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孩子的心理问题

孩子的心理问题

我儿子3周岁了,比较敏感\内向,8个多月的时候家里物品的的变化,他总能发现不同(如:窗台外多了个袋子,他发现了,发出恩恩的声音,还用手指给你看)(带他第一次去商场,他盯着模特看,还发出倒抽气的声音,好象很惊讶.)
1岁半,能听懂大人的说教,如果,他要做什么事情,大人不认可,只要耐心的给他讲道理,他看着你安静的听,你能感觉到他在琢磨,他好象也能听懂你的话,就不坚持了.
两岁半,爱观察人,看人眼色做事.总说:妈妈我****行不" "老师,我****行不"请示你.两岁半的时候上幼儿园了,每天都表示不想去幼儿园,但送去了也就行了,就是不喜欢和小朋友玩,自己一个人玩玩具,别人把他的玩具抢去了,他也不恼,再换一个玩.户外活动时,他溜溜达达看人家玩,也不加入大家.如有小朋友来追他,他才开心的到处跑.
总总表现我儿子的语言\智能发育的都很好,甚至比同龄孩子超前,但我总感觉孩子太成熟了,心事重. (如:例1儿子是奶奶和保姆带大的,有几次,他在屋里自己玩,奶奶和保姆在厨房忙,突然觉得屋里安静了,进去一看,儿子在屋里掉眼泪呢,无缘无故的.例2有一次,早上起床,他爬起来没吱声,看着墙上的画发呆,我问他:"儿子,你怎么了?"他说"妈妈,我想事呢")
(还有一次,晚上,我在给他冲奶,他爸也在忙,儿子喊了我们几次"妈妈,你过来呀.爸爸你过来呀"我们都没理他,敷衍他:"行,你等一会".结果好一会孩子没有动静,我忙进去看,儿子坐在沙发上,闭着眼睛,还用双手捂着,我把奶递给他,他也没改变姿势,就着我的手,把奶喝了,然后就出了一身虚汗,我把他抱在怀里,他还是闭着眼睛靠着我,异常沉默,我和他爸爸吓坏了,不知道这孩子怎么了,忙逗他,转移他的注意了,才好过来,事后,我问他:"儿子,你刚才怎么了,是不是怕黑了"他说:妈妈,我孤独了.
因为了解孩子胆小\敏感\害羞,我们在教育孩子上很注意,从不暴躁,耐心和他沟通,鼓励他,注重给儿子营造开心\快乐的氛围,家里也没什么阴影.
我很困惑为什么儿子这么成熟,缺少童贞和快乐,心事这么重,对今后的生活会有不良影响吗?

全部答案

  •   供参考 帮助孩子走出孤独 “独生子女”的“独生”意味着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家里只有爸爸妈妈,或者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却没有同代的玩伴。怎样帮助孩子走出“孤独”?是所有父母都关注的话题。 打开心门,从小培养开放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把心门打开,别人才能走进去;主动与人合作,别人才能与你分享快乐。 传说,有个人死后来到地狱,惊讶地看到那里放着一口巨大无比的钢锅,里面煮着各种各样的美味。可奇怪的是,地狱里的人却面黄肌瘦、愁眉苦脸地站在锅旁发呆,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把长柄勺子。
      说真的,那勺柄实在是太长了,可以用它舀到食物,却无法送回自己的嘴里! 于是,他又去了天堂,同样看到了一口盛满美食的大锅和许许多多的长柄勺子。但天堂里的人们却在幸福快乐地舀着锅里的食物,然后高高兴兴地送到其他人的嘴...全部

      供参考 帮助孩子走出孤独 “独生子女”的“独生”意味着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家里只有爸爸妈妈,或者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却没有同代的玩伴。怎样帮助孩子走出“孤独”?是所有父母都关注的话题。 打开心门,从小培养开放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把心门打开,别人才能走进去;主动与人合作,别人才能与你分享快乐。 传说,有个人死后来到地狱,惊讶地看到那里放着一口巨大无比的钢锅,里面煮着各种各样的美味。可奇怪的是,地狱里的人却面黄肌瘦、愁眉苦脸地站在锅旁发呆,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把长柄勺子。
      说真的,那勺柄实在是太长了,可以用它舀到食物,却无法送回自己的嘴里! 于是,他又去了天堂,同样看到了一口盛满美食的大锅和许许多多的长柄勺子。但天堂里的人们却在幸福快乐地舀着锅里的食物,然后高高兴兴地送到其他人的嘴里…… 这场景真耐人寻味!它告诉我们:孤独无助的人,是因为只看到自己的力量,而没有看到与人合作的力量;幸福的人,是善于与人合作,共享快乐的人。
      帮助孩子走出孤独,就要从小培养开放心态,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当别人家小孩来你家与你家孩子玩时,你要愉快地欢迎他们,接待他们,不要表现出满脸的不高兴;当你的孩子提出,要把家里的图书、玩具拿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时,你要表示支持,不要借担心把东西弄坏为理由而拒绝孩子;当你的孩子老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时,你要想办法把孩子带出去玩,开阔他的眼界。
       (卢勤 《中国少年报》 第2523期) ■儿童孤独症有三大原因   1、社会发展环境和信息污染   在一系列被称为“现代病”的名单中,孤独症位居前列,信息污染是有关专家认定的使目前孤独症儿童日趋增多的罪魁祸首之一。人类被信息包围、淹没,造成一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对信息的排斥和对人际交流的厌倦,从而“影射”到了后代身上。
      而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导致家庭没有亲情爱意,也是孤独症的一大诱因。   一些家长平日里忙于应酬、工作,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态度粗暴,受了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有些孩子本来只有一些孤独倾向,父母却因他表现不如别的孩子,就对他大肆指责,甚至大施拳脚,使倾向演变成真正的孤独症。
         还有一种“蛋壳理论”认为,现代住宅过于封闭,孩子被关在里面,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容易导致孩子患上孤独症。饮食、水源等污染,不仅会影响胎儿,也会导致儿童患上孤独症。   2、与生物体本身有关   欧美科学家经过5年的联合研究,在第2、7、16和19对染色体上发现了导致儿童孤独症的切面。
      这一发现为彻底解开孤独症之谜,为预防和治疗孤独症带来了新的希望。至今,科学家一直观察不到孤独症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活动情况。   但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在神经病理学方面,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一些研究者发现大脑边缘系统可能与孤独症有密切关系。   边缘系统中主要是杏仁核和海马回与孤独症有关,杏仁核呈杏仁形状,是控制人类情感和攻击行为的皮层下中枢。
      社会行为退缩、强迫行为、不了解危险处境、不能从记忆库存中提取信息、不能调节自己以适应新事件或环境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杏仁核还负责对多种感觉的应答反应,例如声音、光线、味道和与感情以及恐惧相关的刺激。已经发现孤独症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反应是存在障碍,通过外科手术损伤或去除杏仁核可以在动物身上重现孤独症儿童的攻击行为和情感淡漠行为。
         海马回是负责学习和记忆的一个中枢。孤独症儿童在遇到新情况时不能运用已往储存的信息可能与海马回有关。损伤海马回可以在动物身上重现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和多动行为。   3、家庭气氛紧张让孩子备感冷落   据统计,目前,儿童患孤独症的人数是以往的3。
      5倍左右。专家认为,这与家长工作紧张,无暇陪伴孩子或对孩子表现得急躁、缺乏耐心有关。   儿童孤独症过去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左右,现在为千分之七左右。患孤独症的儿童多有语言障碍、多动、不合群等。这些孩子上学后多会出现学习障碍,长大后在与人交往时也会遇到困难。
      如今患孤独症的儿童增多,除可能是母亲怀孕时过多接触电磁波等先天因素外,还与婴幼儿的家庭氛围有关。   据调查,患孤独症的儿童一半以上父母性格急躁、经常训斥孩子或家里只有老人单独带孩子。   ■家长别让孩子心理缺养   孤独症被称为精神疾病中的癌症,目前基本不能治愈,因此医生提醒家长,在为孩子提供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应多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以免造成终生遗憾。
      由于病因不清楚,目前教育训练被证实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最可行的办法。训练内容主要是针对孤独症儿童在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行为缺陷,作出弥补措施,可训练过程十分艰难,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耐心。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外,还要注重从多方面对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的养育。
         1、做好心理准备   家长自孩子的幼年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十分必要。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不失时机地让其掌握探究新知识的方法,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各种感受。   家长在孩子处理家庭关系、友情关系、同伴关系等各种人际关系过程中,加强与老师、同伴的合作,使孩子形成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技巧,并以此获得人际关系支持和相应的人际地位。
      家长要让孩子善于表达、宣泄、体察、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以适应各种活动情绪的需要。在学习、游戏、生活等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面对困境时的反应能力。   2、别忽视心理保健   孩子的心理保健是同生理健康联系着的。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孩子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灰心、绝望等等情绪,影响其情感、意志、性格等,形成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心理上的长期和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又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和病态,因此心理保健要同生理保健同时进行。   3、给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   由于教养不当,过分限制儿童参加正常的集体活动,或对孩子经常打骂、恐吓,父母不和,家人远离,遭遇各种意外,严重精神创伤等都是造成儿童孤独症的重要因素。
      如果进行治疗,要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找出环境中导致儿童致病的要害因素,改善教育方法,引导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增加生活兴趣。   作为父母,要充分满足儿童的亲和欲,同他握手、擦背、贴脸拥抱、讲话以及身体上的各种戏弄游戏,来满足孩子感情的需要。鼓励儿童同其他儿童玩耍,父母要注意选择性情温和、比较老实的儿童作为孩子的玩伴,在孩子同玩伴建立了心理上的联系后,再扩展新的玩伴,切不可贸进,往往调皮儿童的讥讽会加重儿童孤独的发展。
         4、帮孩子找知心朋友   孩子和大人一样,愿意把自己心中的苦闷、忧虑、悲伤以致愤懑告诉知心朋友。朋友恰恰是解决这些令人头痛问题的能手。在这方面他们很像一些内行的心理医生,会帮助孩子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5、及时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   人的生存离不开各种必需的物质营养成分。
      但是,据精神、心理、医学专家多方面的论证,人的健康成长除来自对生活的适应、信心、毅力等主观因素外,同样离不开外界赋予的精神“营养”成分,这便是社会、人际、家庭,尤其是父母、老师等营造的无形“精神营养素”。它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有着与物质营养素同样重要的作用。
      专家认为,这种精神营养素是身体健康的首要因素,生活的质量与品位无不以心理、精神的健全、健康息息相关,它主要来自各方面的呵护、关照和爱。   专家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长期得不到或很少得到以上的精神“营养素”,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失落、人性扭曲等情绪或行为的严重失衡,严重的还会出现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当然,过多的溺爱与营养过剩一样,同样会起到危害身心健康的负面作用。不当的“矫正”,欲速则不达,也会事与愿违,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这个网站不错 。收起

    蜂***

    2007-06-20 16:29:27

生男生女

点击加载更多

生男生女早知道

点击加载更多

怎样生女孩

点击加载更多

双胞胎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推荐换一换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关注
爱问

关注爱问微信公众号,开启知识之旅,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