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染色体如何遗传?

首页

染色体如何遗传?

染色体如何遗传?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10 03:34:18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论文被重新发现3年后的1903年,萨顿(Sutton)和鲍维里(Boveri)根据各自的研究,认为孟德尔“遗传因子”与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具有平行性,同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这个从细胞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遗传现象。
       19世纪,特别是下半叶,细胞学有了空前的发展:魏斯曼(A.Weismann)首先提出要在细胞水平研究遗传的观点,断然否定获得性遗传,提出种质连续理论;赫特维希(O.Hertwig)研究海胆受精作用,确认动物细胞在形成配子过程中要发生减数分裂;鲁(W.Roux)1883年提出遗传物质均等分配的观点;萨顿和蒙哥马利(Montgomery)证明了染色体的连续性,萨顿指出:“父本与母本的染色体以配对的方式联系,减数分裂时彼此分开,这就是孟德尔遗传的物质基础”;鲍维里研究马蛔虫受精作用,证实了染色体的个体性,他认为:从受精卵衍生出来的一切细胞,其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这正如威尔逊(E.B.Willson)所预言的:“细胞通过分裂在发生上连续,遗传现象就是这种连续性的结果。” 这些细胞学成果的染色体假说在1903~1910年的这段时间内未得到承认和支持,有不少遗传学家反对,贝特森(Bateson)就属其中之一。
      连锁现象最初是贝特森于1906年在香豌豆杂交中发现的,尽管此时染色体学说已经提出3年,但他在连锁现象面前,除了提出相斥和相引这两个名词和“珍惜你的例外吧!”这句名言之外,别无建树。 。

    一***

    2018-04-10 03:34: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物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