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说天人相应因时治病?

首页

为什么说天人相应因时治病?

为什么说天人相应因时治病?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0-05 21:49:22
  •   人类是大自然之子,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现象,和大自然一切生命一样,都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中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的理论基础。
      而气象条件又是大自然中影响人体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所以《黄帝内经》中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南京中医学院当时80多岁的干祖望教授更是坦言,“欲知《灵枢》,《素问》之精华,半在气象”(《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大部分)。 '•因为我国盛行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冬干夏雨,是温带中也是世界上四季最鲜明的国家。
      正是变化急剧、变幅极大的特殊天气气候诞生了相应的特殊医学——中医(包括中医养生理论)。这从《黄帝内经》中把阴阳和四季提到“根本”和“死生”的高度也可以看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个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四季。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中国这样特殊的、四季极为鲜明的气候,便不会有中医学的诞生。既然鲜明的四季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此显著,自然脏腑功能现象在四季中也一定会有明显不同,因此中医治病便首先要因时(季节)制宜。例如,切脉是中医诊病最主要手段之一。
      而人的脉象却因四季而有显著不同,春季为弦脉,夏季呈钩脉,秋天应是浮脉,冬季应见营脉。因此切脉诊病时必须考虑季节因素。古人认为,如果脉顺四时(正常脉象),即有病易亦治,原因在于病未深入;如果脉与四时相逆,则一般来说病常已到了难治或不治的地步了。
      从现代医学化验的多项生理常数看,冬夏季节中一般都有较大差异,甚至冷暖锋过境前后也有很大不同。可见四时和天气对人体影响之大。中医针灸也讲究四时,不同季节取经络脏腑的不同穴位。即春取络穴,夏取俞穴,秋取合穴。冬季因气在内,体表对外界反应较迟钝,因此一般用药多而用针灸少。
      针灸时进针深浅也要“以时为齐”。春夏宜浅刺,秋冬要深刺才有显效。例如,治疗坐骨神经痛,取环跳、秩边等穴,春夏一般只刺4。5〜6厘米深,秋冬可刺7。5〜10。5厘米甚至更深。李时珍在著名药典《本草纲目》中专门有一篇《四时用药例》,说明他用药讲究季节。
      《内经》中还具体指出,在春、夏、长夏(指伏天)、秋、冬季节中用药宜分别加相关药物,以顺应春升、夏浮、化成、秋降和冬沉之气,做到顺四时气象而养天和之气。中医认为,疾病的生消发展是由“外感病邪”(外因)和人体抵抗力(内因)的消长所决定的。中医称人体抵抗力为正气。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抵抗力强时,疾病不会上身。但一旦 “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或者“饮食不当,过于劳倦等”时,人的正气就会削弱,外感病邪就会乘虚而入。这就是著名的中医的致病“三因(外感病邪,内伤七情和饮食不当过于劳倦等)学说”。
      中医把致病的外感病邪即外因归为“风、寒、湿、热、燥、火”六淫(因为《内经》中说,“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湿、热、燥、火”),可见它们主要和气象有关。因此,根据五行归属理论,我国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伏天)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
      当然,由于天气变化大和环境条件特殊时,一个季节中也可出现另一个季节的病。因而中医讲究辩证施治。而且,中医在治病时并不完全针对直接病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侧重于对六淫所产生的病理变化的调整,达到平衡从而对症候的消除。这正是中医的高明之处。
      中医治病还特别强调因地因人制宜。因为一地环境气候条件经常作用于人体,人体也不断产生反应。一部分人体质好或注意养生,适应了,另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则体内产生了虚症等潜在疾病。例如,寒冷的北方,人体阳虚质和呈寒象者居多,南方因气候较热,人体质多阴虚。
      元代朱丹溪和明代张景岳均为历代名医,都是浙江人。朱丹溪在浙江义乌行医,发现“江南土地卑弱,湿热相火为病者最多”,因此提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论点和治疗原则。而张景岳因一直在北方行医,根据北方人多阳虚体质,病多寒象的事实,又提出了 “阳常不足,阴本无余”的不同论点。
      近来调查也证实了他们的论点。南北方人体质既因外因影响而有不同,因此治病用药和药量亦应有所区别。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江南岭表,其地暑湿,其人皮肤薄脆,用药轻省;关中河北,大地干燥,其人皮肤坚硬,腠理闭塞,用药重复”。以外感风寒为例,江南一般麻黄一钱就可出汗散热,所以南方医书上有“麻黄不过一钱”之说。
      而到黄河以北麻黄要用到三钱,始能发汗退寒。在这一节的最后,我们再简说一种叫“冬病夏治”的中医疗法。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因时制宜”疗法。这个方法最早是1955年北京的广安门中医院首创的,最初主要是治哮喘。我国冬季气候寒冷,许许多多的人患上了咳喘,腰腿疼,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感冒,咽炎,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多种寒性疾病,病人十分痛苦,降低了生活质量。
      西医对症治疗,疗效常常有限,且常治常犯。但中医采取在盛夏季节进行穴位敷贴,服药,针灸等,疗效却常十分显著,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例如仅据广东省中医院从1983到2004年的统计,就有50万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冬病夏治得以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冬病多是寒病,而盛夏季节天气最热,人体阳气生发最盛,天热又使皮肤腠理疏松,药物特别易于深入体内发生作用,扶正培本,躯除陈寒,遂事半而功倍,甚至以后不再发病。
      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

    孔***

    2016-10-05 21:49:2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