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台湾冻顶茶的来历、制作工艺、、有关传说?

首页

台湾冻顶茶的来历、制作工艺、、有关传说?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7-05 19:26:04
      冻顶乌龙茶俗称冻顶茶,是台湾知名度极高的茶,素有「北包种,南冻顶」之称。原产地在台湾南投县的鹿谷乡,主要是以青心乌龙为原料制成的半发酵茶。传统上,其发酵程度在30%左右。制茶过程独特之处在於:烘乾後,需再重复以布包成球状揉捻茶叶,使茶成半发酵半球状,称为「布揉制茶」或「热团揉」。
      传统冻顶乌龙茶带明显焙火味,近年亦有轻培火制茶。此外,亦有「陈年炭焙茶」,是每年反覆拿出来高温慢烘焙,而制出甘醇後韵十足的茶。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鹿谷地区茶农在灾後重建中研发出「冻顶贵妃茶」。鹿谷乡农会每年举办茶叶比赛,评选出特等(冠军茶)、头等、二等、三等、优良茶(五朵梅、四朵梅、三朵梅、二朵梅、一朵梅)等品级。
       【产地】 冻顶乌龙茶,产于台湾省南投县凤凰山支脉冻顶山一带。主要种植区鹿谷乡,平均海拔500~900米,年均气温22℃,年降水量2200毫米,空气湿度较大,终年云雾笼罩。茶园为棕色高粘性土壤,杂有风化细软石,排、储水条件良好。 【茶名由来】 从茶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来看,即是冬季也并无严寒相侵,雪冻冰封,那么为何名冻顶呢?据说是因冻顶山迷雾多雨,山路崎岖难行,上山的人都要绷紧脚趾,台湾俗称“冻脚尖”,才能上得去,这即是冻顶山名之由来,茶亦因山而名。
       【茶的来源】 冻顶乌龙茶的传说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
      ”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
      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特点】 1。茶叶成半球状,色泽墨绿,边缘隐隐金黄色。 2。冲泡後,茶汤金黄,偏琥珀色,带熟果香或浓花香,味醇厚甘润,喉韵回甘十足,带明显焙火韵味。 3。茶叶展开,外观有青蛙皮般灰白点,叶间卷曲成虾球状,叶片中间淡绿色,叶底边缘镶红边,称为「绿叶红镶边」或「青蒂、绿腹、红镶边」。
       。

    1***

    2007-07-05 19:26:04

其他答案

    2007-07-05 19:24:03
  •    时序已是初夏,从台中出发,一路上茂林修竹,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进南投,转鹿谷,山路蜿蜒,草木蓊郁,槟榔婆娑,远山近峦云雾缭绕。不多时,我们的车就来到了位于冻顶山上的小林家。一番寒暄之后,泡茶洗尘,闲话家常,话题很快就转到冻顶乌龙上来。
      原来,冻顶乌龙并非当地原产,而是从福建移植过来的。
      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清代咸丰年间,鹿谷有位林凤池先生想到福建参加科举考试,无奈囊中羞涩,缺乏盘缠,愁苦烦闷之时,林桓渝先生的祖先林三显先生施以援手,助他盘缠。林凤池先生不负众望,考中举人。衣锦还乡之时,从武夷山带回青心乌龙茶苗36株。为了报恩,林凤池先生将其中的12株茶苗赠给了林三显先生。
      林三显先生栽植成功,广植成园,是为冻顶乌龙的发端。林家自此世代以茶为业,到如今已经有百多年的经验传承,林桓渝先生已经是第七代传人。如今,林桓渝父母还在种茶,林桓渝有个哥哥在福建种茶,林桓渝在台湾除了种茶、制茶,还在台北县汐止开了一家冻顶茶叶专卖店,名字叫做“茶样子”。
         为何冻顶茶的品质能这样出类拔萃?有两个要件一是当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适合茶树生长。冻顶茶产于冻顶山麓一带海拔600米到1200米的山坡地,这里气候凉爽,雨量充足,土壤肥沃,日照温和,昼夜常有云雾笼罩,可以说是优良的环境造就了优质的茶叶。
      二是冻顶茶农的用心之至。为了保证茶叶品质,平时的管理就松懈不得,基本上不用化肥,只施黄豆饼、花生饼等有机肥。制茶基本上是纯手工,虽然辛苦,但是一丝不苟。一般说来,制茶包括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和浪青、杀青、揉捻、初干、热团揉、再干、拣梗、烘焙等一系列工序,但是实际上,关键的工序,分寸的拿捏,全凭个人经验,外人无缘体会。
         冻顶茶到底有哪些好处呢?小林的父亲林火城先生让我们端杯闻香,果然是清香扑鼻,有果香,又有些花草香。林先生让我们品茶,个中滋味圆滑醇厚,入喉甘润,韵味无穷。   闻听大陆记者来访,鹿谷乡长林光演先生特别推迟了别的行程,来与记者“茶叙”。
      林光演先生说,冻顶茶生产初期规模小,产、制、销都由茶农自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当局积极倡导民众饮茶,冻顶茶需求量大增。为了提升茶叶的品质,鹿谷乡农会从1976年开始举办春、冬茶比赛和展售会,将茶叶评为特等、头等、二等、三等、三朵金梅、二朵金梅等六个等级,以利消费者选购。
      参赛茶样,从第一届的104件逐渐增加到如今的4000多件。茶农通过比赛,策励自己加强茶园管理,提升制茶和烘焙技术。说到这里,林火城先生自豪地插话,说他小儿子林桓渝去年就夺得了春茶比赛头等奖。   在冻顶山的第二天,林家父子又带着记者参观了鹿谷乡农会的茶叶文化馆。
      茶叶文化馆于1996年10月落成,占地660平方米。一楼是鹿谷乡农特产品展示中心以及茶叶门市部,二楼分别是茶叶文化展示厅、茶艺教室、简报中心,三楼则是综合农林业展示中心以及田园艺廊。茶叶文化展示厅以茶叶史、茶的认识、茶叶制造过程、茶与养生、茶与生活为主题,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演进过程。
      茶艺教室内竹质的桌椅、陶瓷的茶具、幽静的气氛,互相衬托出风雅的茶艺内涵,这里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活动,有儿童泡茶教学,茶艺文化研习、茶与音乐的飨宴。   看完茶叶文化馆,林家父子又带记者到茶园,那里还有一株硕果仅存的老茶树,相传就是林凤池先生当年从武夷山带回来的36株茶树中的一株。
       。

    真***

    2007-07-05 19:24:0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