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理解孔子的“德治”思想?

首页

如何理解孔子的“德治”思想?

如何理解孔子的“德治”思想?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7-16 09:52:27
  •   
    “德治”,是指以礼乐教化来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将遵守社会等级秩序及其行为规范变为一种自觉,从而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其中心思想便是对人民施行道德教化,以令人主动地心悦诚服,而不是靠严刑峻法来迫使人民畏敬。
    德治也是孔孟儒学大力提倡的政治主张,后来儒家把这种德治思想进行了发挥与弘扬,对传统政治影响巨大。
      “以德为主,以刑为辅”便是历代王朝政教奉行的一条基本原则。 孔子的德治思想有以下几个重点来反映: 第一,德治并不排除法治。 子路篇: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媵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意思是贤人相继治理国事,也要到百年之后,才能感化残暴之人,达到废除刑罚的境界。
      换句话说,那百年之内当然还是需要刑罚的。 子路篇:“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指罪与刑必须适当,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既然如此,刑罚,而且是适当的刑罚,还是需要的。 尧曰篇:“不教而杀谓之虐。”从另一角度来看,教而后杀就不算虐了。 里仁篇:“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是说君子敬畏刑法,小人贪图利益。 宪问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如怨于社会国家时,若不以刑罚报之,何谓直? 第二,德治是主观的理想,还需其他很多客观的环境配合,才能达成。 时间——德治的教化,是得花费相当时间的。同前例,子路篇: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善人为邦也要百年时间。同篇中: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意指如有圣人为天子,也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使仁道行于天下。 人民的生活情况——子路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和冉有一齐到了卫国,孔子见卫国人烟稠密,便说:这里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问到:治理国家时,当人口多了以后,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孔子说:改善大家的生活,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使人民的生活富裕之后,还能为他们再做些什么呢?孔子说:那就是要开始教育、 教化他们的时候了。
      由此可知使人民丰衣足食,也是想要施行德治的基本条件之一。 政治制度——德治和法治是指治国的方法,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或共产主义制度则指的是不同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可采用不同或相同的治国方法。 如前所述,德治的教化是得花费相当时间的。
      因此一个可长可久又稳定的政治制度也是必须的。以孔子当时君主制度的背景而言,想想看善人为邦百年,那必定是要经由好几位贤人持续接力式的努力才能做到的。 相比之下,法治的特点是方便,收效快速;德治的优点则是:在早期可使法治的效果增加,中后期则可减少治国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民众理性且快乐。
      故孔子的德治思想在早期增加了法治的成分,在中后期则加重德治的分量,并慢慢将法治成分减到最低,最终的目的还是使民有耻且格。

    陈***

    2016-07-16 09:52: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