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古代的县长为何称知县?

首页

古代的县长为何称知县?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5-03 22:30:47
       "知"有主持、管理之意。"知县"之名最早起源于唐朝,在唐中期,若有的县暂无县令,
    则由县内辅佐的官员代理主持县的事务,叫"知县事",但这佐官只是代理性的临时差遣,并
    不是县令。而五代是中国另一次大分裂时期,战乱频繁,政治混乱,故当时各县吏治腐败,
    县令都是由昏庸无能的人所担任,以致贪污受贿,苛捐杂税沉重。
         到了宋初,为提升吏治,重建县令威望,宋太祖便开始派遣朝廷的官员前去主持县务, 此时的"知县事"仍是临时委任的官职,官员本身在朝廷都有职务,所以并非县的正式长官。 至宋朝末年,便废除县令,直接设置了"知县"。到明朝时,"知县"便成了县级首长的正式专 有名词,而清朝也就沿用没有改变。
         其实管理一县政务的行政长管,在周朝时称为县正,春秋时代则称为宰、尹、公等。秦 汉时,县拥有万户以上者称"县令",不满万户者称为"县长"。唐朝时县设令,县分赤、畿、 望、紧、上、中、下七等,但无令长之分。宋朝承袭唐制,朝臣派往县充当长官则称知某县 事,简称知县。
      元朝时县设置达鲁花赤,以县尹为副。明清时期沿袭宋制称为知县,也就是 现今的县长。 。

    把***

    2008-05-03 22:30:4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人文学科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关注
爱问

关注爱问微信公众号,开启知识之旅,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