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是否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伤害?

是否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伤害?

硬要离开宝宝是否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伤害 小小宝现在15个月零6天,还在吃母乳。最近婆婆总说我得少和孩子在一起,否则孩子出门认生,还不愿跟别人,可我感觉孩子与母亲亲近是天性,硬要远离宝宝,是否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伤害?

全部答案

  • 亲,15个月还吃母乳啊,肯定不能马上离开,要慢慢来,不然肯定会在小孩造成伤害的。

    亲,15个月还吃母乳啊,肯定不能马上离开,要慢慢来,不然肯定会在小孩造成伤害的。收起

    王***

    2016-05-03 02:02:56

  • 首先说:“硬要远离宝宝,是否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伤害?” 对孩子的心里肯定是会造成影响的! 建议:如果目前你还没有要工作的话,你可以先带孩子出去吗, 这样孩子还是喜欢你的,也出了门,不久没有“否则孩子出门认生,”的问题了吗? 慢慢的你在让孩子的爸爸或奶奶带孩子出门,不久解决了“还不愿跟别人“的问题吗? 当别人带孩子出去的时候,你可以试着离开孩子在距离和时间上慢慢加大。 切记,当你决定长久不让孩子见你...全部

    首先说:“硬要远离宝宝,是否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伤害?” 对孩子的心里肯定是会造成影响的! 建议:如果目前你还没有要工作的话,你可以先带孩子出去吗, 这样孩子还是喜欢你的,也出了门,不久没有“否则孩子出门认生,”的问题了吗? 慢慢的你在让孩子的爸爸或奶奶带孩子出门,不久解决了“还不愿跟别人“的问题吗? 当别人带孩子出去的时候,你可以试着离开孩子在距离和时间上慢慢加大。 切记,当你决定长久不让孩子见你,你要下的了那个狠心,当孩子因为看不见你而大哭时 更要”狠心“!收起

    爱***

    2016-05-03 02:02:56

  • 宝宝对妈妈有强烈的依恋,喜欢与妈妈亲近,与妈妈分离时,还可能出现分离焦虑。我家宝宝也有这样的阶段,那时我给宝宝布奇的书后,宝宝改变很多。书上写的是布奇妈妈上班后,布奇爸爸如何帮助布奇克服妈妈不在时所产生的分离焦虑情绪。和宝宝一块看这本书: “早上,布奇亲吻了妈妈,与妈妈说再见,因为布奇妈妈要上班了。你看,布奇多乖呀,他都没有哭呢!早上,妈妈也去上班,和你说再见时,你也和布奇一样乖吗?”宝宝笑着不停...全部

    宝宝对妈妈有强烈的依恋,喜欢与妈妈亲近,与妈妈分离时,还可能出现分离焦虑。我家宝宝也有这样的阶段,那时我给宝宝布奇的书后,宝宝改变很多。书上写的是布奇妈妈上班后,布奇爸爸如何帮助布奇克服妈妈不在时所产生的分离焦虑情绪。和宝宝一块看这本书: “早上,布奇亲吻了妈妈,与妈妈说再见,因为布奇妈妈要上班了。你看,布奇多乖呀,他都没有哭呢!早上,妈妈也去上班,和你说再见时,你也和布奇一样乖吗?”宝宝笑着不停的挥舞着小手,表示再见的意思。 “ 当布奇妈妈不在时,小布奇也有很开心的吃饭呢!和波波熊一起玩游戏,和爸爸一起读书。小布奇是不是很勇敢啊? 晚上的时候,布奇妈妈回来了,小布奇又看见妈妈了,妈妈并没有永远离开他,对吗?”宝宝一个劲地点头,在布奇的榜样力量下,宝宝不再焦虑和妈妈的分离了。收起

    萧***

    2016-05-03 02:02:56

  •   儿童在三四岁之前,与母亲的依恋最为强烈,这种依恋感来自于强烈的安全需要。但如果宝宝过分黏人那就是不自信的表现了。针对案例所说妞妞的表现请您从以下几方面试着去做一做。 多带宝宝接近大自然,多和邻居好友谈天说地,多给孩子艺术化的享受,让孩子的触角更宽更广,兴趣及乐趣更多层面,那么黏人的行为可能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多以游戏方式进行渐进式...全部

      儿童在三四岁之前,与母亲的依恋最为强烈,这种依恋感来自于强烈的安全需要。但如果宝宝过分黏人那就是不自信的表现了。针对案例所说妞妞的表现请您从以下几方面试着去做一做。 多带宝宝接近大自然,多和邻居好友谈天说地,多给孩子艺术化的享受,让孩子的触角更宽更广,兴趣及乐趣更多层面,那么黏人的行为可能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多以游戏方式进行渐进式的分离。比如和孩子在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可以和孩子做短暂的分离。还比如妈妈和孩子玩玩具,可以用孩子喜欢的玩具来做游戏,让孩子觉得这样玩很好,让孩子投入到游戏中,觉得没有妈妈在身边自己玩得很高兴。 积极创设分离的机会,培养互相信任的感受。
      请不要总围着孩子转,要给孩子独立的机会。与孩子分离时,用商量的语气,提前跟孩子说清楚,比如妈妈要做饭,需要宝宝一个人玩玩具,孩子虽然很不情愿,但会渐渐明白你要做的事,而你也确实去做你所说的事,这样就可以培养互相信任的感受。 家长情绪要前后一致,不要太宠爱孩子。
      有的父母心情好时,能够耐心地被孩子“黏”;心情不好时就把孩子一把推开,这种前后不一致的态度,容易使孩子无所适从,反而会增强孩子的“黏性”。收起

    刘***

    2016-05-03 02:02:56

  •   一岁到两岁的时候,宝宝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在此阶段,宝宝对特殊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最常见的就是宝宝开始特别粘妈妈,对妈妈以外的人很少有亲近的举动,并把妈妈作为唯一的安全保障。这个阶段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离开照看者会感到不安,对陌生人的采取谨慎与回避的态度,与亲人分离时常表现反抗、紧张、恐惧。
       所以,对于15个月的宝宝来说...全部

      一岁到两岁的时候,宝宝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在此阶段,宝宝对特殊人的偏爱变得更强烈,最常见的就是宝宝开始特别粘妈妈,对妈妈以外的人很少有亲近的举动,并把妈妈作为唯一的安全保障。这个阶段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离开照看者会感到不安,对陌生人的采取谨慎与回避的态度,与亲人分离时常表现反抗、紧张、恐惧。
       所以,对于15个月的宝宝来说,还处于依恋关系明确期,需要妈妈在身边给他建立安全感,满足他的情感需求,使宝宝能够完全确证父母对自己的爱,明确地、毫无疑问地坚信父母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一旦这种安全感、幸福感确立了,便终生不会动摇,为他今后不再需要父母,开始走向独立大好基础,即使父母没有时刻在自己身边也能够感觉到爱。
       如果父母在孩子“粘人”的阶段,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不耐烦甚至推走,过一阵子,孩子有可能不再表现得那么“粘”,但这并非是什么好现象,这是问题深化的表现。孩子在需求长期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停止用以前的手段来试图得到满足。但是他的需求仍然存在,他会转而用别的手段来满足自己,最明显的,就是对物品的依赖。
      比如,那些因为不能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大发雷霆的孩子、那些死死地把住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和别人有一丝丝分享的孩子、那些特别“难缠”特别容易发脾气的孩子、那些经常做危险事情的孩子……孩子的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一个感情的黑洞。他从小就认定,“爱”是痛苦的、是渴求得不到满足的那种感觉,对其将来的爱情生活影响巨大。
      
       宝宝到两岁以后,他的依恋会逐步表现为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宝宝能较好地理解父母的愿望、情感和观点等,同时能调节自己的行为。比如他能够忍耐父母迟迟不给予注意,也能够忍耐同父母的短期分离,他相信父母会回到他身边。这个时候,妈妈就可以逐渐放手,让宝宝自己走向独立了。收起

    E***

    2016-05-03 02:02:56

  • 我觉得和妈妈在一起与进入社会开展交往并不是矛盾啊! 宝宝都依赖母亲,这是天性 但是随着宝宝的成长,他的生命中不只有母亲,还有其他的亲人,还有社会上的小伙伴等等 我觉得亲是不是总是一个人带宝宝,让宝宝排斥其他人呢 不用离开宝宝,但是可以逐渐增加宝宝与其他人的接触,多带宝宝出去玩 慢慢的宝宝就会不那么怕生拉。

    我觉得和妈妈在一起与进入社会开展交往并不是矛盾啊! 宝宝都依赖母亲,这是天性 但是随着宝宝的成长,他的生命中不只有母亲,还有其他的亲人,还有社会上的小伙伴等等 我觉得亲是不是总是一个人带宝宝,让宝宝排斥其他人呢 不用离开宝宝,但是可以逐渐增加宝宝与其他人的接触,多带宝宝出去玩 慢慢的宝宝就会不那么怕生拉。收起

    请***

    2016-05-03 02:02:56

宝宝不吃奶

点击加载更多

婴儿辅食食谱

点击加载更多

宝宝吃奶量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推荐换一换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