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肛肠外科

小肠气 疝气 请问我的宝宝十个月了因洗澡哭泣得了肠气已有一周时间了 有什么办法可避免手术啊?

小肠气 疝气 请问我的宝宝十个月了因洗澡哭泣得了肠气已有一周时间了 有什么办法可避免手术啊。看他下来时疼痛的哭泣不止真心痛 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吗
烟*** | 2016-05-07 14:02:05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6-05-07 14:02:05
  •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4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

    查看全部>>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4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由于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治疗,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疝块突出时,及时将其还纳,防止疝块再次突出,发育中的腹肌还有加强腹壁的机会,使疝气病有自愈的可能。(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此期间,疝气一旦发生嵌顿---疝气包块卡住,无法复位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复位,并尽快接受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及时回纳,问题还不大,但若稍一用力甚至站立时疝块就出现,往往会影响正常生活。还有可能导致嵌顿疝,绞窄疝的发生。当孩子剧烈哭闹或突然用力时,腹内压突然增加,腹腔肠管突出过多,疝囊颈经常受到磨擦,使疝内容物不能还纳,应立即到医院诊治。如果嵌顿过久,会形成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时再行急症手术,其风险要大得多。  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患有疝气时,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6个月以下的患儿可暂不处理,但需密切观察;6个月以上的患儿如果疝块逐渐增大,或有嵌顿史者,则应抓紧时间、尽早进行彻底治疗。  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小儿疝气病?  腹股沟疝气好发于一岁以下的幼儿,如果发作时,在腹股沟会有鼓起的肿块,稍有警觉就很容易发现。幼儿如果有以下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不明原因的哭闹不止需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2.剧烈的呕吐,发烧;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3.肠梗阻;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4.发现血便;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一定要仔细探查有无腹股沟疝气;当然也要请医师检查有无其他的疾病。   小儿疝气不能等  不少家长认为,小儿疝气能不治自愈。疝气治疗中心提醒家长朋友,不排除极少数小儿疝气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疝气就不再出现,但这种情况多半是6个月大以内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活动量增加,在腹压增大的情况下,疝气还有可能复发。  小儿疝气一般在小孩出生后很快就会发生,发生率较高。当孩子哭闹、奔跑等用力过猛的情况下就会在阴囊/阴唇上方看到包块,安静后又消失,因此有些孩子发病很长时间家长还不知道。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下终身的遗憾。  小儿疝气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一旦病情发展,肿块下坠接近阴囊/阴唇,就会造成孩子活动及行走不便,严重时会发生嵌顿不能还纳,甚至威胁生命。同时,一旦发生嵌顿,孩子往往会承受不少痛苦。  疝气治疗中心医生提醒家长,若发现孩子无故反复哭闹,家长要检查一下有无疝气的发生。发现疝气后,要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小儿疝气应引起重视  很多家长对小儿"疝气"并不放在心上,认为"疝气"进进出出,无碍健康;"疝气"突出后,只要用手轻轻一推,或者平躺一会,也就消失了。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疝气"可以自行进出(医学上称为可复性),但是偶尔也会发生嵌顿、上不去的情况,这就麻烦了。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腹腔内压力聚然增高时就可能出现,如果不予及时回复,时间一长会造成疝内肠段的缺血性坏死,甚至肠穿孔而危及生命。因此,要重视孩子的"疝气"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幼儿得了疝气病怎么护理?  (1)小儿疝气患者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  (2)疝气患者应注意休息,坠下时,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  (3)疝气患者应尽量减少奔跑与久立,久蹲,适时注意平躺休息。  (4)疝气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鱼、肉等。  (5)稍大一些的幼儿疝气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甚至危机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
    慧*** | 2016-05-07 14:02:05 121 40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2:05
  •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

    查看全部>>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姑且不论自身的痛苦与不便,更重要是还是对自身健康的破坏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周围人的歧视和误解、生活的困难、自身的痛苦、甚至造成不孕不育、自卑和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和残缺的性格等等,让患者苦不堪言。疝气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囊颈受损,产生粘连、铅顿疝、绞窄性疝,自身免疫调节能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肠坏死、肠梗阻、腹膜炎、毒血症等,甚至会危机生命!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治疗,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斜疝又长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生命。做儿女的应该怎样尽孝心,如何面对。尤其是小儿疝气,由于身体比较稚嫩,器官发育还不完全,因此,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权衡考虑。  看过很我例子很少能免了手术的,家长还是选择尽快治疗比较好。
    郑*** | 2016-05-07 14:02:05 124 4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