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妇科
治皮肤痒妙方大全

痛经外治有什么妙方?


      		
B*** | 2007-06-08 16:05:08

好评回答

2007-06-08 16:42:29
1*** |2007-06-08 16:42:29 55 0 评论
中医称本病为“经行腹痛”。有虚实之分,临床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脂、气血虚弱、湿热下注四个证型。 

  1、玄胡益母草煮鸡蛋: 

  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 

  具有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功效。 

  2、乌豆蛋酒汤: 

  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

查看全部>>

中医称本病为“经行腹痛”。有虚实之分,临床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脂、气血虚弱、湿热下注四个证型。 

  1、玄胡益母草煮鸡蛋: 

  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 

  具有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功效。 

  2、乌豆蛋酒汤: 

  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并有和血润肤功效。 

  3、姜艾薏苡仁粥: 

  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7-06-08 18:06:02
  • 妇女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中医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法。运用外治法则更简便、更安全,效果良好。下面介绍几则中药外治方,供选用。
    
      取嚏疗法 皂荚30g、冰片10g,共研极细末,取少许置于掌中,吸入少许,顷刻喷嚏频作,继而微汗痛减。 
     
     
    每日可行2~3次。
    
      白药填脐法 取云南白药适量加白酒调成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

    查看全部>>

    妇女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中医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法。运用外治法则更简便、更安全,效果良好。下面介绍几则中药外治方,供选用。
    
      取嚏疗法 皂荚30g、冰片10g,共研极细末,取少许置于掌中,吸入少许,顷刻喷嚏频作,继而微汗痛减。 
     
     
    每日可行2~3次。
    
      白药填脐法 取云南白药适量加白酒调成稀糊状,填于肚脐处,外用胶布固定,还可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药糊每日换1次,连用2~5日。
    
      外敷疗法 药用川乌、草乌各5g共研细末,再用葱汁、蜂蜜调匀,外敷少腹部疼痛处,每敷2~3小时,每日1次。
    
      药酊摩擦法 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
    
      贴穴疗法 1.取关元穴、三阴交穴,用半张伤湿止痛膏分别贴于以上二穴,并用拇、食指按压,每天3~5次,药膏3~5天更换1次。2.急性子或王不留行子,用伤湿止痛膏粘贴于三阴交穴、中冲穴。
    
      芥糊敷足法 药用白芥子12g,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成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换1次,还可配合外敷关元、气海穴。
    
      中药足浴法 药用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g,水煎2000ml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5天。
    
    
    M*** | 2007-06-08 18:06:02 45 3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妇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