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运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目标
    (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运用: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反对地方保护主义;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
    2、发展的观点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3、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 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依据。
      
    (2) 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9、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即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10、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角度一: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量的积累,就不会有事物性质的变化(也不会有飞跃和发展),即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角度二: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因此,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即坚持适度原则。
    角度三: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是,就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角度四: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会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研究事物的结构
    11、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1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根 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 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 点,反对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就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避免或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认识论(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内容原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做”及在想与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2。实践及其作用
    内容原理: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
    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
    生产实际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试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的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3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关系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对实践产生消极作用。
    方法论: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因此,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
      做到
    理论和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要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以科学理论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的
    改造世界。
    4。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内容原理: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
      是系统化的真理性认识,它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提出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
    方法论: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着眼与科学理论的应用,着眼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5。认识的根本任务
    内容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方法论: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6。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内容原理: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界一个层次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但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要坚持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内容原理: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要起主体作用。
      总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要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8。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内容原理: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无论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方法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我们要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

    敷***

    2018-06-09 04:42:00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