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骨科
斗鸡眼手术

(急)宝宝斗鸡眼怎么办?

(急)宝宝斗鸡眼怎么办? 我家宝宝现在三个半月,我发现她好像是斗鸡眼,请问宝宝斗鸡眼有治吗?
周*** | 2016-05-07 14:07:24

全部答案(共10个回答)

    2018-09-07 07:57:12
  • 平时不要把吸引孩子的东西放得过近或过偏,玩具应放在距小儿上方40~70cm处,最好左右均有玩具,而且要变换位置。同时不要让孩子躺在离灯光较近的地方,避免固定地只注意一个目标,这样便可预防对眼的发生。  一般在小儿满6个月后,双眼视物的能力增强,不会有斜视出现。如果随着小儿年龄增长,“对眼仍未好转,那就要及时到眼科检查治疗。
    天*** | 2018-09-07 07:57:12 140 63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7:24
  • 不用担心,婴儿期的宝宝由于内眼睑比较厚,看上去多少会有点象"对眼"的。   不用担心,1岁之内都是可以矫正的。   初生婴儿的眼光只能短暂地停留在一个物体上,1~2个月后才能较好的集中视线,这时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玩具,如气球或吹塑动物玩具。玩具位置应在孩子仰卧时胸部正上方、视线所及处。大的玩具可挂得高一些,距孩子约70厘米;小的玩具可略低一些,但不应低于40厘米。注意不要挂在眼睛正上方,以免婴儿眼...

    查看全部>>

    不用担心,婴儿期的宝宝由于内眼睑比较厚,看上去多少会有点象"对眼"的。   不用担心,1岁之内都是可以矫正的。   初生婴儿的眼光只能短暂地停留在一个物体上,1~2个月后才能较好的集中视线,这时可在小床上悬挂彩色玩具,如气球或吹塑动物玩具。玩具位置应在孩子仰卧时胸部正上方、视线所及处。大的玩具可挂得高一些,距孩子约70厘米;小的玩具可略低一些,但不应低于40厘米。注意不要挂在眼睛正上方,以免婴儿眼疲劳或引起斜眼、对眼等。玩具应选择色彩鲜艳、结构简单、体积较大、带有音乐声响的,种类不宜太多。家长还可在一旁缓慢移动玩具,训练婴儿目光随之移动,还可在小儿耳边轻轻地摇铃,使其跟着声音做转头动作。  “斗鸡眼”也是一种斜视,称为“内斜视”。孩子由于年龄小,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功能还不协调,所以绝大多数婴儿会出现斜视或两侧眼球运动不对称的情况,但一般出生3个月后就会消失。特别是随着面部各种骨骼的发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发育,这种情况会逐步消失的。   婴儿“斗鸡眼”一般都是假性的,如果到了3—4岁时还不见好转,就应去医院眼科检查并治疗,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方法加以矫正。   尽管大多数新生儿、婴儿的斜视是生理性的、假性的,但是家长还是应该注意预防。例如,孩子床边的彩色玩具不要挂得太近,同时要经常更换位置,新生儿卧室中的光线不能太亮,还应经常变换婴儿睡眠时的体位。注意了这几点,那么孩子的“斗鸡眼”就可以得到治疗或预防。
    陈*** | 2016-05-07 14:07:24 516 216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7:24
  • “斗鸡眼”也是一种斜视,称为“内斜视”。孩子由于年龄小,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功能还不协调,所以绝大多数婴儿会出现斜视或两侧眼球运动不对称的情况,但一般出生3个月后就会消失。特别是随着面部各种骨骼的发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发育,这种情况会逐步消失的。   婴儿“斗鸡眼”一般都是假性的,如果到了3—4岁时还不见好转,就应去医院眼科检查并治疗,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方法加以矫正。   尽管大多数新生儿、婴...

    查看全部>>

    “斗鸡眼”也是一种斜视,称为“内斜视”。孩子由于年龄小,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功能还不协调,所以绝大多数婴儿会出现斜视或两侧眼球运动不对称的情况,但一般出生3个月后就会消失。特别是随着面部各种骨骼的发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发育,这种情况会逐步消失的。   婴儿“斗鸡眼”一般都是假性的,如果到了3—4岁时还不见好转,就应去医院眼科检查并治疗,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方法加以矫正。   尽管大多数新生儿、婴儿的斜视是生理性的、假性的,但是家长还是应该注意预防。例如,孩子床边的彩色玩具不要挂得太近,同时要经常更换位置,新生儿卧室中的光线不能太亮,还应经常变换婴儿睡眠时的体位。注意了这几点,那么孩子的“斗鸡眼”就可以得到治疗或预防。
    M*** | 2016-05-07 14:07:24 515 216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7:24
  • 人们的双眼在注视某一方向时,双眼的动作总是一致的。宝宝出生初期,您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似乎有点斜视,有时看上去又似乎是“对眼”,俗称“斗鸡眼”,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宝宝在出生最初几个月内,眼肌尤其是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发育不完善,双眼的共同协调运动能力较差,而宝宝通常习惯用深沉和目不转睛的凝视来观察事物,与自己的父母交流。     再加上婴幼儿时期宝宝的鼻骨不发育,两眼距离较近,年轻的爸爸...

    查看全部>>

    人们的双眼在注视某一方向时,双眼的动作总是一致的。宝宝出生初期,您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似乎有点斜视,有时看上去又似乎是“对眼”,俗称“斗鸡眼”,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宝宝在出生最初几个月内,眼肌尤其是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发育不完善,双眼的共同协调运动能力较差,而宝宝通常习惯用深沉和目不转睛的凝视来观察事物,与自己的父母交流。     再加上婴幼儿时期宝宝的鼻骨不发育,两眼距离较近,年轻的爸爸妈妈在与自己孩子对视时总觉得宝宝好像是对眼。其实这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属暂时的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2-3个月后宝宝双眼的共同注视能力就可以发育良好了。     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在护理上不尽心,就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宝宝斜视和对眼。如经常只让宝宝看一侧来的光线,不注意经常变换体位;或者把婴儿床上的玩具挂得太近,使宝宝的双眼经常注意近物等等。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使光线投射方向经常改变,今天头睡左,明天头睡右,隔日交换,这样就能使孩子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边。     小床上的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至少距离1米以上,也可在各个角度多挂几个,以免宝宝只注意一点,这样就可避免宝宝发生斜眼或对眼了。当然,随着宝宝面部骨骼的发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发育,假性内视(斗鸡眼)是会逐步消失的。     如果宝宝已有对眼或斜视,就更要引导宝宝向多个方向注视来加以矫正,到了3-4岁仍不见好转,应找眼科医生诊治。
    王*** | 2016-05-07 14:07:24 516 216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7:24
  • 小孩子都有一点吧
    释*** | 2016-05-07 14:07:24 485 222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7:24
  • 有可能是先天性内斜视哦,不能掉以轻心,尽快去医院检查吧.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就是3个月之后才出现对眼的,当时没当回事,但到北京最好的同仁检查说是先天性内斜视,孩子的视力也可能会受影响,希望你的宝贝没有这么严重.
    甜*** | 2016-05-07 14:07:24 500 219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7:24
  • 我女儿在三个月前也是这样的,但是三个月后就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了
    魏*** | 2016-05-07 14:07:24 485 222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7:24
  • 我是无意中看到"猪小宝子"的回答就引用来让你看看的:  我们家宝子小的时候也有点"斗"不过现在大了好多了,去过医院了,医生说我们视觉上的"斗"不一定是真的,医生给我们宝子做了检查当然小家伙不是很配合,但通过仪器并没有看出是"斗鸡眼"但是医生建议我们在2岁的时候在去检查一下,有可能存在斜视的可能性,要孩子大一点才能好好检查,因为宝宝配合才能检查清楚,太小没法检查,就算是斗鸡眼也要到3岁才可以治疗. ...

    查看全部>>

    我是无意中看到"猪小宝子"的回答就引用来让你看看的:  我们家宝子小的时候也有点"斗"不过现在大了好多了,去过医院了,医生说我们视觉上的"斗"不一定是真的,医生给我们宝子做了检查当然小家伙不是很配合,但通过仪器并没有看出是"斗鸡眼"但是医生建议我们在2岁的时候在去检查一下,有可能存在斜视的可能性,要孩子大一点才能好好检查,因为宝宝配合才能检查清楚,太小没法检查,就算是斗鸡眼也要到3岁才可以治疗.  建议妈妈:平时带宝宝外出,这样宝宝可以东张西望,不要让宝宝总是一个肢势看一个方向,这也很重要,然后在宝宝大一点的时候在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这样就放心了.   回答时间:2007-12-14 22:45
    A*** | 2016-05-07 14:07:24 515 216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7:24
  • 我家的宝宝以前也这样,不过现在好了,大概小孩子都这样吧!建议你去问问医生。你也不要太紧张了!y
    黄*** | 2016-05-07 14:07:24 501 219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7:24
  • 应该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使光线投射方向经常改变,今天头睡左,明天头睡右,隔日交换,这样就能使孩子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边。      如果宝宝已有对眼或斜视,就更要引导宝宝向多个方向注视来加以矫正,到了3-4岁仍不见好转,应找眼科医生诊治。
    z*** | 2016-05-07 14:07:24 515 216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全部答案(5)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骨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