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答谢中书书教案(汇总17篇)

答谢中书书教案(汇总17篇)

M*** 22-11-06 教案

答谢中书书教案(1)

[教学目的]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人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学生自己书写标题,解题,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有关作家作品介绍:齐高帝曾经召陶弘景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fllI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二、反复诵读

指名读,弄懂字音,大致把握骈文的朗读节奏。

齐读全文。

三、利用翻译记忆法,初背全文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短文中的重点字词,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如有拿不准的可以与同桌商量,仍然无法解决的可以直接写在黑板上老师预留的地方。

教师明确重点字词。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夕阳欲颓:坠落 四时俱备:都 能与其奇者:参与;杰出

学生尝试翻译,出示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学生尝试背诵短文。

四、品读短文,感受文字魅力,再背短文

理清短文结构层次,尝试背诵短文。

师:有的同学记性不错,已经背的八九不离十,有的同学还需努力。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不妨一起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

(有说人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这幅画里画了哪些景色呢?作者是通过精巧的布局把这些景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那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板书:

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分(具体描绘):高峰入云——仰视

清澈见底——俯视 静

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平视 酷爱自然,归隐山林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朝 动

夕阳与颓沉鳞竞跃——夕

总:感慨收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 预习要求:

解决生字词注音;

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

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四、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 教学流程

导入:

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疏通文意

1) 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2) 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 解决重点词语(投影)

欣然:高兴地 念:思考、想到 相与:一起

遂与外人间隔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遂至承天寺 盖竹柏影也

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 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

5)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研习课文

1)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2)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

4)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板书设计

叙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写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抒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答谢中书书教案(2)

一、设计思路

《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十课的短文两篇中。预习提示提示了两个重点:

1、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默读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两位作者发现的美和寄寓的情。

2、朗读课文,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概括的说,就是景,情和语言。就两篇文章而言,《答谢中书书》理解起来比《记承天寺夜游》要容易一些。

《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就一句话,而且就写了一种景__月亮,空明,似乎还带着凄清。明月千里,情思万种,谁解其中滋味?千年之前的那个灵魂在这个有月的夜晚到底思想了什么?这是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那怎样才能十几岁的让孩子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呢?经再三思考,我决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教学。

通过对比,也许能让学生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比较阅读,感受景物描写和语言节奏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刚学过的《三峡》一文写道: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而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者都写到猿啼,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二者传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凄凉,一个愉悦),是啊,同一种景物在不同人的眼里,因心境不同而色彩不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景物描写中又会传达出怎样的情感呢?

(二)、朗读 感知文本

1、教师示范读 学生自由读 学生个读 小组赛读

2、读讲结合,同桌互讲,借助课下注释,梳理文章内容

3、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文言积累

念,想到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但,只。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变读 理清层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反复朗读,说说这样变的理由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

(四)、比读 体会情感

比较两段写景的文字: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两段文字所写景物有什么不同?

2、两段文字句式有何不同?

(五)、背景 知人论世

出示背景资料,体会景中所寓的情感

作者:氤氲兰香

链接: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答谢中书书教案(3)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找资料,了解作者。

2、把“书”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写下来

3、初读文章,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学习、研讨

1.借助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未复有勇与其奇者( )

2.对照课下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重点翻译下列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3.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层 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 到 ,描写描绘大自然中景之美。第三层 ,感慨自然之美景。

三、深入探究

1.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示例:我从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一句中的“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八糟,这个字是换成“齐”“共”等等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本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说是美妙至极,请你试举一例阐述一下“妙”在何处?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以作者的感叹总括前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迁移

1.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什么?

2.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什么?

3.能概括全文主题的句子是什么?

4.文中用简洁的语句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什么?

5. 这篇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答谢中书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更是人生一大乐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将一起阅读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谢中书作为能够谈论山水的朋友,传达自己与自然万物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

二、知识检测:

1、文学常识积累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朝代)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号,丹阳秣陵人。有《》。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解释加点的词语

五色交辉()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合作学习

(一)题文探奇,整体感知

阅读题目与文章内容,你有什么发现?不妨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此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文章以感慨发端,接着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表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最后又以感慨收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二)朗读背诵,品味感悟

1、听读。听准读音,听清朗读的节奏、语气、语速等。

2、跟读。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小声跟读。

以上通过伴乐朗读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集体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学生自读。结合文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方式:同位对译,小组交流,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5、理清思路,用3~5分钟背诵课文。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

(三)赏析写景,体验感情

1、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写景视角;境界特点;点睛之词;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总结写法,实践体验。

“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

同学们根据这些写景特点,自己动手写一段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

四、达标反馈

1、解释加点的词

俱备()沉鳞()竞跃()复()

2、下列句中“之”字不解释为“的”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b、实是欲界之仙都

c、照以海滨之月。d、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3、文中描写动景的句子是: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五、学习小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概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朝夕,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具备,真是尺幅容千里,片言役百意。学习它就是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

六、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感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绘景

感慨期与谢公比肩自豪


答谢中书书教案(5)

教材分析:

这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能够品味,将内心的感受与朋友交流,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做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领会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缜密的结构,凝练,极富特色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领会课文大意,并背诵课文。

2、 学习作者巧妙而缜密的构思。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苏轼资料,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录音机、多媒体。

教法与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语: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地笔讴歌了祖国河山之美,其中不泛名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一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夕日欲颓 沉鳞 能与其奇

2、几个重点词语:

五色交辉 四时 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与

3、学生交流搜集的陶弘景的资料与背景

教师补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人,曾任储王的侍读,因看透浑浊的现实,隐居句曲山(今茅山),有爱听山野松涛之声。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每逢有吉凶、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乡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的录音后,模仿进行朗读。

2、 根据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疏通文意,弄懂每字每句的意思,理出脉络

3、 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

—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4、 背诵全文。(分组进行,比赛的形式)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作者是怎样写美景的?(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后明确)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仰视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观察不同的角度 俯视平看

其三:晨昏变化美

其四:动静相衬美

2 、课文的结尾能让我们联想到其它诗人类似的结尾,你能联想到那一些?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如陆游《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想伯仲间”,都有古人自观的意味,本文也是如此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看似感慨,其实表达了作者企盼与谢公比肩之意,也表达了作者酷爱自然、隐归林泉的志趣。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请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体会文章优美的意境

5分钟后,学生班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六、 课堂总结:

学生谈学习本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1、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搜集有关写山水之美的名篇

八、板书设计

主题:生命的愉悦,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九、课后反思:


答谢中书书教案(6)

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解题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谢中书即谢徵曾做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书信。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词语解释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各种色彩交相辉映。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季节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日,夕阳。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

5、实是欲界之仙都 人间的仙境。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复,再;与,参与,指欣赏。奇:指奇山异水。

课文翻译 / 文章思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如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总领全文

描绘景色

感慨议论

总括全文

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

这里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集体背诵《三峡》后,教师导入:同学们,学习了《三峡》这篇课文后,我们领略到了三峡的奔放之美、清幽之美以及凄婉之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山水美文《答谢中书书》,再一次感受中华大地如诗如画般的美景。

(二)、明确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朗读训练

1、多媒体配音示范朗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语调,感情等);

2、自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模仿朗读的节奏、语调、感情等;

4、分两大组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做出评价;

5、全班齐读;

(四)、文本解读

1、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幻灯片出示问题)

教师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2)、文章可以分为几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层意?

(3)、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布局的?

2、合作、探究学习,感悟文章之美。

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教师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一共描绘了几幅风景图画?结合课文内容,给每一幅风景图画取名。

(教师举例,如:高峰入云图)

(2)、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画面。

2)、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1)、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优美的意境。细细品味文中写景部分,分析文章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川之美的?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文章语言清新凝练,言简意赅,极富特色。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并说一说,好在哪里?

(例如:我认为“高峰入云”,这一句中的`“入云”一词用得很好。因为它写出了山高耸挺拔的特点。而且“入”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显得生动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见底、乱(“乱”可不可以用“齐”来替代)、跃、实是”等词语。

4)、感受文章的人情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3、质疑问难:

你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你不理解的问题,请大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讨论释疑)

七、知识迁移:

1、教师提示:这篇课文不仅景美情真,语言凝练,而且在写作方面给了我们不少启发。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呢?(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2、练笔:教师播放一段有关长城的视频影象,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写景、寓情于景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3、朗读学生作品。

八、小结

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的美好。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题组训练;

十、板书设计:

结构严谨:总 分 总

俯仰结合

多角度写景: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借景抒情:热爱自然之情,归隐山林之趣


答谢中书书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结合书释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能调动已有学习经验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美的意境

2、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写景的文章我们学过很多了,比如朱自清的《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古诗词中也有许多写景佳句:(生分别说诗句)。这样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看来,山水之美,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共同赞叹的啊!正所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啊!这话是谁说的?陶弘景,选自文章《答谢中书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

1、解题:看题目,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答:回复;谢中书:指谢徵;书,一种文体,又称为信札或尺牍)

2、介绍作者:陶弘景(生介绍,教师根据情况给予补充)

三、朗读,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字音是否读的准确。

师问:大家在读这篇文章时,发现它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和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相似?——《陋室铭》:以四言为主,句式整齐,特点是——骈句为主,结尾以长句、散句收束,这种写法是:骈散结合,整篇文章非常具有韵律美。

2、自由读:体会这种韵律美,注意把握节奏和感情。

3、指名读:简单评价。

四、疏通文意。

五、分析

答谢中书书教案(9)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了解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一、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古时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多媒体显示: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二、文体简介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教师提示朗读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u)其奇者。

1、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2、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选一学生读、学生齐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3、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解释下列词语(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3)歇:消散。(4)夕日:夕阳。(5)颓: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7)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9)与:参与,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

全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二、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

三、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五、研读书信

讲解一:文章第一句起了引言的作用,看似平常,却给人一种启示:被世人誉为“山中宰相”的作者,对山川之美定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作者所写的是其隐居地——句曲山。可以想见,这里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谙心中,而凝聚于笔端的定是反复观赏、饱览胜景后的精辟之见。

讲解二:

1、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2、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分析: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3、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分析:这一句是动态描写。所写之动态,时有朝暮之分,地有山林水泉之别,可谓多姿多彩,丰富无比。这里有晨雾将散时的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有夕阳斜照下清流中的游鱼出没,竞相跳跃。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这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4、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色彩)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讲解三:最后,作者以感慨收束,自己置身于此景——高峰、清流、石壁、翠竹、晓雾、夕阳、猿鸟、沉鳞等景物之中,能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吗?难怪作者以“人间仙境”誉之。作者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又举出诗人谢灵运。表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美妙,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小结: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六、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这是作者写给梁中书鸿胪谢征的一封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抒发了对这些秀丽景色的酷爱之情,(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惬意之感。)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

七、佳句运用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八、作业布置

1、抄写背诵默写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谢中书书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2.知人论世,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悟陶弘景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的意境,培养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的意境,培养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难点: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悟陶弘景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入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景象万千,但欣赏者境界、生活阅历、具体的心境的不同,都会触发不同的感受,流露于文字,形成一篇篇脍炙人口名篇,今天我们走进《答谢中书书》,让我们去领略作者所描绘之美景,去品味游者的心境。 (二)、作者简介 朗读课文 1.走近作者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朗读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 理清文路 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4.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答谢中书书》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四)、研读课文 探究欣赏 1.读《答谢中书书》,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2.文章《答谢中书书》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五、课堂练笔以及作业 1、选择其中的一种景物,用现代文进行扩充练笔。 2、作业:预习《记承天寺夜游》,比较其与本篇短文在写景方面的异同。


答谢中书书教案(11)

《答谢中书书》 1.背课文,翻译 2.介绍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道教思想 家和医药家。有《陶隐居集》。 3.分层,说段意:(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起句,以感慨发端。(2)高峰入 云……沉鳞竟跃:具体续写山川之美。(3)实是……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 叹句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 4.郦道元的《三峡》与本文都写的山川景物,试说明他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的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 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青林, 描摩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的清丽自然,自有一股 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5.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时间交代:由朝而夕;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 静而动。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屑之情。 7.“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只因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 意,溢于言表。 8.将视觉,听觉结合,由静而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讲课感受   初二上学期我报名在班里参讲了一节语文课,我为了这节课,做了长时间充 分的准备。   终于轮到我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讲台上,看着同学们那熟悉的面孔, 不禁有些紧张了。   在这一次的讲课中,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讲课时说话的声音有点小;条理 不清晰,不会领导同学们去思考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太紧张的问题。   但我也有一些优点,那就是问题很全面,很多。   我个人认为,我说话的声音并不小,可能是低着头说话的缘故吧,如果下个 学期我还参讲的话,我一定会抬起头面对全班同学,展现出我的风采。我也会更加 努力的去备课,找出一些更加有价值的问题来。   王 锛鑫


答谢中书书教案(12)

今天教学《答谢中书书》一文。在学生毫无预习的情况下,课文进行地很顺利,学生思维敏捷,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看着同学们灿烂的、满足的笑容,那一刻,身为语文教师我很自豪。

现在想想,本节课的成功得益于课堂组织环节紧凑,教学重点很清晰;给学生的任务很具体很明确,遵循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之前学法指导先行的原则,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模糊的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学生初读课文时,让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整理出字、词,明确自身学习的重点,听课方向清晰;在赏析山川美景时,先询问学生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感觉等)、观察的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看、细看等)、景物的状态(动、静;早、晚)。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此外,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运用联想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晓”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定会说:太阳。那太阳的形状、颜色、阳光洒在大地上什么样?联系“青林翠竹”、“猿鸟乱鸣”,那写哪里的早晨呢?怎么样呢?在此启发下,学生肯定能或多或少在头脑中浮现一些画面,感受到自然美景的清新宜人。借此时机,让他们试着将所感受到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练习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今天,平时不太发言的几个同学都能说一段话来,真让我喜出望外!我清晰地看到学生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那里蕴藏着满足与自豪,那时那刻,作为他们的老师,我很幸福!


答谢中书书教案(13)

答谢中书书教案

《答谢中书书》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了解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一)、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多媒体显示: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二)、文体简介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u)其奇者。

(1)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2)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选一学生读、学生齐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3、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解释下列词语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3)歇:消散。 (4)夕日:夕阳。(5)颓: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7)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9)与:参与,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

全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二)、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

(三)、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五、研读书信

讲解(一)、:文章第一句起了引言的作用,看似平常,却给人一种启示:被世人誉为“山中宰相”的作者,对山川之美定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作者所写的是其隐居地——句曲山。可以想见,这里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谙心中,而凝聚于笔端的定是反复观赏、饱览胜景后的精辟之见。

讲解(二):1、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2、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分析: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3、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分析:这一句是动态描写。所写之动态,时有朝暮之分,地有山林水泉之别,可谓多姿多彩,丰富无比。这里有晨雾将散时的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有夕阳斜照下清流中的游鱼出没,竞相跳跃。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这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4、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色彩)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讲解(三)、最后,作者以感慨收束,自己置身于此景——高峰、清流、石壁、翠竹、晓雾、夕阳、猿鸟、沉鳞等景物之中,能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吗?难怪作者以“人间仙境”誉之。作者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又举出诗人谢灵运。表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美妙,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小结: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六、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这是作者写给梁中书鸿胪谢征的一封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抒发了对这些秀丽景色的酷爱之情,(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惬意之感。)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

七、佳句运用

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八、作业布置

1、抄写背诵默写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文字。

板书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

总------共谈山水特色:美

分------具体描绘手法、角度

山水相映之美 (静态、形体)(仰视俯视)

动静相衬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静态、色彩) (平视)

晨昏变化之美 (动态、声响)(听觉视觉)

总------感慨收束,其与谢公(谢灵运)比肩之意

抒发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 ,古今知音共赏惬意之情


答谢中书书教案(14)

答谢中书书优质教案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教师们可以怎么写教案呢?先来看看这篇优质教案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答谢中书书教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想象、体会中理解文章,感受山川之美、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

2.读读背背,积累文言词汇和篇章

3.培养优美自然地表达的意识,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景色美、意境美。设想通过读、说来落实。

教学难点

本文布局的巧妙。设想通过学生再造想象来突破。

一、 导入

(一)汉字中有许多象形文字,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两个古代象形字,请学生看一看是什么字。

瞧!这两个字多美,就像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山――山峰、山谷、峭壁;川――河流蜿蜒,奔流不息。“川”的一个字义就是――河流,比如成语川流不息;“川“还有另一个字义――平原,比如成语一马平川,这个字义我们今天暂且不说。

(二)古往今来,有不少诗歌都吟咏了山川之美,我们学过的也有不少。同学们能否在记忆中搜寻一下,背出一句两句呢?

(三)这样的诗歌真是不胜枚举。看来,山水之美,是古往今来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内容)啊!这就叫“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板书: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请同学把书翻到136页《答谢中书书》,我们一起把注释1朗读一遍。于是,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回给谢中书的一封信”,第二个“书”是书信的意思。

今天,我们就与古人一起,神游山水之间,共谈山川之美。

二、 学习、欣赏

(一) 初读

1. 听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注音。

板书:颓tuí 与yù ,并点一点这是“与”意“参与”时的读音。

2.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读准确,读顺畅。两遍。

(二) 理解“高峰入云――沉鳞竞跃”大意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之美,是古往今来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究竟如何之美?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高峰入云――沉鳞竞跃”。全体朗读这一部分。

2. 借助注释理解大意。可以同桌合作。有疑问先做记号,待会儿提问。

3. 质疑、释疑。

板书:交――交杂 歇――消散 竞――争

(三) 欣赏“高峰入云――沉鳞竞跃”所描述的山川之美。

1. 朗读这一部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脑海中出现画面。朗读两遍。

2. 有这样一种说法:诗也好,文也好,作者写完,还只是完成了一半,只有加上了读者的创造性阅读,读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穿越时空碰撞出了火花,这篇作品才算真正完成。

那么,就让我们与陶弘景一起完成这篇吟诵美丽山川的文章吧。

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这一部分,朗读默读都可。边读边想象,眼前浮现文中所描绘的美景。然后,选择你觉得最美或最有感受的一句、两句,用“诗一般的语言”,简洁、流畅、优美地描绘一下你眼前浮现的.画面、或耳畔听到的声音或心中涌起的感受。(眼前之景、耳畔之声、心中之情)可以先打一打草稿。

3. 学生交流发言。

板书景物:高峰 石壁 晓雾 夕日

清流 林 竹 猿鸟 沉鳞

注意抓住学生“诗句”中的闪光点点评(比喻、用词、想象、联想等)。可请学生重复最美的“诗句”。用词恰当的问题要注意点拨。

重点:猿鸟乱鸣 ―― “乱”并非形容混乱一片,毫无秩序。而是一种充满生机的热闹。猿啼鸟鸣,此起彼伏,打破了清晨的静谧。 沉鳞竞跃 ――“竞”,争着,竞跃,同样极具动感,充满生机。

4. 总结:看来,古人笔下的山川之美也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时光流转不停,可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却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啊!全体朗读“高峰入云――沉鳞竞跃”,读出美感。

(四)简单学习最后两句。

朗读,借助注释,师生一起串讲大意:

山川之美使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这实在是人间仙境!陶醉在这山水之间,他不由得想起当年的山水诗人谢灵运,自从谢康乐以来,不再有能融入到这奇妙美景的人了,而我,无疑就是第二个谢灵运了!快乐自得,陶醉满足的心情溢满了字里行间。

朗读全文,读出山川之美,读出陶醉、快乐的情感,兴之所至,甚至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朗读。

三、 当堂背诵

(一) 学生熟读成诵

(二) 师生共背(老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

(三) 个别背诵展示、全体背诵

四、 布置作业

(一) 抄一抄、背一背、默一默

(二) 用现代诗一般的语言改写“高峰入云――沉鳞竞跃”这一部分(不要求拘泥于原文)。

(三) 有兴趣的同学查阅陶弘景、谢灵运的资料。


答谢中书书教案(15)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_高一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答谢中书书》导学案_高一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找资料,了解作者。

2、把“书”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写下来

3、初读文章,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学习、研讨

1.借助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未复有勇与其奇者( )

2.对照课下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重点翻译下列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3.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层 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 到 ,描写描绘大自然中景之美。第三层 ,感慨自然之美景。

三、深入探究

1.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示例:我从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一句中的“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八糟,这个字是换成“齐”“共”等等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本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说是美妙至极,请你试举一例阐述一下“妙”在何处?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以作者的感叹总括前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迁移

1.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什么?

2.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什么?

3.能概括全文主题的句子是什么?

4.文中用简洁的语句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什么?

5. 这篇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答谢中书书教案(16)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

2、分析、理解、赏析文章的意境,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赏析文章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展评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写景状物的文言文,今天我们再次跟随陶弘景的脚步,去领略一番祖国的山川之美。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题,应该如何断句?(屏显:答谢中书书,不加标点)

生自由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补充解题:答,答复;谢中书,姓氏加官职是一种敬称;书,书信,一种文体。这是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回信。那么这封信里写了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文。

二、美文初读

生齐读课文。(提示重点字音:颓,与)

本文出现了较多古今异义词,请找出来。

(生交流后自由回答,师补充:歇,颓,鳞,四时,与)

同学们对文中字词已经了解了,再读课文希望读出点味道来,在节奏和韵律上下点功夫。

生再读课文。

三、美景再现

同学们都读得很流畅了,为我们理解文章打下了好基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都为人津津乐道。陶弘景笔下的山川到底有多美,请同学们用美景再现的方式,将它翻译出来。

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讨论,五分钟后,我们进行眼明手快小游戏,屏幕上随机出现一句原文,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看谁翻译得又快又准确!

(生讨论,五分钟后抢答翻译)

同学们都很了不起,把几百年前的山川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还原了,下面我们再读课文,试着把作者观赏这美景的心情也还原出来。

(生再读课文。)

四、美感寻味

最后一句,陶弘景表达了极致的赞叹之情,他为何发出这样的感叹?请大家填空回答“山川之美,美在_________”,在横线上填上文中的`景物。提示:可从景物、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方面赏析。

(屏显:山川之美,美在_________;小组讨论)

山水相映,五彩斑斓,生意盎然,实是欲界之仙都啊!难怪陶弘景对此带有满满的赞叹,现在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我们找寻到的山川之美。

(配图诵读课文)

五、美情体悟

实是欲界之仙都,可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作者在暗暗自得,不是谁都能领略到这仙境般的山水之景哦!为何唯独陶弘景能有这样的领悟呢?我们来了解一下陶弘景其人:

(屏显作者背景,请一同学朗读)

陶弘景生于世家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岁时就入南朝为官,在朝廷任职20年。37岁这年,陶弘景辞官隐退,隐居山林。梁朝建立后,梁武帝很感激陶弘景给予的有力支持,亲笔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书“山中何所有,卿何恋而不返?”,盼望陶弘景出山辅政,重回朝廷。然而,徜徉于大自然怀抱之中,并为道家仙风所陶醉的陶弘景,接到诏书后,深思很久,下定了不出山的决心。提笔写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如何理解“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明确:山川之美,只可以自己欣赏,却不能献给君王。

师:梁武帝其实很委婉,君王并不想和他一同品味山水,只是想让他出山辅佐自己,陶弘景答应他的请求了吗?

生:没有,他委婉地用寄情山水来回答君王,不想回到朝廷做官。

师:可以看出陶弘景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回答:厌倦官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寄情山水……

这是钟情于山水的陶弘景,这是热爱山林自由生活的陶弘景,才能做到眼中有山水,心中有美景,自在生活,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呢?现在我们试着通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神仙般的自然生活吧!

(配图,音乐,生背诵课文。)

六、小结

千百年来人们对山水之美津津乐道,我们通过对文字的回味也能感受到自然之美的享受,以后同学们游历名山大川时也要学着用美的文字再现美的景致。


答谢中书书教案(17)

答谢中书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答谢中书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更是人生一大乐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将一起阅读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谢中书作为能够谈论山水的朋友,传达自己与自然万物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

二、知识检测:

1 、文学常识积累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朝代)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号,丹阳秣陵人。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 、解释加点的词语

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三、合作学习

(一)题文探奇,整体感知

阅读题目与文章内容,你有什么发现?不妨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此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文章以感慨发端,接着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表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最后又以感慨收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二)朗读背诵,品味感悟

1 、听读。听准读音,听清朗读的节奏、语气、语速等。

2 、跟读。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小声跟读。

以上通过伴乐朗读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 、集体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 、学生自读。结合文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方式:同位对译,小组交流,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5 、理清思路,用3~5分钟背诵课文。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结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学生自己背诵,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背诵竞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

(三)赏析写景,体验感情

1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

提示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描绘的景物;写景视角;境界特点;点睛之词;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2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总结写法,实践体验。

“写景物,抓灵魂;多视角,传实情。”

同学们根据这些写景特点,自己动手写一段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

四、达标反馈

1 、解释加点的词

俱备( )沉鳞( )竞跃( )复( )

2 、下列句中“之”字不解释为“的”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 、实是欲界之仙都

C 、照以海滨之月。 D 、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3 、文中描写动景的句子是:

4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五、学习小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概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朝夕,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具备,真是尺幅容千里,片言役百意。学习它就是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

六、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感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绘景

感慨期与谢公比肩自豪

相关推荐

家里失火自救方法

安全知识
1、沉着冷静: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千成不要慌乱。凡火灾幸存者大多方寸,不大呼大叫,而是根据火势、房型冷静而又迅速地选择最佳自救方案,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2、防烟堵火:这是非常关键的,当火势
展开详情

写考试的作文500字

考试作文
考试对于每个人来说,上学、工作,不管到哪考试,都是人生中要经历的一条道路,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在考试前会畏惧和紧张,往往在考试中沉着和专注,当考试结束后就会期待和感想……等等。记得我在上学的时候
展开详情

初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与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数学
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
展开详情

关于大学英语作文300字

英语
如果我们分析海水的盐度,会发现地区间只有轻微的变化,然而有些小的变化是重要的。导致海洋的盐度变化的基本过程有三个。其中之一是通过蒸发的方式即把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来减少海洋中的水分。这样由于盐留了下来,
展开详情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注重文章深度和打比方作用

阅读答案
要凸现文章内在深度与厚度,形式方法当然有很多,有时也并不在于文章内容的繁简,就算是一首小小的短诗也能表现出无穷的意蕴来。唐代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便是这方面的典范。“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
展开详情

乞巧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教学反思
乞巧教学反思(1)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祖国灿烂的文化,而中国古诗正是这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俗话说“浓缩就是精华”,古诗不正是如此吗?古诗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浓缩着丰富的情感,积淀
展开详情

平行线教案(汇编15篇)

教案
平行线教案(1)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课时安排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垂
展开详情

幼儿园教师转正自我鉴定模板

实习专题
转眼间,从20xx年7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一年,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我获益良多。下面我从思想、工作、学习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第一年从教。思想方面。身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参加工作的这一年来,本人坚
展开详情

高中物理能量量子化教案设计

高三物理
能量量子化课题能量量子化第1课时计划上课日期: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了解黑体与黑体辐射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了解能量子的概念教学重难点能量子的概念、
展开详情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心得
x年7月8日,我随“梦之桥”社会实践队来到了茂名市电白县白石小学进行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路上坎坎坷坷,终于顺利抵达目的地。初到白石小学,感觉那里的一切都那么陌生,但在白石小学村委书记、校长等领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故乡是北京教案(集合4篇) 高中化学分子的性质教案设计 窗外的世界550字七年级作文 关于梦想的六年级英语作文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心得500字 单位对联大全(推荐6篇) 汤姆·芬尼 有理数的减法练习题(热门5篇) 陪伴句子(精编15篇) 高二作文以反省为题优秀范文 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方案 高一数学初高中衔接学法指导,高一数学预习方法 国企员工军训心得体会 初二地理知识点湘教版 寒假实践心得 中考作文 建队日诗歌朗诵(必备3篇) 学生军训心得总结 中考作文 《对门送来绿豆糕》阅读答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优选3篇) 关于安全知识的作文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必备知识点 我喜欢的知名人士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爱之链教案(汇集20篇) 高一提高化学成绩的学习方法 真正的朋友500字小学作文 以我的奶奶为题的六年级作文 大学生工程测量实习日记 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 高三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用目光倾听教学反思(精编8篇)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500字范文 幽默的故事(必备17篇)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及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生二年级日记流星雨 2022年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亲情阅读答案(优选7篇) 高考物理备考攻略及复习方法 描写春天的英语作文(精品10篇) 新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高二历史高效的学习方法 论语阅读笔记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勤奋好学的事迹材料 大班教育笔记 社区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方案 大自然的启示读后感500字范文 家庭教育报告心得体会 山羊和狼阅读答案(精选6篇) 后滚翻教案(优质8篇) 白鹅教学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心得体会 坚持的故事作文 恐龙的宝藏读后感作文 国庆节注意事项 最后一课读后感优秀范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作文范文《春天来了》 春天的句子短句(通用4篇) 报纸真好玩教案(集合8篇) 个人支教实践心得 好玩的球体育教案(甄选11篇) 花钟说课稿(汇总17篇) 大学军训心得总结范例 方与圆读后感范文500字 高考冲刺人物作文常用素材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汇集4篇) 美文赏析(集合16篇) 力教学反思(合集16篇) 玉阶怨赏析(汇编6篇) 英语考试反思小结(热门4篇) 高中英语选修七知识点总结 夏天话题作文_小学夏天的作文 英语高一学习方法 天津一年级英语作文大全 12月四级第1套真题答案 皇帝的新装故事续写600字范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匆匆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小学语文1-6年级重难点习题_小学语文复习必备 家庭教育发展观后感 荔湾博物馆 结婚唯美句子(推荐6篇) “the”的妙用 一波三折的考试作文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后感800字范文 全国优秀大学生个人事迹材料 摆渡人读书笔记 水洗棉和纯棉的区别 考试成绩作文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热门16篇) 二年级英语优秀作文 关于期末考试的作文(集合19篇) 英语学习资料 暑期四年级语文复习试卷 自信的高一作文700字整理 我的学习生活普通话考试范文 赛龙舟教案(汇总15篇) 酸甜苦辣考试作文300字 读书笔记作文 爱伴我成长作文优秀范文 关于以考试的作文400字 风落之果阅读答案(汇总3篇) 霸气新生军训口号 生命的意义550字优秀范文 你的微笑为题500字初中作文 考试进行曲作文 关于保护环境英语作文(精品6篇)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帮孩子智力提升的七大科学方法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加拿大留学条件及流程 正能量励志名言 实用的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小学英语口语学习方法介绍 教师节短信祝福语 关于公平的名言(热门10篇) 高二诚信的议论文800字范文 我的小脚教案(集合17篇) 赞美我的妈妈_感恩母爱的作文范文 高一议论文理解父母 六年级难忘的友情作文 雪花飘飘教案(精品15篇) 我的祖国550字六年级作文 感恩父母高一作文800字 迟到教学反思(甄选7篇) 交通安全知识顺口溜 春字的成语(推荐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 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 语文望洞庭课后训练题 读书笔记作文300字 2022年一年级奥数竞赛题 笔记作文500字 以虚心求教为题的议论文 初三各单元要考的英语作文范文 残疾人事迹材料 草房子读后感800字高一2022 《超级笑笑鼠》读书笔记 感谢相遇高一话题作文800字 我的父亲阅读答案(汇编16篇) 小学四年级我的家乡作文范文 生物七年级上练习册答案 有关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石头记读书笔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优秀笔记 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热门16篇) 牛的传说故事(精品5篇) 六级阅读理解真题(实用6篇) 大学会计专业实习报告 2022年考研专业课准备条件一览 《富兰克林传》读书笔记范文 少先队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800字 社会实践心得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正数和负数检练习题 关于元旦句子(合集19篇) 高考物理复习问题及复习技巧 2022语文老师实习个人总结 生活的名言警句 留学生的英文自我介绍 职工安全知识竞赛方案 七年级论语读后感范文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有关情态动词的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极地特快观后感范文 消防安全知识作文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实用5篇) 儿童节句子(汇编19篇) 悼念玛丽居里教案(热门4篇) 公司十周年征文(优选9篇)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热门4篇) 高二保护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大学生英语实习日记范文 雨后彩虹550字七年级作文 英语初一上册的语法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 2022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龙族读书笔记800字 有关论语的读书笔记500字 电子商务暑假实习报告 2022高三时代的作文范文 安全知识作文400字 疾病预防教案(集锦15篇) 幼儿防欺凌安全教案(集锦4篇) 错过话题作文800字(集合3篇)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大全 关于尊重他人的故事(合集4篇) 大学生军训个人鉴定200字范文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汇集18篇) 感恩祖国500字小学作文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当呼吸化为空气》读书笔记 可贵的沉默读后感800字范文 查理九世读后感范文300字 高一离骚的读后感800字 写作抓住细节教案(通用3篇) 中学生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