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东坡的阅读答案(推荐20篇)

东坡的阅读答案(推荐20篇)

马*** 23-04-20 考试资料

东坡的阅读答案(1)

东坡食汤饼①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恶不可食()(2)徐谓黄门曰()

(3)尔尚欲咀嚼耶()(4)秦少游闻之()

19.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秦少游闻之

A.无丝竹之乱耳

B.水陆草木之花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辍耕之垄上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21.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18、(1)吃(2)告诉、对……说(3)还(4)听说、

19、C解析:题干中的“之”为代词。四个选项中只有C中的“之”与其同义。A中的该字是主谓之间,不译。B中该字是助词,“的”。D中该字是动词,“到”。

20、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21、豁达(乐观、洒脱)

【翻译】

吕周辅说:苏轼与弟弟苏辙被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面条的人,(兄弟二人)一起买了面条吃,(面条)粗得难以吃下去。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轼已经吃完面条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品尝么?”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只管饮酒,不管它的味道’的道理。”


东坡的阅读答案(2)

41.苏东坡北归

东坡①还至庾岭②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苏尚书③。”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髯心已灰④,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D东坡:苏东坡,即苏轼。曾贬官至惠州、儋州(今广东、海南一带)。②庾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③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尚书。④鹤骨霜髯(rán)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文化常识]古人“名”与“字”的用法。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号(别号)等。在社会交际中,一般称对方的字或号,以表示尊敬。如上文“是苏子瞻欤”,意为这是苏子瞻吗?苏轼,字子瞻。那翁称苏轼为“苏子瞻”,是表示敬意,也可问“是苏东坡欤”,而绝不能说“是苏轼欤”,因为当时苏轼就在旁边,直呼对方的姓与名,乃是不尊敬,不礼貌。而他自己称自己,则只能说名,如“吾乃苏轼也”,而绝不能说“吾乃苏子瞻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从 ②揖 ③题

2.翻译:①少憩村店 ②官为谁 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 ④是天佑善人也 3.理解:“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

苏东坡北归译文

苏东坡被调回,到了庾岭这个地方,在一个野外的小里休息一下。有个老者问东坡的随行人员:这个人大概是谁啊?回答:是尚书苏东坡啊。老者说:难道就是苏子瞻吗?回答说是啊。于是就上前给东坡拜会说:我听说有人想尽办法来害您,今天您得以调回,是上天保佑好人啊。东坡听了含笑而谢。并且在小店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

鹤骨霜髯心已灰,

青松夹道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

曾见南迁几个回?

苏东坡北归参考答案

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

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谁?③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伤害你;④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

3.贬官到南方去的人几个活着回来的。


东坡的阅读答案(3)

东坡食汤饼①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恶不可食( )

(2)徐谓黄门曰( )

(3)尔尚欲咀嚼耶 ( )

(4)秦少游闻之( )

15.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秦少游闻之

A.无丝竹之乱耳

B.水陆草木之花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辍耕之垄上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17.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14.(1)吃 (2)告诉、对……说 (3)还 (4)听说、听见15.C

16.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17.豁达(乐观、洒脱)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食”是文言文中的多音多义字,在此应解释为动词用法,即“吃”。其余三个都很典型,容易解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之”为代词。四个选项中只有C中的“之”与其同义。A中的该字是主谓之间,不译。B中该字是助词,“的”。D中该字是动词,“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掌握和辨析能力。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尽”,应该解释为动词即“吃完”,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南迁”一词点明了苏轼当时的处境,“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大笑而起”等体现了他的乐观、豁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描写、别人的评价及议论抒情的语句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突出重点、用词准确。


东坡的阅读答案(4)

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瑜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蝓:走出。⑨逋(bǔ):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父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懊恨不胜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日(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

(3)离开

2.C

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意对即可)

4.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东坡的阅读答案(5)

东坡画扇

(宋)何薳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④某:我。 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⑧逾: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职业 ) (2)适父死 ( 适逢、恰逢、正赶上 )

(3)非故负之也( 故意 ) (4)至懊悔不胜而去( 离开 )

2.从本文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答: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

苏东坡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帮助制扇者。

3.苏轼,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华横溢,诗词而外,他对散文也很擅长。请写出两篇你知道的苏轼的散文作品如《石钟山记》、《赤壁赋》。


东坡的阅读答案(6)

答案:文第一段划线句交代了徐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分)为下文写黄河决口,洪灾产生,苏东坡苦心治理水患做了铺垫。(2分)

答案:(1)写王安石曾设法疏浚黄河水道,付出昂贵代价,工程竟归失败,反衬苏东坡治水方面的突出才能。(2)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被他劝回,用以突出苏东坡在当地的影响力。(3)禁卫军在他的恳求下欣然相助,说明他的行为富有感召力。(4)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表明他的治水卓有成效。(答对1点得2分,2点4分,3点5分。)

答案:表现:奋不顾身,不顾个人安危;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有超人的智慧与才能(2分)。思想根源:关注民生疾苦,为国家分忧解难。(2分)认识:(2分,答案略。学生只要扣住思想根源的某一个方面,表达出自己对这种思想根源的正确认识,语言通顺即可)。



东坡的阅读答案(7)

东坡原文及阅读答案

读书就像一根强心剂,注入我的体内,带给我巨大的力量,在读书中授予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处事的原则,传授我无尽的知识。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东坡原文及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 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 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义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 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

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选自《苏轼集》)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却:后退

B.得逞其奸 逞:实现

C.曹、刘之不敌 敌:实力相当

D.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取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因衰乘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且夫杀一不义而得天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C.以绝曹氏之手足 作《师说》以

贻之

D.乃始治兵振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的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其独特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第一段开宗明义地指出孔明失败的原因是“仁义诈力杂用”。

B.在第二段中,苏轼认为孔明口头上讲仁义,实际上却是使用诈力,而且他认为孔明和曹操的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C.第三段是说孔明既不能全信义,就应该用智谋,而且提到只有汤、武才能用“大义”,其他的人都不能用。

D.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出说空话是毫无实际价值的,而且举了两件事来说明孔明的想法和说法都是脱离实际的。

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5分)

(2)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5分)试题答案:

8.D 信:通“伸”,伸张

9.C A.“乘着”;“经由”B.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C. 连词,表目的,“来” D.副词,“才”;副词,“竟然”

10.C 原文的'意思是说“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就是丧失时机”,而不是说其他的人不能用仁义。

11.(1)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才勉强向曹操臣服,(他们)听说了孔明的品格,应该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的人啊。

(2)孔明既不能保全信义让天下人信服,又不能施展他的才智来断绝曹氏兄弟的手足之情。


东坡的阅读答案(8)

东坡逸事阅读附答案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东坡逸事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

《东坡逸事》阅读(7分)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小题1】解释文中加框的词语。(2分)

(1)东坡为钱塘守时 (       ) (2)遂悉偿所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小题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 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1分)

【小题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2分)

答案

【小题1】(1)担任 (2)欠

【小题1】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

【小题1】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小题1】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解释文言词语要求准确,这里应注意,(1)“为”这里应是实义动词,“担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文句要注意关键词和重点句式,这里应注意“雨”“莫售”“偿”等重点词的理解。

考点:这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与翻译考查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

【小题1】试题分析:“随意”在这里是指,人的某一项技能熟练游刃有余,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考点:这是考查词语对表达文言文中心主题的作用。

点评:学生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表达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

【小题1】试题分析:这个故事讲了“苏东坡运用自己的才能,帮助陷入困境之人”,告诉我们学会用自己的特长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考点:这是对文章中心主题的考查

点评: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东坡的阅读答案(9)

喜欢苏东坡(节选)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喜欢苏东坡(节选)阅读答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喜欢苏东坡(节选)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由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品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geming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方方/文,有删改。)

1.作者分哪两个方面来诉说她对苏东坡的倾慕?请简要概括。(4分)

2.仔细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展现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的。(4分)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3.文章写的是“我”对苏东坡的喜爱,但是文章中画线的'内容却是在说别人对苏东坡的喜爱,有读者认为这有些偏离文意,你如何理解?(4分)

4.苏东坡是作者心中的那颗“星”,她对这颗“星”从认识到仰慕应该给了我们一些启迪。读完此文,说说选择好心中的那颗“星”,要经历哪些过程?(6分)

参考答案:

1.此题围绕“才华”和“人品”两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

【示例1】文学才华 生活态度(人生精神)

【示例2】诗文书画 人品道德

【示例3】才华 品性

2此题围绕修辞手法(夸张、排比)、特殊句式(“一……就”)或内容广度(从学问到生活)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对语言特点的认识2分,对使用效果的分析2分。

【示例1】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苏东坡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巨大,在有意夸大之中体现出她内心对苏东坡的不同一般的推崇。

【示例2】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苏东坡对中国文化影响的范围之广,在多种领域的列举中体现出她对苏东坡的崇拜。

【示例3】“一……就”的句式表现了速度之快,展现了苏东坡的非凡才情对世人的影响之快、之大,由此传达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

【示例4】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学问到生活,表现出苏东坡多方面的才华和成就令人惊叹,由此传达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

3. 此题围绕“侧面烘托手法的效果”和“从不同层面印证苏东坡受欢迎”两点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

【示例】不是偏离了题意,而是以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展现苏东坡的才华之迷人,印证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分出了由帝王到百姓的两个层次,印证其才华受人推崇的范围之广。

4此题围绕才华、经历和人品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6分,每个方面2分。

【示例】我会从我欣赏那颗“星”的才华入手,进而了解他的人生经历,而后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精神品格,以此引领自己的成长。


东坡的阅读答案(10)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坡诗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

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1.欧阳公:指欧阳修。

2.谓:说。

3.尝:曾经

4.虽:即使

【试题】

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

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⒉⑴ ① 像 ② 这

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⒊要点:开阔的胸怀。

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淄博市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译文一: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颂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有熟读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不雅。

【译文二】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每当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一天欧阳修与儿子欧阳棐谈论文章,说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道:“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东坡被贬海南所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流传的诗文越多,人们经常凭借收集到的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有诵读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东坡的阅读答案(11)

《东坡志林》阅读答案

刘凝之为人认所著履,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事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苏轼《东坡志林》)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为人认所著履( )

②即与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

小题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此虽小事,然处事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为:被。与:给。

小题2:又有沈麟士也被邻居认出所穿的鞋是自己的,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吗?

小题3:示例一:同意。因为沈麟士体现出宽容豁达的处事态度。示例二: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如;这里为是介词,被。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他们影响着句子的含义,当然,在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 分点。这里著为关键词。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东坡的阅读答案(12)

《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试题答案及详细翻译

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铃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栾城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属辙日 属:嘱咐

B.至与钤辖亢礼 亢:匹敌

c.以虞水之再至 虞:料想

D.然终不以为恨 恨:遗憾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3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分)

(3)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4分)

5.C【解析】(防备)

6.c【解析】(排除③⑤)

7.B【解析】(“上奏朝廷”,是将要采取的措施)

8.(1)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2)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后两小句正确翻译,各得1分)

(3)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附参考译文

家兄苏予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肃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授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牛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任杭州通判。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备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弗。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

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喊着说:“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


东坡的阅读答案(13)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喜欢苏东坡附答案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由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品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geming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方方/文,有删改。)

13.作者分哪两个方面来诉说她对苏东坡的倾慕?请简要概括。(4分)

14.仔细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展现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的。(4分)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15.文章写的是“我”对苏东坡的喜爱,但是文章中画线的内容却是在说别人对苏东坡的喜爱,有读者认为这有些偏离文意,你如何理解?(4分)

16.苏东坡是作者心中的那颗“星”,她对这颗“星”从认识到仰慕应该给了我们一些启迪。读完此文,说说选择好心中的那颗“星”,要经历哪些过程?(6分)

参考答案:

13.此题围绕“才华”和“人品”两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

【示例1】文学才华 生活态度(人生精神)

【示例2】诗文书画 人品道德

【示例3】才华 品性

14.此题围绕修辞手法(夸张、排比)、特殊句式(“一……就”)或内容广度(从学问到生活)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对语言特点的认识2分,对使用效果的分析2分。

【示例1】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苏东坡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巨大,在有意夸大之中体现出她内心对苏东坡的不同一般的推崇。

【示例2】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苏东坡对中国文化影响的范围之广,在多种领域的列举中体现出她对苏东坡的崇拜。

【示例3】“一……就”的句式表现了速度之快,展现了苏东坡的非凡才情对世人的影响之快、之大,由此传达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

【示例4】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学问到生活,表现出苏东坡多方面的才华和成就令人惊叹,由此传达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

15. 此题围绕“侧面烘托手法的效果”和“从不同层面印证苏东坡受欢迎”两点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

【示例】不是偏离了题意,而是以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展现苏东坡的才华之迷人,印证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分出了由帝王到百姓的两个层次,印证其才华受人推崇的范围之广。

16.此题围绕才华、经历和人品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6分,每个方面2分。

【示例】我会从我欣赏那颗“星”的才华入手,进而了解他的人生经历,而后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精神品格,以此引领自己的成长。


东坡的阅读答案(14)

东坡卜居阅读以及答案

东坡卜居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①,卜居②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④,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注释】

①自儋北归:从儋州遇赦回来。东坡曾被贬为琼州别驾,治所在儋州。②卜:选择。阳羡:今江苏宜兴。③缗:一千文为一缗。 ④毗陵:今江苏常州。

【译文】

建中靖国年间,苏东坡从海南岛回北方,选择住在阳羡。当地的读书人和官员还有所顾忌不敢与他交往,只有读书人邵民瞻拜东坡为师向他学习。东坡也很喜欢这个人,时常和他一起撑着拐杖走过长桥,游赏山水以此为乐。

邵民瞻替东坡买了一栋房子,花了五百缗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一天后,夜里苏东坡和卲民赡在月光下散布,不经意到了一个村里,听到有一位老妇人哭得很悲伤。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难道有难以割舍的大事伤了她的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二人仍旧像原先一样哭泣。东坡问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哀伤?老太太说:“我家有一栋房子,已相传百年,一直保存到现在。但是我的儿子不孝顺,就把这所宅子卖给了别人。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东坡也为她感到非常难过,问她的老房子在哪里,原来竟是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那一栋房子!于是东坡再三安慰老太太,并且慢慢对她说:“您的房子是被我买了,您不必太难过,我理当将这房子还给您。”于是就令人拿来屋契,在老太太面前烧了。同时叫她儿子第二天迎接母亲回老屋去,最后也没向她讨回买房的五百缗钱。

从此以后,苏东坡就回到毗陵,没有再买房子,而是借顾塘桥孙氏的`房子暂时住着。

【阅读理解】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访山水为乐

(2)夜与邵步月

(3)坡徙倚听之

(4)一旦诀别,宁不痛心

(5)即命取屋券

(6)竟不索其直

2.选出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 遂与邵推扉而入

B. 遂举以售诸人

C.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D.四者无一遂

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吾家有一居

(2)居无何

(3)居则曰:“不吾知也。”

(4)居为奇货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

(2)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

5.东坡为什么“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用文中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

1.(1)寻访(2)在月光下散步 (3)徘徊 (4)难道 (5)契据 (6)结果

2.D(顺,如意)

3.(1)住房 (2)过了 (3)平时 (4)贮存

4.(1)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一天后,夜里苏东坡和卲民赡在月光下散布,不经意到了一个村里。

(2)苏东坡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二人仍旧像原先一样哭泣。

5.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


东坡的阅读答案(15)

苏东坡北归阅读答案最新

东坡①还至庾岭②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苏尚书③。”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髯心已灰④,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D东坡:苏东坡,即苏轼。曾贬官至惠州、儋州(今广东、海南一带)。②庾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③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尚书。④鹤骨霜髯(rán)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文化常识]古人“名”与“字”的用法。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号(别号)等。在社会交际中,一般称对方的字或号,以表示尊敬。如上文“是苏子瞻欤”,意为这是苏子瞻吗?苏轼,字子瞻。那翁称苏轼为“苏子瞻”,是表示敬意,也可问“是苏东坡欤”,而绝不能说“是苏轼欤”,因为当时苏轼就在旁边,直呼对方的姓与名,乃是不尊敬,不礼貌。而他自己称自己,则只能说名,如“吾乃苏轼也”,而绝不能说“吾乃苏子瞻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从 ②揖 ③题

2.翻译:①少憩村店 ②官为谁 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 ④是天佑善人也 3.理解:“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

【参考译文】

41.苏东坡北归

苏东坡被调回,到了庾岭这个地方,在一个野外的`小里休息一下。有个老者问东坡的随行人员:这个人大概是谁啊?回答:是尚书苏东坡啊。老者说:难道就是苏子瞻吗?回答说是啊。于是就上前给东坡拜会说:我听说有人想尽办法来害您,今天您得以调回,是上天保佑好人啊。东坡听了含笑而谢。并且在小店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

鹤骨霜髯心已灰。

青松夹道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

曾见南迁几个回?

【参考答案】

41.苏东坡北归

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 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谁?③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伤害你;④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 3.贬官到南方去的人几个活着回来的。


东坡的阅读答案(16)

东坡卜居阅读理解答案

东坡卜居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①,卜居②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④,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选自宋·费衮《梁溪漫志》)

【注释】

①自儋北归:从儋州遇赦回来。东坡曾被贬为琼州别驾,治所在儋州。②卜:选择。阳羡:今江苏宜兴。③缗:一千文为一缗。 ④毗陵:今江苏常州。

【译文】

建中靖国年间,苏东坡从海南岛回北方,选择住在阳羡。当地的读书人和官员还有所顾忌不敢与他交往,只有读书人邵民瞻拜东坡为师向他学习。东坡也很喜欢这个人,时常和他一起撑着拐杖走过长桥,游赏山水以此为乐。

邵民瞻替东坡买了一栋房子,花了五百缗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一天后,夜里苏东坡和卲民赡在月光下散布,不经意到了一个村里,听到有一位老妇人哭得很悲伤。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难道有难以割舍的大事伤了她的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二人仍旧像原先一样哭泣。东坡问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哀伤?老太太说:我家有一栋房子,已相传百年,一直保存到现在。但是我的儿子不孝顺,就把这所宅子卖给了别人。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东坡也为她感到非常难过,问她的老房子在哪里,原来竟是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那一栋房子!于是东坡再三安慰老太太,并且慢慢对她说:您的房子是被我买了,您不必太难过,我理当将这房子还给您。于是就令人拿来屋契,在老太太面前烧了。同时叫她儿子第二天迎接母亲回老屋去,最后也没向她讨回买房的五百缗钱。

从此以后,苏东坡就回到毗陵,没有再买房子,而是借顾塘桥孙氏的`房子暂时住着。

【阅读理解】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访山水为乐

(2)夜与邵步月

(3)坡徙倚听之

(4)一旦诀别,宁不痛心

(5)即命取屋券

(6)竟不索其直

2.选出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 遂与邵推扉而入

B. 遂举以售诸人

C.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D.四者无一遂

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吾家有一居

(2)居无何

(3)居则曰:不吾知也。

(4)居为奇货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

(2)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

5.东坡为什么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用文中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

1.(1)寻访(2)在月光下散步 (3)徘徊 (4)难道 (5)契据 (6)结果

2.D(顺,如意)

3.(1)住房 (2)过了 (3)平时 (4)贮存

4.(1)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一天后,夜里苏东坡和卲民赡在月光下散布,不经意到了一个村里。

(2)苏东坡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二人仍旧像原先一样哭泣。

5.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


东坡的阅读答案(17)

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小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②也!”崇宁、大观③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外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是时朝廷虽尝禁止”中的“是”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斯是陋室B.问今是何世

C.不知木兰是女郎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小题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分)

小题4: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小题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小题1:答题要点:开阔的胸怀。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的能力。例句与D项中的“是”都是“这”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遵循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欧阳修”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东坡的阅读答案(18)

苏轼《东坡》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3)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4分)

(4)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分)

5.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分)

6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3)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1分)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1分)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1分)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1分)。

(4)“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2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5清幽,宁静。(2分)

6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2分)

二:

①东坡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答: 是一个月色清朗、坡路坎坷、行人稀少的地方。

②从诗中可以感受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置身于世外,超凡脱俗,开朗乐观,意气昂扬,达观洒脱的情怀。

3、文学史上所称“ ”,除了苏轼外,还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1分)

4、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5、后人认为苏轼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流露出的心态与本诗相近。请结合上述诗或词中的句子,分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4分)

参考答案

3、 唐宋八大家。

4、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实写雨后山冈幽静,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上,一片澄明的境界(2分);暗写诗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悠闲(1分)(意思对,不写出情景交融也可得分)

5、胸怀开朗。例如:凹凸不平的坡头路,够磨难人了,但将拄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步伐,精神抖擞地前进了。“坡头路”不正是作者坎坷的仕途吗?一个“莫嫌”,一个“自爱”表现了作者面对困难坎坷开朗乐观,不气馁颓丧的心态。(4分)

三:

(1)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 ”的来源。文学史上所称“唐宋八大家”除了苏轼外,还有:韩愈、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 、 。

(2)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3)有人认为苏轼在《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流露出的心态与本诗相近。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答案:

(1)“号”;柳宗元、苏洵、苏辙(2分)

(2)答出“情景交融”1分。具体阐述(实写雨后山冈幽静,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上,一片澄明的境界;暗写诗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悠闲)2分。如在具体阐述中包含或暗含“情景交融”的也可得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共4分)

(3)面对困难坎坷开朗乐观,不气馁颓丧的心态。(2分)

译文: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

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赏析:

《东坡》是由苏轼创作,通过对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同一时期,作者有《定风波》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诗的第一段,通过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东坡的阅读答案(19)

东坡食汤饼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东坡食汤饼①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

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

③南迁:贬谪到南方。

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

⑤鬻:卖。⑥恶(cū):通“粗”。

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

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恶不可食 () (2)徐谓黄门曰()

(3)尔尚欲咀嚼耶 ( ) (4)秦少游 闻之()

10.找 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秦少游闻之

A.无丝竹之乱耳B.水陆草木之花

C.环而攻之而不胜D.辍耕之垄上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12.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2分)

参考答案

9. (1)吃 (2)告诉、对……说 (3)还 (4)听说、听见

10.C

11.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12.豁达(乐观、洒脱)

参考译文

苏轼与弟弟苏辙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汤饼的人,于是兄弟二人买了汤饼吃,( 汤饼)粗陋得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叹气,但是苏轼已经很快吃光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的风格)罢了。”


东坡的阅读答案(20)

《东坡食汤饼》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东坡食汤饼》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释】

①汤饼:类似面条。

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

③南迁:贬谪到南方。

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

⑤鬻:卖。

⑥恶(cū):通“粗”。

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

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恶不可食▲

(2)徐谓黄门曰▲

(3)秦少游闻之▲

2.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

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A.录毕,走送之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4.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参考答案】

1.(1)吃(2)告诉、对……说(3)听说、听见

2.A

3.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4.豁达(乐观、洒脱)

(20xx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译文】

苏轼与弟弟苏辙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汤饼的人,于是兄弟二人买了汤饼吃,(汤饼)粗陋得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叹气,但是苏轼已经很快吃光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的风格)罢了。”

【启示】

从《东坡食汤饼》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幽默、乐观、开朗、豁达、洒脱的人,豪放中则带有沉稳和理思.从《东坡食汤饼》中,可以看出,苏轼对粗茶淡饭,食之坦然。面对人生的坎坷,依然是乐观、开朗,这篇笔记文,极其简单,它出自南宋爱国名将、著名诗人陆游的笔下,表示陆游对苏轼政治态度的肯定,对其品质人格的敬仰。

相关推荐

家庭教育志愿者活动方案

家庭教育
“创建阳光、文明、平安、和谐校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是海口桂林洋办学宗旨。为达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家庭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学校决定开展“亲子共读”和“书香家庭”建设活动,倡导“亲子
展开详情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实用18篇)

教学设计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受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诵读与赏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展开详情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教学反思(汇总3篇)

教学反思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教学反思(1)《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一本儿童哲学启蒙书,充满想象力和灵气,很多话很古怪,不合逻辑,仔细想却充满哲学思辨意味,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我和孩子们用了三个星期完成这
展开详情

空城计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我看了中的”空城计“这一节,让我感触很深。《空城计》讲孔明出兵北伐,破了曹真,正要从祁山进取渭水,忽然接到探报:巍主派司马懿为平西都督,领兵二十万向祁山杀来。孔明惊道:”司马懿领兵,一定能夺取街亭,若
展开详情

白鹅教学反思

教育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教材中的《白鹅》,出自丰子恺先生之手。在教学时,新课程理念主要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朗读,启发学生的内心感悟1、“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在品味鹅的
展开详情

初二优秀英语作文

八年级英语
请以“Mybestfriend”为题写一篇介绍你的朋友的短文。短文要运用课文所学的有关句式,把你的朋友和你的长相(包括身高、头发、眼睛等)、体格(包括强壮强度等)、性格(开朗、文静等)、学习情况等方面
展开详情

查理九世四年级读书心得300字

四年级语文
在我生日那天,妈妈送我一本我最爱的《查理九世之失落的海底城》,这本书恐怖小说的一个方式教会我许多道理,我非常喜欢,看完后,我倍有感触!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勇敢DoDo冒险队误打误撞进了“救护者”号,认识
展开详情

驾照科目1考试技巧(集合15篇)

考试资料
驾照科目1考试技巧(1)1扣留机动车:未悬挂车牌、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未携带行驶证、伪造相关证件或使用其他车辆证件;在一个计分周期达到12分。2警告:不按规定挂号牌。3拘留15天:未有有效驾驶证(
展开详情

读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500字

六年级语文
终于一口气读完了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感受颇深。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我心中便充满了疑问,“朝花”为什么要“夕拾”呢?这都是些什么样的“花儿”呢?读完全书,我心中便得到了答案。《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展开详情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范文

三年级语文
这几天,我读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本书。它讲述了住在地洞中的狐狸一家的生活趣事,以及狐狸爸爸经常到博吉斯鸡舍里偷鸡吃从而衍生惊险而又搞笑的故事。虽然,有时候鸡舍场主博吉斯会对它们发火,甚至拿枪打它们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小学老师师德师风事迹材料 语文百花园教学反思(甄选7篇) 小学四年级珍惜时间作文大全 考试过后作文 幼儿园读书笔记 半个奇遇阅读答案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 军训六连口号 《假小子戴安》读书笔记 《二氧化碳》阅读答案 选择人生800字七年级满分作文 毕业不舍的句子(集锦3篇) 麦克白读后感范文300字 有关普通话考试作文 党员干部的军训心得体会 爱因斯坦的名言大全(通用5篇) 万石岩 有关学习方法的作文分享 初一地理课本知识点 以风景为话题作文优秀范文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周心得体会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 高中英语基础知识大全 2022小升初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必看知识点 自信的高一作文800字 军训拓展心得体会范文 销售员实习报告大全 有关中考作文 喧闹800字优秀议论文 消防实习工作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公式大全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范文 进士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总结 2022年淘气包马小跳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大数据时代阅读答案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300字 《丑小鸭》读书笔记 阅读教学计划(汇总20篇) 狼图腾读书笔记 艽野尘梦读书笔记 俗世奇人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考试风波作文 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学生演讲稿 成长的回忆初中生作文 春节与过年阅读答案(甄选4篇) 引用诗句的作文(推荐8篇) 迎国庆征文活动方案(集锦6篇) 励志正能量句子(精品19篇) 电力企业实习报告 《读书》阅读答案 南辕北辙读书笔记 安妮宝贝的经典语录 高考关于物理的知识点概括 中考反思作文 时间的议论文800字高二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真的不容易中考优秀作文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关于科普知识作文 感恩母亲节活动总结 高一作文范文生命中的感动 高考冲刺生物考点梳理 初三各单元要考的英语作文范文 乐观句子(汇编15篇) 石字的成语(精编5篇) 对高考的感悟高一作文800字 考试前的感想作文 学生军训的第二天日记 如何学习英语的英语作文 趣味语文故事【14则】 2022年寒假读军神有感 卫生与保健教学计划(通用3篇) 有关考试的作文 我喜欢的天气作文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材料600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嘉峪关作文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汇总20篇) 生活自理教案(甄选10篇) 汉语可以治病阅读答案(优选12篇) 最新的读书笔记 初一军训的心得体会450字 学好高三语文的方法及技巧 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作文叙事散文 形容失望和心凉的句子(优选7篇) 的英语知识点(汇编16篇) 爱情句子经典语录 端午节祝福诗句(甄选7篇) 最后一头战象的读书笔记 《论语》试题 山洪一样的掌声读后感800字范文 好的英语句子(精选15篇) 天净沙秋思赏析(汇总15篇) 读《我的长生果》有感800字范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 电厂的实习工作心得 认识长方形课件(精编5篇)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的观后感 交通安全知识 高一数学的学习方法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教案(汇集3篇) 世界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 胎教故事大全(通用4篇) 初二期中考试作文 军训通讯稿150字左右 责任主题班会(实用19篇) 影响一生的心灵感悟经典语录 乡土情结阅读答案(汇集5篇) 成人高考语文精讲大同 不挑食教案(精编15篇) 在哈工大的即兴演讲白岩松阅读答案 我的成长之路普通话考试范文 谈“人文教育”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_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生命的魅力600字小学作文 英语学习反思 2022年教师节演讲稿 小学美术老师教学活动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化学寒假怎样复习 大班教育笔记 有关考试前作文 中秋节有关的故事(集合4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课) 关于和的故事(通用15篇) 药学专业实习小结 数学课堂方法与技巧 高考语文语意连贯题的10大解题技巧 《关怀的人生》阅读答案 初一听力最常见的的英语对话 四年级下册这试卷答案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体会 我爱妈妈教案(精选16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十种应用题题型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歌颂祖国的作文_小学生歌颂祖国优秀范文 马良神笔的故事(热门11篇)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关注经济发展 2022高考优秀作文素材摘抄 2022年边城读后感范文500字 有趣的绕口令 雁门太守行教案(汇编14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父亲节写父爱如山600字七年级作文 二年级英语考试知识点与易错点 计算机教学反思(优质20篇) 女生小清新唯美签名 步步惊心经典语录 正直的成语(优选3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2022年实习班主任的报告范文 小小粉刷匠教案(精品20篇) 小升初专家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高效复习数学 关于科普知识作文600字 高二读后感大全800字2022 初中优秀的学习方法介绍 尖子生三大高效学习方法 高二物理怎么才能快速提分 那一次考试作文 窃读记的阅读题答案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范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题 乔忠延《采春》散文阅读答案 医院实践心得体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温暖的时刻550字五年级作文 pep小升初英语作文万能句型 高考前家长不能对孩子做的3件事,家长和孩子的相处之道 户外出游安全的七大注意事项 舜发于畎亩之中阅读答案(集合6篇) 《家春秋》读书笔记优秀范文 安塞腰鼓的阅读题答案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汇集7篇) 笨女孩安琪儿读后感范文 袋鼠跳游戏教案(优质3篇) 亲子阅读经验心得体会 父母的爱600字五年级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反思(热门6篇) 夏至的谚语(精选20篇) 我们不玩火教案(热门16篇)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总结 高一政治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大一入学军训感想 最全六年级关于亲情作文 感悟时间650字优秀范文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汇编5篇) 有关选择为话题议论文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 基础会计试题及答案(汇编18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汇集20篇) 生活在幸福中600字精彩作文 中国历史初二下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 高三语文基本学习方法 2022小升初数学考试中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