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推荐5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推荐5篇)

萦*** 23-03-24 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

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学中将设计一下四个环节:

(一)动画激趣,优化导入

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龟兔赛跑》儿歌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在结合故事情景设置疑问:兔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物体为什么会感觉很重,导致再次输掉比赛引出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激发到制高点,再通过平时逛超市购买物品的经历引出国际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准确认知

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建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要让他们感受并能准确的体会克和千克,需要建立在大量鲜明深刻的感知上。因此,我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先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然后认识千克的质量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

1、在建立“克”的质量观念这一层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①猜一猜1粒花生的重量。

②. 掂一掂1粒花生的`重量,初步 感知1克。

③称一称。利用天平1粒花生的重量 .

④利用1粒花生的重量是1克,逐步感知5克,10克,100克 .

⑤设问1000粒花生是多少克?如果想买1000克花生怎么办最快?

2、在这一层次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2个活动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①拎一拎。让学生分别用手拎两袋500克的盐、1000克洗衣粉的质量。同时提示到,当物体的质量达到1000克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1千克。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肌肉用力的意识帮助形成较牢固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从克过渡到千克的认知过程,进而归纳得出1千克=1000克( 并进行板书)

②找一找。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生活中大约1千克质量的物体。

以上把1克---50克---500克---1千克几个质量,通过猜,称,掂,估,拎,找的过程将新课教学层层深入,课堂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多给学生亲身经历质量的过程,进而全面系统的经历认知,体验,掌握。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突破了学生对质量的准确感知这一难点,更为给学生呈现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知过程。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一堂有效课堂中好的练习题的设计,应该是既能巩固新知,又能突破重难点,更能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一套三星级的练习,一星级为基础练习,二星级是提高练习,三星级是实践拓展,这一套练习,不但使得“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得到落实,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与快乐。

(四)回忆交流,总结评价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四、说教学反思

1、通过亲切的谈话让学生重温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即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特别是“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通过“对比着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时,让学生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

3、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5页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材一开始先让学生掂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块,通过肌肉来感觉轻重的含义。再让学生看用牛皮筋系着的字典、文具盒、泡沫塑料,由于重量的不同,牛皮筋伸长的情况也就不同,这样就能使抽象的`“重量”变得直观形象。接着教材介绍了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一些秤,使学生加深用秤可以称出物体有多重的印象。

教材还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用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认识1千克,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重的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轻重的含义;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观念。

2、能力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体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感知重与轻,认识物体轻重的含义。

1、出示大小一样的木块与铁块,放在手心里掂一掂:你发现了什么?

2、演示:把一块泡沫塑料、一个文具盒、一本字典,用橡皮筋挂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从上面可以看出,每一个物体都有轻重。有时候物体一样大,但却有轻有重,有时候物体虽然大,但却比较轻。为了表示出物体有多重,我们先要认识重量单位,这节课先学习“千克”。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简写成“Kg”。

(一)实验操作,感知1千克。

1、介绍常用的一些秤。

2、指导操作,认识1千克。

(1)秤一秤:台上的这袋大米是不是重1千克?

(2)掂一掂:把这袋大米托在手里,掂一掂它有多重,边掂边告诉自己:“这是1千克重”。

(3)估一估:1千克黄豆有多少,从盆里把黄豆装到塑料袋里,估计有1千克了就停下来。

称一称,与1千克相比怎样?轻了怎么办?重了怎么办?调整称出1千克黄豆。

(4)猜一猜:台上这样大小的桔子(苹果或熟鸡蛋)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小组合作称一称,看结果怎样?

数一数后交流:分别有几个?都是称出1千克的桔子,为什么个数会不同?

师:8个这样的桔子、18个这样的鸡蛋都大约重1千克,1千克又叫1公斤。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千克呢?课后请小朋友到商店去了解一下,记录下来,明天交流。

3、指导学生分组操作,了解几千克、几十千克物体的重量。

师:我们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知道了1千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了。如果把其中两样合起来有多重?把其中三样合起来呢?

(1)轮流用手掂一掂2千克、3千克的物体有多重。边掂边告诉自己:“这是2千克,这是3千克”。

(2)以组为单位称出每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有多重。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四、运用知识,完成练习。

1、书本第5页的第3、4题。

2、同桌先互相讨论,再填空。(略)

3、趣味题:狗大叔开了一家米店,店里没有秤,只有一个大桶和一个小桶,大桶装满米,米重5千克,小桶装满米,米重3千克。小猪要买1千克的大米,能不能买到?为什么?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3)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参考!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学中将设计一下四个环节: (一)动画激趣,优化导入

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龟兔赛跑》儿歌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在结合故事情景设置疑问:兔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物体为什么会感觉很重,导致再次输掉比赛引出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激发到制高点,再通过平时逛超市购买物品的经历引出国际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准确认知

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建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要让他们感受并能准确的体会克和千克,需要建立在大量鲜明深刻的感知上。因此,我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先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然后认识千克的质量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

1、在建立“克”的质量观念这一层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①猜一猜1粒花生的重量。

②. 掂一掂1粒花生的重量,初步 感知1克。 ③称一称。利用天平1粒花生的重量 。

④利用1粒花生的重量是1克,逐步感知5克,10克,100克 , ⑤设问1000粒花生是多少克?如果想买1000克花生怎么办最快?

2、在这一层次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2个活动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①拎一拎。让学生分别用手拎两袋500克的盐、1000克洗衣粉的质量。同时提示到,当物体的质量达到1000克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1千克。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肌肉用力的意识帮助形成较牢固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从克过渡到千克的认知过程,进而归纳得出1千克=1000克( 并进行板书) ②找一找。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生活中大约1千克质量的物体。

以上把1克---50克---500克---1千克几个质量,通过猜,称,掂,估,拎,找的过程将新课教学层层深入,课堂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多给学生亲身经历质量的过程,进而全面系统的经历认知,体验,掌握。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突破了学生对质量的准确感知这一难点,更为给学生呈现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知过程。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一堂有效课堂中好的练习题的设计,应该是既能巩固新知,又能突破重难点,更能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一套三星级的练习,一星级为基础练习,二星级是提高练习,三星级是实践拓展,这一套练习,不但使得“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得到落实,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与快乐。

(五)回忆交流,总结评价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四、说教学反思

1.通过亲切的谈话让学生重温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即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特别是“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通过“对比着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时,让学生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

3.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4)

精选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 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5)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 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相关推荐

怎么做高考语文主观题

高三语文
怎样读懂一首诗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
展开详情

我的学习方法作文

学习方法
有许多人都这样体会,就是对某个事情以前一直懵懵懂懂的,忽然有一天,豁然开朗。有时候,是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玉成的,好似“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便是睡梦中突然感悟而得
展开详情

高考生物五大复习方法

高三生物
有很多章节存在大量的概念或某些结构,将这些概念或结构分类整理尤为重要,否则会显得比较混乱。如复习到细胞器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将这些细胞器进行分类:有无膜结构(单层膜和双层膜)、有无核酸或遗传物质、
展开详情

有关母亲的诗句(优选5篇)

诗句
有关母亲的诗句(1)第一首《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第二首《别老母》【清】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
展开详情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500字范文

四年级语文
我可以说是语文老师的掌上明珠,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因为曾写出了几篇很不错的作文。每次作文讲评课,老师总要表扬我几句,经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给同学们听。每当此时,我的心里呀,真是灌满了蜜。那小尾巴,
展开详情

以义卖为话题的小学四年级作文

四年级语文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了义卖活动。义卖活动是高年级同学来卖东西,低年级同学来买东西,最后,把收到的钱送到雅安灾区的小朋友那里。所有的班级集中到操场上,活动就开始了。我拿着零花钱转了几个小卖部,终于找到一本
展开详情

乡下人家教学案例(汇总4篇)

教学案例
乡下人家教学案例(1)语文课《乡下人家》教学案例及反思案例记录: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师:课文中陈醉云先生用朴实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每一个场景。现在,有人把每个场景都画了一幅画,想欣赏一下吗?
展开详情

高考生物必备的知识

高三生物
1、模型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⑴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
展开详情

马云经典语录大全

名人名言
1、看见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个兔子,一会儿抓那个兔子,最终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展开详情

何琳

全科知识
目录人物简介主要课程主要研究成果课题收缩展开人物简介副教授硕士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社会文化方向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方向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外语教材研究主要课程精读(本科3年级)会话(本科1年级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企业诚信的名言(集合4篇) 青春奋斗梦想励志句子(实用5篇) 体育理论教案(必备20篇) 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实用3篇) 考试的启示 父亲节的优秀作文600字八年级作文 清华学霸5个学习方法(通用5篇) 高考英语单词记忆的窍门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集锦7篇) 2020年寒假实践活动心得 朗诵诗歌大全(汇总18篇) 先进班组的事迹材料 小学生校园安全知识顺口溜 夷陵广场作文 六年级关于英语语法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笔记 我的教学故事(甄选18篇) 小学四年级作文:掰手腕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范文 优秀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心得 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汇总6篇) 市场营销实习的心得 忆读书冰心阅读答案(优质7篇) 正能量的诗歌(汇编20篇) 加速度教案(通用18篇) 简爱读书笔记【推荐】 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单词 2022高考作文常用古诗名句 欲速则不达800字中考作文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 大一军校暑假部队实习 大学生军训感言范例 四年级谚语j60句 读书笔记经典的 三只白鹤教案(推荐19篇) 高中军训随想2022 高考物理电学板块知识点总结 科幻作文400字四年级_科幻作文 寻人启事阅读题答案参考 高二语文复习知识点 高二政治知识点集合 初一读书笔记 实用的英语考研学习计划 描写雪的古诗(实用5篇) 高中学生军训感悟 800字军训感悟范文 会计事务所实习生总结 7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活动小结 2022大学生军训响亮口号 孝敬父母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2022坚持高中作文800字范文 愉快的教师节 英语语法原则就远原则 读书名人名言 高二重点的政治学习方法分享 初一军训后的感受600字 名著红楼梦读书笔记500字 成人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大学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查理九世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论语》试题 春天来了教案设计(热门6篇) 家教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心得【精】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甄选16篇) 90式122毫米轮式火箭炮 小学五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2022全国一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阅读答案(优选3篇) 学生的实践心得体会 关于母爱的名言 九年级物理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论语读后感1000字范文 高考数学选填技巧 高三生物笔记_高三生物重要知识点 最全一年级语文知识点大全整理 世界地理奇观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精编7篇) 关于劳动的名人名言 个人教学反思(合集17篇) 关于感谢的句子(热门8篇) 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二年级寒假作业答案语文 高二英语必修七的知识点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300字 霸气押韵军训班级口号 大闹天宫读书笔记 初中新生军训口号 亚热带 十月初一寒衣节的习俗与禁忌 画杨桃教学设计及反思(集合10篇) 社会实践监考心得体会 干净的阅读题答案 师恩的名言(优选10篇) 400字初一军训日记 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 高中二年级化学教学计划范本 考研究生需要什么条件 高二理科数学学习方法指导(通用4篇) 成功的励志座右铭 关于加拿大高中留学的范文 雾都孤儿读书笔记 高考物理必备公式整理大全 小学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初二期中考试作文 军训通讯稿150字左右 抗疫护士个人事迹材料 高明的大自然阅读理解及答案(推荐4篇) 语言思维训练(推荐3篇)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物候诗句(合集3篇) 小学四年级日记包书皮 秋天的树林教案(精品15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600字 小伙伴教案(精选19篇) 七巧板教案(集合17篇)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嘉陵江话题作文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高中语文怎样写好作文 十字以内唯美句子(精品5篇) 2022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黄金土豆饼 大自然作文400字(精选16篇) 考试之后作文范文 机械厂实习个人总结 高考冲刺理科学习方法 欢度六一儿童节500字三年级作文 高中浪费时间话题作文范文 满分作文大全1000字(集合3篇)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高中语文小说知识点 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观后感 家庭教育表演观后感 淘气包马小跳读书笔记 高考答题技巧选择题方法 小学测试题 秋游写作课堂教学案与秋游的小学生范文 你是我的一本书中考高分作文600字 2020年应急救护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大全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550字九年级作文 《中华少年》读后感优秀范文 故事在线听(汇编7篇) 万圣节·思考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散文朱自清(推荐18篇) 2022年狼王梦读书心得 2022施工员实习工作总结 家人的爱教案(汇编9篇)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四年级秋天作文大全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编版1-5课) 专家指导:小升初语文高分技巧与考前心理辅导 不奋斗不青春演讲稿_五四青年节演讲稿 《寻春》韩少华阅读答案 小王子读书笔记 闻一多名言(热门3篇) 庆祝父亲节500字八年级作文 高一红楼梦读书心得范文 难忘的考试 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大全 学生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观后感范文 如何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的二年级作文 中小学生《傲慢与偏见》优秀读书笔记 《雄狮去流浪》读书笔记 谜语短信(合集6篇)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关于实践心得作文 重阳敬老主题班会(精选7篇) 幼儿园防溺水安全知识观后感 三位数的加法教学反思(汇集20篇) 3岁故事(热门19篇)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高三话题作文痕迹800字 中考作文400字 《匆匆》读书笔记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优质15篇) 猜字谜教案(优质6篇) 芳容至孝阅读答案(通用5篇) 点赞青春500字初中作文 暑假实习工作感想 五年级有关期末考试的作文 与诚信同行800字满分作文 我上三年级了作文 司马缸砸缸读后感400字范文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学会变通800字议论文 简约句子(集合5篇) 本科毕业实习评语 高中骆驼祥子读书笔记800字 议论文名言(精品5篇) 家庭教育家长心得体会 高三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高三语文答题方法整理 望岳说课稿(推荐3篇) 历年四级听力真题(热门3篇)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