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肛肠外科
便血都有哪些原因

便血内痔有哪些病因?

便血内痔有哪些病因?
外*** | 2015-12-28 22:54:24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6-04-11 01:26:37
  • 内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兼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醇酒厚味,燥热内生,下迫大肠,以及久坐久蹲、负重远行、便秘努责、妇女生育过多、腹腔症瘕,致血行不畅,血液淤积,热与血相搏,气血纵横,筋脉交错,结滞不散而成。
    而内痔便血主要有以下导致:
    1、内痔坏死脱落时,如大便过度用力、咳嗽、搬运重物等使腹压升高,痔核基底部栓塞,血管内的血栓被冲脱使血管开放而流血。
    
    2、创面损伤。其多在内痔...

    查看全部>>

    内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兼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醇酒厚味,燥热内生,下迫大肠,以及久坐久蹲、负重远行、便秘努责、妇女生育过多、腹腔症瘕,致血行不畅,血液淤积,热与血相搏,气血纵横,筋脉交错,结滞不散而成。
    而内痔便血主要有以下导致:
    1、内痔坏死脱落时,如大便过度用力、咳嗽、搬运重物等使腹压升高,痔核基底部栓塞,血管内的血栓被冲脱使血管开放而流血。
    
    2、创面损伤。其多在内痔坏死脱落时期发生。如大便干燥,排便时过度用力,致使创面损伤而引起流血,或由于痔核基底部血管栓塞尚未牢固,结扎线根部受到过度牵拉或修剪痔核残端而造成创面流血。[3]  
    
    3、血供好且患较大的内痔,其内痔上方及周围多有小动脉,当痔核脱落时,容易损伤小动脉而发生流血。
    
    4、由于局部感染引。起感染部组织坏死,当坏死组织脱落,其基底部创面组织脆嫩,血管容易破裂而发生流血。
    内痔如没有及时的治疗,发展到晚期的话,可能会出现患者肛部括约肌松弛的情况,导致分泌物从肛部流出,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发展成直肠癌。议先去正规公立肛肠医院接受专业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接受相应的治疗。
    高*** | 2016-04-11 01:26:37 43 4 评论
    0/300
  • 2015-12-28 22:54:24
  •    引起便血[1] 的疾病很多,现根据出血病变的性质,将便血的病因分为5类。  1、炎症、溃疡性因素如下消化道的黏膜发生炎症或溃疡时,因黏膜充血、水肿与溃疡形成,当炎症或溃疡侵蚀血管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小血管破裂均可发生便血。常见的疾病有:  (1)肠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真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小肠结核、结肠结核、小肠钩虫感染、结肠血吸虫病、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等。  (2)...

    查看全部>>

       引起便血[1] 的疾病很多,现根据出血病变的性质,将便血的病因分为5类。  1、炎症、溃疡性因素如下消化道的黏膜发生炎症或溃疡时,因黏膜充血、水肿与溃疡形成,当炎症或溃疡侵蚀血管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小血管破裂均可发生便血。常见的疾病有:  (1)肠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真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小肠结核、结肠结核、小肠钩虫感染、结肠血吸虫病、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等。  (2)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3)放射性结肠、直肠炎:多系盆腔恶性病变接受放射治疗后,局部肠黏膜受到损伤后导致出血,常表现为反复、小量的便血。  (4)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系因肠系膜的血运发生障碍而使肠黏膜发生缺血、溃疡形成所致。病变以结肠多见,临床表现为在剧烈腹痛后解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  (5)白塞病(Behcet'sdisease):本病病因未明,多认为是免疫性血管炎引起血管闭塞,导致肠血供障碍而引起溃疡性病变;也有学者认为本病与感染或遗传有关。溃疡发生在回盲部者最为多见,且易发生出血。  (6)直肠或孤立性溃疡:引起此种溃疡的原因不甚明确,但溃疡侵蚀血管即可引起出血。  (7)结肠应激性溃疡:近年来发现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后,可导致便血,甚至表现为大出血,且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炎症、溃疡性病变是便血的常见病因。多数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可引起黏液脓血便;重型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性肉芽肿可引起鲜血便;阿米巴痢疾常引起果酱色或暗红色血便;少数肠结核或克罗恩病可发生大出血;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常排出暗红、鲜红或洗肉水样便。总之,便血量及色泽常与病变大小、部位与出血速度有关。  便血2、血管性因素出血系下消化道各种血管性病变,导致血管破裂或导致肠系膜血管缺血、肠黏膜的血供障碍所致。常见的病因有:  (1)动静脉畸形与血管发育不良:下消化道肠壁血管发育不良、畸形等血管性病变引起的出血,近10年来已引起重视,已成为便血的重要病因之一。可分为:  ①海绵状血管瘤。  ②肠黏膜下血管发育不良。  ③血管畸形。病变约70%发生于结肠,其中又以右半结肠或盲肠多见。少数血管畸形发生在小肠。  (2)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Ronda-Osier-Weber综合征):此综合征可发生于全消化道,如发生在小肠时易发生出血。本病罕见,属家族性遗传性疾病。  (3)Dieulafoy病:病变发生在胃内者最多见,如发生在小肠或结肠时可引起便血。此病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出血多因黏膜下血管受到炎症、溃疡的刺激而发生破裂所致。  (4)直肠、结肠及小肠黏膜下静脉曲张:门脉高压症患者,当侧支循环建立后,极少数患者回、结肠黏膜下静脉可发生曲张,如发生破裂时可引起血便。在行脾切除及胃底血管横断手术后,回肠黏膜下的静脉更容易发生曲张。  (5)长跑或耐力运动员便血:近年来发现以长跑或耐力运动员为诱因的疾病日渐增多,如马拉松等长跑运动员,除少数可引起骨骼、肌肉及心脏病变外,发生消化道病变也有报道,可表现为便血,便血的原因除与痔核破裂外,还与腹腔内脏器撞击、振动及血液发生重新分布导致肠缺血有关(对发现便血的运动员立即进行肠镜检查,可发现肠黏膜充血,伴糜烂出血灶形成等改变)。  (6)Wegener肉芽肿病: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常具有鼻咽部、肺部病变及坏死性肾小球肾炎。该病有时可累及胃肠道,使小肠或结肠发生缺血、出血,重者可发生肠穿孔。  (7)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可见于:  ①肠系膜血管痉挛。  ②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③肠系膜动脉栓塞。  ④缺血性结肠炎。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可因休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炎或继发于伴有心房纤维颤动的心脏疾患(缺血性结肠炎在炎症、溃疡性因素中已有述及)。  (8)腹主动脉瘤:如果腹主动脉瘤破裂穿破小肠或大肠时,可导致下消化道大出血。  (9)内、外痔核形成:内、外痔核发生出血时,多为粪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但少数情况下,内痔出血后,血液可积聚于直肠壶腹部,当血液一次排出时可表现为解暗红或鲜红色血便。痔核出血亦是常见的病因之一。  3.机械性因素  (1)空肠憩室:发生出血是憩室内炎症所致。  (2)结肠憩室或结肠憩室病:结肠多发性憩室在欧美国家已成为便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我国结肠多发性憩室较少见。  (3)美克耳(Meckel)憩室:多发生于回肠远端,70%~85%的患者可无症状,但有症状者其最常见的表现是出血。  (4)肠套叠或肠扭转:肠套叠好发于10岁以内的婴幼儿,60%以上的成人肠套叠是继发于肠多发性息肉或肠道肿瘤。肠扭转时间过长时,可因肠管的血运障碍而致出血。  (5)回盲瓣脱出:少数情况下,如回盲瓣脱出、发生嵌顿时可引起出血。  (6)结肠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于结肠黏膜时,当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时可发生血便,月经周期结束时便血也随之停止。  (7)肛瘘与肛裂:少数情况下肛瘘与肛裂可导致出血,但一般出血量不大。  (8)结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后、小肠或大肠手术后:息肉切除时如电凝不够充分,则可导致电凝面出血。肠道手术时止血不充分亦可发生出血。  便血4.肿瘤性因素下消化道的良、恶性肿瘤较多,是引起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  (1)良性肿瘤:  ①结肠息肉: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黑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P-J综合征)、增生性息肉病、炎性息肉等。是便血的重要病因之一。  ②小肠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较少见。  (2)恶性肿瘤:  ①小肠恶性淋巴瘤:有时可表现为大出血。  ②小肠腺癌:较少见。  ③小肠、大肠类癌:引起出血较少见。  ④结肠、直肠癌:是导致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出血量一般较小。  5.全身性疾病  (1)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重症肝炎或暴发性肝衰竭等。  (2)血液病:血友病、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型紫癜)、胃肠型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肠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肠道。  (4)其他:如严重败血症、食物中毒、汞中毒、尿毒症等均可引起便血。一般而言,幼儿、青少年便血以结肠息肉、肠套叠、美克耳憩室及炎症性疾病为常见病因;中、老年患者则以肠道炎症性病变、结肠、直肠癌、肠道血管性病变为多见病因;肛周病变如痔核、肛裂或瘘管在成人亦不应忽视。
    最*** | 2015-12-28 22:54:24 46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肛肠外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