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蒙古人不善于骑马射箭?

首页

蒙古人不善于骑马射箭?

我看电视剧《成吉思汗》时,发现蒙古骑兵多只执马刀冲击,没有骑在马上射箭的习惯;弓箭手多为步兵……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02-22 09:38:24
      电视剧《成吉思汗》中所反映的那种现象是错误的,要么是导演的无知,要么是演员能力不行。
    而历史的真实情况是,骑射是蒙古兵?A特色。蒙古人可能是历史上骑射技术最强?A草原民族。
    蒙古人是擅长狩猎?A游牧民族,终其一生在驰骋草原中渡过。打从孩童时代起,他们便开始学习骑马以及使用武器,尤其是弯弓。
      每一个体格健全?A男子,在六十岁以前都会被要求参加狩猎与战争。 蒙古人善于寻找机会去分散敌军,他们会试图环绕或包围敌军,来制造局部优势,接着集中自己?A力量,以快速?A射击把敌人各个击破。蒙古人骑射手是攻击能力最卓越?A骑兵射手,他们并不穿戴厚实笨重?A甲胄,从而换取优秀?A机动力。
       蒙古士兵个个是神射手,且拉得都是硬弓,能射穿盔甲。草原民族全民皆兵,蒙古人从会走路起就接受军事训练,特别是骑射。蒙古人可能是历史上骑射技术最强?A草原民族。蒙古武士?A军事技能训练还包括套马等,个个都是全能型骑兵。 射箭产生于何时不可考证,但是蒙古史诗产生的遥远年代就有关于对射箭的精彩描绘,《蒙古秘史》为我们提供了十三世纪有关射箭比赛的内容。
      骑射是蒙古族狩猎和作战之必需。《蒙古秘史》中的"箭筒"作"豁儿",佩带箭筒的人叫"豁儿赤"。《元史》做"火儿赤",那时从事战争的人必先训练使用弓箭武器,载上箭简,是武士的荣耀。在《秘史》第187节成吉思汗叫巴歹、乞失里黑二人做宿卫,并戴上箭简。
         从历史上追溯,古代突厥人把弓矢看做权威的标志,弓曾为其右翼指挥官之标志,矢则为其左翼指挥之标志。因此,古代战土视箭筒为生命。《蒙古秘史》第190节记载别勒古台说:"还活着的时候,就让人家把自己的箭筒夺去,活着还有什么用?生为男子,死也要跟自己的箭筒、弓和骨头躺在一起。
      "   波斯人以诗的语言对蒙古族男子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们都是神射手,发矢能击中太空之鹰,黑夜抛矛能抛出海底之鱼,他们视战斗之日为新婚之夜,把枪尖看成美女的亲吻。"   成吉思汗之大将木华黎就是优秀的射手,据《元史·列传》载,他"猿臂善射,挽弓三石强。
      "在元太祖遇难时,他曾"引弓射之,发中三人。"那时,按照蒙古族习俗,弓箭成为男子必带之物,也是珍贵的馈赠物。   现代的射箭距离是一百八十步到三百步,难度等于要求射者远远看到土拨鼠从地表钻出头,就要一箭把它射死。但是据说,在成吉思汗时代,有个勇士曾经射到三百六十步的距离,成吉思汗知道这个惊人的纪录之后,命人立碑纪念。
         蒙古骑射兵为中古战争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一如英国的长弓箭手,终结了西欧重装武士独霸的局面。英国的长弓箭手射程可达两百五十码,但是,使用牛筋、韧木制成的蒙古双弧战弓,却射得更远。开战之际,蒙古的骑兵弓箭手,从不可思议的远方开弓,箭直接射到敌人面前,吓得他们魂不附体,无力反击。
         军事史学家哈特认为,蒙古骑兵发明了“火攻”,配合当时的新锐武器,是他们战无不胜的关键。蒙古人扎稳阵脚之后,就以强弓硬弩猛射一轮,来个下马威,接着,弩弹、火器大炮,纷纷出笼,对手根本难以招架。根据西方历史学家的记载,炮石纷纷坠地,“如秋风扫落叶”,西方士兵无心恋战,只能仓惶逃命。
      每个蒙古骑兵都带了两张弓,一张远射,一张近射。一场仗打下来,至少射出六十支箭,其中还包括了让欧洲人闻之色变的穿甲火箭。火箭一射出,顿时烟雾弥漫,而尖锐的响箭配合着黑旗与白旗的指挥,进退驱避,从容应战。蒙古人越是胸有成竹,敌人就越胆战心惊。蒙古骑射兵周而复始地冲击,再发挥高度默契,不惊不扰地撤退;敌人还没发觉前,手持长枪的蒙古骑兵又默默抵达战场,准备重击敌人,杀得对手片甲不留。
         但是,追根究底,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士兵取得的丰硕战果,还要归因于他们精湛的骑术。讲到对马匹的倚赖之深,世上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蒙古,而蒙古人马术之精,更是独步全球。蒙古小孩子才刚刚学会走路,牧民就开始教他们骑马。      从历史上看,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到忽必烈建立元朝,都是借助于弓马骑射之长。
      《元史·兵志》云:"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因以弓马之利取天下。"明清以来,骑射在其狩猎和护射防敌中仍起重要的作用。明《夷俗记》中关于骑射的记载:"上马则追狐逐兔,下马则控拳臀张。"就是当时骑射生活的真实写照。   蒙古骑兵不论在个人生存能力还是集团作战优势方面都堪称史上最强骑兵(冷兵器时代),他们的武器非常的多样和实用,一般标准配备是组合弓、强弩,火统外加马刀。
         组合弓是利用角质和木材外缠绕牛筋所制,倔强系数非常的大,满开的话需要至少80公斤的力量。射出的箭能轻易的穿透一头壮牛,马可波罗在游记里对这种弓有详细的记载。恐怖的是蒙古人还在箭尖上涂上毒药,几乎见血封喉(夸大了,呵呵)。   当时的中国,火药在战争中已经广泛的使用,火铳的虽然威力不是很大,但是,短距离内是能轻易的射杀一个重铠的欧洲骑士的。
      (算是最早的骑铁吧,呵呵,比日本的骑铁早了几百年。当时蒙古人的防具除了心脏等重要部位的护镜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防具,这就给骑兵带来更大的灵活性。   中世纪的欧洲还处在集团军冲锋的战术思想盛行的时期。而蒙古人早就从汉族人那里学习到了先进的战术思想。
      在欧洲重铠骑士气团冲锋时,他们先是用强弓射杀一部分(大家注意,只要欧洲人受伤,基本上就没有战斗力了,因为箭上有毒);等距离靠近然后用发射速度更快的弩箭,然后是火铳,然后依靠自己快速的行动再次拉开和对方的距离,然后又是新一轮的箭雨,最后等他们开始冲锋的时候,欧洲的骑士已经疲惫不堪所剩无几了。
         当时的蒙古骑兵经常利用自己这种灵活机动的战术以很少的部队歼灭敌人让人不可思议的数量的部队。由于他们几乎不留俘虏,所以活着回去的是欧洲骑士非常少,以至于当时欧洲人以为蒙古人有非常多的部队,其实,每次西征,蒙古的骑兵都不会超过20-30万,并且一般还是分几路进军,可见当时蒙古骑的骁勇善战和高效的杀人技术。
       。

    言***

    2010-02-22 09:38:24

其他答案

    2010-02-22 11:41:23
  •   气温骤降时候我们需要一款UGG雪地靴御寒,气温回升了,我们又舍不得让它离去。今冬立春刚过,来电UGG专卖咨询的客户依然不绝,我们客服MM的电话一天响个不停。看来大家对UGG雪地靴的热度不减当年啊~!也许是因为Ugg Australia那句实在经典的推销:“Ugg Australia是不错的选择。
      一旦你穿上它,你就舍不得脱下了。它的独创性、可信度以及超级豪华的舒适感都会让你着迷”。现在这个家伙何止让我们着迷,它几乎快令大家着魔啦! UGG专卖时刻走在流行前沿,前不久推出的UGG毛线靴系列近来深受好评。UGG专卖有UGG5833栗色、黑色、白色三款中筒毛线靴;UGG5819毛线靴有八种颜色;还有UGG5822黑白毛线靴最受欢迎。
      
      喜欢UGG雪地靴的朋友这下可欢喜了吧,UGG专卖为那些因为觉得UGG其他款式厚重,也不想尝试混搭风的达人们考虑推出UGG毛线靴。UGG毛线靴为您解决了这个大难题,UGG毛线靴外表比UGG传统款式“苗条”,像是脱掉了一层厚重的外套,毛线质感又不会削减你的气质,不失为开春良选!MM们考虑过它吗?。

    朱***

    2010-02-22 11:41:23

  • 2010-02-22 09:34:38
  • 因为演员们都不会骑射。

    放***

    2010-02-22 09:34:38

  • 2010-02-22 08:32:32
  • 蒙古人善于骑马,也精于射箭,但是能在飞驰的马上射箭并有较高的准确性就难说了,有史书记载蒙古人在战斗的时候是跳下马来射箭,然后再骑马冲锋的

    胖***

    2010-02-22 08:32:3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