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分式教案(汇编18篇)

分式教案(汇编18篇)

e*** 23-04-06 教案

分式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进行检验。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忽视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检验通过对分式方程的解的剖析,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的重要性。

4。解决办法:(l)分式方程的解法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即能用换元法的方程应尽量用换元法解。(2)无论用去分母法解,还是换元法解分式方程,都必须进行验根,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3)方程的增根具备两个特点,①它是由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②它能使原分式方程的公分母为0。

三、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是什么?

(3)解方程,并由此方程说明解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

通过(1)、(2)、(3)的准备,可直接点出本节的内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相同。

在教师点出本节内容的处理方法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类同后,让全体学生对照前面复习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来进一步加深对“类比”法的理解,以便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前面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例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例题讲解

例1解方程。

分析对于此方程的解法,不是教师讲如何如何解,而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使用原来的方法,去通过试的手段来解决,在学生叙述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解:两边都乘以,得

去括号,得

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所以是原方程的根。

∴原方程的根是。

虽然,此种类型的方程在初二上学期已学习过,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一些学生容易犯的类型错误应加以强调,如在第一步中。需强调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另外,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由于是解分式方程,所以在下结论时,应强调取一即可,这一点,教师应给以强调。

例2解方程

分析:解此方程的关键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关键是

正确地确定出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由于此方程中的分母并非均按的降幂排列,所以将方程的'分母作一转化,化为按字母终行降暴排列,并对可进行分解的分母进行分解,从而确定出最简公分母。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约去分母,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它不等于0,所以是原方程的根,把

代入它等于0,所以是增根。

∴原方程的根是

师生共同解决例1、例2后,教师引导学生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

例3解方程。

分析:此题也可像前面例l、例2一样通过去分母解决,学生可以试,但由于转化后为一元四次方程,解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应寻求简便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部分和互为倒数,由此可设,则可通过换元法来解题,通过求出y后,再求原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解:设,那么,于是原方程变形为

两边都乘以y,得

解得

当时,,去分母,得

解得;

当时,,去分母整理,得,

检验:把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分母,各分母均不等于0。

∴原方程的根是,

此题在解题过程中,经过两次“转化”,所以在检验中,把所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的分母进行检验。

巩固练习:教材P49中1、2引导学笔答。

(二)总结、扩展

对于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出。

本节内容的小结应从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所学知识采用了什么数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

本节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在已有的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在具体方程的解法上,适用了“转化”与“换元”的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方法。

此小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掌握。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50中A1、2、3。

2。教材P51中B1、2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1

解方程:

分析:若去分母,则会变为高次方程,这样解起来,比较繁,注意到分母中都有,可用换元法降次

设,则原方程变为

∴或无解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探究活动2

有农药一桶,倒出8升后,用水补满,然后又倒出4升,再用水补满,此时农药与水的比为18:7,求桶的容积。

解:设桶的容积为升,第一次用水补满后,浓度为,第二次倒出的农药数为4。升,两次共倒出的农药总量(8+4· )占原来农药,故

整理,

(舍去)

答:桶的容积为40升。


分式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建构函数“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变量与对应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2。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3。关键:从数形结合分析思路入手,提升应用思维。

教学方法

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地熟悉一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5、小芳以200米/分的速度起跑后,先匀加速跑5分,每分提高速度20米/分,又匀速跑10分,试写出这段时间里她的跑步速度y(单位:米/分)随跑步时间x(单位:分)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y=

例6、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解:设总运费为y元,A城往运C乡的肥料量为x吨,则运往D乡的肥料量为(200—x)吨。B城运往C、D乡的肥料量分别为(240—x)吨与(60+x)吨。y与x的关系式为:y=20x+25(200—x)+15(240—x)+24(60+x),即y=4x+10040(0≤x≤200)。

由图象可看出:当x=0时,y有最小值10040,因此,从A城运往C乡0吨,运往D乡200吨;从B城运往C乡240吨,运往D乡60吨,此时总运费最少,总运费最小值为10040元。

拓展:若A城有肥料300吨,B城有肥料200吨,其他条件不变,又应怎样调运?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19练习。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表现。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20习题14。2第9,10,11题。


分式教案(3)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能力目标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km/h,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 km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 km/h,则轮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30+v) km/h,逆流航行的速度为(30-v) km/h,顺流航行90 km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 km所用的时间为小时.可列方程=.

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所见过的方程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种方程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式方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探究:

(1)方程=与以前所学的整式方程有何不同?

(2)什么叫分式方程?

(3)如何解分式方程=呢?怎样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

(4)你能结合上述探究活动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归纳:

(1)分式方程的定义(板书):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以前学过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

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

(1)x+y=5; (2)=;

(3); (4)=0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1)、(2)是整式方程,(3)是分式,(4)是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思路和做法.

3.仿照上面解分式方程的做法,尝试解分式方程=,并检验所得的.解,你发现了什么?与你的同伴交流.

4.思考:上面两个分式方程中,为什么=①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①的解,而=②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②的解呢?学生分组讨论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并互相交流.

5.归纳:

(1)增根:将分式方程变为整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分母,有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解(或根),这种根通常称为增根.

(2)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三、巩固练习

1.在下列方程中:

①=8+; ②=x;

③=; ④x-=0.

是分式方程的有(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2.解分式方程:(1)=;(2)=.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不是原方程的解时,必须舍去.

五、布置作业

课本152页练习.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分析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并能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ok3w_ads("s002");

同步练习

1.在某市举行的大型商业演出活动中,对团体购买门票思想优惠,决定在原定票价的基础上每张降价80元,这样按原定票价需花6000元购买的门票张数,现在只花费了4800元,求每张门票的原定价格?

2.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某校举办了成语大赛.学校准备购买一批成语词典奖励获奖学生.购买时,商家给每本词典打了九折,用2880元钱购买的成语词典,打折后购买的数量比打折前多10本.求打折前每本笔记本的售价是多少元?

2.“六?一”儿童节前,某玩具商店根据市场调查,用2500元购进一批儿童玩具,上市后很快脱销,接着又用4500元购进第二批这种玩具,所购数量是第一批数量的1.5倍,但每套进价多了10元.

(1)求第一批玩具每套的进价是多少元?

(2)如果这两批玩具每套售价相同,且全部售完后总利润不低于25%,那么每套售价至少是多少元?

精选练习

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

据林业专家分析,树叶在光合作用后产生的分泌物能够吸附空气中的一些悬浮颗粒物,具有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已知一片银杏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比一片国槐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的2倍少4毫克,若一年滞尘1000毫克所需的银杏树叶的片数与一年滞尘550毫克所需的国槐树叶的片数相同,求一片国槐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


分式教案(4)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

例  解方程:

(1)2x+xx+3=1; (2)15x=2×15 x+12;

(3)2(1x+1x+3)+x-2x+3=1.

解 (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

2(x+3)+x2=x2+3x,即2x-3x=-6

所以 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

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2.

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

2x+2x+3+x-2x+3=1,即2x+2+x-2 x+3=1,

即 2x+xx+3=1.

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

2(x+3)+x2=x(x+3),

即 2x+6+x2=x2+3x,

亦即 2x-3x=-6.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

例1 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进行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

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

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

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 设这名学生骑车追上队伍需x小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2×15 x+12.

方法2 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骑车速度为2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15 2x=12.

解 由方法1所列出的方程,已在复习中解出,下面解由方法2所列出的方程.

方程两边都乘以2x,去分母,得

30-15=x。

所以   x=15.

检验:当x=15时,2x=2×15≠0,所以x=15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并且符合题意.

所以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15千米 30千米/时=12小时.

答: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

指出:在例1中我们运用了两个关系式,即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 时间.

如果设速度为未知量,那么按时间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如果设时间为未知量,那么按

速度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所列出的方程都是分式方程.

例2 某工程需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做两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分析;这是一个工程问题,在工程问题中有三个量,工作量设为s,工作所用时间设为t,工作效率设为m,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

s=mt,或t=sm,或m=st.

请同学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 工程规定日期就是甲单独完成工程所需天数,设为x天,那么乙单独完成工程所需的天数就是(x+3)天,设工程总量为1,甲的工作效率就是x1,乙的工作效率是1x+3.依题意,列方程为

2(1x+1x3)+x2-xx+3=1.

指出:工作效率的意义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方法2 设规定日期为x天,乙与甲合作两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因此乙的工作时间就是x天,根据题意列方程

2x+xx+3=1.

方法3 根据等量关系,总工作量—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设规定日期为x天,则可列方程

1-2x=2x+3+x-2x+3.

用方法1~方法3所列出的方程,我们已在新课之前解出,这里就不再解分式方程了.重点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课堂练习

1.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

2.A,B两地相距135千米,有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大、小汽车速度的比为2:5,求两辆汽车的速度.

答案:

1.甲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20个零件.

2.大,小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8千米/时和45千米/时.

四、小结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一方面要看原方程是否有增根,另一方面还要看解出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原方程的增根和不符合题意的根都应舍去.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是求什么量,就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直接未知数.但有时可根据题目特点不直接设题目所求的量为未知量,而是设另外的量为未知量,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间接未知数.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设间接未知数,有时可使解答变得简捷.例如在课堂练习中的第2题,若题目的'条件不变,把问题改为求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到达B地各用的时间,如果设直接未知数,即设,小汽车从A地到B地需用时间为x小时,则大汽车从A地到B地需(x+5-12)小时,依题意,列方程

135 x+5-12:135x=2:5.

解这个分式方程,运算较繁琐.如果设间接未知数,即设速度为未知数,先求出大、小两辆汽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它们从A地到B地的时间,运算就简便多了.

五、作业

1.填空: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m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n小时完成,如果两人合做,完成这件工作的时间是______小时;

(2)某食堂有米m公斤,原计划每天用粮a公斤,现在每天节约用粮b公斤,则可以比原计划多用天数是______;

(3)把a千克的盐溶在b千克的水中,那么在m千克这种盐水中的含盐量为______千克.

2.列方程解应用题.

(1)某工人师傅先后两次加工零件各1500个,当第二次加工时,他革新了工具,改进了操作方法,结果比第一次少用了18个小时.已知他第二次加工效率是第一次的2.5倍,求他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多少零件?

(2)某人骑自行车比步行每小时多走8千米,如果他步行12千米所用时间与骑车行36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他步行40千米用多少小时?

(3)已知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0千米,如果此船在某江中顺流航行72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逆流航行48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此江水每小时的流速是多少千米?

(4)A,B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2,求两辆汽车各自的速度.

答案:

1.(1)mn m+n; (2)m a-b-ma; (3)ma a+b.

2.(1)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125个零件.

(2)步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40 4=10(时).答步行40千米用了10小时.

(3)江水的流速为4千米/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设计中,对于例1,引导学生依据题意,找到三个等量关系,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对于例2,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这种安排,意在启发学生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这就为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充分发挥例题的模式作用.例1是行程问题,其中距离是已知量,求速度(或时间);例2是工程问题,其中工作总量为已知量,求完成工作量的时间(或工作效率).这些都是运用列分式方程求解的典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和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以及列方程求解的思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模式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识另?别,让学生弄清哪些类型的问题可借助于分式方程解答,求解的思路是什么.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 ,则是识别问题类型,能把面对的问题和已掌握的模式在头脑中建立联系,探求解题思路.

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渗透了方程的思想方法,从中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锐利武器.方程的思想方法可以用“以假当真”和“弄假成真”两句话形容.如何通过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的方法,假设所求的量为x,这时就把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量.通过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此时是把已知量与假设的未知量平等看待,这就是“以假当真”.通过解方程求得问题的解,原先假设的未知量x就变成了确定的量,这就是“弄假成真”.

数学教案-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式教案(5)

教学目标 :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分式通分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1)如何计算:

由此让学生复习分数通分的意义、通分的根据、通分的法则以及最简公分母的概念。

(2)如何计算:

(3)何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保证(1)各分式与原分式相等;(2)各分式分母相等。

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最简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根据分式通分和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将分式 , , 通分:

最简公分母为: ,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别对原来的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 。通分如下:

通过本例使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大致过程和思路有所了解。让学生归纳通分的思路过程。

例1 通分:

(1) , , ;

分析:让学生找分式的公分母,可设问“分母的系数各不相同如何解决?”,依据分数的通分找最小公倍数。

解:∵ 最简公分母是12xy2。

小结: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常取它们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解:∵最简公分母是10a2b2c2。

由学生归纳最简公分母的思路。

分式通分中求最简公分母概括为:(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出现的字母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取这些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例2  通分:

设问:对于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通分如何找最简公分母?

前面讲的是单项式,对于多项式首先应该对多项式因式分解,确定各分母所含的因子然后再确定最简公分母。

解:∵ 最简公分母是2x(x+1)(x-1)。

小结: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

解:

将分母分解因式:x2-4=(x+2)(x-2).4-2x=-2(x-2).

∴最简公分母为2(x+2)(x-2).

由学生归纳一般分式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其步骤如下:

1.将各个分式的分母分解因式;

2.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3.凡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因式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

4.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因式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

5.将上述取得的式子都乘起来,就得到了最简公分母;

6. 原来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最简公分母。

练习:教材P.79中1、2、3.

(三)课堂小结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六、作业

教材P.85中1、2.

七、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教案(6)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其中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

解:∵

∴.

(2);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解:∵

∴.

(3)

学生口答.

解:∵。

∴.

例2  填空:

(1);

(2);

(3);

(4).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例3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1);

分析学生讨论:①怎样才能不改变公式的值?②怎样把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解:.

(2).

解:.

例4  判断取何值时,等式成立?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果:

∴.

(二)随堂练习

1.当为何值时,与的值相等()

A.B.C.D.

2.若分式有意义,则,满足条件为( )

A.B.C.D.以上答案都不对

3.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

A.B.

C.D.

4.若把分式的和都扩大两倍,则分式的'值

A.扩大两倍 B.不变

C.缩小两倍 D.缩小四倍

(三)总结、扩展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性质中的可代表任何非零整式.

3.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4.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化成整系数形式,体现了数学化繁为简的策略,并为分式作进一步处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布置作业

教材P61中2、3;P62中B组的1

(五)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 :解分式方程,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进行检验.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忽视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检验通过对分式方程的解的剖析,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的重要性.

4.解决办法:(l)分式方程的解法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即能用换元法的方程应尽量用换元法解.(2)无论用去分母法解,还是换元法解分式方程,都必须进行验根,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3)方程的增根具备两个特点,①它是由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②它能使原分式方程的公分母为0.

三、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是什么?

(3)解方程,并由此方程说明解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

通过(1)、(2)、(3)的准备,可直接点出本节的内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相同.

在教师点出本节内容的处理方法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类同后,让全体学生对照前面复习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来进一步加深对“类比”法的理解,以便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前面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例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例题讲解

例1  解方程.

分析  对于此方程的解法,不是教师讲如何如何解,而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使用原来的方法,去通过试的手段来解决,在学生叙述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解:两边都乘以,得

去括号,得

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所以是原方程的根.

∴  原方程的根是.

虽然,此种类型的方程在初二上学期已学习过,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一些学

生容易犯的类型错误应加以强调,如在第一步中.需强调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另

外,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由于是解

分式方程,所以在下结论时,应强调取一即可,这一点,教师应给以强调.

例2  解方程

分析:解此方程的关键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关键是

正确地确定出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由于此方程中的分母并非均按的降幂排列,所

以将方程的分母作一转化,化为按字母终X进行降暴排列,并对可进行分解的分母进行分解,从而确定出最简公分母.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约去分母,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它不等于0,所以是原方程的根,把

代入它等于0,所以是增根.

∴   原方程的`根是

师生共同解决例1、例2后,教师引导学生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

例3  解方程.

分析:此题也可像前面例l、例2一样通过去分母解决,学生可以试,但由于转化后为一元四次方程,解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应寻求简便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部分  和互为倒数,由此可设  ,则可通过换元法来解题,通过求出y后,再求原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解:设,那么,于是原方程变形为

两边都乘以y,得

解得

.

当时,去分母,得

解得;

当时,去分母整理,得

检验:把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分母,各分母均不等于0.

∴  原方程的根是

.

此题在解题过程中,经过两次“转化”,所以在检验中,把所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的分母进行检验.

巩固练习:教材P49中1、2引导学笔答.

(二)总结、扩展

对于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出.

本节内容的小结应从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所学知识采用了什么数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

本节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在已有的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在具体方程的解法上,适用了“转化”与“换元”的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方法.

此小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掌握.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50中A1、2、3.

2.教材P51中B1、2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1

解方程:

分析:若去分母,则会变为高次方程,这样解起来,比较繁,注意到分母中都有,可用换元法降次

设,则原方程变为

∴或无解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探究活动2

有农药一桶,倒出8升后,用水补满,然后又倒出4升,再用水补满,此时农药与水的比为18:7,求桶的容积.

解:设桶的容积为 升,第一次用水补满后,浓度为 ,第二次倒出的农药数为4. 升,两次共倒出的农药总量(8+4· )占原来农药 ,故

整理。

(舍去)

答:桶的容积为40升.

数学教案-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分式教案(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式化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式的化简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化简.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数学小笑话:

从前有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有一次,父母出远门去办事,把他交给厨师照看,厨师问他:"我每天三餐每顿给你做两个馒头,够吗?"他哭丧着脸说:"不够,不够!"厨师又问:"那我就一天给你吃六个,怎么样?"他马上欣喜地说:"够了!够了!"

2.问:这个富家子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3.分数约分的方法及依据是什么?

(1)的依据是什么?呢?

(2)你认为分式与相等吗?与呢?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c≠0?

解:∵c≠0。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x≠0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化简:(1);(2)

做一做练习

(三)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教材P.66习题3.2

教学反思:


分式教案(9)

作者: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能力目标

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情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二、学法引导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获得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并会利用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及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想

难点:正确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

重点:理解分式乘除法法则的意义及法则运用。

疑点:如何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即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四、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自制)构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观察下列运算(二)解读探究

1、学生回答猜想后,多媒体显示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数式相通"的类比思想,归纳分式乘除法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让学生全面参与、独立思考,由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创造能力。)

2、乘法法则运用

多媒体示题并解答。学习例1,理解和巩固分式乘法法则。并强调分式的运算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

例1计算

(1)

(2)

例2计算

(1)

(2)

3、做一做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结合情境思考并完成做一做,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显示解答过程。

(1)西瓜瓤的体积

整个西瓜的体积

(2)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比是

(进一步丰富分式乘除法法则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与应用意识。)

4、除法法则运用

学习例2,多媒体示题和答案。巩固分式乘除法法则的运用,通过提示语,突破难点,解决疑点,使学生能正确找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

(三)巩固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重点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分式乘除法法则,能否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化简分式。多媒体未时示题并答案,学生可以看书。

1、计算

(1)

(2)

(3)

(四)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学习了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对运算的结果一定要化简。)

(2)方法归纳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五)目标检测

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2.会进行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2.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用分式的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用数学"的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成就感.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探求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探索、交流,(记作§3.2 A);

第二张:例1,(记作§3.2 B);

第三张:例2,(记作§3.2 C);

第四张:做一做,(记作§3.2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那么分式的运算是否也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呢?下面我们看投影片(§3.2 A)

探索、交流--观察下列算式:

×=,×=,

÷=×=,÷=×=.

猜一猜×=?÷=?与同伴交流.

[生]观察上面运算,可知:

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数相乘.

即×=;

÷=×=.

这里字母a,b,c,d都是整数,但a,c,d不为零.

[师]如果让字母代表整式,那么就得到类似于分数的分式的乘除法.

Ⅱ.讲授新课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师生共析]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2.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片(§3.2 B)

[例1]计算:

(1)·;(2)·.

分析:(1)将算式对照乘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强调运算结果如不是最简分式时,一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为最简分式.

解:(1)·=

==;

(2)·

==.

出示投影片(§3.2 C)

[例2]计算:

(1)3xy2÷;(2)÷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可以使运算简化,避免走弯路.

解:(1)3xy2÷=3xy2·

==x2;

(2)÷

=

=

=

3.做一做

出示投影片(§3.2 D)

通常购买同一品种的西瓜时,西瓜的质量越大,花费的钱越多.因此人们希望西瓜瓤占整个西瓜的比例越大越好.假如我们把西瓜都看成球形,并把西瓜瓤的密度看成是均匀的,西瓜的皮厚都是d,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为V=πR3(其中R为球的半径),那么

(1)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各是多少?

(2)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比是多少?

(3)买大西瓜合算还是买小西瓜合算?

[师]夏天快到了,你一定想买一个又大又甜又合算的大西瓜.赶快思考上面的问题,相信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生]我们不妨设西瓜的半径为R,根据题意,可得:

(1)整个西瓜的体积为V1=πR3;

西瓜瓤的体积为V2=π(R-d)3.

(2)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比为:

==

=()3=(1-)3.

(3)我认为买大西瓜合算.

由=(1-)3可知,R越大,即西瓜越大,的值越小,(1-)的值越大,(1-)3也越大,则的值也越大,即西瓜瓤占整个西瓜的体积比也越大,因此,买大西瓜更合算.

Ⅲ.随堂练习

1.计算:(1)·;(2)(a2-a)÷;(3)÷

2.化简:

(1)÷;

(2)(ab-b2)÷

解:1.(1)·===;

(2)(a2-a)÷=(a2-a)×

==(a-1)2

=a2-2a+1

(3)÷=×

==(x-1)y=xy-y.

2.(1)÷

=

=(x-2)(x+2)=x2-4.

(2)(ab-b2)÷

=(ab-b2)×=

=b.

Ⅳ.课时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有何收获呢?

[生]我们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发现它类似于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学习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法则,也类似于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我们以后对于分式的学习是否也类似于分数,加以推广便可.

[师]很好!其实,数学历史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将原有的知识加以推广和扩展.

[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能运用因式分解将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或除,我觉得我们很了不起.

Ⅴ.课后作业

1.习题3.3的第1、2题.

2.通过习题总结分式的乘方运算.

Ⅵ.活动与探究

已知a2+3a+1=0,求

(1)a+;(2)a2+;

(3)a3+;(4)a4+

[过程]根据题意可知a≠0,观察所求四个式子不难发现只要求出(1),其他便可迎刃而解.因为a2+3a+1=0,a≠0,所以a2+3a+1=0两边同除以a,得a+3+=0,a+=-3.

[结果]因为a2+3a+1=0,a≠0,

(1)a2+3a+1=0两边同除以a,得

a+3+=0,a+=-3;

(2)a2+=(a+)2-2=(-3)2-2=7;

(3)a3+=(a+)(a2+-1)=(-3)×(7-1)=-18;

(4)a4+=(a2+)2-2=72-2=47.

板书设计

§3.2分式的乘除法

一、运算法则:

×=;÷=×=.

(其中a、c、d是不为零的整式,,是分式).

二、应用,升华

[例1](1)·;(2)·.

分析:(1)对照分式乘法的运算法则.

(2)运算的结果要化简.

(3)分子、分母如果是多项式,应先分解因式,可以使运算少走弯路.

[例2](1)3xy2÷;

(2)÷

(略)


分式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母不得为零是分式概念的组成部分.

2.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解决问题.

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土地沙化问题中,体会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准确理解分式的意义,明确分母不得为零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原计划任务,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个月;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2、解读探究

认真观察上面的式子,方程有什么特点?

做一做

1.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度

2.一箱苹果售价a元,箱子与苹果的总质量为mkg,箱子的质量为nkg,则每千克苹果售价是多少元?

上面问题中出现的.代数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1)由学生分组讨论分式的定义,对于"两个整式相除叫做分式"等错误,由学生举反例一一加以纠正,得到结论:

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

(3)学生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分母中含有字母.

②如同分数一样,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4)问:何时分式的值为零?(以(2)中学生举出的分式为例进行讨论)

3、典型例题:

例1(1)当a=1,2时,求分式的值;

(2)当a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解:(1)当a=1时,==1;当a=2时

(2)当分母的值等于零时,分式没有意义,除此以外,分式都有意义.

由分母2a=0,得a=0,所以,当a取零以外的任何实数时,分式有意义.

例2当x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解:由分母4x+1=0,得x=?

∴当x≠?时,原分式有意义.

思考:若把题目要求改为:"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无意义?"该怎样做?

例3当x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解:由分子x+3=0得x=?3.

而当x=?3时,分母2x?7=?6?7≠0.

∴当x=?3时,原分式值为零.

小结:若使分式的值为零,需满足两个条件:①分子值等于零;②分母值不等于零.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1.分式与分数的区别.

2.分式何时有意义?

3.分式何时值为零?

练习:教材P.61

作业

教材P.61 A组3.1

教学反思:


分式教案(11)

16.2.2分式的加减(一)

南红柳

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8问题3是一个工程问题,题意比较简单,只是用字母n天来表示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的时间,乙工程队完成这一项工程的时间可表示为n+3天,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这样引出分式的加减法的实际背景,问题4的目的与问题3一样,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2. P19[观察]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让学生自己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3.P20例6计算应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所以要补充分子是多项式的例题,教师要强调分子相减时第二个多项式注意变号;

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没有涉及分母要因式分解的题型.例6的练习的题量明显不足,题型也过于简单,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题,以供学生练习,巩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4)P21例7是一道物理的电路题,学生首先要有并联电路总电阻R与各支路电阻R1, R2, …, Rn的关系为 .若知道这个公式,就比较容易地用含有R1的式子表示R2,列出 ,下面的计算就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了,得到 ,再利用倒数的概念得到R的结果.这道题的数学计算并不难,但是物理的知识若不熟悉,就为数学计算设置了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讲这道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的情况,可以考虑是否放在例8之后讲.

四、课堂堂引入

1.出示P18问题3、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答案.

引语: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2.下面我们先观察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请你说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法则吗?

3. 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你能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4.请同学们说出 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你能说出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吗?

五、例题讲解

(P20)例6.计算

[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是多项式时,第二个多项式要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

(补充)例.计算

(1)

[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强调分子为多项式时,应把多项事看作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参加运算,结果也要约分化成最简分式.

解:

=

=

=

=

(2)

[分析] 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先把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进行通分,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解:

=

=

= = =

六、随堂练习

计算

(1) (2)

(3) (4)

16.2.2分式的加减(二)

南红柳

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21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8只有一道题,训练的力度不够,所以应补充一些练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

2. P22页练习1:写出第18页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四、课堂引入

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五、例题讲解

(P21)例8.计算

[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补充)计算

(1)

[分析] 这道题先做括号里的减法,再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把分母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解:

=

=

=

=

(2)

[分析] 这道题先做乘除,再做减法,把分子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解:

=

=

=

=

六、随堂练习

计算

(1)  (2)

(3)

七、课后练习

1.计算

(1)

(2)

(3)

2.计算 ,并求出当 -1的值.

16.2.3整数指数幂

南红柳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 = (a≠0,n是正整数).

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难点: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三、教材分析

1. P23思考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 P24观察是为了引出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这条性质适用于m,n是任意整数的结论,说明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具有延续性.其它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在整数范围里也都适用.

3. P24例9计算是应用推广后的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师不要因为这部分知识已经讲过,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要注意学生计算时的问题,及时矫正,以达到学生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的教学目的.

4. P25例10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是为了类比负数的引入后使减法转化为加法,而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除法转化为乘法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

5.P25最后一段是介绍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用科学计算法表示小于1的数,运用了负整数指数幂的知识. 用科学计数法不仅可以表示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表示一个负数.

6.P26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负整数指数幂来表示小于1的数,从而归纳出:对于一个小于1的数,如果小数点后至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几个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就是负几.

7.P26例11是一个介绍纳米的应用题,使学生做过这道题后对纳米有一个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四、课堂引入

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m,n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 (m,n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 (n是正整数);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 ( a≠0,m,n是正整数。

m>n);

(5)商的乘方: (n是正整数);

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 .

3.你还记得1纳米=10-9米,即1纳米= 米吗?

4.计算当a≠0时, = = = ,再假设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 = = .于是得到 = (a≠0),就规定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当n是正整数时, = (a≠0).

五、例题讲解

例9.计算

[分析] 是应用推广后的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与用正整数

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一样,但计算结果有负指数幂时,要写成分式形式.

例10. 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

[分析] 类比负数的引入后使减法转化为加法,而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除法转化为乘法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然后再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

例11.

[分析] 是一个介绍纳米的应用题,是应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22=   (2)(-2)2=  (3)(-2) 0=

(4)20=  ( 5)2 -3=  ( 6


分式教案(12)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分式方程的“建模”思想,掌握实际应用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索建立分式方程的模型,领会它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建模的实际价值。 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并且求得结论。

教学难点: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建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演练:

1、分式方程 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

2、如果 有增根,那么增根为______。

3、关于X的方程 的解是X=1/2,则a=______。

4、若分式方程 有增根X=2,则a=______。

5、解分式方程:(1) (2)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一)例题讲解 【例1】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一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 分析:甲队一个月完成总工程的1/3,设乙队如果单独施工一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1/x,那么甲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____,乙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___,两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_________. 用式子表示上述的量之后,在考虑如何列出方程 解:设乙队如果单独施工一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1/x 记总工程量为1,根据题意,得 解之得 x=1 经检验知 x = 1 是原方程的解. 由上可知,乙队单独工作一个月就可以完成全部任务, 所以乙队施工速度快.

【例2】从2004年5月起某列车平均提速v千米/小时,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千米,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千米,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思路点拨:明确这里的字母V、S表示已知量,可以根据行驶时间不变直接设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是X千米/小时,列出方程。 解:设提速前着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提速前它行驶S千米所用的时间为S/X小时,提速后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V)千米/时,提速后它运行(S+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S+50)/(X+V)小时。 根据题意得 S/X=(S+50)/(X+V) 解之得 X=SV/50 经检验,X=SV/5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答: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SV/50千米/时

(二)师生共同总结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样,着眼于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进行“建模”。

步骤

(1)弄清题意;

(2)找相等关系,建立模型

(3)设元(列出方程)

(4)解方程并且验根

(5)写出答案。

三、课堂演练:

[小试牛刀]: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小组,家族的工作效率比乙组的工作效率高25%,因此甲组加工200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比乙组加工180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少半小时,问甲、乙两组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巩固训练]: 某校学生进行急行军训练,预计行60千米的路程可在下午5点到达,后来由于把速度加快1/5,结果下午4点到达,求原计划行军的速度。 [拓展延伸]: 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乙队单独做一天后,再由两队合作2天就完成了全部工程。已知甲队单独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乙队单独完成所需天数的2/3,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各需多少天?

四、课时小结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应把握哪些主要问题?

五、课后作业: 课本38页“习题16.3”第 2,5,7,8题。

《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中,对于例1、例2引导学生依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并引导学生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样安排,意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这就为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不广阔的空间。

2、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充分发挥例题的模式作用。例1是工程问题,其中工作总量为已知量,求完成工作量的时间(或工作效率)。这些都是运用列分式方程求解的典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和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以及列方程求解的思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模式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识别,让学生弄清哪些类型的问题可借助于分式方程解答,求解的思路是什么。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则是识别问题类型,能把面对的问题和已掌握的模式在头脑中建立联系,探求解题思路。

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渗透了方程的思想方法,从中使学生认识到了方程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锐利武器。通过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把已知量与假设的未知量平等看待,这就能“以假当真”。通过解方程求得问题的解,被假设的未知量x就变成了确定的量,从而“弄假成真”,使实际问题迎刃而解。


分式教案(13)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小时,所以 = .

3. 以上的式子,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 = ,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不要在列方程时耽误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

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考]让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为下面的[观察]提供具体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 (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希望老师注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 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数 .

[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 才有意义.

四、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该例题是应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解出字母x的值.还可以利用这道题,不改变分式,只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五、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六、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分式教案(14)

分式(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一、复习要点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二、复习过程

1、求代数式的值:①化 ②代 ③算

例:①已知x+y=5;xy=3,求x3y+2x2y2+xy3

②已知a=-1,b=-3,c=1,求 a2b--3abc

③已知a= 求 ÷( - )+

④已知x= y= ,求 +

2、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1)通分最简公分母:小;高

(2)约分:注: 与 和

3、分式的定义域

①分式 (1)何时有意义(2)何时无意义(3)何时值为0

4、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①1- ÷ +

其他例题见复习用书13页5(6、7、8、)6

三、小结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四、练习:略

五、作业:

见复习用书

分式(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一、复习要点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二、复习过程

1、求代数式的值:①化 ②代 ③算

例:①已知x+y=5;xy=3,求x3y+2x2y2+xy3

②已知a=-1,b=-3,c=1,求 a2b--3abc

③已知a= 求 ÷( - )+

④已知x= y= ,求 +

2、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1)通分最简公分母:小;高

(2)约分:注: 与 和

3、分式的定义域

①分式 (1)何时有意义(2)何时无意义(3)何时值为0

4、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①1- ÷ +

其他例题见复习用书13页5(6、7、8、)6

三、小结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四、练习:略

五、作业:

见复习用书


分式教案(15)

一、复习要点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二、复习过程

1、求代数式的值:①化 ②代 ③算

例:①已知x+y=5;xy=3,求x3y+2x2y2+xy3

②已知a=-1,b=-3,c=1,求 a2b-[ a2b-(3abc-a2c)-4a2c]-3abc

③已知a= 求 ÷( - )+

④已知x= y= ,求 +

2、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1)通分最简公分母:小;高

(2)约分:注: 与 和

3、分式的定义域

①分式 (1)何时有意义(2)何时无意义(3)何时值为0

4、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①1- ÷ +

其他例题见复习用书13页5(6、7、8、)6

三、小结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四、练习:略

五、作业:

见复习用书


分式教案(16)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2、能用分式表示简单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释简单分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3、能分析出一个简单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4、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分式的值。

学习重点

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学习难点

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教学流程

预习导航

一、创设情境:

京沪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462km,是我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如果货运列车的速度为akm/h,快速列车的速度为货运列车2倍,那么:

(1)货运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2)快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3)已知从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车比货运列车少用多少时间?

观察刚才你们所列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式子与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合作探究

一、概念探究:

1、列出下列式子:

(1)一块长方形玻璃板的面积为2㎡,如果宽为am,那么长是

(2)小丽用n元人民币买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 元。

(3)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 度。

(4)两块面积分别为a公顷、b公顷的棉田,产棉花分别为m㎏、n㎏。这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产棉花 ______㎏。

2、两个数相除可以把它们的商表示成分数的形式。如果用字母 分别表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那么 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呢?

3、思考:

上面所列各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通过对以上几个实际问题的研讨,学会用 的形式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把分数推广到分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分式的概念:

4、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 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其中分子为被除式,分母为除式,分数线起除号的作用;

② 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而分子中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这是区别整式的重要依据;

③ 如同分数一样,在任何情况下,分式的分母的值都不可以为0,否则分式无意义。分式分母不为零是隐含在此分式中而无须注明的条件。

二、例题分析:

例1 : 试解释分式 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例2:求分式 的值 ①a=3 ②a=—

例3:当取什么值时,分式 (1)没有意义?(2)有意义?(3)值为零。

三、展示交流:

1、在 ____________中,是整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分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

2、 写成分式为____________,且当m≠_____时分式有意义;

3、当x_______时,分式 无意义,当x______时,分式的值为1。

4、 若分式 的值为正数,则x的取值应是 ( )

A. , B. C. D. 为任意实数

四、提炼总结:

1、什么叫分式?

2、分式什么时候有意义?怎样求分式的值


分式教案(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例 解方程:

(1)2x+xx+3=1;(2)15x=215 x+12;

(3)2(1x+1x+3)+x-2x+3=1.

解 (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

2(x+3)+x2=x2+3x,即2x-3x=-6

所以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

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2.

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

2x+2x+3+x-2x+3=1,即2x+2+x-2 x+3=1,

即 2x+xx+3=1.

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

2(x+3)+x2=x(x+3),

即 2x+6+x2=x2+3x,

亦即2x-3x=-6.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

例1 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进行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

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

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

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设这名学生骑车追上队伍需x小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215 x+12.

方法2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骑车速度为2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15 2x=12.

解由方法1所列出的方程,已在复习中解出,下面解由方法2所列出的方程.

方程两边都乘以2x,去分母,得

30-15=x。

所以 x=15.

检验:当x=15时,2x=2150,所以x=15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并且符合题意.

所以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15千米30千米/时=12小时.

答: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

指出:在例1中我们运用了两个关系式,即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 时间.

如果设速度为未知量,那么按时间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如果设时间为未知量,那么按速度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所列出的方程都是分式方程.

例2 某工程需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做两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分析;这是一个工程问题,在工程问题中有三个量,工作量设为s,工作所用时间设为t,工作效率设为m,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

s=mt,或t=sm,或m=st.

请同学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工程规定日期就是甲单独完成工程所需天数,设为x天,那么乙单独完成工程所需的天数就是(x+3)天,设工程总量为1,甲的工作效率就是x1,乙的工作效率是1x+3.依题意,列方程为

2(1x+1x3)+x2-xx+3=1.

指出:工作效率的意义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方法2设规定日期为x天,乙与甲合作两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因此乙的工作时间就是x天,根据题意列方程

2x+xx+3=1.

方法3根据等量关系,总工作量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设规定日期为x天,则可列方程

1-2x=2x+3+x-2x+3.

用方法1~方法3所列出的方程,我们已在新课之前解出,这里就不再解分式方程了.重点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课堂练习

1.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

2.A,B两地相距135千米,有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大、小汽车速度的`比为2:5,求两辆汽车的速度.

答案:

1.甲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20个零件.

2.大,小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8千米/时和45千米/时.

四、小结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一方面要看原方程是否有增根,另一方面还要看解出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原方程的增根和不符合题意的根都应舍去.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是求什么量,就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直接未知数.但有时可根据题目特点不直接设题目所求的量为未知量,而是设另外的量为未知量,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间接未知数.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设间接未知数,有时可使解答变得简捷.例如在课堂练习中的第2题,若题目的条件不变,把问题改为求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到达B地各用的时间,如果设直接未知数,即设,小汽车从A地到B地需用时间为x小时,则大汽车从A地到B地需(x+5-12)小时,依题意,列方程

135 x+5-12:135x=2:5.

解这个分式方程,运算较繁琐.如果设间接未知数,即设速度为未知数,先求出大、小两辆汽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它们从A地到B地的时间,运算就简便多了.

五、作业

1.填空: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m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n小时完成,如果两人合做,完成这件工作的时间是______小时;

(2)某食堂有米m公斤,原计划每天用粮a公斤,现在每天节约用粮b公斤,则可以比原计划多用天数是______;

(3)把a千克的盐溶在b千克的水中,那么在m千克这种盐水中的含盐量为______千克.

2.列方程解应用题.

(1)某工人师傅先后两次加工零件各1500个,当第二次加工时,他革新了工具,改进了操作方法,结果比第一次少用了18个小时.已知他第二次加工效率是第一次的2.5倍,求他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多少零件?

(2)某人骑自行车比步行每小时多走8千米,如果他步行12千米所用时间与骑车行36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他步行40千米用多少小时?

(3)已知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0千米,如果此船在某江中顺流航行72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逆流航行48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此江水每小时的流速是多少千米?

(4)A,B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2,求两辆汽车各自的速度.

答案:

1.(1)mn m+n;(2)m a-b-ma;(3)ma a+b.

2.(1)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125个零件.

(2)步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40 4=10(时).答步行40千米用了10小时.

(3)江水的流速为4千米/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设计中,对于例1,引导学生依据题意,找到三个等量关系,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对于例2,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这种安排,意在启发学生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这就为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充分发挥例题的模式作用.例1是行程问题,其中距离是已知量,求速度(或时间);例2是工程问题,其中工作总量为已知量,求完成工作量的时间(或工作效率).这些都是运用列分式方程求解的典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和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以及列方程求解的思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模式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识别,让学生弄清哪些类型的问题可借助于分式方程解答,求解的思路是什么.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则是识别问题类型,能把面对的问题和已掌握的模式在头脑中建立联系,探求解题思路.

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渗透了方程的思想方法,从中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锐利武器.方程的思想方法可以用以假当真和弄假成真两句话形容.如何通过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的方法,假设所求的量为x,这时就把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量.通过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此时是把已知量与假设的未知量平等看待,这就是以假当真.通过解方程求得问题的解,原先假设的未知量x就变成了确定的量,这就是弄假成真.


分式教案(18)

《分式》说课稿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式》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概念、意义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分式是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也初步养成了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意识。分式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3个方面: (1)知识: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2)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 情感:通过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其中分式概念是《分式》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我把分式的概念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由于初中学生不善于概括数学材料、缺乏对字母及其他数学符号用于运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母中整式的值何时不为零、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自然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为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发现新知: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代数式庄园的果树上挂满了整式的果子:t,300,s,n,a-x,0,请你任选其中的两个,分别运用整式的四则运算,合成四个代数式;并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你的.成果。其中有不同于整式的 式子吗?请说一说。 通过学生对自己所构造的代数式进行观察,创设发现情境,使学生学会把自己的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而更好地进行分式概念的建构活动。 针对学生的发现,采用议一议:你们所发现的这一类新代数式:它们有什么共 同特征?它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式子的特征,类比分数,概括出分式的概念及一般表示形 式。然后通过小组内互举例子,在活动过程中强化分式概念,并注意辨析整式与分式的区别,强调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 字母。

(二)合作交流再探新知:到此学生对分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并不完整。接下来如何识别分式有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往往忽视这个条件或是对分母整体不为零认识模糊,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创设了以下活动供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首先是组织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并交流:分式的值与字母取值有关,分式并不都有意义。自主得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表达式里的分母B不等于0。

为了能让学生对刚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最基本的应用,紧接着我安排了例题与练习。比较简单,可由学生在自主完成的基础上同桌交流,然后师生评述,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获得成功感。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分式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使学生有所体会, 课本中的引例:土地沙化、固沙造林问题,我保留了前两问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 )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 )个月,使题目难度更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向学生介绍中国土地沙化问题渗透环保意识。

(五)总结反思深化拓展:1,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个方面谈一谈这一节课的收获。2, 举例让学生说出分式的实际意义

相关推荐

熊猫美术教案(甄选16篇)

教案
熊猫美术教案(1)【活动目标】1、能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大熊猫图片,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活动准备】课件大熊猫、大熊猫图片、录音机、磁带、彩笔、油画棒、绘画纸,小椅子
展开详情

生命的力量600字范文

九年级语文
她是富二代,她是学霸,她是父母的独生女,她天不怕地不怕,但她也有一颗柔软的心。此刻,她好害怕,她害怕看到同学嘲笑的眼神,她害怕面对父母严厉的面孔,她更害怕自己会一直坠落下去。自始至终,她都是父母完成梦
展开详情

我的“长生果”读后感

四年级语文
我从第四课《我的“长生果》学会了以下几种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读书方法:1。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2。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
展开详情

以打台球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四年级语文
今天,妈妈带我来到了三姨家的台球室帮忙。到了店里,我先把我的那根又短又细的专用杆儿找到,然后来到台球桌前,准备打一局。我迅速地把球摆好后,妈妈拿来开球杆,瞄准白球,只听“哐!”的一声,其他的一些小球就
展开详情

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周记

实习专题
第三周后我们对公司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我被安排在公司里的采购部,在采购部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并协助设备采购部做好设备的采购工作,采购部的刘经理给我们先介绍了一下采购部的基本情况,然后让培训专员给
展开详情

海底两万里初三读书笔记范文

读书笔记
法国“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的第二部《海底两万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对我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名著,也是一次充满自由与孤独的深海之旅。这部小说写的是一次偶然的事件使“我”
展开详情

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汇编10篇)

主题班会
入学教育主题班会(1)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2、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做个好学生,能做自我介绍;知道老师爱我们,我们要爱老师,
展开详情

黑板报

知识分享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我们满怀喜悦对各位老师说:老师们,您辛苦了,祝你们教师节快乐!从一年级开始,您就把我当做自己的孩子。如今,我们已经成为了五年级的学
展开详情

英语学习计划

学习英语
看完考拉小屋的英语学习笔记后,终于下定决心再次学习英语。没有太多功利目的,决定就是为了兴趣而学。学到哪是哪,无论效果如何。既然下了决心,于是开始制定计划,首先认定一个原则,书不在多,不论好坏,坚持认定
展开详情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讲座稿

安全知识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游泳,是我们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溺水事件在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母亲节的礼物短篇作文小学范文 语言十二生肖教案(热门16篇) 英语语法原则名词所有格的构成方法 初二期中考试作文 素描说课稿(必备6篇)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 霸气的社会句子(优选19篇) 世界上最美的十大教堂 关于爱的箴言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初二政治评价题的答题方法 考试作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及答案 真正的朋友600字精彩作文 一次失败的考试作文 刻苦努力的名言(汇集3篇) 留学加拿大学习计划 考试总结字(合集19篇) 关于感恩的名言大全(精品6篇) 努力工作正能量的句子(精选6篇)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秋天的雨读后感范文 带薪实习工作总结 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总结 拿的成语(汇总3篇) 预防溺水安全教案(精品20篇) 关于学校的对联(热门4篇) 麦琪的礼物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紧张的考试作文 议论文优秀范文800字(合集16篇) 关于友情的诗句 关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语 2022年五一劳动节的游记作文 蚂蚁故事(精选18篇) 假期作业答案(优选5篇) 中和反应说课稿(集合10篇) 考研需要知道的资料 2022年成人高考英语科目考试技巧 夏天的雨作文_五年级关于夏天的雨作文 考试的作文400字 网页制作教案(汇总3篇) 2022六年级语文知识点部编版 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必背内容 地理教案高中教学范文 有趣的绕口令 我心归去教案(必备9篇) 我的考试作文 毽子里的铜钱教案(精品8篇) 高三快速背英语单词有哪些方法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暑期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范文 新版公司实习报告范文总结 大一军训心得1000字范文 《豌豆公主》读书笔记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阅读答案(必备3篇) 浅谈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高三作文痕迹800字范文 关于水果的谜语(集锦15篇) 我喜欢教案(实用15篇)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00字 关于励志的名言警句 高考数学概率大题技巧 高三关于友谊的议论文范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口语交际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范文800字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精选20篇) 大学新生军训结束心得范文 有关高考英语冲刺复习的知识点 《第六枚戒指》阅读答案 景的成语(通用4篇) 2022年教师节祝福语短信大全 服务员实践心得体会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生活需要仪式感作文优秀议论文 优秀班主任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高二物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 备战期末考试作文 父亲阅读答案(精选20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下册 关于企业管理的名言(汇编4篇) 正能量人生座右铭 教改课改经验心得 毕业经验交流会心得 感恩父母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论语读后感1000字范文 春天的花园教案(推荐10篇) 中考满分作文 最新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方案 高考数学选填技巧 初二了英语差,有什么好方法?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汇编4篇) 安全第一课观后感400字(汇总14篇) 大学寒假实践工作心得 眼泪的重量作文700字 五一劳动节话题作文_劳动最光荣精彩作文 小学生日记:我和妈妈去买菜 地理高考地理要素关系 安全知识主题班会 旗袍诗歌(汇集5篇) 初三的数学的学习方法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00字 《苏醒中的母亲》阅读答案 读小学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轮滑教案(推荐3篇) 4字成语大全及解释(优质7篇) 小学军训第二天的日记 催人上进的励志名言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我想有一个家作文 真实的自己600字精彩作文 小兵张嘎观看笔记范文 高三英语作文万能句型 小学六年级寒假日记 高效数学学习方法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精选14篇) 销售励志故事及感悟(精品3篇) 影响一生的经典励志语录 保护土壤教学反思(实用4篇)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合6篇)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汇编20篇) 大班教育笔记 高三托物言志作文800字 2022建筑设计实习心得体会总结 我们的呼吸教学反思(甄选5篇)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高考语文冲刺要做什么 小学四级作文:最开心的一天 高一历史必修一明清君主核心知识点 舟过安仁教案(精选8篇) 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冬天英语作文(优质8篇) 关于期中考试后作文300字 幽默曲音乐教案(精选4篇) 高中语文背诵技巧 温暖阅读答案(优选16篇) 高中读书笔记300字 关于描写秋天景色的优秀作文 2022英语高考作文常用句子大全 幼儿园教师顶岗实习报告 走在马路上安全教案(甄选5篇) 紧张的考试作文 抱的成语(汇总3篇) 孙权劝学读后感范文 高二政治九大题型答题技巧 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麦克白读后感范文800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 2022年12月英语六级翻译和作文题目是什么(集合4篇) 商务英语考试听力常考短语整理(汇集6篇) 折扣说课稿(必备11篇)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二年级英语考试测试卷附答案 泰戈尔《飞鸟集》的读书笔记 怎样才会提高初一数学成绩 《统计法基础》习题及答案 有趣的句子(汇编17篇) 冬天四字成语(集锦20篇) 抓好“四眼”引导“四读”—《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精编18篇) 高等数学课件(合集5篇) 童年读书笔记180字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 高中三年语文学习方法分享(优选6篇) 《地震》阅读答案 防溺水安全知识顺口溜 寒假读《繁星春水》有感范文 学生军训感言心得范文 高二读后感大全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酒店端午节营销活动策划方案 暑期四年级语文复习试卷 生命的意义600字精彩作文 卡普里岛教学设计(推荐4篇) 时生读后感范文 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汇总5篇) 关于考试紧张作文(推荐7篇) 斑羚飞渡读后感800字范文 谈谈个人修养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综合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阅读笔记 正能量励志名言 比例尺课件(优选8篇) 青少年法治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 描写考试的作文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一朵美丽的浪花650字优秀范文 医院护士个人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幼儿故事大赛(精品3篇)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专题二:物质的分离 《独立宣言》阅读题及答案 班主任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 幼儿拼音教案(汇编17篇) 皇帝的新装读书笔记 高考英语复习八大诀窍 初中军训作文400字 关于家庭教育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