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题破山寺后禅院》“空”写的得好,为什么?

首页

《题破山寺后禅院》“空”写的得好,为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1-22 01:44:19
  •   这首诗版本较多,主要争论第三句“曲径通幽处”还是“竹径”,和第七句“万籁此俱寂”还是“万籁此都寂”。
    个人觉得应该是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空”的好处,主要是用形容词做动词用,不仅描写了人心的安静空灵,也描写出这美好景色才能洗涤人们的心灵。
      把形容词做动词用,是中国文学的常用手法,这样的表达不仅体现动作也能体现五官感受。

    刘***

    2019-01-22 01:44: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