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教育制度改革(集锦6篇)

教育制度改革(集锦6篇)

陈*** 22-11-09 制度

教育制度改革(1)

一、重视幼儿教育并加强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过去幼儿教育发展不够,一般都没有被列入学校教育系统。近年来,由于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和幼儿教育迅速走向普及,大多数国家强调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第一环,为此,把幼儿教育列入学校系统。与此相联系,带来了幼儿教育阶段的两个变化。一是幼儿教育的结束期有提前趋势:7岁的提前为6岁,如前苏联等国;6岁的提前到5岁,如前西德等国。二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联系在加强,甚至使幼儿教育的高班和小学的低年级结合起来。有的国家还提倡把幼儿园办在小学里,以便更好地进行早期教育。英国规定5~7岁、7~9岁和9~11岁三个阶段,把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结合起来。我国小学、幼儿园所办的学前班(幼儿班)也是力图加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之所以出现这种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研究认为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研究提出,人的智力发展的一般方式是:与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相比较,4岁时就约占50%,30%是在4—8岁获得的,最后的20%是在8—17岁获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重视幼儿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将会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科研成果引起了世界各国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推动了幼儿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二、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及义务教育是工业革命对劳动力文化科学和职业技术素养要求的产物,随着科技革命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强制性不断加强,实行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近百年来世界各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发展规律表明: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需要劳动者具有小学文化水平,义务教育普及到小学程度(6年制);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需要劳动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义务教育就普及到初中程度(9年制);以核能、电子、航天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则需要劳动者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义务教育的普及就已经向高中程度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现这一趋势。如美国、日本等国家。日本1978年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已达96%,实际上已经普及了12年制义务教育。我国上海等大城市及近郊也已开始普及12年制即高中程度的义务教育。

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接近

中等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所谓普通教育职业化,指的是在普通基础教育学校开设职业技术或劳动技术选修课;所谓职业教育普通化,指的是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中加强普通科学文化课的教学。可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互相靠拢,日趋接近。今后将会出现和职业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的普通教育以及没有严格划分的职业教育,甚至可能将历史上分离的分支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极为紧密地结合起来,直至两者融为一体。从整个世界的角度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彼此渗透,相互结合和日趋接近,并且逐步向二者统一的方向发展,将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动态和趋势。

之所以出现这一趋势,既是现代社会对劳动力和各类人才综合素质与文化水平提高的需要,也是教育民主化——个体教育选择权扩大的要求,同时还是终身教育的必然。

四、高等教育多样化、大众化

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对各类高级人才的需要,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趋势。多样化又表现为多层次和多类型两个特点:多层次是指传统大学向下延伸为专科层次,向上延伸为硕士、博士两个层次。这一现象在美国体现为初级学院(社区学院)、大学、研究生院“三级体制”,在日本体现为大学、短期大学、专科专修四种类型。多类型是指教育形式多样化,出现学历与非学历,全日制与业余制,培养与培训等多种教育组织形式。在我国体现为普通全日制大学、电大、夜大、函大、职大、自修大学等6种形式。

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是指享受高等教育的青年达到和超过同龄人的`15%到50%的程度。这是一个教育发展概念,标志社会发展和公民教育需求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也有学者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解为大学世俗化,“生活化”趋势,认为高等学校增设培养中级科学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担负在职人员知识更新的任务,改变传统大学强调学术,重视理论知识,只负责一次性培训,只造就高级专家的单一性等等贴近生产活动和世俗生活的现象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

五、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所伴随的知识“爆炸”和知识“老化”,使得人们把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作为终生享用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不论受过多高水平教育的人,都必须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以便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前进,甚至还需要重新回到教育过程中来补充自己的知识,于是回归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就被提了出来,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自修大学、夜大学、职工大学、开放大学等教育机构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过去在学校系统中没有地位的成人教育不仅被纳入学校教育的制度之中,而且逐渐形成了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联系的完整的成人教育系统,构成了对过去青少年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的补充,这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学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


教育制度改革(2)

[问题背景]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辖4区、6市、2县、三个市属开发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52.2万,是世界风筝之都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有中小学校2197所,在校生116万人,是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老典型,先后被确定为“中国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实验区”、“国家级义务教育课改试验区”、 “高中新课改试点市”。

2005年7月,潍坊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考改革试点市。长期以来,“升学率”是中小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终结性考试是中小学教学的指挥棒,对于考生来说,中考就像一个战场,竞争之激烈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束缚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中考招生制度日益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能否真正全面落实的关键问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单凭分数录取人才的做法,已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推进,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为了突破这一素质教育的“瓶颈”,教育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终因升学竞争的激烈,诸多矛盾难以解决,使这项改革始终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为了配合新课改,为了将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改变过去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改变“一次中考一张试卷定终身”造成的弊端,减轻中考带给学生的过重精神压力,潍坊市进行了中考制度改革。

[决策过程]

1998年,潍坊市教育局把所属的高密市确立为中考改革试点市,允许高密市自行命题,与全市统一时间进行考试和录取。

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指导文件中就指出了新课程下中考改革的方向: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突破,实现中考的“一改三突破”。潍坊市教育局用新课程的目标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作指导,逐步总结形成了新课程背景下中考招生命题的基本理念、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03年,为配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潍坊出台中考改革政策,把中考改为“初中学业成绩考试”,把升学压力化解到初中三个学年。

2004年,根据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试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潍坊进行与新课改相配套的中考制度改革。

2005年,潍坊开始在5个县市区实施中考改革,2006年在12个县市区全面推开。

2008年,潍坊市出台了《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对进一步深化潍坊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具体措施]

经过几年的不懈探索,潍坊市把改革中考招生制度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基本建立起了以“多次考试、综合评价、诚信推荐、自主录取、社会参与”为核心内容的新的中考招生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项措施:

1、管理方式:潍坊市教育局制定录取的原则、程序、办法、必备条件、录取依据等,具体录取方案由各高中制定。同时,为加强社会监督,高中组成有社区和家长代表参加的高中招生录取认定委员会,制定录取方案,确定各学科在录取标准中的权重和地位,确定录取有哪些特长或潜能的学生。

2、录取方式:包括综合录取、特长录取、推荐录取三种。(1)综合录取依据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综合素质由学生和教师等共同评定,其中,学生在校期间一些重要获奖成果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果等都可列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六个方面。对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对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的要求,特别优异的,可以破格录取;对于有独特潜能或特长技能,但因为各种原因缺少标志性成果的考生,设立了“能力展示”项目,展示结果也是一项重要标志性成果;(2)特长录取还要依据考生的音体美等特长成绩;(3)推荐录取是对表现突出或者有发展潜力的考生,经两名资深教师推荐,由高中审核录取。

3、考试办法:把原来的一次性中考改为多次进行,每年组织两次考试,1月份和6月份各一次,成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情况下,初中一年级可以参加地理、历史、生物三个学科的考试,初中二年级可以再加上物理、化学、政治三个学科的考试,初三的学生参加全部学科的考试。特殊情况下,学生还可以自己申请经学校批准后,提前参加各学科考试。如果对成绩不满意还可以再考一次,以最好的一次成绩为准。

4、成绩评定:学生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进行表达,分A、B、C、D、E、F六等,按常态分布的比例确定。比如,如果考试题目太难,多数考生达不到90分,那么,对达不到90分的考生总数前15%,也可以酌情视为A等。在命题内容和形式方面,注重三个纬度的考查:以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增加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增加理化生实验、英语口语交际和音体美特长考试。

此外,潍坊市还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将录取权力下放给学校。潍坊市教育局制定《高中招生录取指导纲要》,规定录取的原则、程序、办法、必备条件、录取依据等,高中学校组成由社区和家长代表参加的高中招生录取认定委员会,制定具体的录取标准和办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校。录取结束后,结果将向社会公示5天,其间学生可以提出申诉。

[制度创新]

相对原来的中考制度,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改革的创新之处有:

1.从内容上来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属标准参照考试,是对学生水平能力程度的一种认定。其优势在于:一是何时参加何种学科考试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特别是同一学科有两次考试机会,大大减轻了一次考试造成的过度焦虑和过重的精神压力,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是所有学科的考试成绩都分别转化为A、B、C、D、E等等级,使得学生之间没有了名次之分,大大淡化了分数带给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考生的焦虑情绪;三是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空间,等级制有意模糊同一等级内的差异,这就为参考其他方面的`测评指标留出空间,也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空间。

中考改革作为新的“指挥棒”解放了学校、教师和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呼吸”,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约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瓶颈问题,使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得到贯彻落实。同时,中考改革强化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发了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为全面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提供了支撑,同时,为学校的制度创新与资源建设提供了契机。

2.潍坊市中考改革实施考取分离,赋予高中学校录取自主权,高中学校组成由社区和家长代表参加的高中招生录取认定委员会,制定具体的录取标准和办法,都是管理机制上的创新。潍坊中考制度改革改变了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划线录取的做法,实行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有利于高中学校需求的个性与初中毕业生发展个性的统一,能够促进学校和学生健康发展。把录取权力交给学校,使学校摆脱生源“入口”的体制性束缚,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发展和教育创新,也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实施效果]

中考制度改革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初中学校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各种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等比以往明显增多了,许多学校恢复了校报、校刊,有的学校还为有特长的学生配备了专门的辅导教师。学生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的热情高涨。家长最关心的不再只是考试分数,而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并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各项活动。2005年,全市有56名学生因为综合素质等级较高而被破格录取,其中潍坊七中破格录取了43名学生,后来的学习中,发现这些学生确实都有发展潜力。2005年,据中考录取后的统计,有40多名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因为综合素质突出,最终被自己向往的高中录取,而在往年,这些考生只有落榜。

并且,在学生评价制度方面,建立的以成长记录评价和标志性成果评价为特征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用等级制代替分数制,较全面地评价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以往,数以万计的考生只能有一个第一,半分之差就是一个名次,这让大部分学生感觉自己是失败者。等级制让大量学生找回了自信,2005年潍坊市有8100多名考生,9门学科至少有一个A的占48.8%,每个学科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是最优秀的。

此外,潍坊中考制度改革,还推动了课堂教学变革,使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促进了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加快了学校教学制度创新的步伐。

[案例点评]

中考指挥棒对于初中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中考指挥棒不改,任何课改和素质教育都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最终只能“穿新鞋,走老路”,“素质教育搞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的扎扎实实”。 潍坊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较好地落实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化实施。这种改革不但给学生减轻了压力,拓展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同时对教学方式的改革有推动作用,使中考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示台、评比台。过程评价与标志性成果的结合,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发展过程,而录取标准与录取方式的多元化,搭建起了学生通往高中学校的“立交桥”


教育制度改革(3)

素质通常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由此看出,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通过知识的“内化”来养成并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我们根据高校的教育与管理实际,认为素质教育归结为“无形”和“有形”的教育。认为素质教育是“无形教育”是指,素质是人的内在品质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内因教育”。认为素质教育是“有形教育”是指,素质教育通过现行的教育目标、过程,挖掘现有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丰富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形教育”也称“外因教育”。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在高校中加强素质教育,应与现有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特别是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如通过挖掘现有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内容,以及提高校园文化氛围,这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学管理制度是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的反映和组成部分。根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法规,上级颁发的规定、决定、条例、指示等制订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也是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的常规管理,是维持政党的教学秩序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学校制订的教学管理制度虽然在一定的目的下具有稳定性,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有些规章制度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必须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1、变教学计划为培养计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历来都是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缺乏完整的素质教育内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因而要变教学计划为培养计划。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应用型人才规格的定位,我们构建了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使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中,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教育培养活动整体优化,统筹安排。例如,在对学生的综合教育培养中,既包括第一课堂,又包括第二课堂,并且第二课堂中“社会调查”的内容还规定了一定的学分;在校四年,有两次社会调查要求。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培养了爱心;克服了过去突出第一课堂,忽视第二课堂的弊端。通过产学研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教学管理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实施培养计划,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2、改革学籍管理制度。

根据新一轮的人才培养计划,补充和修订了以可操作、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如对优秀学生可申请免修某门课程,或免听某门课程。从而根据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我校让曾经获得过“北京地区非物理专业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的学生,申请到重点大学听课,同时使其可锡听学校的课程,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完成作业,保证参加一些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此类学生还可争取获得校内奖学金。另外,对优秀的留级生可申请免重修某门课程;对构成学籍处理的学生可跟班试读(既重修留级课程又修读原班新课程);放宽学生的试读次数,由原来的一次试读改为两次;学籍处理改变一年处理一次的做法,实行两年一处理。以便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改正机会。

3、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但在教学管理中发现,学生考试不及格课程的补考存在较多弊端,与正常考试相比,缺乏有效的监控,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公正、公平,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为了向学分制过渡,在“教改试点班”的试点和已实行的学年学分制的基础上,我校从99级开始全部取消补考,建立重修制度。在考试内容上,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的成绩记载上,从素质教育出发,适当取消百分制避免生硬的分数框框;在课程考试成绩中,提高平时成绩的所占比例。并试行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改革,成立院考试中心,对基础课的考试,从命题到阅卷,全面监控考试的质量,把好“出口”关。同时,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可采取撰写论文、写调查报告、课题的文献综述、产品设计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增加上机测试;实验教学内容开设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实验教学的考核重在基本操作的测试等。总之,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改革现行的管理模式。

4、因材施教和创新能力培养。

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提供机会,拓宽工科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学校近几年来,对工科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市场营销辅修专业,这是我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是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开设辅修专业,有利于推动学分制的实施进程,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达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目的。学生修满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分,学校将发给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辅修专业的开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一些学生在就业时竞争到了理想的工作。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进一步升华,高等教育应以创新素质的培养为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大学教育的必由之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学校实施了“大学生研究训练(URT)计划”。这是以学生在课余时间动手实践活动为主,提高其综合素质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URT”计划可向学生提供更多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培养机会,使学生尽早接受科研和工程素质训练,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实施“URT”计划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获得独立训练机会。同时,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努力营造教学相长的学术研究氛围。


教育制度改革(4)

中国教师教育制度改革的战略审思论文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中国教师教育体制改革已初步实现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的战略转型,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职能有所削弱、普通综合高校的教师教育工作没有到位、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教育资源严重流失、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教育水平亟待提高、各级各类院校的教师教育模式落后单一等五个方面。以国际经验为参照,推进教师教育的本土化;以师范院校为主体,推进教师教育的开放化;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推进教师教育的大学化;以提高质量为宗旨,推进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制度改革;教师教育制度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师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封闭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日益开放,综合多元的教师教育格局日渐形成,初步实现了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的制度变革与转型,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当然,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需要认真地总结与审思。

一、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职能有所削弱

在由封闭型师范教育向开放型教师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一大批师范院校通过内涵与外延的双重扩张、更改、扩展,晋升为多科性或综合性高校,师范院校的数量因此急剧下降。据资料统计,“1999年的166所教育学院中,有2l所合并到高等师范院校,有10所改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有34所并人综合性地方院校”“1999至2007年,我国高师本科院校由87所增至97所,开展教育硕士培养的院校由29所增至57所,师范专科学校由140所减至45所”。其中,有些是师范院校之间的合并;有些是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机构的重组;有些是师范院校并入综合性院校;有些是师范院校兼并其他院校;有些是师范院校在原有基础上的转型与升级;等等。与此相应,相对独立专门的师范教育体系基本上被打破,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及其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师范院校发挥了巨大而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然而,教师教育改革转型的步子迈得过快,不少学校急功近利、盲目升格与扩容,既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也缺乏特色与活力,结果导致一窝蜂、趋同式的无序竞争。这不仅使师范院校的主体地位有所削弱,制约了教师教育的改革进程,影响了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向中小学输送充足的优质师源,影响到国民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些师范院校跻身于非师范综合性大学以后,开始还是举全校之力办教师教育,后来则积极性下降,将教师教育降格为其个别二级院系的职责,教师教育的基本职能被弱化,沦为综合大学另类单一型的教育学院、教师学院和教育系的教师教育制度。一些师范院校经过合并、兼并,升级为综合性师范大学以后,其主要精力也是放在向外延式、多科性与综合化的发展方面,而对如何利用自身在培养中小学教师方面的深厚基础和丰富积累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热情,教师教育同样被置于其二级的教育院系内,虽然学校的名称和类型变了,但陈旧老套的师范教育模式并无实质性的变化。有资料显示:全国30多所省级以上的重点师范大学,甚至一些地方师范院校,也都陆续走向综合化,且对非师范专业的建设情有独钟,不断扩大非教师人才的招生和培养规模,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综合影响力。1995年,一般地方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与师范专业之比平均为1:3,省属以上重点师范大学的比例在1:1左右;至2007年,非师范与师范之比则达到2:1至5:4左右。本来,国家引导高等师范院校转型,旨在开放和加强教师教育,进一步扩大和充实其教师教育的实力,使其能够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传统优势和特色,进而在更高层面、多学科综合的学术平台上培养高素质教师;但在实际运作中,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主要职责和功能反而被弱化,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二、普通综合高校的教师教育工作没有到位

在由单一定向的师范院校培养师资向所有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都可以培养教师转型的过程中,一些非师范综合性大学相继设置教育院系,参与教师教育,或兼并一些师范院校,组建担负教师教育任务的二级学院。但是,它们对国家改革师范教育体制、开放教师教育政策的认识远没有到位,其举办教师教育的宗旨在于填补学科空白、完善学科门类、加速综合化进程、提升综合化水平,进而挤入名牌或一流综合性高校,而不是凭借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及其科学和人文底蕴着力提高教师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其学术至上的办学传统也决定了它无意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方面下工夫。

因此,无论在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是在教师教育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资源积累等方面,这些大学都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且长期远离基础教育,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实际,特别是对2001年以来基础教育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情况了解不多,缺乏从事教师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这种情况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改革有点相似。布鲁纳认为,当年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失败,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一线教师的培训缺乏必要的重视,以致中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意图没能充分学习和理解,缺乏足够的课程与教学领导力。其教训十分深刻,值得警诫。

从国际教师教育的进程来看,定向的教师教育体制转变为开放多元、综合规范的教师教育体系,在综合大学文理学院的基础上建设专门性的教育研究生院、教师学院或教育学院、教育系所等机构承担教师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一国的教师教育范式总是受其特定的教师教育文化所制衡,并与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程度相适应。近代中国的师范教育,肇端于晚清的洋务运动,后经民国数十年的变更及新中国前期的大规模调整,至20世纪80年代中叶,已建成融清末和民初师范制度之长、层次分明而日臻完备的师范教育体系。即使在经历了最近20余年的改革以后,截至2005年,全国仍有65%的中小学师资由保留原校名的154所师范院校培养,另外35%的教师教育任务,则由206所综合性院校承担,而这些院校大都出身师范,系由师范院校改头换面或合并升级而成,实质性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综合性大学寥寥无几,远未能达及当初所设定的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准的本宗。

三、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教育资源严重流失

在由老三级师范向新三级师范或二级师范转型即取消中等师范层次和增加研究生层次的过程中,大量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流失,突出表现为中等师范学校数锐减,小学新教师的质量不如从前。前些年,为提高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一大批中师相继分流,有的被裁撤,有的被合并,有的升为专科,有的则改为普通学校。起源于清末初级师范学堂、有着百年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的中师教育资源流失殆尽。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综合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力、性格和情感素养,特别是在艺术方面,最好能有所专长,能歌善舞,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富于爱心、童趣、亲和力与教育情意。然而,师专的.高等学校性质及其专业分科、课程设置和专深知识教学目标的导向,其重视理论知识灌输而忽视临床实习实践和操作技能培养的传统,与中师的素质培养模式有很大不同,既有悖于当前国际教师教育综合化的潮流,也不符合小学教师教育的要求,不利于优秀小学教师的培养。

过去的中师毕业生,虽然接受普通教育的水平较弱,但都是从各地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且经过了严格的中等师范教育训练和掌握了较好的小学教育知识技能。现在的师范专科生却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高考队伍中学业成绩相对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只达到专科的录取分数线。他们进入高校以后,学习能力、可塑性和艺术素养等大都不如中师生。他们毕业到小学工作以后,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教育素养也大都赶不上中师生。取消中师本来是要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水平,结果却将中等师范学校长期形成的培养小学教师的一套好的传统和做法及其最可宝贵的教学资源丢弃,而未能有效地将其有机结合到高师教育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实践中来,加以弘扬和光大。更为尴尬的是,二至三年制的师范专科教育一直停留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应用知识教学混合实施的初级阶段。同一单位时间内,学生既要修满文理课程的学时学分,又要完成教育课程的学业修习,两头都吃紧、不深不透,不仅文理学科专业的知识学习难以到位,而且从事教育和教学实际工作的能力也得不到充分训练,处于世人所一直诟病的半吊子状态。难怪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的高师毕业生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

四、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教育水平亟待提高

在由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前重后轻且分离脱节向两者协调统一的过程中,不少教师进修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合并,试图实现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并重与对接。但是,其着力点仍然是教师职前培养的拓新和升格,教师的在职教育则由其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处)负责,而其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处)一直将工作重心放在包括教师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学历补偿教育上。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教师的在职研训基本处于副业地位,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评价等也大致是照抄职前教育,没有自己的特色,不仅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原本与基础教育联系密切的优势丢失,而且受经济利益驱动,功利化的取向也十分突出,教师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退居次要,教学质量没有实质性提高,更未能充分体现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初衷。也有一部分教师进修院校没有与普通高校合并或被兼并,继续承担教师的在职教育。此外,还有大量县一级的教师进修学校,有的已与县里的教科所、电大、教研室等整合,有的仍保持独立,但大都还承担着培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任务。毋庸置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多年中,这类教师进修院校的一度恢复和快速发展。为应急性提高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教师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办学水平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日显落伍,理论水准和实践经验都跟不上。

一方面,其成人教育性质决定了这类院校缺少普通高校那种宽实深厚的科学人文底蕴、充满活力的学术研究氛围、严谨规范的教学育人传统及其自身教师的进修提高制度,因而这类院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后劲及其知识更新和理论提高等,都赶不上普通高校的教师。另一方面,这些院校的教师长期在“上面”,对中小学一线课程和教学改革情况的了解还不如参加培训的学生(员)。本来,中小学教师的入职教育及其今后漫长的在职研修提高,与其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紧密相连,是教师职前职后教育链条中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师教育终身化的基本内容。较之于教师的职前教养,其时限更长、难度更大,因而,对给其提供职后继续教育服务教师的要求也更高。

反观这些年的教师教育改革,情况刚好相反,教师教育者的水平大打折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教育部2008年5月发布的《0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1%,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18%,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30%,比上年提高2.84个百分点。尽管其学历层次和水平的要求在世界范围内仍然相对偏低,但这却为广大中小学教师从学历补偿的困境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提高专业素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广大教师进修院校加快实现教师的学历教育向学历后教育转型、加强与中小学合作、建立基础教育联盟,从而将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与其专业自主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极佳的机遇。然而,各级各类教师进修院校的现况远不能适应这样的挑战和要求。

五、各级各类院校的教师教育模式落后单一

在由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教师教育学制与模式的改革、教师教育学科与专业的建设、教师教育水平与质量的评价、教师职业标准与资格的认证、教师专业自主与持续的发展等,都缺乏相应系统而操作性的设计和实效。除了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少数高校加强教师教育的学科与专业建设、试行4+X长学制和分阶段培养模式,即按照综合大学的教师教育模式,前四年进行通识教育、文理学科基础知识与专业教育,后一年、二年或三年进行教师职业训练和教学专业教育以外(当然,4和X之间的分段培养,也有一个如何衔接与融合的问题),绝大多数高师院校还是沿袭四年制本科低层次混合培养教师的模式,即在四年的时间内完成综合性通识教育、文理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专业教育,其中还包括必不可少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环节。无论是教师教育的学制改革和学时延长,还是其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等,特别是在教师教育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及教育实践课程建设方面,都还没有得力举措,远远落后于基础教育发展对高素质、高学历教师的需求。

尽管我国已出台不少有关政策,但是在借鉴国外经验而实施的面向社会开放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特别是面向非师范毕业生的教师专业资格考核方面,还积存不少问题。1986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同年9月国家教委下发《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宣布在全国实行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制度,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12月《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9月《(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系列性法规政策颁布,2001年1月全面启动教师资格认证工作。但是迄今为止,教师的资格认证一直没能很好地与教师的专业教育有效衔接起来。教师的考核标准要求太低。内容过于简单狭窄,形式也十分单一。考试合格即可获得证书,且全国通用,长期有效。对从教人员学历学位的要求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水平,认证测试只有《教育等》《心理学》《普通话水平》等少数科目以及几乎是流于形式的所谓面试、试讲和说课,既没有实际教学情况考察,也没有科学人文素养、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基本技能、教育实践能力等综合考查,更没有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教师的专门性考核。教师资格证没有级差、类别、时效和年限,没有定期考核、更新制度。认证工作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准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标杆和导向效用,认证体系亟待完善。

上述五个问题,既与教师教育改革的原旨和思路相背离,也与现阶段基本的国情和实际有距离。我国必须运用改革创新的战略思维,寻求科学的解决之道。

第一,应以国际经验为参照,推进教师教育的本土化。既注意开阔国际视野,充分关注国外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态势,积极学习别国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又注意其适切性,努力寻求教师教育的本土化,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教师教育发展道路。

第二,应以师范院校为主体,推进教师教育的开放化。既强化师范院校的主体职能、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又坚持教师教育的改革开放,由低水平、单向度的师范教育转向高层次、多向度的教师教育。

第三,应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推进教师教育的大学化。总结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的百年经验,有一条基本规律,那就是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提升教师培养规格;概观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演变历程,也有一条发展通则,那就是随着义务教育程度的升级而逐步实现教师教育的大学化。因此,应加大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力度,改进培养模式,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准。

第四,应以提高质量为宗旨,推进教师教育的一体化。现代教师教育既非传统意义上一次性、终结式的师范教育,亦非二元制、分离式的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而是统一于实践性很强的职前与职后及各自内部分学段、分学科、分层次和分类型的终身教育。因此,应以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为质量保障,将教师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贯通起来,着力推进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总之,教师教育的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特色现代教师教育的制度建构既应立足现实、基于国情,更应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从而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新的历史性贡献。


教育制度改革(5)

记者从15日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各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已基本完成,将按照方案提出的时间表积极稳慎推进各项工作。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议上表示,教育部将研究提出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各地要稳步推进选课走班,方便学生选学选考。

要逐步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涯等方面的辅导。

建立完善省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建立诚信机制和公开机制,保证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真实、可靠、管用。

他透露,2019年,中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将继续提高,重点大学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工作将实现民族自治县全覆盖,比2019年增加1万人。

同时,教育部将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各地要加强考试机构和命题队伍建设,严格规范组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强化考试安全制度和体系建设。

据介绍,2019年,按照促进公平、科学选材的原则,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全面展开、有序推进。高考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5个百分点以内,比2019年下降1个百分点。

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得以提高,定向录取贫困地区农村学生7.5万名,比2019年增长10.5%。

此外,2019年,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31个省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自主招生调整为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重点考查学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通过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到招生计划数的50%。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其余29个省份也陆续制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制度改革(6)

资兴市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大力推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

湖南省资兴市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立足于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从2005年元月1日起,率先在全国启动公务接待制度改革。这是该市继去年公车改革取得成功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

一、 改革背景

1.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公务接待改革的“启动器”。中央明确提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关键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现代化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上,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在思想上有所提高,使各项工作切实得到改进。解决实际问题,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根本标准。为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资兴市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公务接待改革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公务接待中不规范行为,以此促进全市各项工作的发展,扎实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

2.行政成本过高是公务接待改革的“促动器”。近年来,随着资兴改革开放的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外界交往日益频繁,公务接待日渐增多。由于制度不规范,公务接待中支出混乱、接待范围过大的现象时有发生。据了解,该市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每年的公务接待费用都在1400万元以上,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乡镇和垂管单位;而每年支出的公务接待费用真正用在公务接待上的还不到1/3,公务接待成了一个真正的“黑洞”。行政成本的过高,不仅耗费了大量社会财富,也给一些行政部门搞腐败大开方便之门,使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背道而驰。

3.求真务实的作风是公务接待改革的“助推器”。资兴市委、市政府一直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抓作风树形象”活动的决定》,并实行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很大成功,为公务接待改革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为从根本上杜绝公款吃喝之风,从制度上来规范公务接待行为,资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适时推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由市财政局将全市的公务费用按照核定数额分配给相关单位使用,超支部分由相关责任人自己“买单”,从而有效堵塞了公务接待中的漏洞。这既是该市求真务实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大胆实践。

二、 主要做法

按照“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工作需要,有利于廉政建设,有利于量入为出,厉行节约”的原则,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推进。

1.统一政策,分级负责。统一政策就是全市所有机关单位(乡镇和企业除外)全部纳入改革范围,按统一政策执行,即统一实行公务接待货币化补贴;统一接待标准,具体接待标准为,职务对等的市级(县处级)领导接待费用最高标准为每人70元/天,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到机关单位联系汇报工作,到就餐时间的,由接待单位发放每人10元/餐的接待费,或者安排到单位食堂就餐,来客5人以下的,一般陪客2人,来客6人以上的,陪客人原则上一般不能超过4人。分级负责就是公务接待分市级领导公务接待和机关单位公务接待两级,各负其责,对等接待,其公务接待费用统一由市财政局综合核定、包干管理。

2.分档定标,指标到人。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大家正职领导每年标准是4万元,市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市长各2.5万元,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人武部部长各1.5万元,调研员、助理调研员、顾问、市长助理、副处级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各1万元,市长助理和副处级单位党政一把手的公务接待费由其单位经费解决。机关单位的集体性公务经费也有限制,必须比上年减少20%。

3.节约有奖,超支自付。公务接待的标准一经核定,不得随意改变。同时,鼓励节约,核定市级领导的公务接待费用节约部分20%奖励给个人,超支扣减;单位节约部分50%奖励给个人,其中20%奖励主要领导,30%奖励另外班子成员,其余50%奖励给单位工作人员,超过包干指标的市会计核算中心不予报帐。

4.单位管理,专户核算。市级领导的公务接待费用,分公务接待机动费用和核定到市领导个人公务接待费用两大块。市级领导机动费用,由市委市政府接待处统一管理,核定到市领导个人的公务接待费用由领导掌握,由领导所在单位管理。单位的公务接待费,由各单位根据市财政局核定的接待费指标,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管理办法管理。所有公务接待费全部由市会计核算中心建立专户,统一核算。核定给市级领导及单位的接待费,不直接发放到人,在指标范围内,按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据实报销,属核定指标到人的,其接待费票据经接待领导签字认可。

5.每月通报,年终兑现。市级领导和单位公务接待费每月通报一次,根据每月通报的情况,半年检查一次,全年兑现一次。单位也可根据本单位公务接待费包干管理办法考核奖罚到人。

三、初步成效

1.转变了干部作风。从元月份至今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大小会议都严格按规定标准执行。市级领导和单位领导纷纷带头执行改革的各项规定,住宾馆、进酒店、上馆子的人少了,带头吃食堂、吃自助餐、吃盒饭的人多了。市委常委参加为期5天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封闭式学习,天天吃自助餐。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李太海请6名从基层调查回来的办事员吃饭,不去宾馆去小店,按规定标准,一顿饭只花了200多元。

2.降低了行政成本。这项改革的目标是全年公务接待费下降20%至25%。从试行一个月的情况来看,2004年一月份公务接待费118万多元,今年一月份剧减到3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1%。照此推算,2005年预计公务接待费用最少要节约300万元。行政成本大幅“瘦身”。

3.规范了接待行为。由于政策统一,标准明确,监督有力,各单位都按照市委的改革精神制定2005年度的接待方案、明确了接待范围、接待标准,甚至接待场所,大部分单位都建立和改造了自己的食堂,规定凡是来客一律安排到食堂就餐,擅自安排到其他地方就餐的不予报帐。改革之前,资兴市没有一家自助餐馆,改革实施后,一些宾馆主动适应这场改革,一个月冒出4家自助餐馆。公务接待行为得到规范,过去的“乱吃”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4.树立了良好形象。资兴市的公务接待制度改革启动以来,倍受国内新闻媒体关注,争相报道,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拥护和交口称赞。据调查表明,95%以上的群众支持这项改革,80%以上的群众对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持满意态度。群众高兴地说,这都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结果。

相关推荐

教育实习自我鉴定

鉴定
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我来到了x中学进行实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各位队员克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实习工作,在物理教学,班主任实习,教育调查等方面都取得了必须成绩。得到本中同学及各指导教师的认可,得到校领导及各
展开详情

医学生求职信通用

书信格式篇
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求职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相信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作为xx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卫生保健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急切而真诚的希望成为贵
展开详情

求职信自我评价范文

求职信
1、首先,感谢您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看本人的简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努力才会有成功!我会以100%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做到最好!!期待能够加入贵公司,并希望自己能够在贵公司的工作岗位上给自
展开详情

有关播音主持艺考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指导
我的名字叫__。这个名字对于别人可能非常普通。对我来说却有特殊的意义。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个名字里不仅蕴含着父母之间的感情,还包含着他们在我身上寄予的成功的希望。我是一个性格多元化的女生。我既有
展开详情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评价参考

求职自我评价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是不会有收获的。今年我与__教师一齐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作为小学毕业班,本班学生特点是中上层生少下层生多,多数学生学习情绪不稳定、
展开详情

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应聘自我介绍范文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xx,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应聘自我介绍。我喜欢读书看报,因为它能丰富我的知识;我喜欢跑步,因为它可以磨砺我的意志,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热情、执
展开详情

小学数学教师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要结束,总结一学期的工作得失感触很多。和每个教师一样,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后进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尽自我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下头我总结一下自我
展开详情

关于信息专业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范文

自我评价
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三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出一个评价,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从思想上来说,我光荣地加进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
展开详情

财务管理英文求职信_自荐信

求职信
dearleaders:hello!thankyouforyourbusyscheduletovisitmycoverletter,iwasthedevelopmentofjilinagricultu
展开详情

职校自我鉴定怎么写

自我鉴定
职校三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三年来,我不断挑战自我、充实自我,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三年中我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学会了独立生活。我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无忧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面试自我介绍三分钟范文 优秀应届生简历模板 行政文员应聘面试自我介绍 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公务员转正工作总结和自我评价 2022护士通用个人简历范文 初中毕业自我鉴定 幼儿教师个人求职信 2022医生的自我鉴定 设备管理员年终总结(热门5篇) 2021初中学生毕业鉴定 大学新生通用搞笑的自我介绍 优秀教师自我鉴定范文 会计系求职信 医学的自我鉴定范文 关于大学毕业生自荐信 保安工作年终自我鉴定 叉车岗位职责(汇总19篇) 2022物理教师辞职报告范文 对下属离职人员的祝福 初中自我介绍简单大方500字 安全员工作职责 护士产科实习个人自我鉴定 培训自我介绍 文员个人简历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自我介绍 自主招生自荐信 毕业介绍信 教师的求职信范文参考 机电一体化毕业自我鉴定范文 远程网络教育毕业生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辅导员自我介绍范文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本 优秀毕业生个人评价 会计大学生个人求职信 英文求职信范文 小学教师自我鉴定 工作中的个人自我鉴定800字 大学生求职的自荐信 小学新任教师自我鉴定范文 关于法学自我鉴定模板 会计毕业生的自荐信范文 运动会口号字押韵大全(推荐5篇) 学生党支部鉴定评语_大学生党员考核鉴定评价 护士自我鉴定模板 试用期护士自我鉴定 求职信会计专业1000字 银行员工自我评价 小学值周自我评价大全 企业普通员工转正自我鉴定书 2022优秀律师自荐简历模板 英文自我介绍 实习自我鉴定范文需要怎么写 2020中专毕业生实习自我鉴定 实习自我鉴定 实习自我鉴定550字 2022毕业生自我鉴定800字 毕业学生求职信格式 护士的实习自我鉴定 教师自我介绍经典范例 毕业生个人评价表的自我评价 师范生简历 有关面试时简短的自我介绍模板 工作个人自我鉴定模板 事业单位的辞职信 公司辞职信 幼升小的自我介绍范文 护理学求职信 设计专业自荐信范文 教师招聘自我介绍范文 应聘部门经理自我介绍范文 如何写高校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总结 安全员转正自我鉴定范文 幼儿园实习工作自我鉴定范文 会计求职信范文 幼儿园自荐信模板大学生 校园招聘自我评价书 专科毕业生自我鉴定 英语应聘面试自我介绍 共青团员自我评议200字 中专自我鉴定300字 幼儿教师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 医疗核心制度(合集3篇) 机械类求职信范文 最新的大学生求职毕业自我鉴定 毕业生自荐书 大学生自我鉴定 医学生自荐信格式最新 小学生一分钟搞笑自我介绍 大学学生会面试通用自我介绍 应聘自我评价 学生简单大方的自我介绍 毕业生自我鉴定集合 专业培训自我评价 贫困证明介绍信 不同专业求职信 竞选副班长自荐书 个人工作自我评价 中专会计专业自我鉴定范文 博士生毕业导师鉴定评语 大专会计毕业生自荐信 应届毕业生求职信 个人年度职业规划 应聘银行客服自我介绍范文 优秀团员自我评价范文材料 网站编辑岗位职责 高中自我评价500字【 土建施工员工作岗位职责 求职自荐书范文模板 总结讲话稿(通用16篇) 转正个人自我鉴定 毕业生自荐信范文 导游人员的求职信简单 大学应届生自我介绍 锅炉工岗位职责 函授大专学生自我鉴定范文 教育实习自我鉴定全集 员工转正自我鉴定 实用的|面试时简短的自我介绍 学校作业管理制度(优选3篇) 实用的应届生求职信模板 志愿者面试自我介绍 安全监管工作计划范文模板 学年鉴定表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2020关于有个性的自我介绍 有关员工晋职自荐信范文素材大全 自考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中专个人鉴定范例 六年级开学自我介绍 怎么写中专护理自我评价 关于参赛自我介绍范文 会计专业毕业生求职信 口腔医学生自我鉴定范文 个性自我介绍范文 师德师风自我鉴定 面试汽车销售的自我介绍 大学学生会面试自我介绍 医学生个人求职应聘简单自荐书 信息工作制度(精选15篇) 本科自我鉴定 技校生自我鉴定范文 造价员个人年终总结(集锦5篇) 平面设计专业求职信 职高毕业生自我鉴定简短 关于法官自我鉴定 大学生简历求职信 自主招生校考自我介绍范文 空姐一分钟的自我介绍 关于英文求职信模板 销售工作自我鉴定 hr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职高高中毕业自我鉴定 安全评价岗位职责 计算机保研面试英文自我介绍 幼儿园老师的自我介绍 教师师德个人自我鉴定 2022高考学生自我评价 毕业学生应用化工专业自荐信最全范例参考 服装设计的简历模板 外贸公司英语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转正自我鉴定【实用】 视频职场入职自我介绍 优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应届生面试自我介绍 护士自我鉴定 2022八年级班主任工作评价 实用的英文自我介绍模板 教师教学自我反思评价1大全 银行实习生面试自我介绍 英语系求职信 面试数学教师自我介绍 电话销售的自我鉴定 护理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电子商务专业求职信范文 文员求职信 学生求职面试自我介绍 实用的实习自我鉴定范文 教师自我评价 工作自我评价范文200字 春招个人简历中自荐信怎么写 面试导游的自我介绍模板 人事行政主管岗位职责(推荐18篇) 班主任自我评价 学校的实习介绍信范文 毕业生自我鉴定800字 市场营销专业简历自我评价 关于中专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 厨师求职信 六年级小学生自我介绍作文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自我鉴定范文 学生假期自我鉴定 关于研究生自我鉴定范文 工作业绩自我评价总结 艺术系专业学生自我鉴定范文 法学专业自我鉴定 银行岗位介绍(优选10篇) 财务会计的求职信范文 护师自我评价50字 ktv服务员辞职信怎么写 员工个人原因辞职报告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