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脑神经衰弱鉴别诊断

莱姆病如何鉴别诊断?

莱姆病如何鉴别诊断?
用*** | 2016-01-27 16:18:53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6-01-27 16:25:44
  • 1.风湿病:该病有发热,环形红斑,关节炎及心脏受累等,可依据血清溶血性链球菌抗体,包括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激酶,抗透明质酸酶及抗M蛋白抗体等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及病原学检查等有助鉴别。  2.类风湿关节炎:该病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对称性多关节炎,从小关节开始,以后累及大关节,血清中类风湿因子及抗类风湿协同抗原抗体(抗RANA抗体)阳性,关节腔穿刺液找到类风湿细胞(regocyte)及X线...

    查看全部>>

    1.风湿病:该病有发热,环形红斑,关节炎及心脏受累等,可依据血清溶血性链球菌抗体,包括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激酶,抗透明质酸酶及抗M蛋白抗体等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及病原学检查等有助鉴别。  2.类风湿关节炎:该病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对称性多关节炎,从小关节开始,以后累及大关节,血清中类风湿因子及抗类风湿协同抗原抗体(抗RANA抗体)阳性,关节腔穿刺液找到类风湿细胞(regocyte)及X线检查等,一般可以鉴别。  3.鼠咬热:该病由小螺菌及念珠状链杆菌所致,有发热,皮疹,游走性关节痛,心肌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易与莱姆病混淆,可根据典型的ECM,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查等进行鉴别。  4.恙虫病:恙螨幼虫叮咬处之皮肤焦痂和溃疡的特点,斑丘疹和淋巴结肿大与EM不同,血清外-斐反应(OXk)及间接免疫荧光测定特异抗体有助诊断。  5.梅毒:两者均有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病变,以及由于疏螺旋体属和梅毒密螺旋体属之间有共同抗原性,梅毒患者亦可出现抗莱姆病螺旋体的交叉反应性抗体,然而,梅毒血甭试验阴性结果有助于莱姆病和梅毒的区别。
    じ*** | 2016-01-27 16:25:44 96 40 评论
    0/300
  • 2016-01-27 16:18:53
  • 慢性游走性红斑是早期的特征性表现,具有诊断意义,但20~40%患者不出现此种红斑。BB在患者组织内和血液内的数量很少,不易找到。BB的分离培养也较为困难。目前,血清抗BB抗体IgM和IgG的测定是诊断本病最灵敏和特异的检查方法,常用测定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IgM抗体的高峰多出现在患病后3~6周时,而IgG抗体升高较慢,高峰通常在数月以后。两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7~9...

    查看全部>>

    慢性游走性红斑是早期的特征性表现,具有诊断意义,但20~40%患者不出现此种红斑。BB在患者组织内和血液内的数量很少,不易找到。BB的分离培养也较为困难。目前,血清抗BB抗体IgM和IgG的测定是诊断本病最灵敏和特异的检查方法,常用测定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IgM抗体的高峰多出现在患病后3~6周时,而IgG抗体升高较慢,高峰通常在数月以后。两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7~90%和90~100%。

    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风湿病:该病有发热、环形红斑、关节炎及心脏受累等,可依据血清溶血性链球菌抗体,包括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激酶、抗透明质酸酶及抗M蛋白抗体等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及病原学检查等有助鉴别。

    2、类风湿关节炎:该病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对称性多关节炎,从小关节开始,以后累及大关节。血清中类风湿因子及抗类风湿协同抗原抗体(抗RANA抗体)阳性,关节腔穿刺液找到类风湿细胞及X线检查等,一般可以鉴别。

    3、鼠咬热:该病由小螺菌及念珠状链杆菌所致,有发热、皮疹、游走性关节痛、心肌炎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易与莱姆病混淆。可根据典型的ECM、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查等进行鉴别。

    4、恙虫病:恙螨幼虫叮咬处之皮肤焦痂和溃疡的特点,斑丘疹和淋巴结肿大与EM不同,血清外-斐反应(OXk)及间接免疫荧光测定特异抗体有助诊断。

    5、梅毒:两者均有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病变,以及由于疏螺旋体属和梅毒密螺旋体属之间有共同抗原性,梅毒患者亦可出现抗莱姆病螺旋体的交叉反应性抗体。然而,梅毒血甭试验阴性结果有助于莱姆病和梅毒的区别。

    其他尚需与病毒性脑炎、神经炎及真菌感染的皮肤病相鉴别。

    王*** | 2016-01-27 16:18:53 93 4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