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论语试题(优选12篇)

论语试题(优选12篇)

王*** 23-02-24 试题

论语试题(1)

一、基础训练

1、《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散文著作,主要记录 ,它是 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 、 、 共称“四书”。

2、曾子认为,每天应该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3、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两种态度是

4、孔子赞叹音乐创作的高妙的句子是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 ⑵已的不欲,勿施于人(施: )

⑶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 ) ⑷君子成人之美(美: )

⑸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斯: )

6、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⑶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⑷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

二、同步解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乏。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平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8.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

9.孔子认为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10.孔子对富与贵的态度是什么?

11.孔子认为应该如何得到官?你赞成孔子的观点吗?

12、孔子为什么赞同曾子的观点?

13、你的理想是什么?学了《论语》十则后,对你世界观的形成有什么帮助吗?

三、美文赏读

⑴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⑷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⑸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给下列字注音:

省( ) 更( ) 徙( ) 传( )

15、为下列句子中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见贤思齐焉( )A、贤明 B、贤明的人 C、旧时敬词,用于平辈或晚辈

⑵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反省 B、节省 C、国家行政区域

⑶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A、拜访 B、犯过错 C、过错

⑷更也,人皆仰之( )A、更改 仰望 B、改错 仰望 C、改错 敬仰

⑸子在川上曰( )A、河边 B、船上 C、四川境内

⑺德之不修( )A、助词,的 B、主谓之间,无实义 C、它,代词

⑻是吾忧也( )A、表判断 B、这 C、真实

⑼知者不惑( )A、知识 B、知识分子 C、聪明

⑽吾日三省吾身( )A、太阳 B、日子 C、每天

16、文中的第1则谈的是什么意思?在课文的六则当中有一段和它类似,请你默写出来。

17、本文中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相似观点的句子是

18、文中有一句流传至今的成语,它 就 是

19、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A、看见贤明的地方便想着与之对齐,看见不贤明的地方就检查自己。

B、看见贤明的人便想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便要检查自己。

C、看见贤明的人思念齐国,看见不贤明的人就返回内地或自己所在的省。

D、发现贤明的人思念齐国,看见不贤明的人就要检查自己。

⑵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A、经过它的时候,人们都看见了它;夜晚的时候,人们都仰慕它。

B、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它,改正过错时,人人都仰望着他。

C、拜访的时候,人人都看见了它;换一种说法,人人都仰望着它。

D、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到;更不可能理解的是,人人都仰望着它。

⑶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A、有知识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B、知识意味着没有疑惑,仁义意味着没有忧虑,勇敢意味着没有畏惧。

C、聪明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

D、聪明意味着没有疑惑,仁义意味着没有忧虑,勇敢意味着没有畏惧。

参考答案:

1.孔子的言行;《大学》《中庸》《孟子》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月不知肉味

5.⑴诚实⑵施加⑶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⑷美德⑸这样

6.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⑵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难的道路还很长。⑶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恶行。⑷不料想音乐创作竟然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7.任重道远、成人之美、见贤思齐,解释略

8.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恕

10、以其道得之

11、通过修养仁德而得到,观点有道理,有正确的一面,但不全面。

12、因为曾子的话暗合孔子的想法。孔子一生本想通过做官以仁道治天下,然而终不得志,最后产生了“道不得,乘桴浮于海”的想法。

13、言之有理即可。

14.略

15、⑴B⑵A⑶C⑷B⑸A⑹B⑺A⑻B⑼C⑽C

16、意思是看到别人的长处,就应向别人学习,看到别人的短处就要反省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修养。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信乎?传而习乎?”

18、见贤思齐

19、依次是:BBC)


论语试题(2)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论语》推荐

《论语》四则(安徽卷)20xx年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14.(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分)

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湖北武汉卷)20xx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一)7

(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态度( )学思

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 )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 )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

20xx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三、语文综合运用(15分)

14.(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分)


论语试题(3)

《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吾日三省吾身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温故而知新 。

7.士不可以不弘毅 。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二、翻译下面句子。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什么?

1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那句话来说明?

16.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什么?

17.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什么?

1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什么?

19.阅读下列《论语》中的句子,把序号填入空格内。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学而时习之。④默而识之。⑤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⑧温故而知新。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谈学习态度的有: 谈学习方法的有:

20.哈尔滨经贸洽谈会召开,冰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这句话是什么?

21. CCTV百家讲坛曾连续解读《论语》心得,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请结合《论语十则》中的相关句子也谈谈你的心得。

答案:

1、 悦:愉快。

2、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罔:迷惑。殆:危害。

4、齐:相同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故,旧的知识。

7、弘毅:宽广,刚毅。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9、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0、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1、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12、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13、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②③⑥⑦⑨、①④⑤⑧

2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略


论语试题(4)

《论语》测试题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

4.乐:不亦乐乎(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第一文库网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传不习乎( )

4.饭疏食饮水( )

5.温故而知新(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论语试题(5)

论语试题及答案六年级

一、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

二、《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三、 按原文填空:

1、 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 、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不亦远乎?

7岁寒,________________.

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加点的字:

时习、 、 、 、不亦说乎、 、 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 不信、 、 传不习、 、温故

罔、 、 殆、 、诲女、 、是知、 、弘毅

后凋、 、其恕乎

2、译句、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___、 _______

品德修养、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六、 补充下面诗句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中包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7、日本政府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填空)

8、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丘、 仲尼、春秋、 思想、 教育、儒

二、 儒、 孔子、言行、 《孟子》《大学》《中庸》

三、 1、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理解填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三人行、必有我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

1、按一定时间 “悦”的古字、愉快、  生气、发怒 每天、反省

真诚、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旧的知识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有害  通“汝”你 通“智”聪明 刚毅

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成语: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

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 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5、略、(任选一则 ,谈出体会则可。)


论语试题(6)

《论语》十则评估测试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 )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 )

③学而不思则罔( ) ④吾日三省吾身( )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有朋自远方来( ) ②人不知而不愠( )

③思而不学则殆( ) ④传不习乎( )

3.翻译下列短语。

①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

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敏而好学

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

g.学而不厌

5.填空。

①《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道理等多方面,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③朱熹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论语试题(7)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论语》十则(共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给下列字准确注音。

愠()罔()殆()诲()弘()

凋()恕()勿()施()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为人谋而不忠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见贤思齐焉

(4)吾与点也

(5)富而可求也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

(2)诲女知之乎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下列对课文句子翻译错误的有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识。)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

D、“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5.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体散文,是记录 的书,共 。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2)孔子,名 ,字 , 时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论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二、综合园地

6、选择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A、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主意。忠,尽心。)B、传不习乎(习,复习)

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即省自,检查自己)

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宽恕)

7、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

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孔子用于实践的思想的句子是。

(3)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D.《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10.儒家最早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于这句话应该有不同的看法。联系社会个人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25.《论语》十则

1.yùnwǎngdàihuìhóngdiāoshùwùshī2.(1)诚心诚意(2)诚实(3)看齐(4)赞赏(5)求得,追求3.(1)“说”通“悦”,愉快。(2)“女”同“汝”,你。(3)“知”同“智”,智慧。4.B,“知”是聪明智慧之意。5.(1)儒语录体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0篇。(2)丘仲尼春秋鲁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仁”6.D、恕,不是宽恕,而是宽容。7.DA“说”通“悦”。B“女”同“汝”。C“知”同“智”。8.(1)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3)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9.B,孟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10.答案提示:我们应从两个方面认识这句话:一方面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要多替别人想想;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宽容是有限度的,对待罪人,还要给予应有的惩罚。


论语试题(8)

语文版《论语》六则测试题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2.填空: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语文版 《论语》六则测试。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5分)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7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4.原文填空:(4分)

不亦说乎?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5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4分)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7分)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

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4分)

学而不厌 古义: 今义:

是以谓之“文”也 古义: 今义:

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4分)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

1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老师笔记《语文版 《论语》六则测试》。(5分)

第二部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通“智”,智慧)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其恕乎,那大概是“恕(道)”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3.《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4分)

14.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3分)

15.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

16.“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分)

17.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4分)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5分)

19.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5分)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分)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六则答案

1.略 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 3.⑴通“悦”,愉快⑵怨恨,心里不满⑶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⑷迷惑;危险或疑惑⑸凭什么⑹记住⑺采纳,听从 4-7.略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表顺接 9.略 10.略 1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12.略 13、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14、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1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16、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1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21、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默默地记住所学的东西,学习并且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动厌倦。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论语试题(9)

初三文言文复习《童趣》及《论语十则》知识测试题

童 趣(38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给下列带点字注音。(5分)

稚( zhui ) 藐( miao ) 拟( yi )项为之强( xiang ) 唳( li )

怡然( yi ) 土砾( li) 壑( he ) 庞然大物( pan ) 癞虾蟆( )

2.填空。(5分)

(1)选自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作者是 清 代的 沈复 。

(2)《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 观蚊如鹤图 、 神游山林图 、观虫斗,驱赶 癞蛤蟆 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物外之趣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3)" 物外之趣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 想象 和 联想 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1分)

(1)以丛草为林( 把 ) (2)徐喷以烟( )

4.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2分)

(1)物外之趣 ( ) (2)昂首观之( )

(3)为之怡然称快( ) (4)驱之别院 ( )

5.解释下列带点的词。(7分)

1)盖一癞蛤蟆( 原来是 )

2)私拟作群鹤舞空( 暗自 )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通缰 )

4)怡然称快( 高兴 )

5)凹者为壑( )

6)鞭数十( )

7)驱之别院( 驱赶 )

8)徐喷以烟( )

9)果如鹤唳云端 ( 鸣叫 )

10)方出神 ( )

11)尽为所吞( )

12)心之所向( )

13)故时有物外之趣( )

14)作青云白鹤观(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故时有物处之趣。

译文: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译文:

(3)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文: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5)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译文:

7.问答题。(8分)

(1)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3)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4)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

《论语》十则(62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 。"《为政》

5、子曰:"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 。"《卫灵公》

1、把原文中空白处的句子补充完整。(5分)

2、常识填空。(6分)

1)孔子名 , 字 , 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是 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 及其门徒的 ,与《 》 《 》 《 》 合称"四书".

3、注音。(4分)

愠( ) 自省( ) 论( )语 罔( )

诲女( )( ) 殆( ) 弘( )

3、理解填空。(21分)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 ,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

9)鼓励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

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 并阐述为 ,

4、解释加点的字。(7分)

1)时习

2)不亦说乎

3)不愠

4)吾日三省吾身

5)不信

6)传不习

7)温故

8)罔

9)殆

10)诲女

11)是知

12)弘毅

13)后凋

14)其恕乎

5、翻译下列句子。(1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译文: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5分)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


论语试题(10)

论语十则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吾日三省吾身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温故而知新 。

7.士不可以不弘毅 。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二、翻译下面句子。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什么?

1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那句话来说明?

16.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什么?

17.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什么?

1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什么?

19.阅读下列《论语》中的.句子,把序号填入空格内。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学而时习之。④默而识之。⑤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⑧温故而知新。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谈学习态度的有: 谈学习方法的有:

20.哈尔滨经贸洽谈会召开,冰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这句话是什么?

21. CCTV百家讲坛曾连续解读《论语》心得,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请结合《论语十则》中的相关句子也谈谈你的心得。

答案:

1、 悦:愉快。

2、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罔:迷惑。殆:危害。

4、齐:相同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故,旧的知识。

7、弘毅:宽广,刚毅。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9、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0、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1、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12、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13、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②③⑥⑦⑨、①④⑤⑧

2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略


论语试题(11)

论语试题集锦推荐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论语》推荐

《论语》四则(安徽卷)20xx年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14.(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分)

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湖北武汉卷)20xx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一)7

(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态度( )学思

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 )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 )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

2006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三、语文综合运用(15分)

14.(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分)


论语试题(12)

《<论语>选读》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15分,每题3分)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必偃(yǎn)     钟磬(qìn)     八佾(yì)      一匡天下(kuāng)

B. 怃然(wǔ)      颛臾(zhuān)   弋射(yì)      曲肱而枕(hōng)

C. 荷蒉(hè)      鄙夫(bǐ)      取譬(pì)      被发左衽(pī)

D. 长沮(jū)      鸡黍(sǔ)       虎兕(sì)      为黍食之(sì)

2.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期可已(一周年,停止)   必不得已(如果)    阙如(空缺,留存不表意见)

B. 遇丈人(对老人的尊称)   众星共之(通“拱”,环绕)  齐之(整治,整顿)

C. 忠以劝(勤勉努力)       孙以出之(同“逊”,谦逊)  喻以义(懂得)

D. 微管仲(没有)           天下归仁(归顺)           游于艺(广泛涉猎)

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春秋战国这个______的时代,许多政治家和人士都____急功近利的_______。

他们提出的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点。

A. 剧变    充斥    情绪              B. 巨变     充溢      意绪

C. 剧变    充斥    意绪              D. 巨变     充溢      情绪

4.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所谓“人欲”是指私欲而言,因此,把“存天理,灭人欲”概括为“禁欲主义”并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等量齐观,是不正确的。

B. 西部大开发将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商机,但是这项事业任重道远。

C. 儒家反对那种把世界视为苦海,悲观厌世,无所作为的人生哲学;反对那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

D. 对烦心的事、不顺心的事、不中听到话应豁然大度,泰然处之,付之一笑,古语中早就有“既来之,则安之”的格言。

5.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多次碰壁之后已知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仍然坚定地为之奋斗,被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

B. 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可耻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视为“社会公敌”。

C. 在儒家看来,虽然道德是超功利的,但道德实有巨大的功用,这功用就是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

D. 诚信的缺失不仅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妨碍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的形成,而且也扭曲了一部分学生,诱发了道德上的堕落或变质。

二、(15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选自《论语》的五章文字,完成7—10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信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为仁之方也已。”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而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 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饥,用不足       用:用度        B. 何事于仁           事:从事,实施

C. 仅尧舜其犹病诸     诸:以为难      D. 君子君子义以为质   质:根本,基础

7. 选出加点字与“盍彻乎”中“盍”的用法基本相同的一项

A. 如之何                              B. 焉用杀

C. 何如                                D. 尧舜其犹病诸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① 君子名之必可信也           ② 礼以行之

B. ① 君子于其所不知             ② 尧舜其犹病诸

C. ①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② 孙以出之

D. ①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② 君子于其所不知

9. 选出与“有是哉,子之迂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 如之何其彻也?               B. 子为政,焉用杀?

C. 尧舜其犹病诸!               D. 野哉,由也!

10. 对照原句,选出译文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老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一个人不富足呢?老百姓不富足,您怎么会一个人富足呢?

B.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译文:君子的道德像风一样,小人的道德像草一样。

C.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君子对于那些正名的说法,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才算罢了。

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使别人行得通。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一则文言文,完成11—13题。

晏子治东阿

晏子治东阿三年,(齐)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①,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呵也,寡人无复与焉。”

①上计: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员的治绩。            (选自汉·刘向《说苑》)

11. 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责备          B. 子退而自察也   察:督促

C.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诸:责问,谴责    D. 再拜便辟       辟:通“避”,离开

12. 句中加点字“请”在意义上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B.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C.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D.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3. 句中加点词“而”在意义和用法上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景公召而数之曰                        B. 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C. 景公迎而贺之曰                        D. 乃下席而谢之曰

四、(17分)

14. 把上面文言短文中的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  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孔子不仅对齐国为政的管仲充分肯定,对晏婴的评价也很高。从上面《晏子治东阿》来看,晏婴在政治上有哪些英明之举?(2分)(不超25字)

《<论语>选读》答案:

一、(15分,每题3分)

1. C (A. 钟磬(qìn)→钟磬(qìng);B. 曲肱而枕(hōng)→曲肱而枕(gōng);

D. 鸡黍(sǔ)→鸡黍(shǔ)。)

2. D.(D项中的“天下归仁(归顺)”应该改为“天下归仁(赞许)”。)

3. A.(剧变:剧烈变化;         巨变:发生巨大的变化,多指好看;)

(充斥:充满或塞满,含贬义,正合语境;      充溢:充满洋溢;)

(情绪:从事某种活动;     意绪:心绪,心情。)

4. D (“既来之,则安之”:原指招徕人并加以安抚,现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心下来。

两个意象都不合语境,可换作“将军额上能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

5. A.(B项:主谓搭配不当,应该将“牟取财富的”改为“牟取的财富”。

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应该放在“道德”后面

D项:成分残缺—“扭曲了一部分学生”缺少宾语,可在“学生”后面加“的心灵”)

二、(15分,每题3分)

6. B(“何事于仁  事:从事,实施”应该改为“何事于仁  事:副词,上,仅。”)

7. D(略)

8. A(B. ① 君子于其所不知   代词,自己    ② 尧舜其犹病诸  表示推测的语气)

(C. ①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连词,相当于“而”     ② 孙以出之 用)

(D. ①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介词,给          ② 君子于其所不知  介词,对于)

9. D(都是主谓倒装句)(其它:A.反问句   B. 反问句   C. 感叹句)

10. C(将“君子对于那些正名的说法”改为“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辞”)

三、(9分,每题3分)

11. B(察:督促→察:反省)

12. C(在这其中A、B、D三项都是“请求,请允许”)

13. B(AC D三项都是承接连词,表示目的连词,来 )

四、(17分)

(附)《晏子治东阿》参考译文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14. ①  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3分)

译文:加倍征收,(却)很少上交国库,随意地把财物献给您的伺人。

或   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

②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3分)

译文:东阿,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15. 孔子不仅对齐国为政的管仲充分肯定,对晏婴的评价也很高。从上面《晏子治东阿》来看,晏婴在政治上有哪些英明之举?(2分)(不超25字)

治 东 阿,  廉 洁 自 律 , 一 心 为 民 。

16. ①:渲染了旅馆的清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寂。

②: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是写诗人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因而“愈有意味”写出“虚实结合”,沟通作者和对方的情忍,丰富诗作内容或扩大作者内心的意境。

17. ①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束,来着犹可追。

②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③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思想以 “仁”为核心。记载孔子及部分弟子言行的《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体式)散文作品,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五、(10分)

18.(2分)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19.(4分)

春 天 看 树 : 心 灵 得 到 净 化  。

夏 天 看 树 : 心 情 昂 扬 振 奋  。

秋 天 看 树 : 得 到 自 我 完 善 的 启 迪。

冬 天 看 树 : 激 励 自 己 坚 毅 执 著。

20.(4分)C  E

六、(4分)

21. 答:(只填序号) A ④      B  ②      C ①     D ③

22. 答:而我老师 那道有数仞之高,看到墙内宗庙的宏伟和房屋的多姿多彩。

相关推荐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推荐7篇)

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1)当定下来讲《光的折射》这节课时,我们九年备课组每位教师都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备课思路,每位教师都写出一篇导学案。如果把前提准备、初始教材、问题导读、合探解疑,每人分一块,一人备一部分
展开详情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汇编16篇)

教学反思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我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
展开详情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推荐5篇)

考试资料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
展开详情

高三高分作文800字

高三语文
对生命更完美的诠释动物与生俱来具有生存能力,生存需要食物,于是它们捕食;生存需要空间,于是它们竞争和攻击,如果不再让动物去捕食去竞争,那么它们会逐渐地丧失生存的能力,无法独立,任何需要不靠自身的努力就
展开详情

《昆虫记》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了《昆虫记》之后,我发现自己对身边的细微之处也留意了起来。走路的时候会发现小蜜蜂们在花丛中的忙碌,路过草坪时,会发现隐藏其中的蚱蜢,从树下走过,会停下来听听知了们的'歌声。杨柳天牛就像个吝啬鬼,身穿
展开详情

野蜂飞舞教案(合集5篇)

教案
野蜂飞舞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用弹簧线表现小蜜蜂绕来绕去飞行的路线。2、在故事情境中,借助音乐尝试用手腕动作表现小蜜蜂飞行的路线。3、乐意用语言、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活动准备1、小蜜蜂棒偶人手
展开详情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第四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政治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什么是公平?答: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般说来,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
展开详情

小妇人的优秀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小妇人》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家庭小说,作者是美国的奥尔科特。这本书主要将的是马奇家的四个不一样性格的女孩透过自我的善良和勤劳找到了自我幸福的故事小说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作者用朴
展开详情

高考历史抢分必背:以史为鉴,去伪存精排除法

高三历史
例(20XX年广东历史卷)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C【研析】抓住题干的限定条件,“商朝”和“农耕生产”。A项是商朝的刑具;B项与农耕生产有关,但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后期,依据图中所示,应为唐朝
展开详情

睡前故事大全(集合15篇)

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大全(1)一天,大家在擂台上比力量大小,大象把擂台上的大柱子连根拔起,让许多选手看得胆战心惊,许多人都拍大象的马屁说:“您的力气真是天下第一。”大象昂首挺胸,骄傲极了。森林之王狮子和百兽之王老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学生个人事迹材料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学设计(甄选13篇) 初一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教育教学的读书笔记 安全知识作文 英语教学学习心得分享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以幸福的真谛为话题议论文 繁星春水读后感500字范文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高分范文 2022年伤心的签名 《王子与贫儿》读书笔记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秋的古诗(通用6篇) 蟋蟀的住宅教案(集合15篇) 努力的青春不后悔550字八年级作文 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开题报告答辩(实用12篇) 托班生活教案(集合6篇) 高一优秀作文范文善待生活 以爱国为话题的议论文精彩范文 三亚落日优秀教学设计(优质5篇) 母爱话题作文优秀范文 9字对联大全带横批(推荐4篇)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范文 勇敢的孩子教案(实用14篇) 惊心考试作文(集合7篇) 木偶奇遇记读书笔记 细节800字优秀话题作文 杞人忧天教案(必备8篇) 记住这一天作文 物流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小学三年级期中考试作文 我们的青春故事500字初中作文 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听力备考:关于如何听懂英语新闻技巧分享(推荐4篇) 描写考试的作文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集锦4篇) 高二政治必须掌握的常用理论知识 1000字读后感高二 励志名言名句 描写爱情美好的诗句(热门3篇)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宋史包拯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铁路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暑假实践心得 生命生命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我喜欢的书刊普通话考试范文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教案(推荐7篇)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整理房间说课稿(推荐6篇) 落花生的说课稿(通用15篇) 观察水教学反思(甄选19篇) 我向往的地方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美好时光的句子(通用7篇) 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优质3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合集17篇) 六年级读书笔记 高二梦想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童话故事短篇(精编16篇) 与长江相关的文章 初三物理要怎么学?暑期怎么预习初三物理? 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甄选5篇) 地平线教案(合集15篇)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 英语作文模版:99%学生作文能拿高分及短文改错题九大考点分析(集合4篇) 员工表现评语(优质16篇) 经典《名人传》的读书笔记 分享正能量的句子(汇总17篇)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800字范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知识考点梳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教师节板报 关于童年的句子(精选6篇) 暑期家教社会实践心得 初二期中考试作文 2022八下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 幼儿舞蹈创编教案(实用5篇) 专业英语课的心得体会范文 想你的句子大全(集合5篇) 寒假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7天军训计划安排 奔跑500字话题作文 考试小学作文 高中军训感悟心得总结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 初中语文五柳先生传课文语段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要下雨了教案设计(甄选11篇) 经典名人名言 母爱作文300字 高一英语的语法知识点 小学生关于尊严的作文 初三生中考英语复习重点, 初中英语学习方法解析 高三英语单词记忆法 高一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作文《沉着冷静方能成事》 一次难忘的考试小学作文 高考历史名师讲座 :试题如何解答? 亲子沟通 真实的自己650字优秀范文 把握时间800字精彩作文 学习英语心得 小学毕业考试作文400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课) 服饰普通话范文 考试小学作文 成长的烦恼500字优秀作文1 药学专业实习小结 法学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题 勤学创新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 军训日志500字 氧气的性质说课稿(推荐7篇) 2022年夏天的校园作文 奇妙的影子教案(集锦10篇) 匆匆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00字 中考话题作文 桃字成语(推荐3篇) 街市话题作文 田野在召唤教学反思(合集14篇) 陈炜 高二英语试题作文 怎样学好数学高中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800字范文 班主任工作评语(汇编16篇) 高一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 数学常考的常识有哪些(必备5篇) 商务英语军训口号 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县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大学英语作文 高考关于物理的知识点概括 六年级作文:难忘的第一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工先进事迹材料 2022年高一军训感想 生命的故事读后感(精品7篇) 期中考试作文 关于我的学习方法作文400字 七年级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500字 2022高考英语常用词组 8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必备19篇) 【精】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育笔记 巨人的花园读书心得 初二英语成绩为什么会差?该怎么办 虚心接受批评为题的议论文 2022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梳理 贝壳风铃 繁星春水六年级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设计(汇集11篇) 日本地理小常识 趣味语文故事【14则】 公文的标题(实用3篇) 《雪国》读书笔记 我爱我班主题班会(实用6篇) 世说新语的小故事(热门3篇) 英文评语(集锦9篇) 军神读后感优秀范文 解忧杂货店读书笔记600字 大自然的启示550字七年级作文 英语学习心得 六年级下册的读书笔记 著名教育家的教育名言(精品3篇) 我喜欢的天气作文 社会个案工作实践心得体会 路旁的橡树读后感作文 血色母爱读后感范文500字 公益的名言(实用3篇) 《列那狐的故事》读书笔记范文 寒假劳动实践心得 高一军训新生作文 期末考试说说(集合8篇) 考试心情的作文 衣成语(合集7篇) 高一作文叙事散文 我向往的地方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做生意经典名言(精品6篇) 小兵张嘎观后感范文300字 冲过风雨中考作文 关于善良故事(精品6篇) 描写家庭教育的议论文优秀 五一劳动节的作文_七年级劳动节精彩作文 三年级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总结 八年级英语基础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2022 关于错过的中考作文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语文写作:细节描写 等差数列的教案(推荐20篇) 关于成功的小故事(推荐20篇) 关于爱情的诗歌朗诵(精品10篇) 生命的精彩600字精彩作文 朗诵的诗歌散文(通用8篇) 我和我的祖国教案(实用16篇) 高二作文挫折800字 机械专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