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
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不少医生也注意到“窦性心律不齐”给人带来的恐慌,于是在诊断时会写作“窦性心律”。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治疗原则:
1。
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辅助检查: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
疗效评价:
1。治愈:心率提高到每分钟60次以上,自觉症状消失。
2。好转:心率提高到每分钟50次以上,自觉症状好转。
3。无效: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症状无缓解
参考资料: 。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