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通用7篇)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通用7篇)

只*** 23-04-02 教案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1)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

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纪昀,字晓岚,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纪昀伏了许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这位首出当阳的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纪昀不得无礼。”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帝道:“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众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

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聪明绝顶。乾隆帝拈须笑悦。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

▲二石兽并沉焉。(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焉,助词,无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棹(zhào)数小舟,曳(ya)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 耳,助词,表示肯定。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沿,顺流而下。

▲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盖,表原因的发语词。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倒掷,摔倒。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

▲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 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预习课后训练题。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二、问题探究。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三、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

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四、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1)、学生演示。

(2)、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归纳: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五、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提示:

课文是怎样结构的?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写法探究:

层层铺垫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 ”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

(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

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2、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有何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知道分析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

【教学重点】

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作家吴德锋在他写的《博物记趣》中有这样的记载:西双版纳有一条河中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在水面。十多年前,有一块石头被人炸碎,另一块也随之失踪,大家都不知道这块未炸碎的石头到哪里去了。

提出问题:十多年后,人们会在哪里找到那块失踪了的石头呢

学生各抒己见。

揭示谜底:十多年后,有人在离原地十多里的上游,发现了那块失踪了的石头,经核对,它确实是本来位于十多里外的`下游那一块。它是怎么“游”上来的呢你们想知道答案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近《河中石兽》,相信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2、解题

河中石兽:河中:表示地点;石兽:像石狮子之类的物体。

3、作者简介

二、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文章,勾画出自己不会读或没把握读准的字,

老师引导学生正音

读准下列生字的读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

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ù)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同时注意句子停顿及老师的语调语气。

3、学生再读,赛读

4、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完成,圈出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所得和困惑之处

5、师生解疑

三、阅读故事、明白道理

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得出了怎样的道理(原文)。

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故事。

道理:

2、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这些人分别在什么地方找石兽。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

1、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朗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4)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

请学生翻译课文。

四、综合运用

1、通假字

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的农具

2、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2)阅十余岁。.

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3)是非木柿。.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6)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7)河干.

古义:岸,水边今义:水分不足,干燥

3、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开

相去甚远已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

如:如是再啮像

如其言按照

之:

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求之地中”这种观点。

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

求之下流代词,代石兽。

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

4、词类活用

棹:名词用作动词船桨,划(船)

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五、整合提升

复述故事。

六、检测巩固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复习导入)

二、新知探究

1、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完成思考与练习一)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办法?

三、交流展示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办法?

庙僧: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到了流水,没有考虑到石兽和泥沙;

讲学家: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所以他们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所以他提出了正确的办法,找到了石兽。

四、综合运用

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代表的三种态度

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代表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空谈事理,脱离实际——代表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代表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整合提升

归纳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强调实践出真知,不能主观臆断。

六、检测巩固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1、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2、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3、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4)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

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纪昀,字晓岚,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纪昀伏了许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这位首出当阳的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纪昀不得无礼。”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帝道:“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众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

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聪明绝顶。乾隆帝拈须笑悦。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

▲二石兽并沉焉。(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焉,助词,无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棹(zhào)数小舟,曳(ya)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 耳,助词,表示肯定。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沿,顺流而下。

▲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盖,表原因的发语词。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倒掷,摔倒。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

▲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 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预习课后训练题。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复习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二、问题探究。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三、请学生口头回答上述问题,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

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

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四、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1)、学生演示。

(2)、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2、师生共同归纳: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五、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提示:

课文是怎样结构的?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写法探究:

层层铺垫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 ”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

(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领悟这一道理。

六、拓展阅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训练题。

2、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教学重难点

1、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是教学的重点。

2、文章中相关语句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故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纪昀轶闻】

纪昀,字晓岚,他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纪昀伏了许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这位首出当阳的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纪昀不得无礼。”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帝道:“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众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聪明绝顶。乾隆帝拈须笑悦。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四、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

【译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

二石兽并沉焉。

(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焉,助词,无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以为顺流下矣。

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耳,助词,表示肯定。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沿,顺流而下。

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盖,表原因的发语词。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倒掷,摔倒。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

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课后习题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6)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有何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知道分析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

教学重点

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作家吴德锋在他写的《博物记趣》中有这样的记载:西双版纳有一条河中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在水面。十多年前,有一块石头被人炸碎,另一块也随之失踪,大家都不知道这块未炸碎的石头到哪里去了。

提出问题:十多年后,人们会在哪里找到那块失踪了的石头呢?

学生各抒己见。

揭示谜底:十多年后,有人在离原地十多里的上游,发现了那块失踪了的石头,经核对,它确实是本来位于十多里外的下游那一块。它是怎么“游”上来的呢?你们想知道答案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近《河中石兽》,相信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2、解题

河中石兽:河中:表示地点;石兽:像石狮子之类的物体。

3、作者简介

二、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文章,勾画出自己不会读或没把握读准的字。

老师引导学生正音

读准下列生字的读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

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ù)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同时注意句子停顿及老师的语调语气。

3、学生再读,赛读

4、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完成,圈出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所得和困惑之处

5、师生解疑

三、阅读故事、明白道理

1、 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得出了怎样的道理(原文)。

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故事。

道理:

2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这些人分别在什么地方找石兽。他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寻找石兽的方法

教师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3、问题探究:为什么“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僧人只考虑了河流,忽略了石兽和沙的性质,讲师考虑了石兽的性质和沙的性质,却忽略了河流的作用,老河兵考虑了石兽的性质,沙的'性质,河流的性质。所以最终老河兵的方案是正确的,找到了石兽。

师:好,现在回到我们上课前的那个问题,西双版纳那条河中的大石会在上游发现,你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吗?

原来炸另一块石头时,这块石头的基础也被震坏,它丧失了屹立不动的根基,正如文中所说的水冲走石边沙的道理,在十多年的时间中,它逐渐地向上游翻滚了十多里路。它向上“游”时经过之处,留下了一道明显的沟,令人信服的说明,文中所记,确非虚言。这是现代版的“河中石兽”,这一有趣的自然现象,1980年4月当地的报纸作过详细的报道。这故事不仅教育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对从事水中打捞也有实际指导意义的。

4、讨论:如果水中的石兽是这样(展示图片),那么,它向上游走的几率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如果是一块小石子呢?

学生讨论,口头回答上述问题

师:既然如此,那么作者反问我们,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我们该怎么回答?

生:不可据理臆断。

5、谈启示:

(1)思考文章为何把讲学家当作嘲讽的对象。

(2)学了《河中石兽》,回望自己的学习、生活,我收获(懂得)了( )

学生回答

四:拓展迁移:阅读《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而揠(2)之者,芒芒然(3)归,谓其人(4)曰:“今日病(5)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6)矣。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2、揠:拔

3、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4、人:这里是指家人

5、病:劳累,困苦6、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附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

总结:

宋代的大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凭老经验,凭习惯来推理事物,而造成判断失误的例子也不少,所以,让我们记住《河中石兽》简练之笔墨,让我们记住纪昀教我们的行事之理,不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有关勇于实践的名言

3、课下阅读《阅微草堂笔记》

六、板书设计:

河中石兽

纪昀

僧人根据常情,考虑不周

讲学家空谈理论,主观臆断→实践出真知

老河兵经验丰富,考虑全面

借事说理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7)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ù)

2.,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语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三、正课

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的,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朗读课文。

3.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质疑。现在小组内质疑小组不有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四、课堂小结

1.古今异义

井: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代词这是非木柿

今义:阅读

是:古义:经历阅十余

今义:判断词是

盖:古义:发语词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但矢其一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2.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去

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是

为其来也在

3.词性活用棹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4.汉字能假同“癫”,疯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第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二、导语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2.质疑: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3.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

(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4.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讨论并归纳: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5.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6.质疑: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凤推理,实践出真知。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

2.选项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作文:掰手腕

四年级语文
“加油,加油”!这是在哪里传出的声音,原来是在举行扳手腕比赛。飞龙队的代表是张研,飞虎队的代表是鲁莽。张研长得瘦高瘦高的,鲁莽长得又胖又低,像个大力士似得,看起来很有劲。我猜一定是张研,因为古人说过:
展开详情

我上三年级了作文

三年级语文
我今年九岁了,我长着一双大眼睛,尖尖的鼻子,还有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看起来非常精神。我的性格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爱唱爱跳,还喜欢各种运动。因为我字写的马虎,写作业的时候会做的题一不认真就做错了,所以上
展开详情

政治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选择题解题方法1、答题基本要求“四审五排法”四审:①审题干:把握关键词(时间、方位、主要、核心、根本等)明确题目主旨意思②审设问(正向或逆向选择)③审题肢(正确或错误)④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五排:①排谬
展开详情

军训计划怎么写

军训专题
依据新课改课程设置要求,把学生的军训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军训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指导思想:活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军训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学生的爱校爱班观念和集体
展开详情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二政治
1、矛盾的双方就是对立和统一。(×)点拨:事物包含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称为矛盾。不能认为“统一”是矛盾的一方,而“对立”就是矛盾的另一方。2、差异就是矛盾。(×)点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
展开详情

使成语(推荐6篇)

成语
使成语(1)使和气的成语及解释精选[矜才使气]jīncáishǐqì矜:自夸;使气:意气用事。倚仗自己的才能,使意气,不谦虚。[负才使气]fùcáishǐqì指依恃才学,任性使气。[乘势使气]chén
展开详情

毕业实习导师评语

实习专题
该生思维灵活,求知欲强,富于质疑精神,对事物常有不落俗套的看法。老师喜欢你那种敢想、敢说、敢问、敢辩的课堂表现;老师也喜欢你那干净整齐的作业,批阅时真是赏心悦目。你恬静、柔和,富有才气;你刻苦、勤奋、
展开详情

关于中学数学怎么教

七年级数学
“志从趣生”,干什么事情都得从兴趣开始,有兴趣才能发志,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只有学生对数学生发生兴趣,喜学数学,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循序诱导,导而不灌,导入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心理环境,以优化
展开详情

高三语文必修三课文背诵篇目梳理

高三语文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
展开详情

读书笔记作文

读书笔记
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的人们发现了一只所谓独角鲸的大怪物,他(阿龙纳斯)接受了邀请并参加捕捉行动,在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仆人(康塞尔)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来得知这只惊动一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友情古诗词(优质4篇) 关于科学的句子(甄选5篇) 数学如何复习必看方法 高一亲情话题作文800字范文 新年诗歌大全(推荐10篇) 关于中考的感受作文 国内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幼儿园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八年级升九年级数学学习方法与考试技巧 写好作文的黄金攻略 观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精选13篇) 法学实习鉴定指导教师评语 四年级梦想作文大全 短歌行 音乐优质课教案(合集19篇)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节约的名言警句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 2022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高频词汇500词 赞美庐山的诗句(必备10篇) 大家喜欢我教案(必备11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做你自己阅读题答案参考 好吃的饼干教案(汇集7篇) 设计师座右铭 青春颂诗歌(精选7篇) 防火安全知识广播稿 杨业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一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词组 高考必背英语作文整理 阿拉丁神灯的故事(合集10篇) 孔子拜师说课稿(必备6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范文 高三毅力的优秀范文 打扫宿舍劳动实践心得 高考重要英语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 中考百日宣誓作文 做高三英语改错题的技巧方法 海德格尔的名言(必备8篇)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学校安全知识演讲稿 微信朋友圈唯美句子(合集4篇) 古诗教学论文(汇编5篇) 解析简单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精选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我爱学语文教学设计(精品5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热门8篇) 大学英语求职信 2022-2022学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附答案) 语文五年级补充习题及答案 游泳考试作文 学生的实践心得体会 九年级中考半命题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清明节安全主题班会教案(热门4篇) 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二回家作文范文500字 白象丰子恺阅读题答案 志愿者实践心得 汉字对联(甄选20篇) 关于大学英语作文 关心妍 文言文学习方法 函数概念教案(热门5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基础会计学练习试题 庆祝儿童节300字作文 高一入学军训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荷塘月色》读书笔记 新教师实践研修心得体会 高一英语必修三单词及其知识点 装配车间实习报告总结 如何书写高中语文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做幸福的教师文摘 高三数学教案总结 校园安全知识讲座主持词通用400字 充满正能量的个性签名 小学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教师的读书笔记范文 粗心的小画家教学反思(实用9篇)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守株待兔优秀教学设计(汇集3篇) 200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试试题 赞美青春的诗歌(优选13篇) 实用的中考话题作文300字 暑假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下雨了教学设计(甄选17篇) 闺蜜句子大全(推荐19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这样爱你刚刚好》读书笔记 中考数学提纲知识点 看家庭教育视频后的观后感 乡愁情怀为题500字初中作文 灰雀读后感优秀范文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2022年青鸟读书心得范文 克里斯蒂安·拉拉 长沙中考优秀作文 意林的优秀学生读书笔记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家人的爱教学反思(甄选16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6-20课)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复习注意事项及怎样学好高三数学 学生读书笔记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有关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梳理 资料员顶岗实习报告 《昆虫记》读书笔记 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道的成语(热门12篇) 初一语文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红色经典影视小兵张嘎观后感范文300字 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精选16篇) 荷花美术教案(通用18篇) 英语高效学习方法 威尼斯的小艇读后感 以春节为话题的三年级作文 2022高考文综复习方法 人教版语文课本(汇集19篇) 小学二年级日记:摘草莓 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感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课件大全(通用19篇) 办公室良好沟通协调的技巧(推荐6篇) 合格率教学反思(汇集6篇) 感动话题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教师实习报告需要怎么写 2022高考人物作文必备素材大全 落花生说课稿(必备17篇) 初一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300字 安全知识作文 2022年摆渡人读后感范文500字 企业员工军训方案 九江 关于感恩父母的名言警句 高二善良的议论文范文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精选3篇) 日常生活的安全常识合集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必备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冀教版 高智商推理故事(汇总16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与初中生物学习方法 经典诗句唯美古风(通用4篇) 雅思听力选择题技巧(汇集16篇) 2022高考物理冲刺知识考点复习 詹天佑读后感范文500字 积极座右铭 写景散文精选(汇集6篇)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二年级的暑假优秀作文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演讲稿 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汇总19篇) 高三下册地理复习方法 经典爱国诗歌朗诵(合集8篇) 小学推荐《最后一头战象》读书笔记 2022高考三大复习技巧,高考复习技巧有哪些? 政治学习方法 垃圾分类签名活动总结 学校安全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经典爱情诗歌(通用19篇)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精灵鼠小弟读书心得范文 括号教学设计(热门12篇) 花婆婆的故事(合集20篇) 高中数学学习应该注意什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习惯及漫步在诗歌王国中 英语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国旗下讲话演讲稿三分钟 珍珠鸟读书心得感悟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归纳 三个和尚故事(通用3篇) 期中考试作文 高考化学: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重点) 道士塔读书笔记 2022家庭教育宣讲观后感 我的笔记本作文 四年级期中考试的反思作文400字 大学评优秀学生主要事迹材料 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范文 情绪教学设计(汇总19篇) 《重返狼群》读书笔记 高二政治主观题复习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推荐3篇) 学校优秀家长事迹材料 努力读懂500字小学作文 高二政治复习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阅读答案(精选3篇) 2022年高一军训感想700字 捉阳光阅读答案(集合5篇) 插入图片教案(汇集4篇) 大学英语作文 班主任名言(甄选5篇) 中考反思作文 高考英语复习知识点: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及英语作文结尾万能公式 幼儿园教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