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五官科
耳鼻喉科

那他耳朵痒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宝宝有时候爱掏耳朵 我家宝贝现在十个半月了,但有时他总是用小手去掏自己的耳朵,有时候还能把耳朵外沿给弄破了,家人说他可能是耳朵痒,或者是有火了吧,有时我会拿棉签把他轻轻的擦一下耳朵外沿,那时他会很听话,一动也不动,那他耳朵痒的原因是什么呢?
习*** | 2016-05-05 15:34:16

全部答案(共4个回答)

    2016-05-05 15:34:16
  • 如果是耳屎太多,就需要清洁了。
    即*** | 2016-05-05 15:34:16 28 20 评论
    0/300
  • 2016-05-05 15:34:16
  • 我家宝宝也爱用手去掏耳朵,一段时间还以为她中耳炎呢,结果到儿科医院去检查,医生说是耳屎太多,掏掏就好了。 宝妈还要记得常给宝宝剪指甲,不要让他把自己抓伤了哦!
    无*** | 2016-05-05 15:34:16 41 17 评论
    0/300
  • 2016-05-05 15:34:16
  • 我的宝宝一直爱抠耳朵,我们总担心别是中耳炎啊,就带他去耳鼻喉科看了,检查下来没问题,就是医生给挖出好大一块耳屎来。  后来还是抓,耳皮都抓破了,原来是耳后长了湿疹。现在湿疹好了还是抓,原来是咬了个蚊子包。   所以宝宝抠耳朵,首先排除了中耳炎,就是耳朵痒了。   婴儿的脑袋又大又沉,因此,摔跟头时经常会摔到头。即使摔倒时碰出很大声音,只要立刻不哭了,而且食欲以及玩耍的样子没什么异常就基本不必担心,...

    查看全部>>

    我的宝宝一直爱抠耳朵,我们总担心别是中耳炎啊,就带他去耳鼻喉科看了,检查下来没问题,就是医生给挖出好大一块耳屎来。  后来还是抓,耳皮都抓破了,原来是耳后长了湿疹。现在湿疹好了还是抓,原来是咬了个蚊子包。   所以宝宝抠耳朵,首先排除了中耳炎,就是耳朵痒了。   婴儿的脑袋又大又沉,因此,摔跟头时经常会摔到头。即使摔倒时碰出很大声音,只要立刻不哭了,而且食欲以及玩耍的样子没什么异常就基本不必担心,极为偶然的情况,会导致脑损伤。摔得很严重时,要注意观察过后的情况。   首先应做的事  ·检查是否有意识  ·检查是否受伤  ·当手脚不能动,一碰就疼得哭出来时,检查是否是骨折或脱臼。   ·无意识、引起痉挛、持续呕吐、伤口破裂、大量出血 、手脚麻痹。   紧急救护  ·当出现无意识、持续呕吐、痉挛时,不要动婴儿,到救护车来为止让婴儿保持平躺不动。  ·呕吐时,让孩子脸冲侧面躺,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  ·有伤或出血时,检查是否磕出肿包。伤口较大时要用干净毛巾按住伤口。  ·出肿包时,用湿毛巾冷敷一段时间。   需要观察的状况  ·大声哭,但会立刻停止,情绪无异常。  ·磕出包或青一块紫一块,但脸色还不错,情绪也很好。    小孩子的耳朵里也能分泌出一些脏的排泄物.有的孩子内火比较旺,所以分泌物会变干,成片状.有的是成湿润的块状.孩子能感觉到不适,建议用棉棒沾少许水,轻轻掏一下看看.祝你的宝宝健康成长.
    想*** | 2016-05-05 15:34:16 57 14 评论
    0/300
  • 2016-05-05 15:34:16
  • "耳屎”也有人称为“耳蝉”,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悄粘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蝉”。 “耳蝉”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因此应掏出来。但是自己掏耳朵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人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

    查看全部>>

    "耳屎”也有人称为“耳蝉”,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悄粘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蝉”。 “耳蝉”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因此应掏出来。但是自己掏耳朵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人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即使掏耳时十分小心,但如果形成习惯,频繁掏耳,也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另外,如果不小心刺伤耳膜,则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要想恢复听力有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因此,严格来讲,不要自己掏耳朵。但由于“耳蝉”生成速度比较快,特别是那些腺体分泌旺盛、俗称“油耳”生成速度更快,专门到医院掏耳太麻烦,也不太现实。因此,可以自己掏耳,但应做到如下两点: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平时的耳朵清理,可以将纱布用温水浸透,拧干后,清洁宝宝耳朵(从外面可以看到的部分就可以了).妈妈们一定要避免使用棉棒在耳道里转来转去.这很可能会把耳屎反而捅到里面去,或是伤及外耳道.而且会使宝宝有样学样,拿到细长棍儿装的东西就往耳朵里捅. 如果对于耳清扫感到不安或是已经把耳屎捅到耳道里面去了的话,请一定要到耳鼻喉科去看看了. 另外,在洗澡的时候,最好不要让水过多进入宝宝的耳道.虽然说只要不是受到严重污染的水进入耳朵,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但妈妈还是要小心.如果有水进入了,可以用松软的棉球清理耳道,半水吸出来. 我家宝宝也一样,你要经常观察着我家宝宝前一些日子得了中耳炎,幸亏我发现的早,你要每天看着点宝宝耳朵里是不是粘的,如果是干的就没事,有时长湿疹也会痒的,不要给宝宝掏耳朵,痒的时候揉一下就行了,宝宝耳朵很骄气的!!!
    陈*** | 2016-05-05 15:34:16 58 1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