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选20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选20篇)

文*** 23-04-04 教学设计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学生特点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来最为火热的,也是对三国人物的一个品评——《易中天品三国》。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朗读环节】

1,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

【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

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3,提问: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

(1)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读到这样诗句,让我们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三国演义》中的那首卷帘词。(一起背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2)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师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

古战场到如今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了,根据作者的介绍,如果让你们为之拍一个宣传片,你们会怎样安排镜头呢?

你看这图片,先来大处的景,大江汹涌奔腾,然后镜头往前移,目标慢慢缩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直刺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于是整张图景明了了,你们看江水奔马轰雷,十分惊心动魄。而我们为之配上台词的话,就可以用上“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画的江山透着的是如此非凡的气势,有种“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台布置完毕,序幕拉开,背景就是如画的江山。追光灯亮起来了,照在了哪里啊?(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场了)

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问题来了,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

【苏轼内心】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人生态度】

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啊,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诵读体验】

【归纳总结】

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释、叙情形、议特点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

(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

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位伟大人物就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激情满怀、壮志豪情的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看注释,叙情形: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四、品读重点语句,探究有关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有气势“淘”淘汰、湮没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解读:人类历史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无数风流人物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能被后人们记忆的又有几个呢?)

2、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

明确:气势磅礴

(乱石)穿空险峻雄伟

(惊涛)拍(岸)——巨浪冲击岩石

卷起千堆雪声势浩大

千堆雪比喻巨浪

这几句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赤壁雄伟壮丽的奇景。

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显得气势豪迈。

3、可怀念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美女配英雄,潇洒的风姿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70万大军瞬间就被周瑜给消灭了)

周瑜当时可真是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4、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讨论:三国时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34岁就建立功勋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帅)

④英雄惜英雄

苏轼:“知音如周瑜”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那是罗贯中给他“演义”的,目的为了衬托诸葛亮苏东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6、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五、归纳:

1、总结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六、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音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七、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外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江城子·记梦》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作短评。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步骤方法,提高学生理解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为一体的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拍岸”“裂岸”“强虏”“樯橹”的不同以及结尾的理解。

3、通过朗读,理解豪放词特点及词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苏祠豪放的特点,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和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旷达的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猜猜作者

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一个人。我们今天就上他的课,猜猜他是谁?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个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酒仙,一个小丑(幻灯片投影)

2、学生介绍苏轼、了解苏轼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配乐)

2、明确词牌名、题目及词的类别:怀古诗

明确怀古诗特点:观眼前之景写历史故事抒一己之怀

3、速读上阙。提问:(观眼前之景)最有气势的是哪句?(自由发言)

明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推雪”

提问:哪几个字富有表现力?来说说看。

分析:“穿”写出乱石高耸入云的动态,化静为动。描摹出山势之险要、高峻。“拍”描摹出赤壁水势汹涌澎湃。“卷”表现出惊涛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气势。

三句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声音、颜色等方面写出赤壁雄奇壮美、波澜壮阔的景象。(板书:描壮美之景)

提问:有版本作“惊涛裂岸”,试和原文比较,你认为哪个更好?(自由阐述)

明确:“拍”更好些,“拟人”的使用,使得更形象,动态感强,而且其中还暗含声响。“裂岸”是从“形”上来写,这和第一句的视角重复了。三句分别从形、声、色三个角度写的。所以不能用“裂岸”。

生齐读感受赤壁的壮美,领略苏祠的豪放。

4、提问:作者在描摹了壮美之景后,用了一句过渡句过渡到写什么上?

明确: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过渡到历史人物上。

5、提问:作者站在赤壁古战场上想到了谁?他有何特点?(依文找特点)

明确:英俊潇洒文武双全年轻有为镇定自若……

“小乔初嫁了”衬托出周瑜年轻有为,春风得意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表现周瑜的儒雅、风度翩翩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刻画了周瑜从容自若,指挥若定的形象。

6、提问:“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有版本作“樯橹灰飞烟灭”,你认为哪个更好?

明确:“强虏”是突出敌方强大,衬托周瑜的英雄形象。“樯橹”是借代,代指曹操的八十万水军,更能体现水军的特点。

7、提问:三国时期,有很多的风流人物,为什么苏轼想到的却是周瑜?(出示图表,学生分组讨论)

人物周瑜苏轼

年龄3447

生活幸福美满贫困潦倒(妻子早亡)

外表英俊潇洒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大都督黄州团练副使

成就功成名就一事无成

明确:感叹自己虽身怀报国之志却得不到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借周瑜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所以才有了“多情应笑我”的感叹。(板书:叹风流之人)

8、提问:对词人情感的理解,有人认为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旷达;也有人认为此时的苏轼比较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怎么看?(学生讨论)

明确:旷达多于消沉

苏轼和周瑜相比,苍凉和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没有真正消沉,他特想得开。他在想:所有风流人物都将随历史的潮流而被涤荡了,即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所以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祀江月,这其实就是林语堂评价的“他是天生的乐观派”。(板书:抒旷达之情)

9、齐读下阙并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这首词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怀古诗:观眼前之景写历史故事抒一己之怀

课后阅读(1)林语堂《苏东坡传》(2)余秋雨《东坡突围》

四、在齐声朗读中下课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语文版第三册,这首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感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准备:录音机诵读带关于苏轼的资料

教学方法:诵读学习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关于苏轼:

1、苏轼简介:(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一生宦海浮沉,但就个人创作而言,硕果累累。

2、豪放风格: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水调歌头》等。

3、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三、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四、诵读词作:

1、诵读:学生听示范朗读带(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2、自由读,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情感的把握。

3、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

4、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五、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由此可见周瑜是个风流人物

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

4、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5、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①建功年龄: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②机遇: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惆怅失意)

8、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六、总结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七、拓展练习

1、当代社会谁堪称英雄?谁堪称风流人物?

学生讨论:联系现在社会事件,寻找思考讨论,最后总结。

2、诵读、背诵本词。

八、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乱石穿空

绘景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羽扇纶巾

写人谈笑间

墙橹灰飞烟灭

感慨人生如梦(壮志难酬)

马小军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通过作品鉴赏活动,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语言,感受形象,理解思想内容,发展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形成独特体验,培育人文情怀;注重发挥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综合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坚持对话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指导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对话中加强点拨与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走近苏轼,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词风;掌握鉴赏方法,培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能朴素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还原、关键词品读、求同探异、知人论世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懂得苏轼“达观”的真正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材分析】

本词为咏史怀古词,是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官在黄州游览城外赤鼻矶所作。站在滚滚东流水的长江边,面对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想到了老而无成的自己,怀古抒怀,感伤与感奋交织,表达了复杂深刻的人生感受。该词将写景、咏史、怀古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情感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故本词也是学生读懂苏轼的一个重要窗口。

【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来看,词这种文体学生虽有所涉及,但缺乏鉴赏方法,容易浅尝辄止,文本体验的意识和深入思考的精神明显不足;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多处于十六七岁,人生对他们来说还是一本过于深奥的书,对苏轼“人生如梦”的慨叹中所包含的深沉丰富的意蕴他们多半读不出来。那么,教师的引导、点拨就尤为重要。

【教学重点】

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人生如梦”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课堂“三分钟说话”练习(3分钟):

旷世奇才苏东坡〔PPT展示其诗、词、散文、绘画、书法等成就〕

(设计意图:走近作者,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听说能力)

一、解题“赤壁”,激趣导入(5分钟)

文赤壁在湖北黄冈,又称东坡赤壁,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武赤壁位于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武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师:苏轼家学渊源,青年时期即以学识广博闻名。人们传说苏东坡是一个天才。北宋时相传,东坡出生时,家乡一座山上的叶子全部枯死。当地人觉得,山的灵气被这个男孩吸去了。那他会真的不知道古赤壁所在地吗?想来不会。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罢了。他借这个赤壁表达怎样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激趣探秘,设疑入境)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5分钟)

思路:观景——怀古——抒怀

情感基调:豪放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三、文本赏析(42分钟)

(一)观景

1.找出描写赤壁风景的句子

2.请结合意象、关键词想象还原,用自己的话描述赤壁风景教师相机点拨:“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让学生感受景物的壮阔宏大,赤壁的奇险雄伟。

3.学生齐诵:“大江……千堆雪”,要求读出豪迈的气势

4.补充介绍赤鼻矶实景

(PPT)陆游《入蜀记》说赤鼻矶“亦茅冈耳,略无草木”。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

教师:词中描写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想象,表面是在写黄州赤壁的景色,实则是在描绘作者心中那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古战场,我们从中感受到他不凡的抱负与阔大的胸襟。

(设计意图:感受奇景,领会胸怀)

(二)怀古

1.问题引导

(1)面对壮阔宏大、惊险雄伟的赤壁奇景,你会想到什么?苏轼呢?

(2)苏轼眼中,周瑜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引导学生结合文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等分析

(3)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辉煌并非周瑜一人创造,为什么苏轼独独想到周瑜呢?

2.讨论交流,明确:

周瑜:风度儒雅、文武双全、婚姻美满、青年得志、意气风发、建功立业。

这样饱满的人生状态是旧时代所有受儒家思想主导的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苏轼。苏轼对周瑜的欣赏和仰慕,其实折射出他内心的渴求。

让我们来看一看苏轼的人生轨迹。〔PPT展示苏轼生平的几次起落〕

苏轼才华横溢,有儒家积极的入世精神,但命运多舛,仕途坎坷,被贬黄州。

〔PPT展示〕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 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别人的辉煌,愈加衬托出自身的暗淡,相形之下,他怎不黯然神伤?故只能自嘲“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

(设计意图:形象对比,领会神伤)

(三)抒怀

1.提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明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实则是充满了词人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苦涩、酸辛、惆怅和伤感的。

2.问:“人生如梦”是在感叹什么?结句“一尊还酹江月”是不是太消极了?

“人生如梦”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人生如梦一样 ,

(短暂、虚幻、无常、飘渺…)

教师:“人生如梦”我更倾向于作者是在感叹“人生短暂”。依据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永远滚滚滔滔,千古人物不过风流一时,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再大的功业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依据二,这层意思在同时期的《赤壁赋》中表现得十分明确,借客之口表达人生苦短,江月永恒的悲哀。

〔PPT展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结句非消极之语

〔PPT展示《赤壁赋》的相关内容:“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既然人生犹如梦一般短暂,所有风流人物也都随着大江而洗涤荡尽了,那么又何必过于执着呢?那就放下吧,人生的内容并不仅仅是这些。“一尊还酹江月”显示作者的感情由惆怅伤感中解脱出来,复归于平静。表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胸襟。

引导认识苏轼的“放下”“超脱”

(1)比较苏轼与某些同学

生活中不乏一些同学,或缺乏人生追求,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或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浅尝辄止,举步不前,半途而废。对师长的劝告不以为意,自以为是学苏轼的超脱达观,懂得“放下”。这种“放下”其实是一种“放任”或“放弃”。

苏轼的超脱是适当地放下,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并不是对人生没有追求,得过且过。如果苏轼没有追求,如果他因为受到一些打击就沉沦下去,得过且过,中国的文化将会出现一份沉重的清单。

〔PPT展示〕在古文宝库中,近2000篇古文消失;在诗歌宝库中,1000多首古诗就没有了;在词的宝库中,200首词就没有了;然后,在中医药中,400多个宝贵的药方就没有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就没有了;在日本的个人收藏室收藏的《枯木怪石图》就没有了;在杭州西湖上,将会失去一道宛如长龙卧波的堤岸苏堤;在日常生活中类似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这类人生格言就没有了;在遍布全球的中餐馆里,那道肥而不腻的东坡肉就没有了,还有然后……缺少了黄州的一词二赋。——莫砺锋《东坡的文化意义》(扬州讲坛)

(2)比较苏轼与柳宗元、陶渊明

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仕途失意,寄情山水——暂时“放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厌恶官场,回归田园——隐居避世。

苏轼——彻底“放下”,在俗世中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更为洒脱积极。

(设计意图:多元解读,比较思辨)

四、课堂拓展(20分钟)

1.苏轼的涅槃之路

苏轼的人生几度沉浮。他并非天生就是那么超脱的。苏轼曾经想过自杀。

〔PPT展示〕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7月29日的夜晚,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有一艘官船停在太湖里,这个船上有一伙官兵,一个钦犯叫苏轼。那年是44岁,他一生活了66岁。原本是在湖州做知州的,朝廷突然派人将他抓捕,连夜押走。船舶坏了,在这里休息。苏东坡心情焦虑,弟弟曾派人送信告诉他,罪名很重,诽谤朝政,命运不测。他想,此时此刻跳进湖里,了此残生。对于古代的士大夫来说,士可杀不可辱。但是,当时官兵看管得很严。也由于对弟弟有很深的感情,于心不忍。在自杀的关口停下了脚步。

苏轼在黄州走向了人生的成熟,在黄州山水的慰藉和启迪中,从“小我”实现了“超我”的蜕变。

〔PPT展示〕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2.苏轼“超脱”的内涵

苏轼的超脱是随遇而安,坦对现实;是懂得放下,积极生活。这绝不是对人生无追求的得过且过或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放弃,而是对命运的坦诚拥抱和个人生命的充分绽放,其本质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苏轼的超脱,是大度的包容,是历经风暴雨骤后的云淡风轻,是直面多舛人生的坚韧和豁达,是阅尽生活波澜、看遍世事变迁、熔铸儒道佛思想精髓的生命智慧。

3.苏轼的“超脱”给我们的启示

〔PPT展示〕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人生是应该有所追求的。对于年轻的我们,需要奋斗。

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面对绝境,不妨放下,换一条路,继续前行,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领提升,指导人生)

五、全文总结(10分钟)

1.问题:本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以及豁达洒脱的胸襟。

2.朗读传情

(设计意图:把握特点,以声传情)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将“乱石穿空,…”改写为150字散文。

2.比较《雨霖铃》与《赤壁怀古》运用意象、表达情感上的特点。

3.课后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东坡突围》

莫砺锋《东坡的文化意义》(扬州讲坛)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拓展视界)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

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是个风流人物

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 惊涛 浪花

4、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 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

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 不得志 仕途不平 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8、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本词;

2、体会作者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诵本词,并体会词人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教学难点:

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课时:

一节课

教学方法:

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部《三国演义》,展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当我们回首这些千古英雄时,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涌上心头,豪放派词人苏轼在缅怀这些英雄时抒发了怎样的

四、检查预习,疏通词意。

(指生说词意,教师总结。)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五、赏析词意,师生对话

(一)朗诵并思考:齐读上阕,思索:

1、在上阕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又由景想到了什么?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二)朗诵下阕,思考问题:

由赤壁的景,作者忆到了周瑜,那么下阕塑造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儒雅,指挥若定,泰然自得,风流倜傥)

六、合作探究,师生对话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可怀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苏轼为什么独想起周瑜?(学生讨论,交流意见。用周瑜和苏轼的资料对比,学生理解起来更清晰,更直观。)

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英雄,而自己已年将半百,却被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七、拓展延伸,对话自我

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戏曲来体会教师播放京剧版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学生欣赏、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豪放派词的风格。)

八、课堂小结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九、课堂练习

默写句子:

本词的过渡句是

直接写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课后作业:

周瑜是战场上的英雄,“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是文坛上的英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都有建树头上戴着“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平是科学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样的?请以“英雄”为题,写一篇300字的随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人被称为英雄,提升自我。)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学生特点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来最为火热的,也是对三国人物的一个品评——《易中天品三国》。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朗读环节】

1、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

【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

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3、提问: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

(1)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读到这样诗句,让我们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三国演义》中的那首卷帘词。(一起背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2)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师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

古战场到如今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了,根据作者的介绍,如果让你们为之拍一个宣传片,你们会怎样安排镜头呢?

你看这图片,先来大处的景,大江汹涌奔腾,然后镜头往前移,目标慢慢缩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直刺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于是整张图景明了了,你们看江水奔马轰雷,十分惊心动魄。而我们为之配上台词的话,就可以用上“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画的江山透着的是如此非凡的气势,有种“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台布置完毕,序幕拉开,背景就是如画的江山。追光灯亮起来了,照在了哪里啊?(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场了)

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问题来了,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

【苏轼内心】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人生态度】

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有很多,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诵读体验】

【归纳总结】

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

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教学难点】

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2、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点拨法  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聚】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随着这雄浑的旋律,我们似乎回到了那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无数英雄豪杰在神州大地上纵横驰骋,在历史舞台上尽显风流,他们上演了一幕幕令后人心惊魄动、

热血澎湃的历史故事,而其中的赤壁之战更是流传千古的著名战役,我们似乎能感受到那火光冲天、呼喊动地的激烈。今天就让我们踏着这壮阔的歌声,一起走进三国,走进赤壁之战,走进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诗词阅读“三看”(投影显示)

看题目    看作者    看注释

1、根据投影提示,指导学生在阅读之前先关注诗词的这三个部分。

2、学生讨论后交流看完这三部分的收获(教师加以指导,投影显示答案)

看题目    怀古  主要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板书:写景叙事  抒情)

看作者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看注释    黄州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突遭逮捕审讯,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三咏赤壁,此赤壁非彼赤壁也)

三、诗词阅读思路相知——相识(投影显示)

(一)、与诗词的“相识”阶段

1、根据下面的提示学生自主阅读词作,质疑交流。

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懂诗词字面的含义。

2)、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2、在初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朗诵加以指导,播放《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之大江东去》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片段。

(二)、与诗词的“相知”阶段

1、“文字是生命的

酒”,诗歌的文字尤其如此。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词是必要与之“相知”之后的,与诗词“相知”就是对文字的揣摩、体味,联想、想象(投影显示)

2、学生讨论: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豪放派词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描绘壮景,抒发豪情。那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豪放词派的这些特点的,请大家从词作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赏析。(投影显示)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3、学生交流,教师对重点字句加以引导。(板书)

上片写景:惊心动魄的美丽

下片抒情:潇洒多情的感伤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有如长江之水滚滚东

流一样一去不返,使人想到了孔子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在这奔流不息的江水中被时间淘洗的了无痕迹。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着力表现周瑜的儒将风采,辉煌战功。(注意:词人对周瑜的态度,既有仰慕之感,又有不屑之情)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年过半百的词人神游于古战场,为自己的多情而发笑。(引导学生联系词人对周瑜的态度,思考词人的思想感情)

4、教师总结(投影显示)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声宏伟的叹息,一次飞越历史的翱翔。无论是惊心动魄的美丽,还是潇洒多情的感伤,都是一种深情的执着、深情的眷恋、深情的向往。而这,不正是苏轼所要极力超脱、极力超越的'束缚吗?不要再为自己的老大无成而悲伤、叹息

,要知道,个人的情感无论多么强烈,在宏阔壮烈的历史巨变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矫揉造作。所以不必为此再徒劳地感伤,应当享受人生,笑傲江湖。苏轼就在这种个人与历史的强烈对比中获得了对人生的自觉,从而真正做到超然物外、达观世事。

四、拓展研究(投影显示)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五、学生反复吟诵作品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词人情感,认识豪放词风。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却壮志难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

鉴赏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和情感的抒发等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词人所抒发的虽然壮志难酬,诗词却是豪壮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情景导入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滚滚长江东流水》歌曲,PPT展示歌词,学生初步体会歌曲的豪迈之情,看歌词的内容。由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引入,体会看到长江东流,一去不复返,联想到古今英雄,引出这节课所学的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PPT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其人

2、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了解作者:

1、看练习册第24页,相关介绍;

2、介绍苏轼颠沛流离的一生(重点):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

第一次是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今海南省),65岁遇赦北归。

第一次,“乌台诗案”是指:苏轼在21岁时随父亲进京赶考,受到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在京城声名大噪。就在心怀天下的苏轼准备大展身手之时,其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苏轼回乡守孝。前前后后几年的时候,等他再次回到朝廷的时候,这时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已开始。但新政的实施,受到当时旧派的反对,其中包括欧阳修,因为政见的不合,欧阳修自请离京。然而苏轼并没有妥协,而是上书皇上,谈论新法的弊病,身为宰相的王安石很愤怒,便在皇帝面前给苏轼穿小鞋。被逼无奈之下,苏轼自请离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和湖州任职。在湖州任职期间,例行公事,上书《湖州谢表》,但被新党抓住辫子,说苏轼“愚弄朝政”,讽刺政府、对皇上不忠,如此大罪死有余辜,还从苏轼之前的诗词中找出含有讽刺之意的句子。因此,才上任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也称乌台)逮捕入狱,面临砍头的境地,后因朝野元老及王安石本人的上书,说其罪不至死,后出狱,但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虚职)。此次事件被称“乌台诗案”。

第二次政治迫害:此后,在经历了新旧党轮番执政,苏轼再次回朝,看到的却是旧党执政后,一味拼命压制、尽废新政。于是苏轼上书抨击,引起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再度外调。前前后后反复在59岁的时候被贬惠州,62岁更是被贬儋州(今海南省),相传在当时,流放海南这种刑法仅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苏轼在此地,却并没有消沉,而是办学堂等,因此至今,人们仍将苏轼看作儋州文化的开拓者。在他65岁高龄的时候,遇大赦,复朝北归,却在途中去世。至今,东坡书院是海南省的著名旅游景点。

苏轼在任职期间,以儒家思想为主,贬居时期,以老道思想为主。苏轼一生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外儒内道”。

四、鉴赏诗词:

1、诵读诗词(个读、集体读)注意字音字词,整体感知;

景物描写——赤壁壮景

人物刻画——周郎赤壁

情感抒发——人生如梦

壮阔

2、结合课后第一题,先确定整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整首词描写赤壁壮景,刻画英雄人物周瑜,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

3、具体鉴赏: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长江滚滚东去,一去不复返,既是眼前景,又喻指时光流逝,风流人物销声匿迹,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

(2)景物描写:

a:看PPT图片,从直观的角度感受赤壁壮景;

石——乱石穿空       夸张

涛——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比喻

b:总结景物描写的内容(炼字和修辞等角度):

山石嶙峋高峻,浪涛汹涌,拍打堤岸卷起层层白浪,描绘出赤壁壮景。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明确:过渡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承上赤壁壮景;“一时多少豪杰”,启下周郎赤壁,由景及人。

(4)人物刻画:

小乔初嫁:年纪——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外貌——俊朗非凡

羽扇纶巾:气质——儒雅倜傥

谈笑间:个性——从容娴雅

樯橹灰飞烟灭:才能——破敌奇功

周瑜

从年纪、外貌、气质、个性等方面塑造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提问,为什么作者想起了周瑜?

明确:

将自己和周瑜作对比,突出自己功业未成的惆怅。

(5)情感的抒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感慨人生如梦,想要抓紧时间,有所作为,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寄情江月,不失苏轼的豪情。

五、小结:

这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通过自己的所见(赤壁的乱石惊涛),引起自己的所想(千古英雄豪杰),所忆(周瑜年轻有为),不禁有所感(自己功业未成),表现出自己壮志未酬,却只能寄情江月的豪情。最后,再听一次《滚滚长江东流水》,在歌曲中再次感受苏轼词的壮阔和豪情。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1)

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作指导,就有什么样的课堂生活形态。用“践学”思想指导教学,课堂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实践学的场域。

一、“践学”的内涵

众所周知,体育课不能只是学生用眼看老师或一两个学生做示范动作,自己却始终站在原地、坐在原位“静观其变”。如果那样,还叫体育课吗?体育课是要真正地实践起来的,要运动肢体,活动筋骨,要跑跳投掷,要流汗,要付出体力,付出能量。文化课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要有积极紧张地“动”起来的状态和过程,要将学习活动落实到自己的眼、手、腿、脑、心中去,要从课堂“观摩”老师及个别尖子生说、演、算、投影仪的播放的“观摩者”变成学习的实践者,变成活动的承载者,变成过程的生成者,在课堂这片天地里经历过程,承担生成,完成成长。

同时,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学习,还在于除了知识认知这一“冰山一角”(这就是惯常所谓的“学习”),更大、更重要的部分,是潜藏在“水面下”的“实践学习”,也就是真正地对学习进行实践的过程,其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学习力”和“创造力”。学生知识的组织和转换、学习情感态度的体验累积、学习品质的逐渐“自养”、学习力和创造力的逐步练就以及学习的快乐与生活的幸福,都是在“践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同行共生的。

美国M·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并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这已经表明了怎样的`课堂结构才是最有效的,怎样的课堂生活才是更有意义的,怎样的课堂教学才真正关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旧有课堂的价值取向需要提升、结构需要调整,总体上说就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讲——听”、“灌——受”为主体结构的课堂进行改造重置,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实践学”为主体来组织教学结构与活动流程。

二、“践学”的贯彻

课堂“践学”,是科学地实践和体验学习。通过营造氛围、明晰目标、指导学法、兑现行为等手段,以学知识为凭借来达到践行学习、学“学习本身”的目的,以求懂得学习,领悟学习,驾驭学习,强大学习的本领。

(一)课例呈现

我们以《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为例。

环节一:吟诵课文,整体感知

1、个体自读——小组诵读——全班齐读

个别不清楚的,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2、结合诵读感知,说说自己读到了哪些内容?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逐渐明晰:

(1)上片主要写赤壁的景色。

(2)下片主要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师:能否用一句话概括?

生:通过对赤壁风景的描写和历史人物(周瑜)的缅怀,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仕途不畅、两鬓发白、无所建树的悲叹和“人生如梦”的感慨。

生:作者借对古战场的凭吊以及自己与英雄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抒写了“超然”的人生态度。

环节二:明确任务,目标导学

师:我们首先初步整体感知了词的基本内容。但对于这首千古名词,决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基本内容这个层面。我们还需要干什么呢?

生:弄明白作者是在什么情景下写了这首词。

生:把握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弄清他的态度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

生:探讨这首词的特点。

生:赏析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我们归纳一下(老师出示PPT):

环节三: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师:知人论世是一种重要的诗词鉴赏方法。结合我们对词的内容的初次感受,对于苏轼,你已经知道哪些信息?还想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心中的苏轼(略)。

同学们的交流涉及苏轼的人生经历、仕途变迁、为官政绩、文坛地位、爱情婚姻、家庭亲情、处事态度、人生观、性格、志趣、才学(文章、诗词、书法、绘画、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

师:好,同学们对苏轼了解不少,说得有根有据,有血有肉。结合本词的学习,还想知道什么?

生: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首词?

生:写作意图是什么?

生:是怀古伤今吗?作者是不是很消极?

师:谁来说说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词,目的是什么?

生: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由于当时他的人缘还不错,营救的人很多,皇帝才决定不杀他,把他从京城贬到了黄州,做了一个毫无实权的团练副使。当是苏轼已经47岁,心情极其复杂,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生: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宋神宗贬到黄州,这是他政治仕途上的一次重大打击。这样的厄运与不幸,他如何面对呢?从他在这里写下的一批作品中,我们读出了他的失意孤独、困惑烦恼,我们更读出了他的超脱旷达、从容淡定。

生:一切文章皆有意图。《赤壁怀古》的目的就是抒发自己历经人世沧桑后对人生的感慨。

师:知道这些,很好!但还不够。让我们再对本词做一些深入探讨。

环节四: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1、老师PPT出示几个探究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冲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各小组展开研讨。用关键词表述探究结果,并准备口头分析。

3、各小组到前后黑板板演本组成果(板书关键词句),并作口头阐述。

4、异组点评。不仅点评结果,也点评概括的准确性、思考的角度、书写、口头表达等。老师适时点拨,提炼升华。

【仅记录第4个问题的展示,其它问题的探究过程和展示略。】

同学们对本词的“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的探讨,小组展示如下成果:

板演(关键词概括):

①描绘壮丽之景

②刻画豪迈之人

③抒发豪壮之情

④揭示通达之理

口头表述,也简洁明快:

景——体现为描绘赤壁的壮丽、雄奇、奇特、磅礴。

人——体现为刻画周瑜的伟大、英雄、卓越、豪杰、俊贤、非凡。

情——体现为抒发自身豪迈、悲壮、超然、慷慨的感情。

理——体现为对生命、人生、生活的思考,揭示彻悟、通达、普遍的哲理。

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豪放”特色。赢得全班一片掌声。

此时,一同学还生成一个新的问题,将小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生:是不是只有写这样的景、人、情、理才能体现出“豪放”的特点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大家探讨探讨。

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把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进行比较阅读。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各小组又展开了合作学习活动。然后,板演展示,口头陈述。

板演:

《定风波》

事——小事(途中遇雨这样的常事)

景——常景(打叶雨声、微寒春风、雨后放晴)

人——凡人(竹杖芒鞋的自己,雨中狼狈的同行者)

情——淡定(雨中吟啸徐行,似觉无风无雨)

理——简单(简朴、寻常,豁达态度)

口述:

生:我们把《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定风波》两相比较,虽内容不同,但同样可以见出作者的豪放。所以,豪放取决于人的态度、人的胸襟、人的境界,自然不必受制于所写的景物人事是否大气磅礴。豪放,乃旷达超脱的胸襟,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个人的“精神底色”。

他评:(集中大家的观点)板演简洁,很有概括性,阐述到位,表达准确,揭示了本质,很有启发性。

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拓展了认识,通透了思想。

(二)课例分析

从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践学”课堂构成环节和运行特点。

1、“践学”课堂的构成环节:

(1)自学质疑,践行“独学”。个人自学、独学的行为是其他学习方式存在的基础。独学成“力学”(全力学、尽力学),可以促进整个学程的快节奏,高品质。

(2)讨论领悟,践行“合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子”间的帮扶、师生间的“点”“化”,这都是“合学”“合作”的重要形式。互相作为资源,互相激发和点拨,共享学习智慧、过程与成果。

(3)展示分享,践行“展学”。学习的策略、过程、程度、困惑、成果等,需要通过说、写、演、述、结等行为展示出来。展示的过程是一个暴露不足、显现疏漏、发现问题、清理错误的过程。经历了“展学”实践,知识与能力的构建会更有效,对学习本身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4)检测巩固,践行“活学”。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是治学之根本。课堂问题解决、课堂检测、课堂展示,学生实践着“活学”。在使用所学过程中,一边验证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全面性、效力性,一边验证自己的理解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实践中运用的、验证的、创生的知识和能力,能融进生命,伴随终身。比如,问题的探究与解答,这本身就是对思想方法的正确性、思维的深度精度、表述的准确性的检测,在其中巩固知识和技能。

(5)评价提升,践行“评学”。“评学”是个体或组织学习行为的一部分。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学习看学习,跳出过程看过程,跳出自己看自己,这是教学领域的一种高境界。在自评、互评、师评过程中,明晰优劣得失、实现提炼升华。个体在这个“登高回望”、整体审视的过程中实现醒悟、领悟、顿悟,提高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2、“践学”课堂的运行特点:

第一,教学主体过程,是由学生通过“践学”共同生成的。学生参与了活动,承担了任务,催生了需求,展示了成果,并从中体验和领悟了学习的方式方法。

第二,课堂上,学生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个体变成了小组,由“单兵作战”变成“小组行动”,学生全卷入,全裹挟,课堂“乱”(活)起来,形成“一窝蜂”般地学习态势,打破了原有课堂的“井然有序”。

第三,学生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教学方式变化产生了“倒推力”,课堂话语权、评价权、沟通权、展示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自主、合作学习的真正主人,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成为本体,而不仅仅是过程中的点缀。

第四,老师“退后”,其功能不再是灌输,不再是结论的说教,而是顺势而串,顺势而导,顺势而化,顺势而评。

第五,“关键词(板演)+分析(口述)”的成果展示形式成为基本态,这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提高规范表达能力和语文应试能力。

三、“践学”课堂的比较优势

从教学的主要环节来看,“践学”课堂与旧有课堂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比如,在了解认识作家、掌握创作背景方面,处理方式更能体现以生为本、追求实效。

原有教学,一般采用老师出示作家作品、创作背景,无论学生知道不知道、知道多少,都让学生一读(单人读或齐读)了之。

践学课堂,则调动学生已知,各自分享自己原来知道的作者信息,现在还想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自己与自己有一个对话,明白“新增点”。并能并根据课题所需,从资料中侧重关注作者某一方面的经历或思想,明确“观察点”和“利用点”,把认识作者与词作的鉴赏紧密结合。这就是一个实践学习、学学习的过程。

再如,展示后的点评,采用异组点评方式,改变了老师掌控评判权的弊端。

某一小组板演、口述成果后,由其他小组成员来根据板演的关键词核心句进行判断、分析、点评。这样做,一方面防止了小组只关注和讨论自己组的问题,而不去管其他的问题的现象,促进各小组研究每一个问题,并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结果。另一方面,促进小组与小组间、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沟通、交流。特别是存在分歧的地方,双方可以补充陈述本组的理由和思考过程,展开辩论,其它组的同学也可参与其中,亮出自己的看法,进行思想碰撞。而最重要的还在于,通过点评、纠正、补充,形成了多生——多生之间对话,多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多出了若干关注学习行为和结果的角度,并让学生体验评价,提高评价能力,教学意义和价值自然扩大了。

在其他诸多方面,“践学”课堂都体现出与旧有课堂相比较的优势。

与他人不关联,错读误读自己难以分辨,得不到及时纠正。

在自读基础上增加小组读(或接读、或轮读、或分角色读)

互为听众,出现错读误读、疑难之处,组员间可以及时辨析纠正,保证实效。

面对问题

自己思考,或同桌之间做点交流

相对封闭,信息量也不丰富,往往认识不深入,不充分。

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交流讨论,甚至辩论争论。

相对开放,参与面广,多向交流,看问题的角度、方法多元。眼界会拓宽,认识能丰富。

解决问题

老师抽单个学生回答

学生被动,师生单向对话,其他学生推脱责任,容易游离。老师掌握评价权(虽有时也让同学评价一下,但往往是点缀)。

小组先形成共识或产生分歧,推荐发言人陈述,其他成员补充。或各小组齐动,进行板演。

小组行动,比较主动;参与面广,互相带动;集体智慧,互学互补。

课堂展示

以单个学生口头表达为主

展示的往往是结果、结论;生成的教学资源有限。

展示方式多种(口述、板演、小组作品呈现、小组表演、过程再现、情景模拟等)

展示的不单是结果,还有方法、过程,不同的看法,组员的争论、分歧,行动表现、参与态度、合作状态等。可以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课堂形态

学生以“坐学”为主,有时扭转身子与同桌、前后有些简单交流。

老师固守讲台,实施“讲——问——评”,课堂结构僵化,气氛沉闷,学生学得消极、辛苦。

学生全面“动”起来:或聚在一起讨论,或涌到前后板演,或互相配合表演,或做“老师”拿着粉笔点评。

课堂结构“活泛”,气氛活跃,学生动静结合,学得积极、快乐。老师穿插于学生群体之中,随生动而动,教与学生态化。

总之,原有课堂上,学生总跟在老师后面,被老师教导、控制、管理、要求、禁止,“等靠”“逃避”的心态很突出。课堂相对静态,思维相对封闭,更多体现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质疑问难的可能性小,难得生成教学资源,课堂容易陷入沉闷、陷入老师一言堂的状况。“践学”课堂,学生走到前台,人人能参与、人人能行动,“行动”“作为”的意识浓厚,总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做、在讨论、在交流、在板演、在点评、在活动,学习的实践性、活动性、合作性、体验性比较明显,能力、素质在模式中得到全面关注,特别是情感、态度等内隐型品质得到养成。正因如此,学生的思维容易激活,思维与思维、观点与观点之间容易产生冲突、碰撞,学生活动空间大,课堂相对开放,相对活跃,充满生机,可以很容易地生成教学资源,出现师生、生生群言堂的景象,真正保障教学实效,充分彰显教学价值。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把握全词主旨。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3、通过拓展比较阅读,了解豪放词风。

教学重难点:

朗读技巧,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设想:

1、在初读中,熟悉全词,把握诗词主要内容。

2、在精读中,赏析精美词句,分析周瑜形象。

3、在品读中,感受作者豁达超脱的情感态度。

教学步骤及设计:

一、导入环节

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是非成败转头空。无论是生活亦或是政治仕途,都可能遭遇困顿。当人生不尽如人意时应当怎样面对?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一代文豪苏轼的词,看看他是如何面对政治上的失意。

二、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三、作者介绍

师:提到苏轼,大家都不陌生。那谁来帮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作者?

生:介绍苏轼年代及主要成就

师:嗯,老师再给你补充一下——其实除了诗词,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建树。正如林语堂先生评价所说: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

刚才XX同学谈到了苏轼的成就,那么关于苏轼的经历,有没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

生:谈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比如乌台诗案等

教师:正如你所说,苏轼的一生都可以说是文坛得意,官场失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正是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所写。

四、初读识词

师傅:简单的知人论世后,我们一起来初读识词。给同学们3分钟,大家反复自由朗读全词,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请句读,并思考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

师:刚才大家读的都比较投入,现在谁来回答一下:本首词的主要内容?

生:上阙主要写了赤鼻矶的景色,下阙主要是抒情

(板书写景怀古抒情)

师:好,那现在谁来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初读成果?

侯华富朗读

师:谁来点评一下他的朗读?

李怿卓:点评:字音、节奏、感情等角度

师:点评的比较到位,那你能不能再来示范一下。

李怿卓示范

师:效果确实更好一些,俗话说“词读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在精读、品读中继续学习!

五、精读思考

师:请同学们再读全词,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3个问题!PPT展示问题,倒计时设置3分钟。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分享成果,解答疑惑。

六:展示成果

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谁来回答?

生: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因为在读这一句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有种豪迈的情怀。

师:你读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你认为你体会到的这种境界是通过哪个字词体现出来的?

生:大江

师:实际上大江就是哪里?(长江)那作者为什么不写“长江东去,而写大江东去呢?”

生:因为,长江就是感觉比较长,而大江,就让人有种眼前场景很宏大的感觉。

师:非常好,你抓住了“大江东去”,所暗含的那种登高望远、一览无余的意味。那你觉得这个“大”字应该怎么读?

生:应该重读,然后声音高一点

师:那请你试一试。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真是荡气回肠!请坐,其他同学也试着再朗读体会一下,注意读出这种大视野、大格局!

学生读、点几个学生读(王存瑞、黄迎新)

师:除了第一句,大家还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因为,这一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把高耸的怪石、惊涛骇浪和岸边的晶莹浪花写得非常形象。而且这是苏轼以为的古赤壁战场旁的景象,所以我读的时候有种穿越时空,回到惊心动魄的古战场的感觉。

师: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你是怎么读出的这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生:主要是通过“穿”、“拍”、“卷”三个字,这个“穿”让我联想到了战场穿梭的羽箭,“拍”有种很有力的感觉,“卷”带来一种狂风扫落叶,横扫千军的气势。

师:古人写诗时讲究“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我们平时赏诗的时候也要有这种锤字练字的意识。那你觉得这几个字应该怎么读?

生:重读

师:除了重读,还有吗?比如说语速上?

生:快一点

师:好,你来试一下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真可谓慷慨激昂,好,同学们自己再读此句,体会一下。

点学生读

师:还有没有同学想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我觉得这一句在结构上特别巧妙,“江山如画”好像把上阙所描述的景色到了一幅画卷上了一样。而“一时多少豪杰”很自然的引出了下阙的周瑜。

师:实际上你所说的就是结构作用中的承上启下。“江山如画”一句收住了上阙的景,那我们找个字来形容上阙景物特点的话,哪个字比较合适?(板书壮景)

“一时多少豪杰”完成了从“千古风流人物”到“遥想公瑾当年”的一个自然过渡。

师:好,我们请东边三排的同学齐读一下上阙,注意运用刚才所学到的朗读技巧。大江东去一二~

师:好,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下阙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谁来解答?

生:周瑜是一个年轻有为、人生得意的形象。从“小乔初嫁了”可以看出周瑜很年轻,“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看出他指挥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很有能力。

师:好,你眼中的周瑜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样一种形象。还有没有同学想补充?

生:我觉得周瑜是一个英俊潇洒、谈吐不凡的人。

教师:咱们说谈吐不凡一般形容人比较有修养,而这个地方你强调的.是他的运筹帷幄的能力,所以换一个什么词比较好?

生:从容不迫

师:其实这个地方我们用谈笑自若、气定神闲、胸有成竹都可以,好请坐。那么我们看这里,周瑜的形象是苏轼亲眼所见的吗?(不是)

而是他怎么样写的?(想象的)我们来看这样两则材料:

张睿萱读一下

师:我们看这两则材料——把成家十年的周瑜写成是小乔初嫁,把诸葛亮的衣着打扮按到了周瑜身上,这些都和下阙中的“遥想”相呼应。所以咱们在读这两句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应该重读还是轻读?快读还是慢读?应该是读出一种江边遥想,渺远幽圹的感觉。

比如读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师:好,我们看第三个问题,苏轼想借周瑜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生:我觉得苏轼站在昔日的古战场,描绘这样一个人生赢家周瑜,主要是为了和自己形成对比,反衬自己当时不受重用,失意的处境。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周瑜和作者的这种对比联系?

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就是想象周瑜的英灵如果神佑此处,看到这么落魄的我,会笑我。这种笑也有点自嘲的感觉。

师:我们看这张对比图,实际上苏轼把周瑜塑造的越完美,越凸显了自己的窘迫。

七、品读感悟

师:那么此情此景,苏轼有没有因此变得落寞消沉?大家品读最后一句,体会一下。

好,谁来谈一下自己的感悟?

生:我觉得这种对比下,苏轼肯定是比较消极的,心里很有落差。

师:好,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生:我觉得这时候的苏轼心里肯定有消极的情绪,但是也包含着一种自我疗愈之后的积极在里面。因为他看到昼夜不停的大江,盈缺如常的月,应该会用是非成败转头空,最终一切都会如梦消散来安慰自己。所以他才会洒酒以谢江月。而且晚年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an,一声)州。”所以可以看出最后他有种释怀之后的豪情。

师:你联系了苏轼在《前赤壁赋》和他的整个人生来谈这种从沉郁到超脱的蜕变,非常好。那我们请西边三排的同学齐读一下下阙,注意把遥想的渺远和人生如梦的豁达读出来,遥想12

(板书豪杰、豪情)

八、拓展延伸

师:这首词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作,通过分析词中的壮景、豪杰、豪情,我们应该对这种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再拓展延伸一下,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一下豪放派的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本词与婉约派代表作雨霖铃,然后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

生:婉约派读起来比较委婉细腻,豪放派读起来比较有气势。

生:我觉得可以结合本课的所学的景、人、情三个角度分析,婉约派喜欢写一些杨柳晓风这样的秀丽的景物,豪放派则是描绘壮丽的景色。婉约派喜欢写小儿女的悲欢柔情,豪放派则喜欢写大英雄的壮志豪情!

师:你从景、人、情三个角度一语中的点出两种风格的区别,特别到位!那我们就请两位同学分别带着这种理解读一下这两首词。好先看婉约派这一首,谁来试一下?

女生:寒蝉凄切……

教师:恩,确实有南宋俞文豹所说的“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而歌的韵味,好请坐。谁来试一下豪放派这一首?

男生:大江东去……

教师:真有种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卓板,高歌的感觉。听罢直觉天风海雨扑面!太棒了,请坐!

九、总结本课

师:我们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三读三问领略了东坡居士面对长江赤壁写下的壮景豪情,最后我们再来齐读全词,在朗朗书声中体会他横放杰出、境界大开的豪迈和超脱!

学生齐读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十、【板书设计】

写景:壮景——豪

怀古:豪杰

抒情:豪情——放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3)

一、导入  :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

不错,是苏轼。我们今天就学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正是苏东坡在“投荒的岁月”里写的,词人苏东坡因为被贬湖北黄岗,当时叫黄州的地方。一般说来,被贬职总归有点不太舒服,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审视这件事情,我们倒还觉得苏东坡的贬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是由于贬职,使他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开始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和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二、初读《浪涛沙 赤壁怀古》:

古诗词学习的第一目标就是“熟读成诵”。下面同学们齐读这首词。

(学生读词)

读的应该说很不错,但是有些地方感情把握还不够。请听读录音,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畅所欲言,及时试读,老师予以肯定)

分别找一个男生、女生读词的上阕、下阕,进行比赛。

三、品读《浪涛沙 赤壁怀古》:

1、你们读的都很好,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多读,这样的词一定要把它们背出来。关于这首词,或者说关于苏东坡还有个小故事。当年苏东坡在翰林院工作,有一次大家在一块儿聊天,苏东坡向一个幕僚问起关于词的一些看法,幕僚就说,您的词和柳永的词不一样,柳永的词应该是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拿着红木牙板敲起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之类的,您的词应该是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高亢而歌。当时苏东坡也非常高兴,为之绝倒。现在我就来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当那位幕僚在说起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唱起来的时候,如果他唱的是《念效娇赤壁怀古》,那么应该是哪一句最适合这样唱呢?

明确:当然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齐读词的第一句)

老师提问:读得很有气势。怎么会读得这么有气势的?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到这一句,它起首就是一个\"江\",大家注意到它前后的这些词语,这条江是怎样的一条江?一个字?

学生答:大。

老师提问:大。江的前面有个“大”宇。气势如何?它不说“流”、不说“淌”等,说什么?说\"淘\"。淘的程度怎么样?

学生答:尽。

老师追问:淘了多少时间?

学生答:千古。

老师继续追问:都淘些什么人物?

学生答:风流人物。

老师总结:可想而知,这种江的伟力,它的时空效应,它的整体感,以及流动的一种意象,所以把它定位于豪放毫无愧色。

2、作者将会写出一种怎样的内心活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接着往下看。一首词,按照古代的宋词来说的话,它只有调,叫做词牌,它后面是没有题目的,而这一首词很奇怪,它有个“赤壁怀古”的名字。它“怀”的是什么“古”?

(是周瑜)

老师问:不错,是周瑜。那么作者可以怀的内容千千万万,为什么他单单要怀念周瑜呢?或者说首先他是从什么角度来形容周瑜的?我们一起先把有关周瑜的词句捕捉一下。

首先请一位同学描写周瑜的几句读一读。

老师问:下面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他是从哪些角度来形容周瑜的?

板书小结:

年龄——小乔初嫁了——(初24岁,实际34岁)——美女衬英雄,潇洒的英姿。

姿态——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装束——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文绉绉的——文将?东吴的大都督——武将?——能文能武)

气魄——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80万大军,周瑜谈笑间就把他们消灭了)

3、请问:现在我们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称呼才配得上周瑜呢?

明确:风流人物。

老师问:“风流人物”,周瑜当之无愧。“时势造英雄”——那么,作者又把他放在一个什么背景下描写的呢?

齐读“乱石穿空”一句,讨论。

板书小结:

“乱”“穿”——石壁陡峭

“惊”“拍”“卷”“千堆雪”——气势磅礴

“景语皆情语”——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它的雄伟壮丽,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追怀周瑜渲染环境氛围。

4、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

讨论一下。多角度思考,想得越多越好。要求各抒己见。

明确:好的,请坐。这个是要大家讨论的,没有标准答案,大家可以百花齐放。关于他为什么会怀周瑜呢?的确是有多种原因的,我现在谈谈我的想法,决不强加于大家,好吗?我想这里面有几个意思。第一个,功绩。周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4)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2、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3、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

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指导:

1、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

瑾 jǐn       樯 qiáng

3、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 " 山体曰石 " 。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 " 二乔 " 。 " 大乔 " 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 " 小乔 " 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 " 二乔 " 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 " 初嫁了 " 就是刚嫁过去。 " 了 " 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 " 强虏 " 或 " 狂虏 " ,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二、讨论分析课文

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

2、应如何评价苏武 " 人生如梦 " 的感慨?(结合语境)

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4 .作者作品提示: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5 .教师范读以及听读课文的录音。

6 .讲读上片。

( 1 )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nb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5)

2010-12-18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执教者:天长三中吴正鹏

教学定位:

◆"以读悟美"--增强诵读操练以及指导,争取作到以"读"带"解",以"解"带"诵"。感知豪宕派词的语言特点以及语言美;

◆"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生存状态。进修苏轼豁达豪宕的胸襟以及努力进取的精神;

◆"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感悟与检定能力。

教学重点:

◆在阅览中品味语言美,把握旨趣之妙;

◆领会苏轼对自然以及人生的感悟,如何评价苏轼的"人生如梦"思惟的哲学意味?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览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进文本,走进心灵的情感世界;

◆指导学生社团以及运用材料更透彻的把握本文精髓,从而产生心灵世界的升华。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课堂始终是学生进修的主阵地。本设计旨在重组有价值的教学方式,切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进修酿成自主式、感悟式的模式,通过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整合进修资源的能力。尊敬学生的原初与个性体验认识,并以及学生一路创设共生的情感体验认识空间,让语文有一些自己的味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纲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以及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以及语感的培养。"

教学设计思路:从诵读--品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升华

教学首要围绕三方面进行:创作配景;文本分析;人生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以《三国演义》片头曲明朝杨慎的词《临江仙》导入课题。

二、创作配景:

(一)、关于苏轼: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博通经史,年少得志,劲笔凌云,著作颇丰,琴棋书画无一欠亨。一生坎坷胸怀放达,古文学、哲学、史学上都有相当的造诣,纵观苏轼的一生可谓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受"乌台诗案"的牵连,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苏轼实在处于人生1个很不自由,没有往日的自得,生活又恨困窘的这样1个阶段,这首词就写于此时,苏轼人生惆怅时之作。

(二)、关于赤壁:

苏轼这样1个洒脱的.人,纵然在惆怅时也透出几分飘逸,在他人生的低谷,在他一无所有时候,在湖北黄州时,他游览了赤壁,这个赤壁并非三国期间周郎风骚倜傥之后一举军功的阿谁赤壁(湖北赤壁市(原蒲圻县)),从此我们的历史就有了武赤壁于文赤壁的由来,苏轼关于黄州赤壁的词赋,可谓成就了黄州的赤壁,也使这里含蕴历史,千古风骚。

三、文本分析

(一)、诵读--自主体悟:

1、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年轻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宋·俞文豹《吹剑续录》

通过这一段对宋词的评价,了解宋词婉约与豪宕两大门户大相径庭的特点。

二、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感受一下这首词的豪爽,《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是豪宕词的代表作品,词中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特性?我们又该如何来诵读这首词?

三、学会诵读,读出蕴味

①请一位同学读词(学生评价,评价到字词)

②老师范读

(二)、品读--合作探究:

1、从词的标题来看,这首词的题材是啥子?词的基本结谈判内容是啥子?

二、词中描述的壮美之景有啥子效用?

三、在词的结构上哪句话起了举足轻重的效用?

4、赤壁之战中涉及的英雄人物许多,为啥子苏轼只是大特写周瑜而没有想到其它人,孙权以及曹操或者诸葛亮?

四、人生意义:

词的末端紫苏种子写到"人生如梦",有人认为这抒发的是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需要解答的题目的?

5、作业设置:

我们曾经今学过苏轼的《前赤壁赋》,他还写过《后赤壁赋》今天我们又进修了他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为啥子对赤壁云云情有独钟!

六、结束语:

多少年过去了,人们依旧在吟哦这首词。战争中的英雄已经随着江水逝去,巨大的作品却依旧保留下来,以及长江之水一样永恒。

历史上的今天:

苏轼的赤壁2010-12-18赤壁下票房破亿为何有那么多笑场?2010-12-18赤壁之战读后感2010-12-18别闹!我跟罗贯中一起看《赤壁》呢2010-12-18苏轼《前赤壁赋》赏析2010-12-18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6)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学构想

第六页:总结课文

第九页:思考练习

页面解说:此练习页面主要要检测学生对诗词鉴赏领悟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在下面的诗词教学中及时补过。

二、制作要领:

1、在新幻灯片中插入两个文本框,分别输入“思考练习”和具体练习内容;

2、调整文字的大小、位置、颜色,并设置适当的动画效果。

三、操作要领

1、诗词教学应突出朗读,朗读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因没有录音带,中没有朗读的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不可忽略。

2、分析课文时,应将问题和填表相结合,在问题中解答中完成表格的填写,否则将影响到对的理解。

3、比较阅读时应将两首豪放词之间的'共同点和与婉约词的区别讲解清楚,便于豪放词特点的归纳。

4、应将鉴赏诗词的内容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不可单方面强调,那样不利于学生对诗词鉴赏的掌握。

四、预期效果

本注重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阅读诗词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苏轼的其人其事与所了解,对词人的遭遇对创作的影响能有一定的领悟,同时能比较容易地辨别出词的风格特点,能进行简单的诗词鉴赏。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7)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

2、了解作品中典故的含义及其作用。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用典的贴切自然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

不错,是苏轼。我们今天就学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正是苏东坡在“投荒的岁月”里写的,词人苏东坡因为被贬湖北黄岗,当时叫黄州的地方。一般说来,被贬职总归有点不太舒服,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审视这件事情,我们倒还觉得苏东坡的贬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是由于贬职,使他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开始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和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教师范读全词,学生揣摩词的意境

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赤壁》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强虏(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三、指名学生朗读全词

师生评价读

怎样才能把诗词读的入情入境?

生:理解词的意思

生:把自己的心放进文章中去,自己仿佛置深其中。

师:怎样才能理解这首词那?

生1:自己查工具书

生2:小组讨论交流

生3:再不会的问老师。

好,就按你们的方法自己学习。学生自学交流。

四、理解与赏析

1、交流展示:你读懂了那一句?说说你的理解?根据你的理解把感情读出来。

2、赏析全词:

⑴ 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⑵ 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⑶ 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峻。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⑷ 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⑸ 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⑹ 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周瑜时年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⑺ 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⑻ 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⑼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僧人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五、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开头写赤壁的景色,中间写周瑜的战功,最后写作者的感叹。这几部分的联系很密切,过渡很自然,用“遥想”过渡到第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过渡到第三部分,前后很巧妙地串成一片。

2、成功地描写了赤壁战场雄奇的景色。

3、塑造出一位“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周瑜。这样的英雄形象在文人词里还是首创,开拓了词的境界。

六、学生齐读全词,进一步体会词的意境

七、课堂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8)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 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2、 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

3、 初步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学习设想: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等。拓展部分安排与柳永的《雨霖铃》比较,再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通过在咖啡屋或讨论区展开讨论,讨论两派词风的差异。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 导入

以图片“东坡肉”引入,介绍这道菜的来历与创作这首词的相关资料。然后品味学过的东坡诗词中名句:(《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晓景 》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齐读的过程中,进入词人的创作情景。

二、 解读课文

1、整体感知

以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在听配乐朗诵过程中,加上赤壁图画、三国人物的不断切换,在悲怆、悠长背景音乐中,徐徐响起略带深沉的朗诵,学生渐渐收起了脸上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模样。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三国人物登场的时候,联系着词的内容,学生的脑海里开始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充分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为下面的深入鉴赏奠定了基础。

2、题解

介绍词的有关常识,学生利用老师下载的网页自主学习作者生平、有关创作的背景等知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

写作背景:《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3、集体诵读

诗词鉴赏离不开诵读。诵读不仅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品味,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风格的体会,从而领悟诗词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增强语感,激发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时,滋润自己的想像力。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4、分析豪壮情调的表现:

①赤壁景物的描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中哪些字传神?

明确: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展示了一幅幅大江惊涛拍岸的图片。在形象的图片启发下,学生较好地领会了:一个“浪”字传神,既是长江之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勾联起长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让人联想起滚滚历史长河,忆起千古风流人物的业绩;而一个“淘”字,既形象又表露出诗人的感情。

对词的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人评价很高,说它不同凡响。

明确: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流逝,抒发了诗人对“千古风流人物”的怀念。

②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5、分析艺术表现手法:映衬

①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

②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映衬

三、 拓展训练

1、感性认识:与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江城子》两首婉约词对比

2、上网浏览:按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上网查找和品读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

作业:写一篇文学评论《“豪放派”之我见》或者《“婉约派”之我见》

《念奴娇》教学流程图: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学习目标1)

(提供资源)

(实现学习目标 1)

(实现学习目标 2)

(实现学习目标 3)

(协作学习)

(拓展思维)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9)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范文

【指导思想】

针对能力与知识储备有一定程度的高中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反复诵读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抓住文本解读的重点、难点,积极进行师生之间对文本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理解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认识,引导他们思考,比较,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努力达到促进学生主观学习能力提高的目的,而不只是客体文本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了解本词表现的词人缅怀历史英雄、渴望建功立业及人生蹉跎、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感;

② 掌握本词中的通假字、倒装句等文言语法知识。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人生志向,并通过诵读、研读,理解词作的思想情感。

3、情感、价值观目标:

加深对“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功用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词人表达出来的缅怀历史英雄、渴望建功立业及人生蹉跎、壮志难酬的悲壮深沉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① “小乔出嫁了”一句的`深意及对表现词人情感的作用。

② 课堂学习中学生生发的疑难。

四、教学方法

采用诵读与置疑讨论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① 联系词人经历与志向来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

② 合作探讨,交流提高。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渴望为国建功立业。他们有些人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就,为后人赞颂;有些人经理坎坷,没有实现人生抱负,只好把一腔热血付与笔端,在文化事业上流芳百代……

(二)初读文本——疏通字词句方面的文言知识

纶巾:“纶”多音多义字

尊:通“樽”,酒杯。

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应笑我多情。

(三)精读文本——概括上、下两片大意

问题设计1:上片重在写什么?有何作用?

参考:写景,描写赤壁一带壮美的山川景象;引出对少年英雄周瑜英雄功业的颂赞与缅怀。

问题设计2:下片重在写什么?有何作用?

参考:叙事、抒情,叙写周瑜少年得志,施展抱负,建立安国大功;运用对比抒发词人自我身世坎坷、壮志难酬的苦闷深沉的悲壮之情。

注意难点:“小乔出嫁了”一句的深意及对表现词人情感的作用。

(四)研读文本——探讨本词反映的词人情感状态

问题设计:这首诗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贬谪到黄州所作,说说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状态?

注意重点:词中表达出的缅怀历史英雄、渴望建功立业及人生蹉跎、壮志难酬的悲壮深沉的情感。

(五)赏读文本——体会词作作为豪放派代表作的语言风格

问题设计:作品在表现深沉悲壮情感上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什么语言风格?

状写壮美雄浑的景象和古代英雄千年传诵的功绩,并以这样的壮景伟业反衬自己壮志难酬的深沉广大的悲伤与惆怅,抒发胸中块垒。

体现出境界阔大,感情博大的豪迈激愤的语言风格,体现出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色。

(六)延伸文本——了解苏轼以后的情感发展

结合苏轼同期的作品,合作讨论苏轼以后的情怀发展。

问题设计:你还知道这期间词人的什么作品?体现了苏轼在黄州流放时怎样的感情发展?

参考要点:《蝶恋花》、“前后赤壁赋”、《定风波》等,反映了苏轼的情绪由低沉无奈走向豁达乐观,获得了人生“涅槃”。

(七)感悟文本——从苏轼身上汲取人生智慧,促进成长

问题设计:苏轼身上有什么给我们人生发展有什么启示?

与学生交流:政治上的多难,使词人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玉成了的文学卓越的成就。从他的身上,我们深深感悟到:人生可能有许多不顺利,但只要拥有一颗积极生活的心,就一定走出阴霾,走向另一条成功的大道。

(八)小结:这篇作品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苏轼的人生志向和面对磨难时豁达的心胸;同时也使我们懂得了文学在人生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我们学好语文知识,使之更好地成为我们在生活中表情达意的有力的工具。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

八年级《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作指导,就有什么样的课堂生活形态。用“践学”思想指导教学,课堂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实践学的场域。

一、“践学”的内涵

众所周知,体育课不能只是学生用眼看老师或一两个学生做示范动作,自己却始终站在原地、坐在原位“静观其变”。如果那样,还叫体育课吗?体育课是要真正地实践起来的,要运动肢体,活动筋骨,要跑跳投掷,要流汗,要付出体力,付出能量。文化课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要有积极紧张地“动”起来的状态和过程,要将学习活动落实到自己的眼、手、腿、脑、心中去,要从课堂“观摩”老师及个别尖子生说、演、算、投影仪的播放的“观摩者”变成学习的实践者,变成活动的承载者,变成过程的生成者,在课堂这片天地里经历过程,承担生成,完成成长。

同时,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学习,还在于除了知识认知这一“冰山一角”(这就是惯常所谓的“学习”),更大、更重要的部分,是潜藏在“水面下”的“实践学习”,也就是真正地对学习进行实践的过程,其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学习力”和“创造力”。学生知识的组织和转换、学习情感态度的体验累积、学习品质的逐渐“自养”、学习力和创造力的逐步练就以及学习的快乐与生活的幸福,都是在“践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同行共生的。

美国M·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并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这已经表明了怎样的课堂结构才是最有效的,怎样的课堂生活才是更有意义的,怎样的课堂教学才真正关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旧有课堂的价值取向需要提升、结构需要调整,总体上说就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讲——听”、“灌——受”为主体结构的课堂进行改造重置,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实践学”为主体来组织教学结构与活动流程。

二、“践学”的贯彻

课堂“践学”,是科学地实践和体验学习。通过营造氛围、明晰目标、指导学法、兑现行为等手段,以学知识为凭借来达到践行学习、学“学习本身”的目的,以求懂得学习,领悟学习,驾驭学习,强大学习的本领。

(一)课例呈现

我们以《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为例。

环节一:吟诵课文,整体感知

1、个体自读——小组诵读——全班齐读

个别不清楚的,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解决。

2、结合诵读感知,说说自己读到了哪些内容?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逐渐明晰:

(1)上片主要写赤壁的景色。

(2)下片主要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师:能否用一句话概括?

生:通过对赤壁风景的描写和历史人物(周瑜)的缅怀,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仕途不畅、两鬓发白、无所建树的悲叹和“人生如梦”的感慨。

生:作者借对古战场的凭吊以及自己与英雄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抒写了“超然”的人生态度。

环节二:明确任务,目标导学

师:我们首先初步整体感知了词的基本内容。但对于这首千古名词,决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基本内容这个层面。我们还需要干什么呢?

生:弄明白作者是在什么情景下写了这首词。

生:把握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弄清他的态度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

生:探讨这首词的特点。

生:赏析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我们归纳一下(老师出示PPT):

环节三: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师:知人论世是一种重要的诗词鉴赏方法。结合我们对词的内容的初次感受,对于苏轼,你已经知道哪些信息?还想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心中的苏轼(略)。

同学们的交流涉及苏轼的人生经历、仕途变迁、为官政绩、文坛地位、爱情婚姻、家庭亲情、处事态度、人生观、性格、志趣、才学(文章、诗词、书法、绘画、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

师:好,同学们对苏轼了解不少,说得有根有据,有血有肉。结合本词的学习,还想知道什么?

生: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首词?

生:写作意图是什么?

生:是怀古伤今吗?作者是不是很消极?

师:谁来说说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词,目的是什么?

生: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由于当时他的人缘还不错,营救的人很多,皇帝才决定不杀他,把他从京城贬到了黄州,做了一个毫无实权的团练副使。当是苏轼已经47岁,心情极其复杂,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生: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宋神宗贬到黄州,这是他政治仕途上的一次重大打击。这样的厄运与不幸,他如何面对呢?从他在这里写下的一批作品中,我们读出了他的失意孤独、困惑烦恼,我们更读出了他的超脱旷达、从容淡定。

生:一切文章皆有意图。《赤壁怀古》的目的就是抒发自己历经人世沧桑后对人生的感慨。

师:知道这些,很好!但还不够。让我们再对本词做一些深入探讨。

环节四: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1、老师PPT出示几个探究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冲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各小组展开研讨。用关键词表述探究结果,并准备口头分析。

3、各小组到前后黑板板演本组成果(板书关键词句),并作口头阐述。

4、异组点评。不仅点评结果,也点评概括的准确性、思考的角度、书写、口头表达等。老师适时点拨,提炼升华。

【仅记录第4个问题的展示,其它问题的探究过程和展示略。】

同学们对本词的“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的探讨,小组展示如下成果:

板演(关键词概括):

①描绘壮丽之景

②刻画豪迈之人

③抒发豪壮之情

④揭示通达之理

口头表述,也简洁明快:

景——体现为描绘赤壁的壮丽、雄奇、奇特、磅礴。

人——体现为刻画周瑜的伟大、英雄、卓越、豪杰、俊贤、非凡。

情——体现为抒发自身豪迈、悲壮、超然、慷慨的感情。

理——体现为对生命、人生、生活的思考,揭示彻悟、通达、普遍的哲理。

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豪放”特色。赢得全班一片掌声。

此时,一同学还生成一个新的问题,将小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生:是不是只有写这样的景、人、情、理才能体现出“豪放”的特点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大家探讨探讨。

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把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进行比较阅读。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各小组又展开了合作学习活动。然后,板演展示,口头陈述。

板演:

《定风波》

事——小事(途中遇雨这样的常事)

景——常景(打叶雨声、微寒春风、雨后放晴)

人——凡人(竹杖芒鞋的自己,雨中狼狈的同行者)

情——淡定(雨中吟啸徐行,似觉无风无雨)

理——简单(简朴、寻常,豁达态度)

口述:

生:我们把《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定风波》两相比较,虽内容不同,但同样可以见出作者的豪放。所以,豪放取决于人的态度、人的胸襟、人的境界,自然不必受制于所写的景物人事是否大气磅礴。豪放,乃旷达超脱的胸襟,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个人的“精神底色”。

他评:(集中大家的观点)板演简洁,很有概括性,阐述到位,表达准确,揭示了本质,很有启发性。

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拓展了认识,通透了思想。

(二)课例分析

从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践学”课堂构成环节和运行特点。

1、“践学”课堂的构成环节:

(1)自学质疑,践行“独学”。个人自学、独学的行为是其他学习方式存在的基础。独学成“力学”(全力学、尽力学),可以促进整个学程的快节奏,高品质。

(2)讨论领悟,践行“合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子”间的帮扶、师生间的“点”“化”,这都是“合学”“合作”的重要形式。互相作为资源,互相激发和点拨,共享学习智慧、过程与成果。

(3)展示分享,践行“展学”。学习的策略、过程、程度、困惑、成果等,需要通过说、写、演、述、结等行为展示出来。展示的过程是一个暴露不足、显现疏漏、发现问题、清理错误的过程。经历了“展学”实践,知识与能力的构建会更有效,对学习本身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4)检测巩固,践行“活学”。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是治学之根本。课堂问题解决、课堂检测、课堂展示,学生实践着“活学”。在使用所学过程中,一边验证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全面性、效力性,一边验证自己的理解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实践中运用的、验证的、创生的知识和能力,能融进生命,伴随终身。比如,问题的探究与解答,这本身就是对思想方法的正确性、思维的深度精度、表述的准确性的检测,在其中巩固知识和技能。

(5)评价提升,践行“评学”。“评学”是个体或组织学习行为的一部分。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学习看学习,跳出过程看过程,跳出自己看自己,这是教学领域的一种高境界。在自评、互评、师评过程中,明晰优劣得失、实现提炼升华。个体在这个“登高回望”、整体审视的.过程中实现醒悟、领悟、顿悟,提高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2、“践学”课堂的运行特点:

第一,教学主体过程,是由学生通过“践学”共同生成的。学生参与了活动,承担了任务,催生了需求,展示了成果,并从中体验和领悟了学习的方式方法。

第二,课堂上,学生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个体变成了小组,由“单兵作战”变成“小组行动”,学生全卷入,全裹挟,课堂“乱”(活)起来,形成“一窝蜂”般地学习态势,打破了原有课堂的“井然有序”。

第三,学生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教学方式变化产生了“倒推力”,课堂话语权、评价权、沟通权、展示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自主、合作学习的真正主人,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成为本体,而不仅仅是过程中的点缀。

第四,老师“退后”,其功能不再是灌输,不再是结论的说教,而是顺势而串,顺势而导,顺势而化,顺势而评。

第五,“关键词(板演)+分析(口述)”的成果展示形式成为基本态,这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提高规范表达能力和语文应试能力。

三、“践学”课堂的比较优势

从教学的主要环节来看,“践学”课堂与旧有课堂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比如,在了解认识作家、掌握创作背景方面,处理方式更能体现以生为本、追求实效。

原有教学,一般采用老师出示作家作品、创作背景,无论学生知道不知道、知道多少,都让学生一读(单人读或齐读)了之。

践学课堂,则调动学生已知,各自分享自己原来知道的作者信息,现在还想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自己与自己有一个对话,明白“新增点”。并能并根据课题所需,从资料中侧重关注作者某一方面的经历或思想,明确“观察点”和“利用点”,把认识作者与词作的鉴赏紧密结合。这就是一个实践学习、学学习的过程。

再如,展示后的点评,采用异组点评方式,改变了老师掌控评判权的弊端。

某一小组板演、口述成果后,由其他小组成员来根据板演的关键词核心句进行判断、分析、点评。这样做,一方面防止了小组只关注和讨论自己组的问题,而不去管其他的问题的现象,促进各小组研究每一个问题,并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结果。另一方面,促进小组与小组间、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沟通、交流。特别是存在分歧的地方,双方可以补充陈述本组的理由和思考过程,展开辩论,其它组的同学也可参与其中,亮出自己的看法,进行思想碰撞。而最重要的还在于,通过点评、纠正、补充,形成了多生——多生之间对话,多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多出了若干关注学习行为和结果的角度,并让学生体验评价,提高评价能力,教学意义和价值自然扩大了。

在其他诸多方面,“践学”课堂都体现出与旧有课堂相比较的优势。

与他人不关联,错读误读自己难以分辨,得不到及时纠正。

在自读基础上增加小组读(或接读、或轮读、或分角色读)

互为听众,出现错读误读、疑难之处,组员间可以及时辨析纠正,保证实效。

面对问题

自己思考,或同桌之间做点交流

相对封闭,信息量也不丰富,往往认识不深入,不充分。

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交流讨论,甚至辩论争论。

相对开放,参与面广,多向交流,看问题的角度、方法多元。眼界会拓宽,认识能丰富。

解决问题

老师抽单个学生回答

学生被动,师生单向对话,其他学生推脱责任,容易游离。老师掌握评价权(虽有时也让同学评价一下,但往往是点缀)。

小组先形成共识或产生分歧,推荐发言人陈述,其他成员补充。或各小组齐动,进行板演。

小组行动,比较主动;参与面广,互相带动;集体智慧,互学互补。

课堂展示

以单个学生口头表达为主

展示的往往是结果、结论;生成的教学资源有限。

展示方式多种(口述、板演、小组作品呈现、小组表演、过程再现、情景模拟等)

展示的不单是结果,还有方法、过程,不同的看法,组员的争论、分歧,行动表现、参与态度、合作状态等。可以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课堂形态

学生以“坐学”为主,有时扭转身子与同桌、前后有些简单交流。

老师固守讲台,实施“讲——问——评”,课堂结构僵化,气氛沉闷,学生学得消极、辛苦。

学生全面“动”起来:或聚在一起讨论,或涌到前后板演,或互相配合表演,或做“老师”拿着粉笔点评。

课堂结构“活泛”,气氛活跃,学生动静结合,学得积极、快乐。老师穿插于学生群体之中,随生动而动,教与学生态化。

总之,原有课堂上,学生总跟在老师后面,被老师教导、控制、管理、要求、禁止,“等靠”“逃避”的心态很突出。课堂相对静态,思维相对封闭,更多体现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质疑问难的可能性小,难得生成教学资源,课堂容易陷入沉闷、陷入老师一言堂的状况。“践学”课堂,学生走到前台,人人能参与、人人能行动,“行动”“作为”的意识浓厚,总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做、在讨论、在交流、在板演、在点评、在活动,学习的实践性、活动性、合作性、体验性比较明显,能力、素质在模式中得到全面关注,特别是情感、态度等内隐型品质得到养成。正因如此,学生的思维容易激活,思维与思维、观点与观点之间容易产生冲突、碰撞,学生活动空间大,课堂相对开放,相对活跃,充满生机,可以很容易地生成教学资源,出现师生、生生群言堂的景象,真正保障教学实效,充分彰显教学价值。

相关推荐

状语从句英语语法知识点

高三英语
比较:because,since,as和for1)because语势最强,用来说明人所不知的原因,回答why提出的问题。当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或已为人们所知,就用as或since。Ididn'tgo,be
展开详情

学生入学军训个人总结

军训专题
晚上正当我们快睡着时,突然听见一声:“集合。靠近窗边的“眼镜蛇”(带着眼镜的大哥哥)一下子就窜到床下大声的叫道》“快点,快点紧急集合”!我们感到不知所错,我穿你的鞋,你穿我的衣,情况非常糟糕,我什么也
展开详情

体会中考的作文600字

考试作文
大家好,我是一班的满荣军,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感到很荣幸,下面我就在学习方面谈一下我自己的体会想法,供大家参考。在主课方面,我做课前预习,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听课的针对性。我认真听讲,把错的题
展开详情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窗外的桂花开了又开,而你心中的桂花,永不凋零。别人都说你疯,我想,不是的,你只不过分不清一个月和六年;只不过分不清墙上的娃娃和小桂子;只不过分不清,在等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场梦。当那日你倚在门旁,当那日
展开详情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考试作文
又一次调研测试结束了,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考出应有的水平。一个原因是从上个星期日开始扁桃体发言,喉咙痛睡不好,影响情绪。但我觉得更主要的还是自己不太会考试。比如考数学,题目做好后,我看到有两个附加题。为了
展开详情

防溺水安全知识心得体会

安全知识
春去夏来,天气又越来越热了。此时此刻,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去好溪里游泳了。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万一不小心摔进不知明的水域会怎样呢?你们又有没有想过,在水中如果抽筋会怎样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敲响
展开详情

《女娲造人》读后感400字范文

六年级语文
一天,我闲着没事干,便打开电脑,进入中国民间故事网。其中,有一篇故事吸引了我,这篇故事的名字叫《女娲造人》故事主要说的就是从前有一个女神叫女娲,女娲用五彩石补完天,然后又用五色土来造人。古老辰光,有个
展开详情

2022高三作文名人素材

高三语文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问题。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从鸡蛋
展开详情

工程试验资料员岗位职责范本(实用4篇)

考试资料
工程试验资料员岗位职责范本(1)1、负责工程项目所有图纸及相关变更资料、会议纪要等资料的管理与存档;2、监督检查项目内业资料和施工资料的编制、管理,做到完整、及时,与工程进度同步:按施工顺序进行全程督
展开详情

童话故事英语(集合18篇)

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英语(1)ManybooksmakemecrywhenIencounterthemforthefirsttime,althoughfewerthesedaysthanduringmymasca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高三年级上文科数学期中试题 对军训的个人感受 坚持不懈的故事(汇编15篇) 2022年匆匆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知识点 高中生物4个必考实验(精选4篇) 高考语文万能作文素材 关于春天的话题作文500字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精编6篇) 写早晨的句子(必备3篇) 昆虫记读书笔记400字 购物英语作文(优质12篇) 高一期末考试作文 关于考试的作文 草原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 高中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我眼中的秋天500字小学作文 2022小学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练习题 文成语(通用3篇) 新高一语文知识点重难点 被温暖照亮500字小学作文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汇集19篇) 对联资料(汇总4篇) 爱的奉献优秀初中作文_初一爱的奉献500字 儒家 冬阳·童年·骆驼队读后感 土木工程开题报告(实用6篇)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八年级描写我的家乡作文 猜灯谜作文500字(集合18篇) 教师听课经验心得 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归纳(精编4篇)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俗世奇人读后感范文800字 紧张的期末考试作文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阅读答案 可怕的考试作文 高中英语考试答题的窍门有哪些 对联小故事(汇总8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案(精品8篇) 小学四年级英语背诵知识 比例教学反思(通用19篇) 我的妈妈满分作文800字 化工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丽江散文(通用10篇) 九鲤湖 计算机社会实践心得 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搞定数学复习八大方法 2020食品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热门8篇) 朱自清背影阅读及答案(集锦4篇) 小学二年级理想作文范文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论语读书心得300字 母亲河话题作文 满江红教案(精品5篇) 语文同步答案(甄选17篇) 时间在流逝600字精彩作文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 大学军训感受作文300字左右 寒假读《和时间赛跑》有感 绝境狼王读书心得 科普课件(汇集3篇) 志愿者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语文阅读题练习(推荐15篇) 高一语文高效学习方法梳理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孔雀美术教案(精编16篇) 高三语文如何做笔记的方法 婚礼致辞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实用12篇) 周长的认识课件(精品6篇) 幼儿园教师转正自我鉴定模板 四年级军训的日记 关于孤独的名言(通用4篇) 关于描写我的哥哥的小学作文 青海湖阅读题答案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实用8篇) 苏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昆虫记的读书笔记400字 难忘的一次考试作文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心得作文 小学区三好学生事迹材料 芣苢教案(通用3篇) 以兴趣为话题的700字优秀作文 抖音毕业句子(集锦5篇) 成长的故事作文400(甄选16篇) 校园欺凌教育主题班会(甄选6篇) 开学第一课作文600字(合集20篇) 寒假安全教案(合集16篇) 王维诗词(推荐8篇)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 高中语文散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版二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方案 弥陀寺 画风说课稿(实用17篇) 学校教师实习鉴定评语 小鹿斑比四年级读书心得 活出精彩600字四年级作文 学校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合集6篇)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必备知识点 期中考的作文300字 形体课教学计划(汇集10篇) 教师节师德演讲稿 成长中的故事作文400字(集锦3篇) 卖汤圆教案(甄选5篇) 行政管理实习报告2022年 我对于教师的职业定位 点亮心灵的灯话题作文初中优秀范文 长城教学案例(甄选5篇) 列那狐的故事读书心得范文 【热】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长篇励志故事(推荐4篇) 高一生物大题答题技巧 期末试卷分析语文(汇总16篇) 考试的作文 2022全国高考化学知识点 学生实习表现评语(汇集14篇) 分式方程练习题(汇编5篇) 生活中的幸福500字小学作文 幸福是什么 爬山虎的脚读后感500字范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目标与教材解析 小学英语学习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外研版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类型及注意事项 小学三年级要怎么预习语文?三年级学好语文的原则 四年级学习方法 牢记消防安全知识顺口溜 2022年淘气包马小跳读书心得500字 2022军训心得体会和感受 对微信的看法700字议论文 初三物理电学基础知识归纳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答题格式(集合10篇) 七年级家乡优秀作文 新时代新思想主题演讲(甄选7篇) 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Unit3(人教版) 送魏二赏析(必备5篇) 《围城》读书笔记2000字 小升初语文试题 高二红楼梦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暑假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高中政治必修政治生活知识点 安全知识作文 小学五年级奥数的学习方法 开学第一课板报(汇总11篇) 七年级我的理想作文范文 第一声喝彩阅读题答案 二年级的暑假优秀作文 期末考试感想作文 珍惜青春650字优秀范文 天职阅读答案(汇总5篇) 暑期兼职社会实践心得1000字 费城故事(推荐9篇) 职场励志小故事正能量故事(集锦9篇) 经典民间故事大全(合集9篇) 高中生物考点整理归纳 平凡人生800字优秀范文 2022高一英语作文 社会实践村委会心得体会 大学生军训个人鉴定200字范文 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 《可贵的沉默》读后感作文 教师节感想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有关中考作文600字 宝宝有礼貌教案(汇编5篇) 母亲河范文700字 初一地理单元知识点 高中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孔乙己续编范文 小学语文毕业摸拟试题 季羡林怀念母亲读后感 曾国藩传的读书笔记 八年级英语短文填空 激励人的句子(优质15篇) 计算机实习日记例文 会计实践心得体会 我们都来跳一跳教案(汇总3篇) 四年级期中考试的反思作文400字 人教版等腰三角形说课稿(合集3篇) 水晶头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小熊过桥音乐教案(汇总8篇) 牛肚子里的旅行教学反思(集合6篇) 第三天初中军训日记范文 2022年感悟青春优秀作文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设计(汇总12篇) 有关大学英语作文 必修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精品20篇) 高三化学怎么复习(汇编11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易考知识点 社会实践心得作文 《走遍天下书为侣》读后感800字范文 古诗歌朗诵(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