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孩子才出世,想讨教一下培养与启蒙的问题!

首页

孩子才出世,想讨教一下培养与启蒙的问题!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2-21 17:16:53
      我推荐一篇文章:  《美国养育婴儿四个新观念》  
        近年来,美国一些新生派的育儿专家对传统育儿观念与做法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挑战。这些新的育儿理论,主要根据一些脑部发展研究的新成果而得出,新生儿的脑部、感官与行为发展的新发现,在逐渐改变父母的育儿方法。
      美国出版的《PsychologyTody》一书,整理了这群新育儿专家的理论,提出了养育婴儿的4个新观念。   婴儿初生的头一年, 脑部就从400克惊人地长到将近1000克。如果父母无法在婴儿初生的头两年内提供丰富的成长环境,可能会导致婴儿终生的情感能力问题。
      如果把婴儿的脑袋比作硬件,父母则应为孩子负责提供软件。当你了解硬件(婴儿的脑)时,你可以设计出更合适的软件(你的行为),以促进婴儿的发育。 新观念一:感觉胜于思考   旧想法:   在过去,有许多专家把教养婴儿的重点放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
      因而产生了一些促进婴儿脑部发育的课程。许多父母认为,既然一点点刺激就可以对婴儿脑部发展有帮助,干脆愈多刺激愈好。逼得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要为他们准备好所有的竞争武器,希望培养天赋禀异的小天才。于是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还要处心积虑地使用教学资料或智商玩具。
         新想法:   让孩子聒噪辨认文字、数字、颜色、形状,会迫使孩子使用较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发展学习能力。这就好象在马戏团里训练小马玩把戏一样:当小马滚在地上数到3,它并不是真的会算术,只是在表演一项特技。这些特技不但无助于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新一代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将焦点放在建立孩子的感情能力上。所以,现在的问题变成,不是“要选择哪些玩具或书籍让我的孩子变得聪明一点?”而是“我该如何和孩子互动,以激发他对所处世界的热情与好奇?”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你在阅读各类育儿专家的育儿指南时,心中记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感情能力的发展”。
      这就好象要训练一个优秀的棒球队,而教练就是“感情”。因为感情能力会告诉孩子他想做什么——移动他的手臂、发出声音、微笑或皱眉,看看整个心智团队如何一起运作。 新观念二:婴儿不只是会哭闹的动物   旧想法:   直到现在,许多幼儿发展专家还认为,婴儿从初生到两个月还不具备社交、认知的能力,也没有这些需求,他们认为初生儿只有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循环,例如:睡与醒、白天与黑夜、吃饱了或饿了、哭闹等等。
         这些专家甚至称这段时期为正常的孤独期。当然,婴儿会有心理需求,但是研究者认为婴儿只是针对一些感官刺激,例如味觉、触觉而做出反应。   新想法:   心理学家史登博士对传统的幼儿发展理论提出挑战,他认为婴儿一出生就是社交动物。
      在他的研究实验中,新生儿持续展现出主动寻找刺激的行为,而且有所偏好。从一出生开始,婴儿似乎就会对所处的世界有一些假想。他们的偏好显示出他们的感情取向。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感觉反应的协助,例如:摇摇他、拍拍他、安抚他或是对他说话、唱歌。
      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不可能形成感情互动,感情互动可以刺激婴儿脑部神经的连结,协助他接收外来的资讯。   父母可以怎么做?   你可以记录下孩子特有的生理循环时钟与互动方式。从宝宝一出生开始,你就要将他当作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然后你可以有技巧地带领他认识这个世界,启发他的想象力,减少他的挫折。
      这也是学习如何协助你的孩子规范他感情的时候。例如,你以一些安抚的声音或抚拍,帮助过度亢奋的婴儿安静下来。 新观念三:爱的环路从两个月大开始建立   大约在婴儿8周大的时候,一件奇迹似的事情发生了。   小宝宝的视力开始进步了,第一次,他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并且直接和你做眼神的接触。
         旧想法:   母亲将资讯与感情灌注给孩子,而婴儿像个空的容器,被动地接受。   新想法:   我们现在知道,宝宝的参与对于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对婴儿的深情凝望,将受到孩子回报以爱的眼神,如此完成了一个爱的循环,有如一个爱的环路。
         在这个母亲与婴儿爱的感情系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母亲与和孩子所发展出来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能力。   专家认为这种进入孩子内心世界,并且做出回应的能力,是母亲的天性本能。例如,当你的宝宝安静地躺在地板上,快乐地享受周遭环境的光线与声音。
      当你注意到孩子正在寻求外来的刺激,于是你回应你的宝宝,发出好玩的声音,逗他开心。当你和孩子玩耍的同时,孩子也同时回应你喜悦的笑容,你的脸部表情将战线更为灿烂的笑容,不久,你也会发现,孩子以同样的愉悦神情回应你。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形发生时,你和孩子都会体验到正面的感受。
      反之,则会体验到负面的感受。如果你和孩子的互动所产生的大多是负面的感觉,你就应该检讨一下你的互动模式。 新观念四:帮孩子化解羞耻感   一位母亲,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女儿正拿着紫色的彩笔在墙上乱涂,“不可以!”她忍不住对女儿大吼。女儿看着母亲,一脸惊恐,刹那间她了解她做错了事。
      她低下头去,一副快哭出来的样子。母亲唠叨了一会儿,告诉女儿色笔只能画在纸上,然后她抱着女儿想到她们可以一起做一件事:“刷墙壁!”她女儿再度亮起双眼,开心地跑去拿海绵。   这样的互动,帮助孩子成功克服了羞耻感。   旧想法:   传统的学者认为这些所有的“不可以”指令,是在保护孩子安全并帮助他们社会化的副产品。
      但是传统的研究者并不认为,羞耻感可以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相反地,他们认为应该减少让孩子感到羞愧的处境。   新想法:   最新的育儿理论则认为,避免孩子产生羞耻感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羞耻感也未必是绝对不好的。脑神经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些令人羞愧的处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实上可以刺激右脑的发育,这部分主要掌管创意、情绪与感受,只要羞愧的感觉不要太久,而且能够跟随着一些复原与补救的经验。
         新一代的专家认为,让孩子真正受伤害的,并不是羞耻感,而是父母无法帮助孩子从羞愧中复原过来。   父母可以怎么做?   尴尬(羞耻感的成份之一)大约在14个月大时出现,当母亲“不可以”的指令,跟随着孩子低垂的头与难过的表情开始产生。
         孩子从兴奋(开心地在墙上涂鸦),忽然间掉落很泄气的情境(母亲“不可以”的警告),再回到兴奋的情绪(“好吧!让我们一起刷洗墙壁吧。”)   在这一个快速的过程中,脑部许多部分开始活动,并且产生许多连结,使得这整个脑部系统获得更紧密的锻炼。
      其结果可以促进认知部位与感情部位的发展,并且促进这两个系统的连结,让孩子在感情与自律能力能有均衡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记得,要赶快让孩子从羞耻感中复原过来。长久的羞耻感会让孩子自我封闭、易怒甚至产生暴力倾向。想想看自己的情形,如果尴尬的感觉一直持续下去,你会不会想要逃开或做出一些反抗的行为? 。
      

    m***

    2018-02-21 17:16:53

其他答案

    2018-02-21 18:16:53
  • 必须先买育儿知识的书看,然后,针对自己的孩子选一种适合的方式就行了。

    带***

    2018-02-21 18:16:53

  • 2018-02-21 18:16:53
  • 以上都是瞎掰,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角色心理的调整,这是非常关键的,要有对得起孩子的想法,这样就会更有意识地为孩子着想,担负起责任。至于如何护养孩子,到书店买本书看看,问问家长也就差不离了。

    b***

    2018-02-21 18:16:53

  • 2018-02-21 18:16:53
  • 言传身教嘛!

    d***

    2018-02-21 18:16:53

  • 2018-02-21 17:16:53
  •   科学的幼儿启蒙教育法 
       毫无疑问地,现代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是竭尽能力地给了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是不是给对了?孩子是不是真的更快乐?却令人怀疑!否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不会遇到许多实实在在棘手的问题──孩子蛮横地哭闹耍脾气;强制性地满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过分依赖父母、无独立性;破坏性较强(如破坏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以及注意不集中等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更多的问题纷至沓来─不专心功课、厌恶读书;逃学、逃家;懒散、空虚;更有打架、偷盗、杀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与人格问题有关 其实,我们追根究底来看,问题的来源,都与父母、老师对孩子养育管教的观念、态度和方法有关。
      因为它们影响着孩子个人的习性和人格形成,尤其是父母。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三岁定终生"的这段时间里,同孩子日夜相处的是父母和家里的亲人。但他们都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因此能顷孩子未出生之前,就下定决心:"没有准备绝不生他",同时也能认真地下功夫,看些现代育儿丛书。
      一方面先努力把自己的不良习惯改掉,准备好一份虔敬的心,迎接这个延续命脉的新生命;并筹设出适合他生活、发展的环境,加上你们小俩口的和谐和爱心,就是一个不错的环境了! 假若你肯再学点科学的幼教理论和方法,应乎需要地买点适合他发展用的材料(商店的玩具很多都有缺点),用你的爱心、智慧、耐性再加上"帮他"(而非教他)自己去成长,这孩子就是未来的"可造之材",绝不会没出息,让你操心,或为非作歹,要你一辈子伤心!进一步说,一个能够重视孩子教养,而且知道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父母,就会致力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性,让他拥有健全的性格,不仅能够"独立",不会人云亦云;也能主动适应环境,自动自发地探索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
       然而,一个人"人格"的形成绝非凭空飞来,它是受环境尤其是父母态度的影响,从小点点滴滴累积,逐渐形成的。往昔孟母和岳母对孩子的苦心,就是最好的例子。 近二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脑生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了蒙特梭利所说:"人到三岁在智力和性格上已经定型了60%"的道理,也知道了她为什么说"两岁以前更重要"的原因。
      所以,我们在孩子的童年,假如不培养健全的人格,又怎能期待他长大后能够拥有健康成熟的处事态度呢? 了 解 你 的 孩 子 有一件事实,是您不得不正视的:您把一切最好的给他,有没有考虑过所给的,是不是目前他需要的?所安排的,又究竟是不是他喜欢,而且能接受的?这些对于他的心性、头脑又有什么帮助呢?"孩子需要些什么?"的问题,实在值得您一再地探索呀!你可能在他未出世前就看过一些书,懂得某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一般发展情况。
      但,这些原则和你宝宝发展的情况能完全相符吗?而您又该如何来帮助孩子呢? "小孩子的潜力无穷,愈早开始愈好!"这句话倒真的说出了两件事实:"小孩子的潜力的确深不可测";"学习是愈早愈好,不能耽搁孩子的智力成长。"得当心的是:两句话合在一起,并不意味着可以倾箩筐似地拼命灌输。
      恨不能把你二、三十年的知识和对他的期望,一下子全灌到孩子的骨子里去。这样的作法,只不过反应出父母急功近利的心态,最容易造成孩子只会死背死记、不能思想的结果。弄不好,十个就有八个孩子,被这种作法逼得"怕上课,怕上学",如果这时候父母还不警觉,甚至于加上"打骂教育",弄得孩子逐渐变成怕父母、怕老师,厌恶学习、讨厌书本,那就糟了! 为了使孩子能得到正常的教育,大人实在应该细心地直捣孩子的内心深处,探索出他们需要什么?喜爱的又是什么?尤其你的宝宝他能接受的又是什么?能够了解孩子,才能帮助孩子;能够知道应该如何给,如何爱,才不会由于您给得"多"了,爱得"过"了,反把他逼出问题来。
      这就是本书呈献给您最重要的目的。 大人与孩子不同 至于如何去了解?应该掌握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大人与孩子不同。蒙特梭利坚信儿童期绝不是进入成年期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他们不仅不是尚未完成的"小大人",大人与小孩之间根本就是一个南极、一个北极。
      也就是说,虽为同一个人,存在形式与心智状态却完全不同。其间最明显的差别就在大人已经发育完全,变动性已经非常微小,各种发展潜力已经固定,智力增长的速度也逐渐低落,真可用"夕阳有限好"来形容了!而孩子却处于旺盛的成长过程中,正继续不断地变化,迅速地增长,潜力无穷哩! 正因为孩子还是一个充满着多变性的个体,自然的体型、行动、认知与精神发展上,都和已经定型的"大人"不同;既然二者无法站在同一的情况上,大人又怎能不经细察,就枉自以自己已经定型的标准与头脑,来否定孩子的奥秘,自作主张地判决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呢? 再者,想要了解孩子,就必须以多观察,来了解他成长的法则。
      我们当然无法以横切树木的方式剖析儿童,更不能将他像小老鼠一样关在实验室里作试验。但是可以经由多方的观察处显行为,发现孩子的生长法则,推敲出他的真正需要;然后更进一步地针对发现的结果与孩子的需要,研讨出"对症下药"的教育方法,用最适当的安排,满足孩子内心的需要,自动地产生"去尝试"的喜悦,和大人所谓的"学习意愿"。
       父母对孩子在幼儿阶段中基础性格的培养,是否合理?是否得法?是关系到孩子一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孩子的品格一旦定型,就一辈子无法重来了。教学法,虽然来自外国,所依据的教学观却是一个迄今不变的原理。它重视孩子的童年阶段,更以"先观察"的科学方法入手教育孩子:(1)从观察中发现孩子生命的真正需要, 再针对这些成长的需要,设计出适合孩子需要的环境。
      (2)根据有效的科学程序,研究出可行、 易作的教育方法。(3)并且进一步地配合科学程序,研究出可行、 易作的教育方法。孩子在教具的操作中,不但能"玩"的有兴趣,"玩"出自己可以开窍的头脑,自然而然形成有步骤、有次序的做事方法,甚至于孩子可以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希望同胞都是孩子的导师,我们的民族才有前途。希望中华儿女的导师们,都懂得种瓜有种瓜的方法,种豆有种豆的道理,不但要真"懂",而且真"行",不可有错,也不能耽误。否则,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前途,以及建设的希望都会受到决定性的影响。 。
      

    航***

    2018-02-21 17:16:53

  • 2018-02-21 16:16:53
  • 太早了吧。我儿子都快1岁半了,除了走路、说话、好的生活习惯等,我一般都不很管他,任他自由,开拓他本身原有的能力。我觉得让孩子有个快乐、自由的童年,对孩子很重要,至于教育、培养等问题,上幼儿园再谈也不迟啊。

    z***

    2018-02-21 16:16:53

  • 2018-02-21 15:16:53
  •   婴幼儿素质教育需要五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何当好老师?世上已有许多成功的家长做了回答,概括而论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婴幼儿素质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它将对婴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爱心是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
         父母爱孩子有两种,一种是严爱、关爱;一种是溺爱、宠爱。前者有助于孩子成才,后者将孩子引向绝路,我们提倡前者。   父母爱孩子,给孩子温情和关怀,才会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开始早期教育而不放任自流。   父母爱孩子,才会由此激发起信心、耐心、细心、恒心去克服教育中的种种困难,使教育见成效。
         父母爱孩子,才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从而使孩子和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关系,更愿意接受教育。   父母爱孩子,才会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使教育顺其自然,不违背其成长规律。   父母爱孩子,才会不断地修身养性,补充完善自己,做名副其实的师长。
         而如果父母不爱孩子,或溺爱宠爱孩子,就会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贻害孩子的一生。   二、信心是家长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力量。   信心能化为内心的能量,促使信念的实现。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某方面差一点,就认为他不是块料,从而失去信心,不愿意早期教育,任其发展。
      其实孩子的智力百分之三十来自于遗传,百分之七十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   十八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爱尔维斯说:“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早期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孩子小威特,先天不足,婴儿期间显得痴呆,可老威特没有放弃,他相信“人的才能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坚持对小威特进行早期教育,结果小威特智力超群,五岁掌握词汇三万多,十岁上大学,十三岁获哲学博士。
         三、细心决定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它涉及智力开发、科学喂养、体质锻炼、心理素质和性格培养、美德熏陶等。它寓教育于生活中,养教结合;寓教育于游戏中,教在有心,学在无意。它是个性化的教育,其教育必须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孩子的个性。
         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这些特点要求家长细心。要细心关注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住可施教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细心关注孩子的言谈举止,了解孩子的潜能、特点,因材施教,使教育符合孩子的天性;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否平衡,对不足的方面强化训练,以培养和造就完美人才;要细心观察孩子对教学的反应,以了解教学的内容是否适时、适度、适量,使教育更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防微杜渐,发现有不良的行为即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有的家长可能要说,我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总会没错,教学大纲是有关部门针对一般的婴幼儿制订的,照搬可能并不适应你的孩子。婴幼儿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个性也不相同,你的孩子是独特的,他有别于其他的孩子,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必须细心,如果粗心大意,盲目施教,会收效甚微,甚至揠苗助长,伤害孩子。
         四、耐心是使婴幼儿教育得以持续的保证。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启蒙教育,由于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教育又以启蒙为主,即以开慧、健体、习性、养德为主,故婴孩对教学的反应不一定及时,教学的成效不会立竿见影。比如教婴孩把物,你要多示范几次他才会把;教婴孩识物,你要指认多次他才会知道,教婴孩学语你要反复的诱导他才会说;孩子早期教育形成的智力优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有的家长在教学初期热情高、劲头大,教几次后见婴孩没有反应或见效小,就失去耐心,放弃了教育。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智力发展迅速,心理素质和性格形成,此时教育受益终生,错过春光将无处可寻。   五、恒心决定婴幼儿教育成效的大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它以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美德为目的,以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等为手段,寓教育于抚养婴孩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教学时间长,如孩子智力的开发需要千百次花样百出的游戏活动的磨练;孩子的习性需要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日积月累;孩子的养德需要无数寓情、寓理、寓美的艺术活动的熏陶,这些教学项目,没有恒心是完成不了的。
      半道施教、半途而废、一暴十寒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总之,婴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这“五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如何发现婴儿的天赋 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说:“小孩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
      因此,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孩子,并发现他们有什么爱好,这是有益的。”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婴儿潜在天赋的信号,就能发现婴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他们的潜在天赋得以发展。据专家们的研究,婴儿有以下主要潜在天赋:   (1)音乐。小孩在几乎还站立不稳时就会按音乐的节奏摇晃。
      唱歌会使小孩变得对节奏敏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有特殊的音乐天赋。法斯说:“听音乐是一回事,音乐天赋的发展是另一回事。”美国加利福尼亚欧文大学所作的调查,听音乐一般能使大脑得到训练。   (2)运动。婴儿的运动表明其从事体育运动的天赋。事实上,在怀孕第7周胎儿就开始学习运动,2岁时,婴儿已经是运动大师,能够翻跟头和在围墙上保持身体平衡。
         (3)绘画。颜色会促进小艺术家成长。婴儿在出生后第4个月到第8个月开始学习看东西,眼睛和大脑中的视力中心被接通,这时婴儿可以准确地观察其周围环境。不久后,婴儿就开始寻求表达方式,复述自己所看到的颜色和画面。法斯说,有些小孩很早就有良好的颜色感,父母应为孩子购买彩笔,让孩子绘画。
         (4)语言。念诗和多说话会唤起婴儿的语言兴趣,婴儿的语言能力极强。语言天赋既是天生的又是教养成的。法斯说:“与婴儿多说话至少会促进婴儿的语言兴趣。小孩子小时候说话多,长大后也往往很健谈。”更重要的是父母要让小孩子多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美国西雅图大学的帕特里夏·库尔说,婴儿从出生到4个月是各种语言的专家,他能够分辨出150种人说话的声音。只有在6个月左右才变为本国语言的专家。库尔还发现,7个月的婴儿能极好地辨别声音,因为他能将发音同嘴唇的运动联系起来。对6个月的婴儿进行的测试表明,他能听出父母的声音,8、9个月的女儿更多地通过视觉理解语言当母亲说“球”时,他马上就会看球。
      美国科学家还发现,8个月的婴儿就能运用比较复杂的统计技巧来区分词汇,这表明婴儿在1岁以前学习语言的能力比以前想象的要高。婴儿从一开始就能在心里组织不同的音素,即能分辨语言中最小的单位,如分辨英文、俄文、法文中的字母。但只有在家庭环境的帮助下,婴儿的这种分辨能力才会保持下去。
      法国的梅莱认为,非常小的婴儿就能够对语言的税耳音调或“韵律”作出反应,而不是对个别声有作出反应。语言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人生下来就有一种本能,即能理解作为自然语言基础的语法规则,婴儿还具有神奇的语言学习能力,等等。可见,婴儿的语言天赋是很高的。
         (5)模仿。婴儿在说话之前就能互相模仿学习。还有人认为,婴儿一出生就能够认人,能够模仿大人的手势,具有把手势同做鬼脸结合起来的能力等等。我们认为,将满6个月的婴儿送到好的托儿所(以日托为好),是有好处的,可让他们早些发挥互相模仿学习的本领。
         (6)思考。美国康乃尔大学心理学家伊莉莎白·史贝尔克的研究发现,思考是人之本能,而非后天习得。这种能力生来就有,和感觉及运动功能一样早发生,婴儿既能触摸、看东西,又能思考。史贝尔克说,婴儿晓得固体物移动,必须不断沿一直线前进,它不能穿过另一个固体物,他还知道固体物移动时,必须是个单一的实体,把3个月大的婴儿的玩具熊收藏于毛毯下,他也很清楚玩具熊在哪儿。
         (7)智力。法兰克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莫妮卡·克诺夫认为,婴儿智力出乎意料。婴儿能够用眼睛跟着做简单的数字游戏。克诺夫说:“我们给婴儿看不同数量的点。最初他们注视着两个点,等到熟悉了以后就开始失去兴趣。但当我们接着展示3个点时,他们的兴趣又来了。
      ”对13至14个月大的婴儿早期对复杂事物的长时间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也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发现,如婴儿能够把用以前从未见过的玩具做出的复杂动作记住长达半小时之久,甚至还能模仿这些动作。   (8)性格。每个小孩的性格都不一样。小孩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发育成熟,而父母则是婴儿与外界交往的第一人。
      在感情方面父母是榜样。法斯建议父母多关心小孩,多倾注爱。父母能够为其孩子形成好的性格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得到许多爱和悉心照料的小孩会形成稳定的性格。 培养婴幼儿的思维能力的方法 1、家长在用具体的物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时,应该提出要求,要求其通过 思考掌握那些不能直接感觉的东西,而不能只满足他们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特点。
       2、孩子对感兴趣的活动常抱有很高的积极性,家长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对其 进行巧妙地引导,以利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平。 3、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其兴趣的支配,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思维活 动时,应向孩子提出明确的目的。
       4、家长应鼓励孩子对客观事物进行提问和思考,尤其是当孩子凭自己的经验作 出了判断,并发表意见的时候。这样能使孩子对客观事物的浓厚兴趣转变为强烈的 求知欲望的。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刺激孩子的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5、有目的地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孩子的见识多了,其思维活动 便能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开展起来。 6、家长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使其对这些知识得到充分的理解,这是提 高孩子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因为孩子对不理解的东西,是很难去进行积极思 考的。 7、家长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在思维过程中学会一些基本方法,以促进孩子思维 能力较快地提高。这些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 。

    爱***

    2018-02-21 15:16:53

  • 2018-02-21 14:16:53
  • 刚出生,还是以孩子的健康为主.能吃,能睡能哭,让婴儿适应环境.以后慢慢引导的好.不能太急了.

    o***

    2018-02-21 14:16:53

  • 2018-02-21 13:16:53
  •     年轻的父母都十分关心自己孩子的智力发育,但不少人苦于不知从何抓起,这里向您介绍几种方法:
        
       一、抓感觉、知觉的训练。这是启蒙婴儿智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及早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具体的做法是,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广泛地接触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物品,从玩具到家里的摆设。
      除了看之外,应该让他们用小手去摸、去摆弄,从而体验它们,认识它们。一岁多的孩子喜欢装盒子、盖盖子、敲打东西,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特殊方法。他们多看、多摸、多摆弄,就会懂得一些粗浅的知识,使感觉和知觉变得更敏锐,智力就自然得到提高。父母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有目的地教给他们认识这些简单而具体的事物。
               二、培养记忆力。当孩子稍大一些,能独立说话时,就可以教他们背诵简短的儿歌,三岁左右时,可以让他们背诵简短的诗歌或小故事。同时,也可以锻炼把自己的玩具或小衣服放在一定的地方,并有目的地让他(她)自己去找。比如对孩子说:“小明,去把你的小汽车拿来。
      ”这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一种方法。大人也可以通过让孩子传话的形式,即告诉孩子一件简单的事情,让孩子转告别人,培养记忆能力。当然,认字、数数等也是锻炼记忆的好办法。这几种方法可以交替进行。         三、锻炼思维力和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应先从锻炼他们分析、归类的能力开始。
      最初,可以让孩子从一些玩具或家具中认出某种玩具或家具来,也可教他们分清自己的小手、小脚和五官。然后,可锻炼孩子从一大堆积木中挑出颜色和形状一样的积木,逐渐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辨别的能力。三岁后就可以让他们做简单的积木拼凑游戏了。         幼儿的想象力要到一定年龄才会出现。
      一般说来,当他们“懂得人事”之后,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最初,也是以游戏开始,父母可徒手或利用小玩具做模仿游戏。比如,用手做成兔、鸡的样子,问孩子像不像兔呀?像不像鸡呀?女孩子可以买布娃娃,给娃娃做个小被子、小枕头,让孩子搂它睡觉,用勺子给它喂饭。
      这些会使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当孩子更大一些的时候,可以先给他们讲童话或小故事,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做好准备。 。

    宝***

    2018-02-21 13:16:53

  • 2018-02-21 13:16:53
  •   1岁半~2岁小儿训练方案 
     
     一、小儿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1)培养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识。如游戏时说:"球在箱子里。","小车在箱子外面。"等等。    
    (2)辨别多少。如分糖果给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样多,放桌上比比看谁多谁少。
      也可以用专门的图画,训练孩子认识多少。   (3)比较高矮。让小儿看爸爸比妈妈高,孩子比妈妈矮。用玩具比比看,哪种动物高,哪种动物矮,或直接带小儿到动物园实地比较一下,也可看动物的画片,如小乌龟和小兔子,小猴子和长颈鹿,谁高谁矮?若小猴子爬到高高的大树上,是不是比长颈鹿更高了?    (4)指导小儿观察事物的特征,有助于随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
      带小儿观察动物、自然景物,如"小猫在吃什么?","它怎么叫?","小鸟在哪里?",自然:"红色的花在哪里?""闻闻看什么东西香香的?"。   2、记忆力的培养。    (1)词汇记忆。成人在讲述孩子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儿念他熟悉的儿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时,有意识地停顿下来让孩子补充,由简到难,开始让孩子续上单字,以后可逐渐让孩子续上一个词、一句话这既可促进记忆力的提高,还可发展小儿的语言能力。
          (2)实物记忆。让小儿回忆起不在眼前的实物,可给孩子一件玩具,让他注视您将玩具放到盒中,盖上盖子,让他说出盒中玩具的名称。   3、1岁半以后应在孩子的游戏中增加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促进小儿思维发展。   (1)比较大小。
      用套蛋、套塔、或大小不同的纸盒等玩具,教小儿依尺寸的大小,将小尺寸的套入大尺寸的玩具中,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比较、概括、并做简单的分析。 (2)按颜色特征将物体归类。在游戏中,成人可让孩子他在各种颜色的物体中,将指认颜色的物体找出来。在游戏中,还可以让孩子按颜色分别放置物体。
      例如,将红色的木制小球放到红色盒子中,而将蓝色的小球放到蓝色盒子中去等等。    (3)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小儿用小锤子将小木板钉进潮湿的沙土中,用木棍将手拿不到的环拉到跟前等。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模仿游戏。
      游戏能促进孩子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成人可指导幼儿模仿日常生活情节的游戏,开始可由成人设想游戏的内容指导幼儿游戏。   (2)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绘画,不仅可以发展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手部小肌肉活动的能力,也有利于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
      进而可以逐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感受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能力。绘画还可培养幼儿独立活动和专心作事的好习惯,促进智力的发展。   (3)培养听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扩展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各种不同事物的想象力,促进幼儿情感和智力的发育。
      小儿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其音乐能力发展的起点,可通过培养孩子区分音的高低、音的长短、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力。熟悉的歌曲、有趣和有节奏的乐曲能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   二、动作能力的培养    1、扶栏上、下楼梯。
      训练小儿学习上、下楼梯。训练上下楼梯时,开始选择的楼梯不要太多层,以便于孩子能够较顺利地上完楼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跑步练习。家长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小儿跑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如灵活的向前跑,转弯跑。   3、通过游戏、手工、鼓励小儿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动作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1、白天睡眠的次数逐渐减为1~2次,可根据作息制度,将小儿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饭后,睡眠时间为1。5~2小时。孩子改用新的作息制度需要有一个过程,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逐渐使小儿的作息时间向新的制度过渡。
         2、可安排孩子每日早、中、晚三餐主食,在早中餐及中晚餐之间各排一次点心。培养孩子进餐的正确姿势,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不要边玩边吃,不要在饭桌上引逗孩子大笑,以防呛咳窒息,饭后不要让孩子做剧烈活动,可让孩子轻微安静地活动半小时,避免呕吐。
         3、教小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对于幼儿来说,学会任何一种新的本领都是一件复杂的事。成人要帮助孩子减轻掌握这些新技能的困难。成人要有耐心,使孩子能顺利地掌握构成技能的一个个动作。   4、培养幼儿爱护玩具的习惯。     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与人交往。
      此时期的小儿已有了语言,可以较多的和人交往,要教育小儿初步懂得与人交往中一些简单的是非概念。   2、幼儿在1岁半后,言语发展会突飞猛进,他们不仅重复成人说的言语,而且想要自己说出周围东西的名称。语言来源于生活,家长应常带小儿到户外、公园去玩,鼓励他与人交往,并引导小儿仔细观察遇到的事物,告诉小儿他遇到事物的名称和特点。
      回家后,要他回忆在外面接触的人,看到的东西,并尽量帮他用较完整的话叙述出来。这样,不但丰富了他的语言词汇,而且巩固了记忆,增长了知识。 。

    f***

    2018-02-21 13:16:53

  • 2018-02-21 13:16:53
  •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支持支持,我这里没有摘抄的资料,不过我的共享资料里有昊文的成长日记,就目前以昊文的聪明可爱和乖巧听话来说,我的养育和教育应该还是比较成功的,非常欢迎你来看哦。

    最***

    2018-02-21 13:16:53

  • 2018-02-21 12:16:53
  • 现在想这个太早,你应该问孩子的喂养问题,顺利的度过这个严寒的冬天和容易染病的春天才是你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个人很不喜欢太关注什么培养启蒙,现在的家长总希望孩子能聪明,其实这都是为了满足大人的面子--我家宝宝真能干,9个月就能走了.我家宝宝聪明,能认3千个汉字.我家宝宝会画好多东西.我家宝宝会做好多算术题...希望我这盆冷水能给你家宝宝带来实际的帮助.不要以为启蒙需要专业而喂养不需要.错,是喂养需要注意,启蒙和培养只要生活中细心点,多和宝宝接触,一起玩耍,不要错过宝宝的闪光点,加以引导就行了.宝宝最重要的是健康快乐.父母多陪伴在他的身边,充分的爱他,才会对他起到有益的作用.坚持母乳喂养,吃妈妈奶的孩子最聪明

    x***

    2018-02-21 12:16:53

  • 2018-02-21 11:16:53
  • 没有经验,哈哈

    j***

    2018-02-21 11:16:53

  • 2018-02-21 09:16:53
  • 现在还太小了吧,等宝宝会说话开始也不迟呀。

    l***

    2018-02-21 09:16: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