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中医,黄芪建中汤

请教1,方中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为什么? 

请教2,黄芪用量该是5克,还是9克,还是30克?为什么? 

请教3,饴糖为什么用30克,又为什么用60克?依据了什么? 

大枣为什么要放12枚?

直接回答问题的,感恩不尽。
惠*** | 2011-09-27 17:54:36

好评回答

2011-09-28 15:34:36
c*** |2011-09-28 15:34:36 399 229 评论
《金匾要略》,黄芪建中汤:

芍药——古代不分赤、白芍,一般统用白芍


黄芪——原文用一两半,现代经方专家大多认为一两换算成现代的3克,你把量直接算过去就行了,

饴糖——汉代‘一升’约等于现代的‘200’毫升,你可用200毫升的容器取饴糖称重,50.381 克

黄芪(一两半)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 胶饴(一升)

...

查看全部>>

《金匾要略》,黄芪建中汤:

芍药——古代不分赤、白芍,一般统用白芍


黄芪——原文用一两半,现代经方专家大多认为一两换算成现代的3克,你把量直接算过去就行了,

饴糖——汉代‘一升’约等于现代的‘200’毫升,你可用200毫升的容器取饴糖称重,50.381 克

黄芪(一两半)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 胶饴(一升)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11-09-28 14:40:40
  • 回答1:一般不指明的指:白芍;是老中医的习惯用法。
    回答2:一般黄芪的用量是 9 g .这是传统的常规剂量。
    回答3:饴糖的一般用量是30——50g。根据用药剂量的多少而定,剂量多的就每剂的饴糖用量少点:30g;剂量少的就饴糖多点,目的是调节综合药能以及人体的适应度。
    郑*** | 2011-09-28 14:40:40 391 231 评论
    0/300
  • 2011-09-27 19:03:59
  • 不知道学长的专业是什么,如果对中医药兴趣大,不如学学方剂学啦.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黄芪建中汤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上黄芪,意在补虚同时补气,增强其建中之力,故建中是此方的目的,功效是温中补气,和理缓急.建中"指中焦,中焦有脾胃肝胆,用药也应入此属经.立方用药也当顺应治疗大纲.
      芍药在此是益阴和营之功,在此应为白芍,而赤芍为活血行血之品,不能滋阴和营.
      黄芪在此为补气,经方是9克,为什么...

    查看全部>>

    不知道学长的专业是什么,如果对中医药兴趣大,不如学学方剂学啦.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黄芪建中汤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上黄芪,意在补虚同时补气,增强其建中之力,故建中是此方的目的,功效是温中补气,和理缓急.建中"指中焦,中焦有脾胃肝胆,用药也应入此属经.立方用药也当顺应治疗大纲.
      芍药在此是益阴和营之功,在此应为白芍,而赤芍为活血行血之品,不能滋阴和营.
      黄芪在此为补气,经方是9克,为什么不是5克,或者30克,这是根据临床做的更改,如果人体正虚的程度比较小用5克甚至更小都是可以的,如果较大,那20~30克以上都是可以的,有多少虚就用多少,经验是9克,具体还得把脉知其来去之衰退力度情况如何,来50%去50%用9~12克,来20%去80%以上都用到20~30克之多,用药离不开脉的来去的考量.
      饴糖主要是配合桂枝温中补虚的,为什么是30克而不是60克,这和上面讲的一样,有多少病用多少药,轻了也不行,依据是虚寒的多少决定的,因桂枝辛温太过易生热,行散之功过于强烈,得有甘味以配合,饴糖性甘缓,可制桂枝行散太过又能缓其急而留中,两者配合缓缓温中,不至药效过快消亡.如果虚寒过重,可加强桂枝,加多少桂枝就得加相对量的饴糖配合,虚寒不重也应减量,这得把脉去衡量才行,如脉沉入里,虚迟又多则应适当加一些量.如果脉只是迟缓,那量也应小一些.
      大枣和生姜辛甘温入脾胃,为使药,引经药,现代方剂学多用6枚就可以了,其性甘温,因方中甘温之品已足够,所以只做为引经药的话,用量多是适量即可的,不能超过君药.
    b*** | 2011-09-27 19:03:59 393 231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中医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