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分式的教案(集合18篇)

分式的教案(集合18篇)

梦*** 23-06-09 教案

分式的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进行检验。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忽视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检验通过对分式方程的解的剖析,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的重要性。

4。解决办法:(l)分式方程的解法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即能用换元法的方程应尽量用换元法解。(2)无论用去分母法解,还是换元法解分式方程,都必须进行验根,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3)方程的增根具备两个特点,①它是由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②它能使原分式方程的公分母为0。

三、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是什么?

(3)解方程,并由此方程说明解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

通过(1)、(2)、(3)的准备,可直接点出本节的内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相同。

在教师点出本节内容的处理方法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类同后,让全体学生对照前面复习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来进一步加深对“类比”法的理解,以便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前面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例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例题讲解

例1解方程。

分析对于此方程的解法,不是教师讲如何如何解,而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使用原来的方法,去通过试的手段来解决,在学生叙述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解:两边都乘以,得

去括号,得

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所以是原方程的根。

∴原方程的根是。

虽然,此种类型的方程在初二上学期已学习过,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一些学生容易犯的类型错误应加以强调,如在第一步中。需强调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另外,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由于是解分式方程,所以在下结论时,应强调取一即可,这一点,教师应给以强调。

例2解方程

分析:解此方程的关键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关键是

正确地确定出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由于此方程中的分母并非均按的降幂排列,所以将方程的'分母作一转化,化为按字母终行降暴排列,并对可进行分解的分母进行分解,从而确定出最简公分母。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约去分母,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它不等于0,所以是原方程的根,把

代入它等于0,所以是增根。

∴原方程的根是

师生共同解决例1、例2后,教师引导学生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

例3解方程。

分析:此题也可像前面例l、例2一样通过去分母解决,学生可以试,但由于转化后为一元四次方程,解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应寻求简便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部分和互为倒数,由此可设,则可通过换元法来解题,通过求出y后,再求原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解:设,那么,于是原方程变形为

两边都乘以y,得

解得

当时,,去分母,得

解得;

当时,,去分母整理,得,

检验:把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分母,各分母均不等于0。

∴原方程的根是,

此题在解题过程中,经过两次“转化”,所以在检验中,把所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的分母进行检验。

巩固练习:教材P49中1、2引导学笔答。

(二)总结、扩展

对于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出。

本节内容的小结应从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所学知识采用了什么数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

本节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在已有的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在具体方程的解法上,适用了“转化”与“换元”的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方法。

此小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掌握。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50中A1、2、3。

2。教材P51中B1、2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1

解方程:

分析:若去分母,则会变为高次方程,这样解起来,比较繁,注意到分母中都有,可用换元法降次

设,则原方程变为

∴或无解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探究活动2

有农药一桶,倒出8升后,用水补满,然后又倒出4升,再用水补满,此时农药与水的比为18:7,求桶的容积。

解:设桶的容积为升,第一次用水补满后,浓度为,第二次倒出的农药数为4。升,两次共倒出的农药总量(8+4· )占原来农药,故

整理,

(舍去)

答:桶的容积为40升。


分式的教案(2)

一,内容综述:

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

在学习简单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时,是将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复杂的(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也一样,就是设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即

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

(1)去分母法

去分母法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使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但要注意,可能会产生增根。所以,必须验根。

产生增根的原因:

当最简公分母等于0时,这种变形不符合方程的同解原理(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所得方程与原方程同解),这时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不一定是原方程的解。

检验根的方法:

将整式方程得到的解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为了简便,可把解得的根直接代入最简公分母中,如果不使公分母等于0,就是原方程的根;如果使公分母等于0,就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注意:增根是所得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增根使原方程的公

分母为0。

用去分母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i)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ii)解所得的整式方程;

(iii)验根做答

(2)换元法

为了解决某些难度较大的代数问题,可通过添设辅助元素(或者叫辅助未知数)来解决。辅助元素的添设是使原来的未知量替换成新的未知量,从而把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未知量向已知量转化,这种思维方法就是换元法。换元法是解分式方程的一种常用技巧,利用它可以简化求解过程。

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i)设辅助未知数,并用含辅助未知数的代数式去表示方程中另外的代数式;

(ii)解所得到的关于辅助未知数的新方程,求出辅助未知数的值;

(iii)把辅助未知数的值代回原设中,求出原未知数的值;

(iv)检验做答。

注意:

(1)换元法不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它是解一些特殊的分式方程的特殊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换元法把原方程化简,把解一个比较复杂的方程转化为解两个比较简单的方程。

(2)分式方程解法的选择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即先考虑能否用换元法解,不能用换元法解的,再用去分母法。

(3)无论用什么方法解分式方程,验根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分式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建构函数“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变量与对应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2。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3。关键:从数形结合分析思路入手,提升应用思维。

教学方法

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地熟悉一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5、小芳以200米/分的速度起跑后,先匀加速跑5分,每分提高速度20米/分,又匀速跑10分,试写出这段时间里她的跑步速度y(单位:米/分)随跑步时间x(单位:分)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y=

例6、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解:设总运费为y元,A城往运C乡的肥料量为x吨,则运往D乡的肥料量为(200—x)吨。B城运往C、D乡的肥料量分别为(240—x)吨与(60+x)吨。y与x的关系式为:y=20x+25(200—x)+15(240—x)+24(60+x),即y=4x+10040(0≤x≤200)。

由图象可看出:当x=0时,y有最小值10040,因此,从A城运往C乡0吨,运往D乡200吨;从B城运往C乡240吨,运往D乡60吨,此时总运费最少,总运费最小值为10040元。

拓展:若A城有肥料300吨,B城有肥料200吨,其他条件不变,又应怎样调运?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119练习。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表现。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20习题14。2第9,10,11题。


分式的教案(4)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能力目标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km/h,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 km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 km/h,则轮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30+v) km/h,逆流航行的速度为(30-v) km/h,顺流航行90 km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 km所用的时间为小时.可列方程=.

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所见过的方程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种方程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式方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探究:

(1)方程=与以前所学的整式方程有何不同?

(2)什么叫分式方程?

(3)如何解分式方程=呢?怎样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解?

(4)你能结合上述探究活动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归纳:

(1)分式方程的定义(板书):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以前学过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

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

(1)x+y=5; (2)=;

(3); (4)=0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1)、(2)是整式方程,(3)是分式,(4)是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思路和做法.

3.仿照上面解分式方程的做法,尝试解分式方程=,并检验所得的.解,你发现了什么?与你的同伴交流.

4.思考:上面两个分式方程中,为什么=①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①的解,而=②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②的解呢?学生分组讨论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并互相交流.

5.归纳:

(1)增根:将分式方程变为整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分母,有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解(或根),这种根通常称为增根.

(2)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三、巩固练习

1.在下列方程中:

①=8+; ②=x;

③=; ④x-=0.

是分式方程的有(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2.解分式方程:(1)=;(2)=.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不是原方程的解时,必须舍去.

五、布置作业

课本152页练习.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分析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并能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ok3w_ads("s002");

同步练习

1.在某市举行的大型商业演出活动中,对团体购买门票思想优惠,决定在原定票价的基础上每张降价80元,这样按原定票价需花6000元购买的门票张数,现在只花费了4800元,求每张门票的原定价格?

2.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某校举办了成语大赛.学校准备购买一批成语词典奖励获奖学生.购买时,商家给每本词典打了九折,用2880元钱购买的成语词典,打折后购买的数量比打折前多10本.求打折前每本笔记本的售价是多少元?

2.“六?一”儿童节前,某玩具商店根据市场调查,用2500元购进一批儿童玩具,上市后很快脱销,接着又用4500元购进第二批这种玩具,所购数量是第一批数量的1.5倍,但每套进价多了10元.

(1)求第一批玩具每套的进价是多少元?

(2)如果这两批玩具每套售价相同,且全部售完后总利润不低于25%,那么每套售价至少是多少元?

精选练习

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

据林业专家分析,树叶在光合作用后产生的分泌物能够吸附空气中的一些悬浮颗粒物,具有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已知一片银杏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比一片国槐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的2倍少4毫克,若一年滞尘1000毫克所需的银杏树叶的片数与一年滞尘550毫克所需的国槐树叶的片数相同,求一片国槐树叶一年的平均滞尘量.


分式的教案(5)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

例  解方程:

(1)2x+xx+3=1; (2)15x=2×15 x+12;

(3)2(1x+1x+3)+x-2x+3=1.

解 (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

2(x+3)+x2=x2+3x,即2x-3x=-6

所以 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

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2.

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

2x+2x+3+x-2x+3=1,即2x+2+x-2 x+3=1,

即 2x+xx+3=1.

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

2(x+3)+x2=x(x+3),

即 2x+6+x2=x2+3x,

亦即 2x-3x=-6.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

例1 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进行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

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

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

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 设这名学生骑车追上队伍需x小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2×15 x+12.

方法2 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骑车速度为2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15 2x=12.

解 由方法1所列出的方程,已在复习中解出,下面解由方法2所列出的方程.

方程两边都乘以2x,去分母,得

30-15=x。

所以   x=15.

检验:当x=15时,2x=2×15≠0,所以x=15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并且符合题意.

所以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15千米 30千米/时=12小时.

答: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

指出:在例1中我们运用了两个关系式,即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 时间.

如果设速度为未知量,那么按时间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如果设时间为未知量,那么按

速度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所列出的方程都是分式方程.

例2 某工程需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做两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分析;这是一个工程问题,在工程问题中有三个量,工作量设为s,工作所用时间设为t,工作效率设为m,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

s=mt,或t=sm,或m=st.

请同学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 工程规定日期就是甲单独完成工程所需天数,设为x天,那么乙单独完成工程所需的天数就是(x+3)天,设工程总量为1,甲的工作效率就是x1,乙的工作效率是1x+3.依题意,列方程为

2(1x+1x3)+x2-xx+3=1.

指出:工作效率的意义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方法2 设规定日期为x天,乙与甲合作两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因此乙的工作时间就是x天,根据题意列方程

2x+xx+3=1.

方法3 根据等量关系,总工作量—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设规定日期为x天,则可列方程

1-2x=2x+3+x-2x+3.

用方法1~方法3所列出的方程,我们已在新课之前解出,这里就不再解分式方程了.重点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课堂练习

1.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

2.A,B两地相距135千米,有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大、小汽车速度的比为2:5,求两辆汽车的速度.

答案:

1.甲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20个零件.

2.大,小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8千米/时和45千米/时.

四、小结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一方面要看原方程是否有增根,另一方面还要看解出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原方程的增根和不符合题意的根都应舍去.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是求什么量,就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直接未知数.但有时可根据题目特点不直接设题目所求的量为未知量,而是设另外的量为未知量,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间接未知数.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设间接未知数,有时可使解答变得简捷.例如在课堂练习中的第2题,若题目的条件不变,把问题改为求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到达B地各用的时间,如果设直接未知数,即设,小汽车从A地到B地需用时间为x小时,则大汽车从A地到B地需(x+5-12)小时,依题意,列方程

135 x+5-12:135x=2:5.

解这个分式方程,运算较繁琐.如果设间接未知数,即设速度为未知数,先求出大、小两辆汽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它们从A地到B地的时间,运算就简便多了.

五、作业

1.填空: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m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n小时完成,如果两人合做,完成这件工作的时间是______小时;

(2)某食堂有米m公斤,原计划每天用粮a公斤,现在每天节约用粮b公斤,则可以比原计划多用天数是______;

(3)把a千克的盐溶在b千克的水中,那么在m千克这种盐水中的含盐量为______千克.

2.列方程解应用题.

(1)某工人师傅先后两次加工零件各1500个,当第二次加工时,他革新了工具,改进了操作方法,结果比第一次少用了18个小时.已知他第二次加工效率是第一次的2.5倍,求他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多少零件?

(2)某人骑自行车比步行每小时多走8千米,如果他步行12千米所用时间与骑车行36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他步行40千米用多少小时?

(3)已知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0千米,如果此船在某江中顺流航行72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逆流航行48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此江水每小时的流速是多少千米?

(4)A,B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2,求两辆汽车各自的速度.

答案:

1.(1)mn m+n; (2)m a-b-ma; (3)ma a+b.

2.(1)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125个零件.

(2)步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40 4=10(时).答步行40千米用了10小时.

(3)江水的流速为4千米/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设计中,对于例1,引导学生依据题意,找到三个等量关系,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对于例2,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这种安排,意在启发学生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这就为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充分发挥例题的模式作用.例1是行程问题,其中距离是已知量,求速度(或时间);例2是工程问题,其中工作总量为已知量,求完成工作量的时间(或工作效率).这些都是运用列分式方程求解的典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和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以及列方程求解的思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模式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识另?别,让学生弄清哪些类型的问题可借助于分式方程解答,求解的思路是什么.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 ,则是识别问题类型,能把面对的问题和已掌握的模式在头脑中建立联系,探求解题思路.

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渗透了方程的思想方法,从中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锐利武器.方程的思想方法可以用“以假当真”和“弄假成真”两句话形容.如何通过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的方法,假设所求的量为x,这时就把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量.通过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此时是把已知量与假设的未知量平等看待,这就是“以假当真”.通过解方程求得问题的解,原先假设的未知量x就变成了确定的量,这就是“弄假成真”.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

例  解方程:

(1)2x+xx+3=1; (2)15x=2×15 x+12;

(3)2(1x+1x+3)+x-2x+3=1.

解 (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

2(x+3)+x2=x2+3x,即2x-3x=-6

所以 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

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2.

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

2x+2x+3+x-2x+3=1,即2x+2+x-2 x+3=1,

即 2x+xx+3=1.

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

2(x+3)+x2=x(x+3),

即 2x+6+x2=x2+3x,

亦即 2x-3x=-6.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

例1 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进行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

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

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

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 设这名学生骑车追上队伍需x小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2×15 x+12.

方法2 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骑车速度为2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15 2x=12.

解 由方法1所列出的方程,已在复习中解出,下面解由方法2所列出的方程.

方程两边都乘以2x,去分母,得

30-15=x。

所以   x=15.

检验:当x=15时,2x=2×15≠0,所以x=15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并且符合题意.

所以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15千米 30千米/时=12小时.

答: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

指出:在例1中我们运用了两个关系式,即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 时间.

如果设速度为未知量,那么按时间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如果设时间为未知量,那么按

速度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所列出的方程都是分式方程.

例2 某工程需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做两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分析;这是一个工程问题,在工程问题中有三个量,工作量设为s,工作所用时间设为t,工作效率设为m,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

s=mt,或t=sm,或m=st.

请同学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 工程规定日期就是甲单独完成工程所需天数,设为x天,那么乙单独完成工程所需的天数就是(x+3)天,设工程总量为1,甲的工作效率就是x1,乙的工作效率是1x+3.依题意,列方程为

2(1x+1x3)+x2-xx+3=1.

指出:工作效率的意义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方法2 设规定日期为x天,乙与甲合作两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因此乙的工作时间就是x天,根据题意列方程

2x+xx+3=1.

方法3 根据等量关系,总工作量—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设规定日期为x天,则可列方程

1-2x=2x+3+x-2x+3.

用方法1~方法3所列出的方程,我们已在新课之前解出,这里就不再解分式方程了.重点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课堂练习

1.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

2.A,B两地相距135千米,有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大、小汽车速度的比为2:5,求两辆汽车的速度.

答案:

1.甲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20个零件.

2.大,小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8千米/时和45千米/时.

四、小结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一方面要看原方程是否有增根,另一方面还要看解出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原方程的增根和不符合题意的根都应舍去.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是求什么量,就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直接未知数.但有时可根据题目特点不直接设题目所求的量为未知量,而是设另外的量为未知量,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间接未知数.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设间接未知数,有时可使解答变得简捷.例如在课堂练习中的第2题,若题目的条件不变,把问题改为求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到达B地各用的时间,如果设直接未知数,即设,小汽车从A地到B地需用时间为x小时,则大汽车从A地到B地需(x+5-12)小时,依题意,列方程

135 x+5-12:135x=2:5.

解这个分式方程,运算较繁琐.如果设间接未知数,即设速度为未知数,先求出大、小两辆汽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它们从A地到B地的时间,运算就简便多了.

五、作业

1.填空: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m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n小时完成,如果两人合做,完成这件工作的时间是______小时;

(2)某食堂有米m公斤,原计划每天用粮a公斤,现在每天节约用粮b公斤,则可以比原计划多用天数是______;

(3)把a千克的盐溶在b千克的水中,那么在m千克这种盐水中的含盐量为______千克.

2.列方程解应用题.

(1)某工人师傅先后两次加工零件各1500个,当第二次加工时,他革新了工具,改进了操作方法,结果比第一次少用了18个小时.已知他第二次加工效率是第一次的2.5倍,求他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多少零件?

(2)某人骑自行车比步行每小时多走8千米,如果他步行12千米所用时间与骑车行36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他步行40千米用多少小时?

(3)已知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0千米,如果此船在某江中顺流航行72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逆流航行48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此江水每小时的流速是多少千米?

(4)A,B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2,求两辆汽车各自的速度.

答案:

1.(1)mn m+n; (2)m a-b-ma; (3)ma a+b.

2.(1)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125个零件.

(2)步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40 4=10(时).答步行40千米用了10小时.

(3)江水的流速为4千米/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设计中,对于例1,引导学生依据题意,找到三个等量关系,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对于例2,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这种安排,意在启发学生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这就为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充分发挥例题的模式作用.例1是行程问题,其中距离是已知量,求速度(或时间);例2是工程问题,其中工作总量为已知量,求完成工作量的时间(或工作效率).这些都是运用列分式方程求解的典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和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以及列方程求解的思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模式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识另?别,让学生弄清哪些类型的问题可借助于分式方程解答,求解的思路是什么.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 ,则是识别问题类型,能把面对的问题和已掌握的模式在头脑中建立联系,探求解题思路.

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渗透了方程的思想方法,从中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锐利武器.方程的思想方法可以用“以假当真”和“弄假成真”两句话形容.如何通过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的方法,假设所求的量为x,这时就把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量.通过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此时是把已知量与假设的未知量平等看待,这就是“以假当真”.通过解方程求得问题的解,原先假设的未知量x就变成了确定的量,这就是“弄假成真”.

分式方程的应用 —— 初中数学第三册教案


分式的教案(6)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

例  解方程:

(1)2x+xx+3=1; (2)15x=2×15 x+12;

(3)2(1x+1x+3)+x-2x+3=1.

解 (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

2(x+3)+x2=x2+3x,即2x-3x=-6

所以 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

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2.

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

2x+2x+3+x-2x+3=1,即2x+2+x-2 x+3=1,

即 2x+xx+3=1.

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

2(x+3)+x2=x(x+3),

即 2x+6+x2=x2+3x,

亦即 2x-3x=-6.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

例1 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进行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

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

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

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 设这名学生骑车追上队伍需x小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2×15 x+12.

方法2 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骑车速度为2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15 2x=12.

解 由方法1所列出的方程,已在复习中解出,下面解由方法2所列出的方程.

方程两边都乘以2x,去分母,得

30-15=x。

所以   x=15.

检验:当x=15时,2x=2×15≠0,所以x=15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并且符合题意.

所以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15千米 30千米/时=12小时.

答: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

指出:在例1中我们运用了两个关系式,即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 时间.

如果设速度为未知量,那么按时间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如果设时间为未知量,那么按

速度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所列出的方程都是分式方程.

例2 某工程需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做两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分析;这是一个工程问题,在工程问题中有三个量,工作量设为s,工作所用时间设为t,工作效率设为m,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

s=mt,或t=sm,或m=st.

请同学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 工程规定日期就是甲单独完成工程所需天数,设为x天,那么乙单独完成工程所需的天数就是(x+3)天,设工程总量为1,甲的工作效率就是x1,乙的工作效率是1x+3.依题意,列方程为

2(1x+1x3)+x2-xx+3=1.

指出:工作效率的意义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方法2 设规定日期为x天,乙与甲合作两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因此乙的工作时间就是x天,根据题意列方程

2x+xx+3=1.

方法3 根据等量关系,总工作量—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设规定日期为x天,则可列方程

1-2x=2x+3+x-2x+3.

用方法1~方法3所列出的方程,我们已在新课之前解出,这里就不再解分式方程了.重点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课堂练习

1.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

2.A,B两地相距135千米,有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大、小汽车速度的比为2:5,求两辆汽车的速度.

答案:

1.甲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20个零件.

2.大,小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8千米/时和45千米/时.

四、小结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一方面要看原方程是否有增根,另一方面还要看解出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原方程的增根和不符合题意的根都应舍去.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是求什么量,就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直接未知数.但有时可根据题目特点不直接设题目所求的量为未知量,而是设另外的量为未知量,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间接未知数.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设间接未知数,有时可使解答变得简捷.例如在课堂练习中的第2题,若题目的'条件不变,把问题改为求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到达B地各用的时间,如果设直接未知数,即设,小汽车从A地到B地需用时间为x小时,则大汽车从A地到B地需(x+5-12)小时,依题意,列方程

135 x+5-12:135x=2:5.

解这个分式方程,运算较繁琐.如果设间接未知数,即设速度为未知数,先求出大、小两辆汽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它们从A地到B地的时间,运算就简便多了.

五、作业

1.填空: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m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n小时完成,如果两人合做,完成这件工作的时间是______小时;

(2)某食堂有米m公斤,原计划每天用粮a公斤,现在每天节约用粮b公斤,则可以比原计划多用天数是______;

(3)把a千克的盐溶在b千克的水中,那么在m千克这种盐水中的含盐量为______千克.

2.列方程解应用题.

(1)某工人师傅先后两次加工零件各1500个,当第二次加工时,他革新了工具,改进了操作方法,结果比第一次少用了18个小时.已知他第二次加工效率是第一次的2.5倍,求他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多少零件?

(2)某人骑自行车比步行每小时多走8千米,如果他步行12千米所用时间与骑车行36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他步行40千米用多少小时?

(3)已知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0千米,如果此船在某江中顺流航行72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逆流航行48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此江水每小时的流速是多少千米?

(4)A,B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2,求两辆汽车各自的速度.

答案:

1.(1)mn m+n; (2)m a-b-ma; (3)ma a+b.

2.(1)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125个零件.

(2)步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40 4=10(时).答步行40千米用了10小时.

(3)江水的流速为4千米/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设计中,对于例1,引导学生依据题意,找到三个等量关系,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对于例2,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这种安排,意在启发学生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这就为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充分发挥例题的模式作用.例1是行程问题,其中距离是已知量,求速度(或时间);例2是工程问题,其中工作总量为已知量,求完成工作量的时间(或工作效率).这些都是运用列分式方程求解的典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和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以及列方程求解的思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模式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识另?别,让学生弄清哪些类型的问题可借助于分式方程解答,求解的思路是什么.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 ,则是识别问题类型,能把面对的问题和已掌握的模式在头脑中建立联系,探求解题思路.

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渗透了方程的思想方法,从中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锐利武器.方程的思想方法可以用“以假当真”和“弄假成真”两句话形容.如何通过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的方法,假设所求的量为x,这时就把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量.通过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此时是把已知量与假设的未知量平等看待,这就是“以假当真”.通过解方程求得问题的解,原先假设的未知量x就变成了确定的量,这就是“弄假成真”.

数学教案-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式的教案(7)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其中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

解:∵

∴.

(2);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解:∵

∴.

(3)

学生口答.

解:∵。

∴.

例2  填空:

(1);

(2);

(3);

(4).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例3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1);

分析学生讨论:①怎样才能不改变公式的值?②怎样把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解:.

(2).

解:.

例4  判断取何值时,等式成立?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果:

∴.

(二)随堂练习

1.当为何值时,与的值相等()

A.B.C.D.

2.若分式有意义,则,满足条件为( )

A.B.C.D.以上答案都不对

3.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

A.B.

C.D.

4.若把分式的和都扩大两倍,则分式的'值

A.扩大两倍 B.不变

C.缩小两倍 D.缩小四倍

(三)总结、扩展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性质中的可代表任何非零整式.

3.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4.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化成整系数形式,体现了数学化繁为简的策略,并为分式作进一步处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布置作业

教材P61中2、3;P62中B组的1

(五)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 :解分式方程,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进行检验.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忽视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检验通过对分式方程的解的剖析,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的重要性.

4.解决办法:(l)分式方程的解法顺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即能用换元法的方程应尽量用换元法解.(2)无论用去分母法解,还是换元法解分式方程,都必须进行验根,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3)方程的增根具备两个特点,①它是由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②它能使原分式方程的公分母为0.

三、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是什么?

(3)解方程,并由此方程说明解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

通过(1)、(2)、(3)的准备,可直接点出本节的内容: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相同.

在教师点出本节内容的处理方法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类同后,让全体学生对照前面复习过的分式方程的解,来进一步加深对“类比”法的理解,以便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前面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例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例题讲解

例1  解方程.

分析  对于此方程的解法,不是教师讲如何如何解,而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使用原来的方法,去通过试的手段来解决,在学生叙述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解:两边都乘以,得

去括号,得

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所以是原方程的根.

∴  原方程的根是.

虽然,此种类型的方程在初二上学期已学习过,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一些学

生容易犯的类型错误应加以强调,如在第一步中.需强调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另

外,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由于是解

分式方程,所以在下结论时,应强调取一即可,这一点,教师应给以强调.

例2  解方程

分析:解此方程的关键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关键是

正确地确定出方程中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由于此方程中的分母并非均按的降幂排列,所

以将方程的分母作一转化,化为按字母终X进行降暴排列,并对可进行分解的分母进行分解,从而确定出最简公分母.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约去分母,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检验:把代入,它不等于0,所以是原方程的根,把

代入它等于0,所以是增根.

∴   原方程的`根是

师生共同解决例1、例2后,教师引导学生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

例3  解方程.

分析:此题也可像前面例l、例2一样通过去分母解决,学生可以试,但由于转化后为一元四次方程,解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应寻求简便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部分  和互为倒数,由此可设  ,则可通过换元法来解题,通过求出y后,再求原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解:设,那么,于是原方程变形为

两边都乘以y,得

解得

.

当时,去分母,得

解得;

当时,去分母整理,得

检验:把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分母,各分母均不等于0.

∴  原方程的根是

.

此题在解题过程中,经过两次“转化”,所以在检验中,把所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的分母进行检验.

巩固练习:教材P49中1、2引导学笔答.

(二)总结、扩展

对于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出.

本节内容的小结应从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所学知识采用了什么数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

本节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在已有的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在具体方程的解法上,适用了“转化”与“换元”的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方法.

此小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掌握.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50中A1、2、3.

2.教材P51中B1、2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1

解方程:

分析:若去分母,则会变为高次方程,这样解起来,比较繁,注意到分母中都有,可用换元法降次

设,则原方程变为

∴或无解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探究活动2

有农药一桶,倒出8升后,用水补满,然后又倒出4升,再用水补满,此时农药与水的比为18:7,求桶的容积.

解:设桶的容积为 升,第一次用水补满后,浓度为 ,第二次倒出的农药数为4. 升,两次共倒出的农药总量(8+4· )占原来农药 ,故

整理。

(舍去)

答:桶的容积为40升.

数学教案-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分式的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母不得为零是分式概念的组成部分.

2.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解决问题.

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土地沙化问题中,体会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准确理解分式的意义,明确分母不得为零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4个月完成原计划任务,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多少公顷?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_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个月;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2、解读探究

认真观察上面的式子,方程有什么特点?

做一做

1.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度

2.一箱苹果售价a元,箱子与苹果的总质量为mkg,箱子的质量为nkg,则每千克苹果售价是多少元?

上面问题中出现的.代数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1)由学生分组讨论分式的定义,对于"两个整式相除叫做分式"等错误,由学生举反例一一加以纠正,得到结论:

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

(3)学生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分母中含有字母.

②如同分数一样,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4)问:何时分式的值为零?(以(2)中学生举出的分式为例进行讨论)

3、典型例题:

例1(1)当a=1,2时,求分式的值;

(2)当a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解:(1)当a=1时,==1;当a=2时

(2)当分母的值等于零时,分式没有意义,除此以外,分式都有意义.

由分母2a=0,得a=0,所以,当a取零以外的任何实数时,分式有意义.

例2当x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解:由分母4x+1=0,得x=?

∴当x≠?时,原分式有意义.

思考:若把题目要求改为:"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无意义?"该怎样做?

例3当x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解:由分子x+3=0得x=?3.

而当x=?3时,分母2x?7=?6?7≠0.

∴当x=?3时,原分式值为零.

小结:若使分式的值为零,需满足两个条件:①分子值等于零;②分母值不等于零.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1.分式与分数的区别.

2.分式何时有意义?

3.分式何时值为零?

练习:教材P.61

作业

教材P.61 A组3.1

教学反思:


分式的教案(10)

16.2.2分式的加减(一)

南红柳

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8问题3是一个工程问题,题意比较简单,只是用字母n天来表示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的时间,乙工程队完成这一项工程的时间可表示为n+3天,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这样引出分式的加减法的实际背景,问题4的目的与问题3一样,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2. P19[观察]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让学生自己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3.P20例6计算应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所以要补充分子是多项式的例题,教师要强调分子相减时第二个多项式注意变号;

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没有涉及分母要因式分解的题型.例6的练习的题量明显不足,题型也过于简单,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题,以供学生练习,巩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4)P21例7是一道物理的电路题,学生首先要有并联电路总电阻R与各支路电阻R1, R2, …, Rn的关系为 .若知道这个公式,就比较容易地用含有R1的式子表示R2,列出 ,下面的计算就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了,得到 ,再利用倒数的概念得到R的结果.这道题的数学计算并不难,但是物理的知识若不熟悉,就为数学计算设置了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讲这道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的情况,可以考虑是否放在例8之后讲.

四、课堂堂引入

1.出示P18问题3、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答案.

引语: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2.下面我们先观察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请你说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法则吗?

3. 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你能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4.请同学们说出 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你能说出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吗?

五、例题讲解

(P20)例6.计算

[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是多项式时,第二个多项式要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

(补充)例.计算

(1)

[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强调分子为多项式时,应把多项事看作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参加运算,结果也要约分化成最简分式.

解:

=

=

=

=

(2)

[分析] 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先把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进行通分,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解:

=

=

= = =

六、随堂练习

计算

(1) (2)

(3) (4)

16.2.2分式的加减(二)

南红柳

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21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8只有一道题,训练的力度不够,所以应补充一些练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

2. P22页练习1:写出第18页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四、课堂引入

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五、例题讲解

(P21)例8.计算

[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补充)计算

(1)

[分析] 这道题先做括号里的减法,再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把分母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解:

=

=

=

=

(2)

[分析] 这道题先做乘除,再做减法,把分子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解:

=

=

=

=

六、随堂练习

计算

(1)  (2)

(3)

七、课后练习

1.计算

(1)

(2)

(3)

2.计算 ,并求出当 -1的值.

16.2.3整数指数幂

南红柳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 = (a≠0,n是正整数).

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难点: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三、教材分析

1. P23思考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 P24观察是为了引出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这条性质适用于m,n是任意整数的结论,说明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具有延续性.其它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在整数范围里也都适用.

3. P24例9计算是应用推广后的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师不要因为这部分知识已经讲过,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要注意学生计算时的问题,及时矫正,以达到学生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的教学目的.

4. P25例10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是为了类比负数的引入后使减法转化为加法,而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除法转化为乘法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

5.P25最后一段是介绍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用科学计算法表示小于1的数,运用了负整数指数幂的知识. 用科学计数法不仅可以表示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表示一个负数.

6.P26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负整数指数幂来表示小于1的数,从而归纳出:对于一个小于1的数,如果小数点后至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几个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就是负几.

7.P26例11是一个介绍纳米的应用题,使学生做过这道题后对纳米有一个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四、课堂引入

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m,n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 (m,n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 (n是正整数);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 ( a≠0,m,n是正整数。

m>n);

(5)商的乘方: (n是正整数);

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 .

3.你还记得1纳米=10-9米,即1纳米= 米吗?

4.计算当a≠0时, = = = ,再假设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 = = .于是得到 = (a≠0),就规定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当n是正整数时, = (a≠0).

五、例题讲解

例9.计算

[分析] 是应用推广后的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与用正整数

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一样,但计算结果有负指数幂时,要写成分式形式.

例10. 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

[分析] 类比负数的引入后使减法转化为加法,而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除法转化为乘法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然后再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

例11.

[分析] 是一个介绍纳米的应用题,是应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22=   (2)(-2)2=  (3)(-2) 0=

(4)20=  ( 5)2 -3=  ( 6


分式的教案(11)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从分数入手,研究出分式的有关概念,同时还要讲清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小时,所以 = .

3. 以上的式子,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 = ,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不要在列方程时耽误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

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考]让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为下面的[观察]提供具体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 (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希望老师注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 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数 .

[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 才有意义.

四、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该例题是应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解出字母x的值.还可以利用这道题,不改变分式,只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五、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六、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分式的教案(12)

分式(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一、复习要点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二、复习过程

1、求代数式的值:①化 ②代 ③算

例:①已知x+y=5;xy=3,求x3y+2x2y2+xy3

②已知a=-1,b=-3,c=1,求 a2b--3abc

③已知a= 求 ÷( - )+

④已知x= y= ,求 +

2、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1)通分最简公分母:小;高

(2)约分:注: 与 和

3、分式的定义域

①分式 (1)何时有意义(2)何时无意义(3)何时值为0

4、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①1- ÷ +

其他例题见复习用书13页5(6、7、8、)6

三、小结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四、练习:略

五、作业:

见复习用书

分式(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一、复习要点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二、复习过程

1、求代数式的值:①化 ②代 ③算

例:①已知x+y=5;xy=3,求x3y+2x2y2+xy3

②已知a=-1,b=-3,c=1,求 a2b--3abc

③已知a= 求 ÷( - )+

④已知x= y= ,求 +

2、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1)通分最简公分母:小;高

(2)约分:注: 与 和

3、分式的定义域

①分式 (1)何时有意义(2)何时无意义(3)何时值为0

4、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①1- ÷ +

其他例题见复习用书13页5(6、7、8、)6

三、小结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四、练习:略

五、作业:

见复习用书


分式的教案(13)

一、复习要点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二、复习过程

1、求代数式的值:①化 ②代 ③算

例:①已知x+y=5;xy=3,求x3y+2x2y2+xy3

②已知a=-1,b=-3,c=1,求 a2b-[ a2b-(3abc-a2c)-4a2c]-3abc

③已知a= 求 ÷( - )+

④已知x= y= ,求 +

2、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1)通分最简公分母:小;高

(2)约分:注: 与 和

3、分式的定义域

①分式 (1)何时有意义(2)何时无意义(3)何时值为0

4、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①1- ÷ +

其他例题见复习用书13页5(6、7、8、)6

三、小结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四、练习:略

五、作业:

见复习用书


分式的教案(14)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2、能用分式表示简单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释简单分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3、能分析出一个简单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4、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分式的值。

学习重点

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学习难点

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教学流程

预习导航

一、创设情境:

京沪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462km,是我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如果货运列车的速度为akm/h,快速列车的速度为货运列车2倍,那么:

(1)货运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2)快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3)已知从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车比货运列车少用多少时间?

观察刚才你们所列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式子与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合作探究

一、概念探究:

1、列出下列式子:

(1)一块长方形玻璃板的面积为2㎡,如果宽为am,那么长是

(2)小丽用n元人民币买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 元。

(3)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 度。

(4)两块面积分别为a公顷、b公顷的棉田,产棉花分别为m㎏、n㎏。这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产棉花 ______㎏。

2、两个数相除可以把它们的商表示成分数的形式。如果用字母 分别表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那么 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呢?

3、思考:

上面所列各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通过对以上几个实际问题的研讨,学会用 的形式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把分数推广到分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分式的概念:

4、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 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其中分子为被除式,分母为除式,分数线起除号的作用;

② 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而分子中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这是区别整式的重要依据;

③ 如同分数一样,在任何情况下,分式的分母的值都不可以为0,否则分式无意义。分式分母不为零是隐含在此分式中而无须注明的条件。

二、例题分析:

例1 : 试解释分式 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例2:求分式 的值 ①a=3 ②a=—

例3:当取什么值时,分式 (1)没有意义?(2)有意义?(3)值为零。

三、展示交流:

1、在 ____________中,是整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分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

2、 写成分式为____________,且当m≠_____时分式有意义;

3、当x_______时,分式 无意义,当x______时,分式的值为1。

4、 若分式 的值为正数,则x的取值应是 ( )

A. , B. C. D. 为任意实数

四、提炼总结:

1、什么叫分式?

2、分式什么时候有意义?怎样求分式的值


分式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例 解方程:

(1)2x+xx+3=1;(2)15x=215 x+12;

(3)2(1x+1x+3)+x-2x+3=1.

解 (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

2(x+3)+x2=x2+3x,即2x-3x=-6

所以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

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2.

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

2x+2x+3+x-2x+3=1,即2x+2+x-2 x+3=1,

即 2x+xx+3=1.

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

2(x+3)+x2=x(x+3),

即 2x+6+x2=x2+3x,

亦即2x-3x=-6.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

例1 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进行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

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

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

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设这名学生骑车追上队伍需x小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215 x+12.

方法2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骑车速度为2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15 2x=12.

解由方法1所列出的方程,已在复习中解出,下面解由方法2所列出的方程.

方程两边都乘以2x,去分母,得

30-15=x。

所以 x=15.

检验:当x=15时,2x=2150,所以x=15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并且符合题意.

所以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15千米30千米/时=12小时.

答: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

指出:在例1中我们运用了两个关系式,即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 时间.

如果设速度为未知量,那么按时间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如果设时间为未知量,那么按速度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所列出的方程都是分式方程.

例2 某工程需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由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现由甲、乙两队合做两天,剩下的工程由乙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分析;这是一个工程问题,在工程问题中有三个量,工作量设为s,工作所用时间设为t,工作效率设为m,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

s=mt,或t=sm,或m=st.

请同学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工程规定日期就是甲单独完成工程所需天数,设为x天,那么乙单独完成工程所需的天数就是(x+3)天,设工程总量为1,甲的工作效率就是x1,乙的工作效率是1x+3.依题意,列方程为

2(1x+1x3)+x2-xx+3=1.

指出:工作效率的意义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方法2设规定日期为x天,乙与甲合作两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做,恰好在规定日期完成,因此乙的工作时间就是x天,根据题意列方程

2x+xx+3=1.

方法3根据等量关系,总工作量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设规定日期为x天,则可列方程

1-2x=2x+3+x-2x+3.

用方法1~方法3所列出的方程,我们已在新课之前解出,这里就不再解分式方程了.重点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课堂练习

1.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

2.A,B两地相距135千米,有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大、小汽车速度的`比为2:5,求两辆汽车的速度.

答案:

1.甲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20个零件.

2.大,小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8千米/时和45千米/时.

四、小结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一方面要看原方程是否有增根,另一方面还要看解出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原方程的增根和不符合题意的根都应舍去.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是求什么量,就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直接未知数.但有时可根据题目特点不直接设题目所求的量为未知量,而是设另外的量为未知量,这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叫做设间接未知数.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设间接未知数,有时可使解答变得简捷.例如在课堂练习中的第2题,若题目的条件不变,把问题改为求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到达B地各用的时间,如果设直接未知数,即设,小汽车从A地到B地需用时间为x小时,则大汽车从A地到B地需(x+5-12)小时,依题意,列方程

135 x+5-12:135x=2:5.

解这个分式方程,运算较繁琐.如果设间接未知数,即设速度为未知数,先求出大、小两辆汽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它们从A地到B地的时间,运算就简便多了.

五、作业

1.填空: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m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n小时完成,如果两人合做,完成这件工作的时间是______小时;

(2)某食堂有米m公斤,原计划每天用粮a公斤,现在每天节约用粮b公斤,则可以比原计划多用天数是______;

(3)把a千克的盐溶在b千克的水中,那么在m千克这种盐水中的含盐量为______千克.

2.列方程解应用题.

(1)某工人师傅先后两次加工零件各1500个,当第二次加工时,他革新了工具,改进了操作方法,结果比第一次少用了18个小时.已知他第二次加工效率是第一次的2.5倍,求他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多少零件?

(2)某人骑自行车比步行每小时多走8千米,如果他步行12千米所用时间与骑车行36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他步行40千米用多少小时?

(3)已知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0千米,如果此船在某江中顺流航行72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逆流航行48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此江水每小时的流速是多少千米?

(4)A,B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2,求两辆汽车各自的速度.

答案:

1.(1)mn m+n;(2)m a-b-ma;(3)ma a+b.

2.(1)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125个零件.

(2)步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40 4=10(时).答步行40千米用了10小时.

(3)江水的流速为4千米/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设计中,对于例1,引导学生依据题意,找到三个等量关系,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对于例2,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列出方程.这种安排,意在启发学生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这就为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充分发挥例题的模式作用.例1是行程问题,其中距离是已知量,求速度(或时间);例2是工程问题,其中工作总量为已知量,求完成工作量的时间(或工作效率).这些都是运用列分式方程求解的典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和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以及列方程求解的思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模式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识别,让学生弄清哪些类型的问题可借助于分式方程解答,求解的思路是什么.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则是识别问题类型,能把面对的问题和已掌握的模式在头脑中建立联系,探求解题思路.

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渗透了方程的思想方法,从中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一个锐利武器.方程的思想方法可以用以假当真和弄假成真两句话形容.如何通过设直接未知数或间接未知数的方法,假设所求的量为x,这时就把它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量.通过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此时是把已知量与假设的未知量平等看待,这就是以假当真.通过解方程求得问题的解,原先假设的未知量x就变成了确定的量,这就是弄假成真.


分式的教案(16)

《分式》说课稿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式》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概念、意义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分式是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也初步养成了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意识。分式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3个方面: (1)知识: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2)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 情感:通过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其中分式概念是《分式》这一章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我把分式的概念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由于初中学生不善于概括数学材料、缺乏对字母及其他数学符号用于运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母中整式的值何时不为零、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自然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为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发现新知: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代数式庄园的果树上挂满了整式的果子:t,300,s,n,a-x,0,请你任选其中的两个,分别运用整式的四则运算,合成四个代数式;并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你的.成果。其中有不同于整式的 式子吗?请说一说。 通过学生对自己所构造的代数式进行观察,创设发现情境,使学生学会把自己的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而更好地进行分式概念的建构活动。 针对学生的发现,采用议一议:你们所发现的这一类新代数式:它们有什么共 同特征?它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式子的特征,类比分数,概括出分式的概念及一般表示形 式。然后通过小组内互举例子,在活动过程中强化分式概念,并注意辨析整式与分式的区别,强调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 字母。

(二)合作交流再探新知:到此学生对分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并不完整。接下来如何识别分式有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往往忽视这个条件或是对分母整体不为零认识模糊,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创设了以下活动供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首先是组织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并交流:分式的值与字母取值有关,分式并不都有意义。自主得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表达式里的分母B不等于0。

为了能让学生对刚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最基本的应用,紧接着我安排了例题与练习。比较简单,可由学生在自主完成的基础上同桌交流,然后师生评述,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获得成功感。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分式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使学生有所体会, 课本中的引例:土地沙化、固沙造林问题,我保留了前两问原计划完成一期工程需要( )个月,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 )个月,使题目难度更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向学生介绍中国土地沙化问题渗透环保意识。

(五)总结反思深化拓展:1,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个方面谈一谈这一节课的收获。2, 举例让学生说出分式的实际意义


分式的教案(17)

《分式的加减法》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

2.分式的通分.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通分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培养数学学习中转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通过实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

2.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的过程.

2.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相结合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五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3.2 A)

第二张:例1,(记作3.3.2 B)

第三张:例2,(记作3.3.2 C)

第四张:例3,(记作3.3.2 D)

第五张:补充练习,(记作3.3.2 E)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类比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对于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必须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然后才能运算.

上一节课,我们讨论较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异分母的加减法.(出示投影片 3.3.2 A)


分式的教案(18)

解分式方程微课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分式方程微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课题:解分式方程微教案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四.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学生已掌握简单的整式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过分式的四则运算。这节课是分式方程的起始课,要求能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研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在概念上是不同的,但他们在解法上却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即分式方程最终要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但最后要验根这是学生最容易忘记的,所以教学中要强调。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及运算后学习分式方程,充分体现了分式方程与分式的联系及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让学生体会分式方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1.这个问题中给出了哪些信息,等量关系是什么?

2.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速度为XXX千米/时,逆流航行速度为XXX千米/时,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为X小时,XXX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为XXX小时,列方程XXX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在活动中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不同层次学生对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中的行程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析入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量,并列出方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探索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作准备,自然引出学习课题。

1.问题:

(1)方程与以前所学的整式方程有何不同?

(2)满足什么特点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板书:像这样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归纳:确定是不是分式方程,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分式方程的概念,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的方程才属于分式方程。

2.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及判断哪些方程是分式方程,及时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什么样的方程是分式方程,那么分式方程你会解吗?让我们来看这样一题:如何解分式方程呢?

【教师提出问题】:

1.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吗?

2.你以前解过什么方程?

3.那你能不能把这个方程转化为你会解的方程即整式方程呢?

4.怎么转化呢?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后在全班交流探究结果。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学生能否观察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学生是否有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是否在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生是否从多角度来研究分式方程的解法。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探讨解分式方程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释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环节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问题:(1)解分式方程:上面两个方程中,为什么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是它的解,而去分母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它的解呢?(3)探究: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是什么?(分式方程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原分式方程分母中,分母为0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无解)(4)探究:如何检验分式方程的解?1.直接代入原方程(计算量大,很少用)2.间接代入最简公分母(常用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实践,找出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及验根的必要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落实。

环节四.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探究:解分式方程基本思路是什么?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成整式方程。步骤:

步骤目的1.去分母(关键找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得到整式方程的解3.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看是否为0,为0增根)舍去增根4.写出最终结果得到原方程的解

口诀:一化二解三检验四作答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归纳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相关推荐

暑期大学生实践心得

实践心得
20xx年暑假,我在学院的大力倡导下走出象牙塔般悠闲舒适的生活,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带着一份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人基层、深人群众、深人实际,充分展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热情和行动,在实
展开详情

国庆节学生安全责任书范文

知识分享
尊敬的学生家长: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安排,20xx年国庆节假期定于10月1日——10月8日,10月9日开学。假期中,我们把孩子完全交给你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
展开详情

药店实习工作日记

实习专题
今天陈药师让我去做收银,我一开始还很犹豫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收银,也许陈药师是看出了我的担心,所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不要着急慢慢来就好。我一开始先是将钱柜整理一遍,清点里面有多少钱在做好记录。虽然今天是
展开详情

2022高二作文距离话题议论文

高二语文
最遥远的距离其实是来源于我们心灵的狭隘。你的心缩得越紧,就越没有自由的空间,也越发觉得一切都太生疏,太深不可测了。于是,孤独诱使你走进它的“无底洞”。有的时候,只要我们把心摊开,一切似乎就在我们身边。
展开详情

乡下人家教案设计(热门6篇)

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
展开详情

关于成功的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1、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的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成为现实。提练、坚持、重复,这是你成功的法宝;持之以恒,最终会达到临界值。——杰克·韦尔奇2、当机会呈现在眼前时,若能牢牢掌握,十之八
展开详情

飞向蓝天的恐龙读后感

四年级语文
今天我预习了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说到恐龙,人们往往会想到聪明、凶猛、笨重、迟钝的龙。说到小鸟,我们就会想到灵活、五颜六色的小鸟孔雀。虽然二者不相关,但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
展开详情

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学习方法

五年级语文
环节1:生字!生字!还是生字!建议家长坚持每天给孩子听写生字,并且出简单的看拼音写汉字的小卷子。听写生字是有学问的——不能上来就听写,要给孩子一个“预热”的过程。比如今天准备听写十个词,就应该先让孩子
展开详情

高三高考前如何根据自己平时成绩挖掘潜力

备考资料
其中重点是强化思维,挖掘潜能这块,是目前阶段能够确保提升的法宝。因为知识体系基本已经成型,但是大家做题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知道知识点,却做不出来,是因为题目讲究的是思维体系,就是你是怎么想的。大家平时大
展开详情

小学查理九世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四年级语文
书是什么,是一杯好茶,让我们去细心品尝;书是什么,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智慧宝库的大门;书是什么,是一位好朋友,为我们排忧解难;书是什么,是一叶小舟,乘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最近,班里十分流行一本书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汇总18篇) 背影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铁道游击队》读书笔记 巴西教案(优选4篇) 龟兔赛跑的故事新(精选3篇) 冲刺高考励志文章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阿拉丁神灯故事(汇总7篇) 高二语文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 劳动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青年大学习第十二季第九期答案 绿野仙踪读后感550字精彩作文 优秀大学生事迹材料 小小的船教案设计(通用18篇) 我的父亲600字精彩作文 大学应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 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700字范文 情书句子大全(集锦3篇)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合集12篇) 揠苗助长教案(汇编19篇) 如何辅导高中语文作文 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推荐19篇) 新时代好少年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我的阅读时光600字精彩作文 语文古诗词大全(热门10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2022年淘气包马小跳读书心得体会300字 幼儿园消防安全知识 感恩节快乐作文 水浒传200字读书笔记 最新创意的表白短信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总结 食物中毒教案(精编6篇) 一朵美丽的浪花500字小学作文 母爱无限为题的初中精彩作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9篇) 考试_500字_小学作文 《一年级的小豆豆》读后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整理 名人传读书笔记 关于童年读书笔记 环保话题作文600字(推荐20篇) 赶花会音乐教案(优选5篇)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书心得感悟 读学弈有感500字优秀范文 《辣椒》阅读答案(集合15篇)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心得体会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下册 小学生假期家务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幼儿园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作文母亲的叨唠范文 最美的是诚信500字七年级精彩作文 韵律操教学反思(实用7篇) 藏羚羊的跪拜读后感范文 高一英语作文关于网课 关于初一的写景作文 边城读后感800字高二 焚风的阅读题答案 肯德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声母f的教案(热门17篇) 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案大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每一篇课文的基础知识 手抄报 兴成语(热门3篇) 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中考满分作文 个人年度读书计划 高中数学常见的误区及快速提高成绩策略 女朋友睡觉前小故事(优质8篇) 先进事迹材料 暑假实践心得800字 五一劳动节演讲稿精彩范文(一) 有的人读后感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反思(必备6篇) 四年级写景作文怎么写 小升初考试必备200道文学常识题 贴对联怎么贴(集锦7篇) 高二生物知识点细胞的基本结构 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2022中考决心书,自强不息,敢于拼搏;永不言弃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则(汇编5篇) 二次函数a的知识点(通用8篇) 教师节的慰问 寒假读《草房子》有感范文 失乐园读后感范文500字 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绿野仙踪读书心得 孩子升学祝福语简短独特(汇总4篇)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学生英语学习技巧及方法总结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 实习生辞职信优秀参考例文(汇总5篇) 期末考试四年级作文 六年级应用题及答案 英国剑桥大学学费 高三英语满分作文模板 雨后彩虹500字初中作文 真正的朋友550字六年级作文 期中考试五年级作文 秦始皇历史故事(集合7篇) 给自己打气的句子(精品4篇) 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范文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反思(集锦15篇) 玩泥巴教案(汇总17篇) 大学生家教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期中考试作文 小学六年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 《你是我的宝贝》读书笔记 高效数学学习方法 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充满能量励志名言 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建筑设计的实习小结 校园安全教育教案(优质19篇) 年级物理知识点(精品16篇) 寒假读《将心比心》有感 放寒假作文600字(汇编5篇)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甄选16篇) 最好的句子(热门16篇) 走在花季500字初中作文 爱迪生救妈妈读后感 描写夕阳诗句(精选5篇) 支教实践心得 军训口号霸气押韵四班 必备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竹的成语(合集6篇) 提高数学成绩的技巧 国庆节诗歌 六年级作文《有意义的课堂》 关于学校对教师的评语 大学英语作文 我的遗憾作文初中范文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集合8篇) 省级优秀毕业生事迹材料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我爱祖国教案(优选10篇) 换牙我不怕教案(汇编4篇) 爱的无力阅读答案 关于勤奋的名言名句(集合5篇) 高三写景作文1000字 母亲节的故事(精选18篇) 关于幸福的句子经典(优质7篇) 高考临考前复习安排的技巧 诗歌朗诵企业(合集6篇) 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求职信 关于农事的谚语(推荐14篇) 故事湖南(通用9篇) 小学五年级关于珍惜时间作文 简爱读书笔记 一年级英语语法知识总结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反思(推荐3篇)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集锦7篇) 如何引导一年级孩子写好日记? 合作经验分享范文 吃饭教案(通用20篇) 考试之后作文 小学一年级英语自然拼读法基本规则和小窍门 关于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实用的期中考试后作文300字 语文六年级知识点 暑期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陶罐和铁罐课件(集合3篇) 高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推荐18篇) 数控军训班级口号 生活在幸福中500字小学作文 小学语文如何复习的方法 怎样制定学习计划(热门17篇) 动物的脸教学反思(汇总11篇) 高考政治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高二化学重难点 8中华少年教学设计(合集19篇) 千脚蛇 新学期语文学习方法 新航路开辟教案(实用8篇) 三字经读书笔记 UI设计教案(精编7篇) 我认识您了教案(集锦3篇) 观察描述矿物教学反思(集锦3篇) 书法诗词(通用8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2009经典教师节祝福语! 大学英语作文 安全知识作文 小学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生活需要仪式感作文优秀议论文 2020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幸福伴我成长800字优秀范文 保险公司实习个人小结 感悟时间600字精彩作文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人教版 关于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三数学题导数及其应用 高中函数定义域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作文:友谊之桥 高一读后感草房子800字 十开头的成语(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