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汇总10篇)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汇总10篇)

夏*** 22-11-08 课件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1)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导语: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以下是小编整理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提高学生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重点:

1.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后如何验证它的合理性.

2. 解决打折销售中的有关利润、成本价、卖价之间的相关的现实问题。

难点: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学习指导:

一、知识准备

1.通过社会调查,亲历打折销售这一现实情境,了解打折销售中的成本价、卖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而能根据现实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谈一谈:

请举例说明打折、利润、利润率、提价及削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算一算:

(1)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价格为 元;

(2)原价100元的商品,提价40%后的价格为 元;

(3)进价100元的商品,以150元卖出,利润是 元。

二、学习新课

一、思考:

1、把下面的“折扣”数改写成百分数。九折 八八折 七五折

2、你是怎样理解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的?

二、问题:1、 说说“打折销售”中自己有过的.亲身经历。

2、假设你是一个商店老板,你的追求是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商品的利润?

三、 新知探讨

1 、你认为商品的标价、折数与商品的卖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结合实际,说说你从打折销售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问题?

(1)某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4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2)一种画册原价每本16元,现在按每本11.2元出售。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几折?

(3)、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书店所有儿童读物一律八折优惠,小明花了24元买了一套读物,请问这套读物原价是多少?

(4)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卖出,已知每件服装的成本价是125元,每件服装获利多少?

2、例题: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 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如果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根据题意。

(1)每件服装的标价为:( )

(2)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 )

(3)每件服装的利润为:( )

(4)列出方程,并解答:

四、回顾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调查中你还遇到哪些难解的问题,看看大家是不是可以给你解答?

作业:

作业纸。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一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三章的内容,学好这一章,是整个初中阶段学习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方程、实际问题与分式方程的基础,甚至是学习函数的基础,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内容都是要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下面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2.内容解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活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数学教学适当结合这方面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知识和经营意识.乍看这个问题时,因为两件衣服的售出价格相同,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所以容易感觉“总的结果是不盈不亏”.但是经过用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探究,可知总的结果是亏损.这说明:直觉有时并不可靠,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可以减少判断错误.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定性考虑(估算)到定量考虑(计算)的过程,有助于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价值的认识.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建模解题”的过程,渗透建模思想.

选择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销售中的盈亏”),设置了探究点,引导学生利用方程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安排这节课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为以后几节列方程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埋下伏笔.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让学生学会分析盈亏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方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盈亏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进一步理解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估算,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掌握解决“盈亏问题”的一般思路.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对盈亏问题的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习习惯,从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具备了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能进行数学建模和简单的解释应用.虽然七年级学生对消费问题比较热心,但由于年纪太小,缺少生活经验,由于本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较贴近实际,其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因此,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模式,在本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更多地进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找盈亏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在探究中正确地建立方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同学们平时有没有到商场买过东西?我们来看几张图片,什么叫做五折优惠?对你有吸引力吗?打折是不是一定就亏本了呢?打折不一定亏本,这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方式,那么商家在销售中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结合具体问题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问题1:同一件衣服,进价200元,当售价为260元时,利润是多少?当售价是160元时,利润又是多少?

学生回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教师:当售价>进价时,就是盈利,这时利润是正值;

当售价<进价时,就是亏损,这时利润是负值.

所以判断销售中是盈利还是亏损,关键是判断利润是正值还是负值.

问题2:甲乙两件衣服,甲进价为50元,乙进价为100元,利润都是20元,请问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商家会选择购进哪件衣服的数量更多呢?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这里涉及进价和利润的一个比值问题,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利润率.

利润率=■×100% 利润率是个百分数.

利润=进价×利润率=售价-进价(黄色笔板书)

问题3:一件衣服进价80元,利润率是20%,它的售价是多少?

师生活动: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进行求解.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身边问题开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给学生一种轻松的心理氛围,易于学生学习新知识,为本节课的继续探索做好准备,也让学生注重观察生活,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出示探究1: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者不盈不亏?

问题1:你估计盈亏情况是怎样的?

师生活动:教师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猜想:你认为是盈还是亏?还是不亏不盈?学生纷纷发表个人见解时,教师先不表态,待学生说完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下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定性考虑(估算)到定量考虑(计算)的过程,有利于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价值的认识.   问题2:怎么判断是盈利还是亏损?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放开让学生谈个人的想法,允许学生交流、争论.引导学生总结:盈利还是亏损要看这家商店买进这两件衣服花的钱数与卖出这两件衣服的钱数的大小.如果进价大于售价则亏损,反之就盈利,相等则不盈不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判断盈亏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问题3:两件衣服的进价各是多少元?

师生活动:教师先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填空,学生先独立思考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师生共建方程模型,结合学生展示师生共同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用填空的形式启发诱导,设计必要的铺垫,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建模”的方法,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及时反馈,巩固应用

问题1.某商店有两种书包,每个小书包比大书包的进价少10元,而它们的售后利润额相同.其中,每个小书包的盈利率为30%,每个大书包的盈利率为20%,试求两种书包的进价.

问题2.某商场把进价为80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2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多少元?

师生活动:教师大屏幕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适当补充、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巩固所学方法,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4.应用迁移,拓展提高

问题:一家商店将一种自行车按进价提高45%后标价,又以八折优惠卖出,结果每辆车仍获利50元,这种自行车每辆的进价是多少元?

生活动:教师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巡视,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学生可以评价补充,教师进行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畅谈收获,反思提高

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疑惑?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和学习体会与感受两层稍加思考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并着重指出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公式列出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习惯、归纳总结能力和反思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努力学好数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6.布置作业

必做题:完成《能力培养》72-74页.

选做题:在本课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中,假如你是商店老板,你能否设计一种方案,适当调整售价,使得销售这两件衣服时不亏本呢?

师生活动: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课下完成.

设计意图:必做题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基本技能,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的遗漏与不足.选做题是对学生的一个挑战,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是为了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目标检测设计

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80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本20%,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者不盈不亏?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掌握情况.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3)

一元一次方程课的课件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 1700+50x=1800, 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⑴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1)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2)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ca=cb

三、移项法则: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 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 合并(把方程化成ax = b (a≠0)形式)

5.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a(b).

六、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 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 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 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 解:解出所列方程.

5. 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 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七、有关常用应用类型题及各量之间的关系

1. 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1)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

(2)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2. 等积变形问题:

(1)“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

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

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2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底面积×高=s·h=π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 v=长×宽×高=abc

3. 劳力调配问题:

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

(1)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2)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3)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4. 数字问题

(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般可设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百位数字为c.

十位数可表示为10b+a, 百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 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a≤9, 0≤b≤9, 0≤c≤9)

(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5.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6.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1)相遇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 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7. 商品销售问题

(1)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成本×100%

(2)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3)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4)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标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商品打8折出售,即按原标价的80%出售.有关关系式: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率

(5)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标价×折扣率—商品进价

8. 储蓄问题

⑴ 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20%付利息税

⑵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税=利息×税率(20%)

(3)利润=每个期数内的利息/本金×100%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4)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课件,欢迎借鉴!

一.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

二.设计思路

本文旨在给出教学思路,具体操作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加以细化。

指导思想:本节课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变老师的“满堂灌”为学生的“满堂学”,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以导学案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讨论,展示的课堂平台。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内容。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在小学期间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分析简单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 但并没有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准确的理性的概念。在这节课之后就要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一段的生活学习,基本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生活实例可以自己归纳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但是对但是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从很多方程中不易辨别出一元一次方程,容易造成概念混乱。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

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四.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位同学阅读章前图中关于“丟番图”的故事。(大约1分钟)

丢番图(Diophantus)是古希腊数学家.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 多么令人惊讶, 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 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 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喜得贵子, 可怜迟到的宁馨儿, 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 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问:你知道丢番图的年领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到

解: 设丟番图的年龄为x岁,则:教师由上面的方程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过程】

(一)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学生活动一:

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对提前独自做的导学案上的有疑惑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多媒体展示讨论探究内容)

2.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在黑板上标记出本组内没有解决的

问题

教师活动一:根据学生标记的题目情况,为每个小组分配展示任务,每个组分配到自己会的题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讲解展示导学案内容。(多媒体展示讲解展示的`要求)

第一组:展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内容

第二组:从下列方程中辨别出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组: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概念,并展示如何判断一个解是不是已知方程的解。

第四组   讲解拓展提高题。

注:以上的题目可根据内容自行编辑,只要符合目标即可。

学生活动二:对自己小组将要展示讲解的题目在小组内预展(先在小组内预习讲解)。

学生活动三:分组上黑板展示讲解分配到的题目。其余学生进行质疑补充。

小组互评:一个小组展示结束,另一个小组对展示过程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二: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总结方法规律。

(二)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多媒体展示)

学生回答:本节课我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并知道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我还想知道如火如何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此回答只是一个。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加以评价引导)

(三)当堂检测,拓展提高

学生活动:独自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的题目(题目紧扣目标即可,可以自行设计)

教师活动:汇总学生检测结果,进行评价解惑。

(四)课后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上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 。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能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一开始上课,我就跟同学们说:“让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看谁最先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曾解过一道有趣的‘吃面包’问题:一个大人一餐吃4个面包,四个小孩一餐合吃1个面包。现有大人和小孩共100人,一餐刚好吃完100个面包。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求出大人和小孩各有多少人?” 这样有助于保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能进行一题多变,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我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很容易用小学所学的算术解法进行解答,但是我将问题中的100个面包改为40个面包,让同学们再比赛,很快有一个同学举手套用前面的解题思路来解这道题,但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有同学发现:假设1个大人4个小孩分成1组,每组可以吃5个面包,那么吃40个面包需要8组,这8组共有8个大人,32个小孩,他们的和是40而不是100,不符合题目要求。这时同学们都陷入沉思,他们努力寻找新方法。

(3)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方程的概念在小学已经出现过,初一再次学习方程应该让学生们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因此通过介绍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文化背景,在文化层面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爱数学,展示数学的文化魅力。

(4)分层次设置练习题,逐步突破难点。我在“练一练”的环节里设置了a与b两组练习,a组练习的题目已经帮学生设定了未知数,重点训练学生找相等关系、列方程;b组练习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要求学生能突破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5)恰当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了许多卡通动画效果,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教师都是面带笑容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里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1)问题2设置的难度过高。尽管我用非常形象的动画(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题目的含义,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面对题目的一大堆文字表述不知所措,这表明初一学生的数学阅读与数学理解能力还不强。

(2)教学容量偏大,以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如何找相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5)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义演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例2 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 15%后,还剩余42 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 500。

所以 x=50 000.

答:原来有 50 000千克面粉.

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例3 (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分给同学,若每人3个还剩余9个;若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小组有多少学生,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6)

初一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方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根据题意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认识方程的解的概念。

掌握验根的方法。

体验用尝试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尝试检验法

教学过程:

1.,温故

方程是含有 ______的______.

归纳:判断方程的两要素:

①有未知数   ②是等式

(通过填空让学生简单回顾方程概念,并总结方程两要素)

2.知新

根据题意列方程:

(1)一件衣服按8折销售的售价为72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

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8折后售价为______

可列出方程                                .

(2)有一棵树,刚移栽时,树高为2m,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0.3m,几年后树高为5m?

设x年后树高为5m。

可列出方程_______

(3)物体在水下,水深每增加10.33米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 当“蛟龙”号下潜至3500米时,它承受的压力约为340个大气压. 问当它承受压力增加到500个大气压时,它又继续下潜了多少米?

设它又继续下潜了x米。

x米增加大气压                个。

可列出方程                                          .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80%x=72

观察比较方程:

(学生根据方程特点填空)

等式的两边的代数式都是_________;每个方程都只含有___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是_____

(教师总结)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提问:需满足几个特点,学生回答后总结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1.两边都是整式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教师引出课题——5.1一元一次方程)

3.(接下来一起将前面所学新知与旧知融会贯通)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5x=0         (2)1+3x

(3)y2=4+y      (4)x+y=5

(5)                (6)3m+2=1–m

(这里需要让学生较快的先找出方程(1)、(3)、(4)、(5)、(6),并说说为什么剩下的不是方程。接着找出其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着重说说为什么(3)、(4)、(5)不是呢?引发学生套用一元一次方程三个特点说明,教师要补充的是(3)是二次方程,(4)是二元方程,(5)这种情况左边不是整式,进而进一步再强调一次什么是“元”什么是“次”。(3)错在未知数不能出现2次,(4)错在不能出现两个未知数)

4.概念提升(为了能够游刃有的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我们再对它做一次提升,大家请看下面两个问题。

1、方程3xm-2 + 5=3是一元一次方程,则代数式 m=_____。

2、方程(a+6)x2 +3x-8=7是关于x的

一元一次方程,则a= _____。

(通过概念的强调对这题的理解有很大帮助,题1检验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中“一次”的理解,题2检验学生对“一元”的理解)

5.一元一次方程的根

思考:

当y为多少时一元一次方程6=y+4成立呢?(本题学生容易猜想得到,教师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引导学生掌握验根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完成验根过程书写步骤)

判断下列t的值能不能使方程2t+1=7-t  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1 )t=-2   (2) t=2

(先让学生口头检验,再叫学生说说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一步步书写(1)步骤,学生齐答教师需要先板书步骤,完成后投影出示步骤,接下来让学生上黑板书写(2)的验根过程)

解: (1)把x=-2代入方程:

左边= 2×(-2)+1=-4+1=-3

右边=7-(-2)=7+2 =9

∵左边≠右边

∴x=-2 不是原方程的解.

6.尝试-检验法(光会验根还不够,我们还应学习怎样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根,大家请看这个问题)

一射箭运动员两次射击的成绩都是整数,平均成绩是6.5环,其中第二次射箭的成绩为 9环,问第一次射箭的成绩是多少环?

设第一次的射箭成绩为x环,可列出方程                   。

(请一学生回答得出的方程                      )

思考:同学们,请猜想一下,结合实际,x能取哪些数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0.到10所有整数都可能若说不出再引导)(每次射箭最多是10环。

而且只能取整数环)(要检验11次有点多,能不能再把范围缩小一点呢?引导学生对比已知的一次成绩与平均成绩的高低,从而得出未知成绩应该比平均成绩小,学生得出可以代入检验7次):由已知得,x为自然数且只能取0,1,2,3,4,5,6.把这些值分别代入方程左边得。(让学生检验得到根,接下来课件梳理验根的结果)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7)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①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②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二、教学难点

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 “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出示教科书76页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二)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

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

① 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② 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③ 列方程:x+2x+4x=140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 x的项合并,即x+2x+4x=(1+2+4)x=7x.

老师板演解方程过程:

x+2x+4x=140

合并同类项,得

7x=140

系数化为1,得

x=20

设问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三)例题讲解

例1 解方程7x-2.5x+3x-1.5x=-15×4-6×3.

解:合并同类项,得

6x=-78.

系数化为1,得

x=-13.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89页练习

(五)拓广探索比较分析

对于问题1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

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x÷2+x+2x=140

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x÷4+x÷2+x=140

(六)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一个黑白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其中有若干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之比为3:5,问黑色皮块有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解法,师生共同讲评。

(七)课堂小结

提问:

1、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依据是什么?

2、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何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① 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合并和系数化为1.

② 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八)课后作业

教科书第93页习题3.2中1、3①②、4、6.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8)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解题思路。

3、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的严谨,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移项法则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1、教 法:讲课结合法

2、学 法: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

3、教学活动:讲授

四、课 型:新授课

五、课 时:第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彩色粉笔,小黑板,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小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你心中的她

心里想一个数

将这个数+2

将所得结果

最后+7

将所得的结果告诉老师

(抽一个同学,让他把他计算的结果告诉老师,由老师通过计算得到他最开始所想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

同学:不知道。

老师:那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探究新知: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 3

老师: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

(抽同学起来回答,然后再由老师概括)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同学们从这个概念中,能找出关键的字吗?能用它来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再次强调特征:

(1)只含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为1;

(3)是一个整式。

(注意:这几个特征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例题讲解:

例1判断如下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判断,并分别抽同学起来回答,如果不是,要说出理由)

① ② ③

④ ⑤⑥

准确答案:①③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

例2、解方程

(1)

解法一:解法二:

提醒:去括号的时候,如果括号外面是负号,去括号时,括号里面要变号

(提示第二种解法:先移项,再去括号。即是把 看成整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2)

解:

提示

1)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中,什么知识是关于有括号的'、

2)复习乘法分配律: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3)问同学们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来去掉这个括号,如果能该怎么去呢?抽一个同学起来回答。

4)问:去了括号的式子,又该做什么呢?我们前面见过此类的方程的,引出移项,并强调移项时注意符号的变化。此处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5)一起回顾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未知数的系数相加。

6)系数化为1,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求解的每一步的时候,抽同学起来回答,该怎么进行,运用了什么知识,同学叙述,老师写,同学说完后,老师在点评,最后归纳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强 调解题格式、)

方程(1)该怎样解?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4、巩固练习

(1)解方程(2)当y为何值时,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解5(x+2)=2(5x—1)

(巩固练习,抽两个同学上黑板去完成,其余的同学在演草纸上完成,待同学们完成后给予点评。)

5、小结:和同学们一起回顾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9)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课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知识重点

1、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难点:理解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师生互动。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情境引入

教师提出教科收第79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视频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学习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千米.

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

(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

(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举一反三讨论交流

1、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间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2、思考: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建议按以下的顺序进行: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如果直接设元,还可列方程:

如果设王家庄到青山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可以列方程:

依据各路段的车速相等,也可以先求出汽车到达翠湖的时刻:再列出方程 =60

说明:要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只要解出方程中的x即可,我们在以后几节课中再来学习.

(四)初步应用、课堂练习

1、例题(补充):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x与18的和等于54; (2)27与x的差的一半等于x的4倍.

建议:本例题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教师点评.

解:(1)x+18=54;(2) (27-x)=4x.

列出方程后教师说明:“4x"表示4与x的积,当乘数中有字母时,通常省略乘号“X”,并把数字乘数写在字母乘数的前面.

2、练习(补充):

(1) 列式表示:

① 比a小9的数; ② x的2倍与3的和;

③ 5与y的差的一半; ④ a与b的7倍的和.

(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 12与x的差等于x的2倍;

(2)x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于6.

(五)课堂小结

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或先让学归纳,补充,然后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主要围绕以下问题:

1、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 你有什么收获?

说明方程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工具。

(六)本课作业

1、 必做题:第84--85页习题3.1第1,5题。

2、 选做题:根据下列条件,用式表示问题的结果:

(1) 一打铅笔有12支,m打铅笔有多少支?

(2) 某班有a名学生,要求平均每人展出4枚邮票,实际展出的邮标量比要求数多了15枚,问该班共展出多少枚邮票?

(3) 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小青家3月份收入a元,生活费花去了三分之一,还剩2400元,求三月份的收入。


一元一次方程课件(10)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课件

了解打折销售的含义以及对销售商品的作用,教会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课件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课件

导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打折销售中的已知量和末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种代数方法及其步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打折销售问题;

导学难点:是准确理解打折销售问题中的利润(利润率)、成本、销售价之间的关系。

温故

一件衣服标价是200元,现打7折销售。问:买这件衣服需要多少钱?若已知这件衣服的成本(进价)是115元,那么商家卖出这件衣赚了多少钱?

链接:

1、把下面的“折扣数”化成百分数“六折”“七五折”“八八折”

2、你是怎样理解某种商品打“六折”出售的??

公式:

利润=卖出价-成本价

(或者:利润=销售价-成本价)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3).算一算:

1。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价格为元;

2。原价100元的商品提价40%后的价格为元;

3。进价100元的商品以150元卖出,利润是元,利润率是;

4.原价X元的商品打8折后价格为元;

5。原价X元的商品提价40%后的价格为元;

6。原价100元的商品提价P%后的价格为元;

7。进价A元的商品以B元卖出,利润是元,利润率是。

新知

例.一家商店将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想一想:15元利润是怎样产生的?

拓展:一件夹克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后因季节关系按标价的8折出售,每件以60元卖出,这种夹克每件的成本价是多少元?

某服装商店以135元的价格售出两件衣服,按成本计算,第一件盈利25%,第二件亏损25%,则该商店卖这两件衣服总体上是赚了,还是亏了?这二件衣服的成本价会一样吗?算一算?

新知:

例1: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次义演,售出1000张票,筹得票款6950元。学生票5元/张,成人票8元/张。问:售出成人和学生票各多少张?

问题一:上面的问题中包含哪些等量关系?

成人票数+学生票数=1000张(1)

成人票款+学生票款=6950元(2)

问题二:设售出的学生票为x张,填写下表

学生成人

票数/张

票款/元

设所得学生票款为y元,填写下表:

学生成人

票款/元

票数/张

根据相等关系成人票数+学生票数=1000张,列方程得:

如果票价不变,那么售出1000张票所得票款可能是6930元吗?为什么?

拓展:

1、小明用172元钱买了两种书,共10本,单价分别为18元、10元。每种书小明各买了多少本?

2.一班有40位同学,新年时开晚会,班主任到超市花了115元买果冻与巧克力共40个,若果冻每2个5元巧克力每块3元,问班主任分别买了多少果冻和巧克力?

3.我区某学校原计划向内蒙古察右后旗地区的学生捐赠3500册图书,实际共捐赠了4125册,其中初中学生捐赠了原计划的120%,高中学生捐赠了原计划的115%.问: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原计划捐赠图书多少册?

相关推荐

2022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备考资料
一、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万种,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乌贼,石鳖、扇贝、文蛤。3、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主要成分是
展开详情

扫地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00字

实践心得
今天的天气很晴朗,阳光普照大地,“扫大街”。为了充实我的假日生活,我和几个同学相约来到学校下的马路上,开始扫大街。本来以为扫地,不过简简单单的几下,很容易。但扫了一会儿后,我的手已经开始微微发酸,因为
展开详情

幸福家庭事迹材料

家庭事迹材料
提起陶明宗、杜兰风,认识他们群众的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他们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杜兰凤是新街村委会的计生宣传员,而陶明宗是新街村党总支大营二组的支部书记和副组长。他们还有两个已成年的儿子。他们夫
展开详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800字范文

六年级语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极有特色,令人叫绝。“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
展开详情

童年冬阳骆驼队课件(热门4篇)

课件
童年冬阳骆驼队课件(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3、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
展开详情

课题评价(精编5篇)

评价
课题评价(1)随着20_年的来临,本学期的工作也基本结束。本学期的时间较短,必须做的工作又多,因此工作的连接性特别强。在教科研的工作方面,我们更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教科研水平也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根据本学
展开详情

骆驼祥子读后感范文500字

九年级语文
祥子是一个车夫,但他却并不平凡。“我只想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然后娶个清清白白的妻子,成个家。”要求不但不高,而且现实。我想这并不只是一个乡下人的想法,对于每一个内心纯洁,清白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美好
展开详情

初二语文下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一、字音烂(màn)漫芦荟(huì)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绯(fēi)红宛(wǎn)如驿(yì)站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畸(jī)形杳(yǎo)无消
展开详情

关于秀孝顺为题的议论文相关范文

七年级语文
5月10日是母亲节,这个本来是洋节的节日近年在中国也很“火”。今年的母亲节,最火的应该是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了,不少人晒出母亲的照片并配以感恩话语,各种“祝福遥寄”的话语更是充斥屏幕,一些赞颂母爱的文章和
展开详情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汇总5篇)

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探索直线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空间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狼王梦读书心得300字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中学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读书笔记 最后一分钟读后感优秀范文 大象的耳朵教案(通用5篇) 爱找东西的男孩读后感800字范文 2009教师节祝福语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关于夏天的小学生作文 《寄小读者》读书笔记 五年级理想作文大全 优秀员工领导评语(精编19篇) 冻年货王彦阅读答案 45个高考英语高频词汇2022(逢考必有) 挑战议论文(精编20篇) 二年级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作文300字 高考数学:一轮二轮复习如何做,这24个易错点一定要牢记! 民间故事(集锦16篇)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范文 大学英语作文 高三化学30专题知识 考研数学提升复习效率之策略 感谢相遇高一作文800字范文 地理教学反思(实用19篇) 触摸春天课件(集锦20篇) 小雨沙沙沙教学设计(实用5篇) 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时间的记忆600字精彩作文 孔乙己读书心得感悟 议论文写作指导(集锦15篇) 高三政治成语、诗句哲理简析 有趣的水教案(通用1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 名著阅读《昆虫记》有感400字范文 泽列纳 《昆虫记》读书笔记 小学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品味人生550字五年级作文 高中地理选修的知识点 函数奇偶性课件(推荐3篇) 高考数学诱导公式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 我与书的故事800(汇总10篇) 二年级写景作文怎么写 水车阅读答案(汇集5篇) 从军行教学设计(通用4篇) 第一次考试作文400字 会计助理实习日记范文 写老师的六年级作文400字 2022高考冲刺语文作文押题 不高兴发芽的树教案(甄选6篇) 如何提高高一生物的复习效率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计算题 坚持的励志名言警句 大学英语作文 暮江吟教学反思(集合7篇) 军训个人有感作文 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方法 2022高考复读政策浙江出了吗 写出高考英语满分作文,作文万能开头大全 医院西药房实习心得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之记忆 小王子童话故事(推荐15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800字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集锦4篇) 班主任开学第一课发言稿(实用17篇) 《对岸》阅读答案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推广普通话教案(实用18篇) 人教版火烧云教学设计(必备8篇) 亲情励志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 九年级英语总复习计划大全 关于母爱的作文600字 雪花教案(汇集20篇) 会计实习周志范例 珠江游记作文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精编4篇)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精编17篇) 高考地理的答题套路 谈谈卫生与健康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范文 家长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高考化学基本知识点 关于大学英语作文300字 英国大学排行榜 家长对学生的评语(必备20篇) 创新的优美句子(优质3篇) 考研英语的自我介绍范文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 高考英语作文实用句子 家长观看家庭教育观后感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反思(推荐6篇) 洛阳桥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700字 考试总结作文 昆虫记读书笔记初中 优秀教师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高二英语作文100词左右 名词性从句英语语法知识点 小学查理九世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开学第一课主持词(集锦19篇) 七年级英语期中复习知识点 工匠精神的作文初中范文 唯美表达爱意的句子(集合7篇) 哈姆雷特读后感范文800字 傅雷家书课件(热门3篇) 有关高考作文人物常用素材 小鱼的故事(实用8篇) 生活需要坚持800字精彩作文 命运高二作文范文整理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优秀读书笔记 高二上册英语词汇表 读匆匆有感范文500字 马云经典语录大全 社区工作经验心得体会 积累议论文(集锦9篇) 形容静的句子(汇总3篇) 鸡汤故事(汇编20篇) 高中地理水资源的知识点 社会实践心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电视台实习工作评语 幸福是什么读后感800字范文 关于考场上的作文 怎样学好初三物理电学 云霄县全科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二年级读书笔记 有理数乘法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中考作文300字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 《冬天》读书笔记 月亮 初二语文下学期知识点 英语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通用4篇) 茶叶故事(甄选5篇) 关于《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谈谈社会公德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2020年暑假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心得 英国大学入学标准有哪些 讲儿童故事(通用20篇)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暑期实践心得900字 大学生军训第一天日记 90后创业故事(推荐20篇) 大自然的警告阅读理解答案 八年级阅读《昆虫记》有感范文800字 带和字的诗句(精选3篇)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上册 读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霸气励志名言短句 2022年元宵节灯谜大全及答案解析(热门4篇) 高二政治学习应该掌握哪些正确方法 2022年双城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00字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英语教师年度考核自我评鉴(推荐5篇)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分类记忆 有故事的人(通用5篇) 仿写散文(集合4篇) 学会奔跑700字小学作文 高中笔记随笔 六年级语文《草房子》读后感 做个有心人中考作文 小学优秀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2022年军训教官经典语录 高一的英语单词附音标 棒棒 节奏课件(精编4篇) 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汇编6篇) 以炒菜为题的小学生作文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汇集3篇)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奇怪的大石头读后感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 社戏教学反思范文(必备5篇) 励志人生格言大全 数学二年级学习方法的指导 安全对联(集合3篇) 学习的座右铭 邹琳琳 经典革命影视小兵张嘎观后感范文300字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史玉柱经典语录 英语学习个人心得体会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 高考人物作文万能素材 天的成语大全(通用10篇) 这就是幸福550字五年级作文 儿童节的古诗(甄选4篇) 安全知识班会策划书 股市经典名言(优选4篇) 部队军训方案范文 2022高三数学高考答题技巧_高考数学高分知识点 帕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带然的成语(汇总5篇) 改变的议论文高二 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