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古诗劝学(通用4篇)

古诗劝学(通用4篇)

姚*** 22-11-09 古诗

古诗劝学(1)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假舆马者      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    加:增加。

D.虽有槁暴      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①蛟龙生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 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参考答案:

1、C(加:更。)

2、B(A、从;被。B、 就。C、 表修饰;表承接。D、兼词,于之;语气词。)

3、C(博学:广泛地学习。圣心:圣人的心境。须臾:片刻。寄托:寄居。)

4.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比喻论证)

5、(1)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到的广阔。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古诗劝学(2)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解题

劝,劝勉,鼓励。学,学习。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答: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

2.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学究,穿着灰色长袍,正襟危坐,拖着长腔,讲着一堆枯燥、乏味、单调的大道理时的情形。这篇文章是这样吗?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读音)。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学生回答:五个)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却比蓼蓝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温度低得多)经过提取的过程,靛青不再是蓼蓝的颜色,经过凝结的过程,冰的寒冷也不同于水,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第一句已发展成固定的成语。(学生回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是说明事物可以有所提高。我们还记得孟子用了“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吗?(答: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那么就此看来,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答:因为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说明人经过一定的学习,本性就会发生变化,知识就会丰富,能力就会提高。)

2.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答: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为然也。并翻译: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3.略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样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4.请同学们概括本段所讲的内容。(答: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三)朗读第三段。(老师正音)

1.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讲到了思和学,强调的是什么?(答:学习。)后半部分,用了哪个比喻句?(答: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的作用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2.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使…..快;致,达到。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这些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浅显的,易懂的,好似信手拈来的,但它却是作者细心安排的,是为了说明一定道理的。我们思考:“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种效果的获得,是由于人的本身固有条件发生了变化吗?(答:不是。)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有这种效果呢?(答:是善于借助外物“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的缘故,凭借外界条件,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工条件,都能帮助我们弥补不足。)自然导出本段最后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罢了。

请一位同学概括本段的内容:学习的作用是弥补不足。

(四)导入下一段:学习能够改变、提高自己,能够弥补不足,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段。大家齐读第四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1.先分析前四个比喻句。(学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由土到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量变过程,堆积成高山,那里的气候条件就发生了变化,请大家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答:迎风坡降雨等),是哲学上讲的质变,是一个飞跃。(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相反“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不积累就将一事无成。找一位同学概括这四句话所强调的内容是什么。(生答:学习要善于积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积累的好处,学生说及:我们的读书笔记,成语,名言警句等的积累是一种量变过程,伴着积累,伴着成长,气质就发生了变化,是质变过程。)

2.要想做到长期积累,我们该如何做呢?让我们分析下两组比喻句。第一组比喻: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客观条件的优劣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为了活跃气氛,更易于理解,举龟兔赛跑的故事。)第二组比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生举铁杵磨针的故事,滴水石穿的事实,说明做事要坚持不懈。)

3.做到坚持不懈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做什么呢,请看最后一组比喻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学生译出两个定语后置的句子,说出“上”与“下”的用法以及实词“强”的用法)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学生说出“寄托”的古今异义)通过蚓与蟹对比,说明学习要专心。

四、略析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五、分析语言特色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并不是开始我们所想象的老学究那枯燥、乏味的说教。

六、总结

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它新的内涵,我们推想荀子写此文的初衷,是针对自己提出的“性恶论”中的“恶”采取的一种措施,要加强后天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的修养,去除恶的本性,改变自己不良的天性,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谦谦君子。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应该超越古人,上升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高度: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学习能开阔人的视野,学习能增长人的学识,学习能改善人的生活,学习能提高人的品位,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请学生举例子(张海迪、海伦·凯勒……)

七、作业

1.写一篇一二百字劝学文字。

2.背诵课文。


古诗劝学(3)

1、  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         (作品)中的“青,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12、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答案:

《劝学》(选自《荀子》)

1、  荀子  学不可以已

2、  学不可以已

3、  《劝学》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4、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5、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6、  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7、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9、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10、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2、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古诗劝学(4)

高二语文《劝学》古诗原文和翻译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相关推荐

查理九世读后感范文

四年级语文
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一套《查理九世》,里面迷离的故事让我非常喜欢。这套书里有好多人物,你有见过会说人话、拥有自己的穿衣风格、享受泡澡喝下午茶、学识渊博的小贱狗吗?它便是这本书的主要人物——真正独一无二的
展开详情

高一英语打好基础的学习方法(集锦9篇)

考试资料
高一英语打好基础的学习方法(1)学英语要有自我约束力,要有恒心。“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正好眠。秋来蛀虫冬又冷,背起书包待明年”。如果这样我们的学习永远不会学好。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
展开详情

儿子,我想对你说

教育
夏那碧绿的请柬飞到了我的案头,它热情的邀请,呼唤我走进生机勃勃的原野,我和朋友欣然应邀。来到乡下,看到“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夏天真的很美,它承载着春的希望,蕴含着秋的成熟,展现了它风情万
展开详情

沉默的成语(必备4篇)

成语
沉默的成语(1)守口如瓶[shǒukǒurúpíng]形容说话非常谨慎,严守秘密。噤若寒蝉[jìnruòhánchán]像晚秋时的蝉那样一声不响。形容受到压制不敢作声。默默无言[mòmòwúyán]不
展开详情

渴望春天教案(精选13篇)

教案
渴望春天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歌曲《渴望春天》学习,并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通过对散文《春》的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2、情感价值观目标:
展开详情

相遇的应用题及答案

试题
1、两艘客船同时从甲乙两个港口相对开出。甲客船每小时行38千米,乙客船每小时行40千米,两客船经过12小时相遇,甲乙两港口相距多少千米?(1)甲客船1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甲、乙两客船每小时行驶多
展开详情

五年级小学生英语作文范文

五年级英语
MissTangismyShe’sverySheistallandShehastwobigeyesandasmallHerhairisShelikescatsveryshelikessingingan
展开详情

道德实践周心得400字

实践心得
每个的选择人在生活中都要面队道德实践,在道德实践的面前,一定要踊跃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一次,我看中了商店里的书,回到家里,我叫爸爸给我买那套书,爸爸说:“只要你考试考95分以上,我就给你买。”听了这句
展开详情

高二生物实验设计的方法

高二生物
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
展开详情

猎人笔记读书心得500字

高一语文
屠格涅夫善于描写少女形象,在《猎人笔记》中他写了一系列的农家少女,赞美了他们纯洁善良的天性,表现了他们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契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中的吉普赛女郎玛莎,怀着对美好生活的信念,毅然决定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高三满分作文道德范文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22类分类记忆 高考政治复习方法完全解析 表达感情的诗句(甄选3篇) 部门负责人评语(精选8篇) 色彩700字小学作文 期末考试作文100字 高一数学必修1目录 历史人物故事 班主任工作实践心得 生物八年级上册练习题 阅读题答题模板(优选10篇) 难忘的背影550字七年级作文 林汉达历史故事读后感(热门8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苏教版提纲 古风句子情话(必备3篇) 考试的作文 九字对联大全带横批(优选4篇) 《狼王梦》读书笔记范文 我的业余生活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生命的魅力600字五年级作文 高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 “全神贯注”话题作文 考研英语的自我介绍范文 学习的座右铭 五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 中考备考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实用的中考满分作文 高考百日誓师宣誓词 《倒拔垂杨柳》阅读题及答案 晋升评语(推荐16篇) 你是我的一本书中考高分作文600字 小学二年级日记200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 一年级英语复习计划总结范文 认识钟表课件(集锦19篇) 成功的议论文(集锦17篇) 经典励志书籍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集合15篇) 初一英语基础知识点 初一军训作文600字左右 学期末教学反思(优选19篇) 加拿大留学费用 高一语文赤壁赋课文译文赏析 数学考试作文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小升初专家指导:做好八大环节管理,考试方法,先易后难 小学生暑假实践心得 生活适应教案(汇总6篇)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知识点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归纳 社会实践心得 2022年匆匆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五年级读书笔记100字 歌曲新年好教案(集锦15篇) 2022高考优秀作文素材摘抄_2022高考作文素材 小学四年级作文:掰手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班主任校园军训总结 六年级英语相关知识点 手指歌教案(汇总5篇) 《致2022年高考考生的一封信》_考生在高考当天发热咳嗽怎么办 初中语文的学习技巧与八年级语文复习攻略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开学第一课班会主持稿(汇编5篇) 代价话题作文 高考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最后11天逆袭绝招! 2022新学期军训口号16字 六年级读繁星春水有感范文 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600字(优选5篇) 英语听力试题(集合18篇) 会计认识实习日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合集6篇) 古诗词三首(集合16篇) 第一次考试作文 无题的阅读及答案(精品7篇) 相信的故事(集锦4篇) 二年级寒假作业答案语文2022 小学四年级作文:期中考试 个人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人生没有多余的疼阅读题答案 初一政治考试题 带有手的成语(优选3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教学心得论文(精编10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知识点 高二数学复习方法技巧策略通用模板 500字军训感想作文 导游实习个人总结 二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讲卫生的名言(汇集3篇) 有关大学英语作文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分类记忆 中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五年级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2022年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家庭教育工作计划 神农尝百草读后感范文500字 我的教育故事 大学英语学习计划 英语初一上册的语法总结 小数点搬家教学反思(汇集13篇) 幼儿安全教案(热门19篇) 难忘的毕业600字精彩作文 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实用4篇)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300字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初一英语重点必背词组与单词 史玉柱经典语录 写故事的作文400字(必备3篇) 那只松鼠教学反思(优质8篇) 励志人生格言大全 教师诗句(精品20篇) 励志成才大学生事迹材料 关于疫情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导数教学反思(汇集11篇) 韩愈马说教学设计(合集3篇)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的6类写作技巧 中华少年读后感 相处有道600字小学作文 猫课件郑振铎(汇集5篇)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汇集11篇) 水的净化教案(汇集6篇) 《手斧男孩》读书笔记 读资治通鉴有感范文800字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大四实习报告范文 高二化学的复习指导方法 大学生优秀英语演讲稿范文 体育考试作文 护士长先进事迹材料 消防安全课件(精选8篇) 暑假社会实践打工心得体会 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精选160条) 高中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孔子的名言名句精选 应对高考考试突发状况的策略 达芬奇的故事字(汇集5篇) 经典绕口令练习(实用15篇) 安徒生童话读书笔记500字 学校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简报 诗歌原创(实用16篇) 描写葡萄沟的文章 走过那一个拐角550字六年级作文 成都一年级英语作文大全 去年的树读后感500字范文 高一怎样学好数学方法指导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范文 大学英语作文 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民主集中制 2022八年级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防踩踏教案(实用10篇) 三年级寒假作业答案语文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优秀范文 世界各国公务员考试的异同 2022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布头奇遇记读书笔记 爱国的名言警句 五年级学生的读书笔记 水利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阅读笔记 学会倾听心理健康教案(热门3篇) 数据结构试题(集锦4篇) 写小学毕业考试作文500字 2022高考文综历史易错知识点 高考必备:短文帮你搞定高考3500个单词,学英语要偏重语法!很重要! 经典民间故事(推荐16篇) 快乐的舞蹈美术教案(热门7篇) 我的家庭教育作文 奥尔夫音乐游戏教案(汇编7篇) 朋友圈唯美句子(合集17篇) 教学设计与方法(集锦7篇) 抒情作文范文800字 高中新生军训感言1000字范文 高三历史必备知识点大全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模板 专心的成语(实用10篇) 呼吸科护士实习收获 教师节的礼物 家庭教育作文 实习生活的个人感受 学习计划范文600字(推荐20篇) 大学英语作文600字 台阶教案设计(甄选8篇) 对实习员工工作鉴定评语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及公式(合集10篇) 大学生实习评语大全 狼图腾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 以坚持梦想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火灾安全科普知识 高考语文备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